03.08 為何東晉的君臣對閔冉的聯盟會置之不理?

俸添夢話


以我之見,原因有三個,一是冉閔與其父親曾效力後趙石虎,有汙點,二是統治階級對立性,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三是冉閔建立的政權本身很弱小

冉閔 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公元350年~公元352年在位,其人勇猛過人,能征善戰,被胡漢等宿族將領所畏懼,後被後燕皇帝所擒,斬於遏陘山 ,為北方漢民族的存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冉閔與其父效力後趙石虎進行分析

隨著儒學的根深蒂固,古人重視名節,冉閔與其父親被後趙石虎收養,後期有擅殺石虎等子孫,因而難被信任

從統治階級對立性進行分析

東晉王朝怕冉閔威脅到東晉的正統性,尤其隨著其在北方建立政權,這對於正忙著士族權力爭鬥的東晉王朝所不容

從冉閔政權本身弱小進行分析

當時的北方早已是胡人的天下,冉閔建立的政權處於四戰之地,被胡人層層包圍,其內部又不穩,被滅只是時間問題,因而東晉王朝既不敢,也不力去援助他

總結 綜合上述觀點,所以東晉王朝對冉閔的聯盟要求置之不理


景粼玖序


五胡亂華

由於八王之亂,晉朝搞亂了北方,親手造就了“五胡亂華”的漢族悲慘黑暗時代。匈奴、鮮卑、羯、羌、氐等胡人部落在中原北方逐鹿混伐不斷,漢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後羯趙大將,漢人冉閔反叛建立冉魏政權,屠胡滅石。不可否認在後趙成長起來的冉閔既和當時的胡國們廝殺,也和東晉廝殺,手上也是有漢人的血。他的反叛不一定是全是因為挽救僅剩400萬人口的北方漢人,但當時他有能力,也這麼做了,祭出“滅胡令”宣佈“六夷胡人有敢持兵器的一律斬首” “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

當時冉閔派遣使者到長江岸邊報告東晉說:“叛逆的胡人擾亂了中原,如今已消滅了他們。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話,可以派遣軍隊前來。”朝廷沒有答覆。反而是攻打冉閔的合肥,遷離其百姓,後來冉閔被鮮卑燕國打敗時,東晉也沒有進行救援,只是接受冉閔下轄地區的歸順,安置漢人百姓。

東晉北府軍

由此可見,雖然都是漢人政權,東晉從未有和冉魏合作的意願,冉閔以為合力滅胡,東晉卻對冉閔稱帝自立頗有微詞,如果冉閔以臣下效忠東晉滅胡,其後果肯定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