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旱地里长出金条条

3月5日清晨,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丰阳村的20多位村民早早就在南坡岗子上的旱地里忙碌起来。虽然迎面的北风还让人觉得有些凉意,但大伙儿心里却暖暖的。

“这大冷天的,你们在忙乎啥?”

“咱正在整墒开沟,准备种‘宝贝’呢!”村民杨怀庆对笔者说。他口中的“宝贝”,就是从河南省温县引进的铁棍山药。

原来,丰阳村地处高岗,农业用水困难,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是全镇出了名的后进村。去年1月,丰阳村被确定为镇纪委扶贫联系点。为了村里尽早摆脱困境,镇纪委书记李振龙多次到村里访民情,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寻求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经过了解,镇纪委发现村南头的200多亩岗子地地势偏高、具有北方沙土性质,地里存不住水,即使靠泵站提水,水到田里也只剩下三分,只能种植旱粮作物,产出效益低下。

“能否找到一种既耐旱好种,效益又好的经济作物,让旱田创出高效益?”去年春节刚过,李振龙就带着村干部来到市农业科技中心,请专家们出主意。“北方山药对水的要求并不高,土壤透气松软就行,不妨将河南的铁棍山药引过来试种,兴许能成。”天长市农科中心高级园艺师李福军为他引路子。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得从基础功课做起。”李振龙和村干部来到市气象局申请调取了近5年来当地的气候资料,又把丰阳村旱地土壤标本送到省农科院检测化验,还先后两次将河南省温县农业科技中心专家请到丰阳村实地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先拿出60亩旱田试种铁棍山药的方案。

“去年亩均产出山药1600公斤,每亩净利润在6500元以上,比种玉米、红薯收入增加2000多元。”李振龙给笔者算了一笔致富账。

“去年俺家的3亩岗坡旱地试种了铁棍山药,为了能卖出好价钱,镇纪委和村里帮着联系市里的农贸超市,真是旱地里长出了金条条啦。”村里此前因病致贫的俞启旺说。

在丰阳村,像俞启旺一样靠种植铁棍山药走上脱贫路的村民还有不少。镇纪委和村干部们经过考察论证,在征得村民代表同意后,组织成立了丰阳铁棍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村里200多亩旱地拢在一起,大面积种植铁棍山药。

“今年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山药种植面积,一来让更多的旱田复活,二来让更多的村民增收脱贫,再就是有利于统一种植管理和市场销售,增强抗风险的能力。”李振龙和村民们信心满满。(通讯员 宣金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