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吳鎮《鬆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拾畫札記

吳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滄螺集》中說吳鎮“抗簡孤潔,高自標表”,而我更願意用最為簡單的“倔強”二字來評價吳鎮。吳鎮的倔強不是性格上的剛烈,亦不是不明事理的脾氣,而是從“漁隱”思想中頓悟出來的生命自覺。《松泉圖》是吳鎮松樹題材最為經典的代表作,畫面構圖借鑑了被世人所擯棄的南宋馬夏院體畫的程式,同時又因自己的獨樹一幟的草書和詩讓這幅作品煥發出了泠泠的生命迴響。作品中斷枝的松樹仍舊亭亭,這倔強的生命,在長空晴雪中舞出了野逸、溫雅之態。


浩瀚的中國繪畫史,“元四家”必是濃墨重筆的一章,黃子久、倪雲林、王叔明、吳仲圭,四人各自花開燦爛。在元四家之中,吳鎮對後世的影響程度顯然不及黃公望、倪瓚,甚至於也不及王蒙。然而,對後世的影響程度不足以概括一個人的藝術成就。換一個角度來看,吳鎮所構造的詩書畫的協奏,在畫史上亦是獨樹一幟。吳鎮的作品題材相對而言並不龐大,但是也正因此,令吳鎮的多數作品都具有一種超越凡塵的高度。而我始終認為,吳鎮的超凡是其倔強生命的再現,而吳鎮大概也是我心目中歷代畫家中最為倔強卻又自信的一位。


吳鎮生平多畫三類題材:第一類是以漁隱為主題的山水,吳鎮的漁隱主題作品在畫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語言,如同我們談仙山樓閣就想到黃公望,談到遠山空亭就想到倪瓚,而談到漁父漁隱就必然想到吳鎮;第二類是墨竹,其墨竹直追以畫墨竹盛名的北宋畫家笑笑居士文與可;第三類則是松樹。吳鎮的山水體現的是其生命曠遠野逸的清音,其墨竹則是抒發個人心境澄明的音符,而其松樹則是孤潔的氣概。


《松泉圖》是吳鎮第三類繪畫題材的代表性作品。同時,這幅作品在詩書畫上的協奏,也讓這幅作品成為了畫史上畫松樹作品中的一首遺世獨立之作。在元代,文人畫家們熱衷於在繪畫中題詩題字,而能夠如同吳鎮這般,將書法與作詩如此精巧地融入到繪畫中的畫家,在整個元代實在找不出第二個人,乃至從整個中國繪畫史的縱橫維度來看,大抵也只有後來的徐青藤才有資格與梅花道人吳鎮相比。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


一、《松泉圖》:蒼松流泉話孤潔


《松泉圖》縱105.6釐米,橫31.7釐米,現藏南京省博物館,為“元四家”之一吳鎮的精品之作。《松泉圖》並不似傳統松樹流泉題材的作品那般具有規嚴的筆墨氣象,而是呈現出一份無與倫比的墨戲之色。在用墨上,吳仲圭在“元四家”中獨樹一幟。其餘三家的用墨多有幹墨,而吳仲圭的用墨則傾向於溼淡墨來呈現一種迷離水朦的物象。


吳仲圭擅畫漁隱題材的作品,其漁父題材作品幾乎成為了吳仲圭生平繪畫的符號。大概是受到漁隱思想的影響,吳仲圭的繪畫充滿了“水禪”的藝術思想。吳鎮大概也是歷代畫家中對“水”最為情有獨鍾的代表性畫家。其曾在一首《漁父詞》寫道:“風攬長江浪攬風,魚龍混雜一川中。藏深浦,系長松。只待雲收月在空。”水不僅是其繪畫中表達特別意義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同時也是其生命清談的對象和載體。


這幅掛軸作品可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部分的空白區域有一首吳仲圭的自題詩一首;中間部分畫古松流泉;最下面一部分為草木叢中水汽縈繞。畫面所劃分的三個部分採用的分別是“空”、“實”、“虛”的節奏。同時作為主體部分的蒼松與流泉,一靜一動,正是塵世間生命的兩種形態的體現。與黃公望、倪瓚、王蒙不同,吳鎮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隱士。在他身上,所折射出來的隱士精神更是中國隱士文化的代表。黃、王二人曾有過對仕途的迷戀,倪是在特殊政治環境之下被迫做出漂泊的生命選擇,而吳仲圭從始而終對於“隱”有著獨特的生命感悟力。仲圭的野逸溫雅之趣,不僅在漁父的舟楫上,也在峭壁枯石的蒼松上。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1


作品上部分空白區域有吳鎮自題詩一首:“長松兮亭亭,流泉兮泠冷。漱白石兮散晴雪,舞天風兮吟秋聲,景幽佳兮足靜賞,中有人兮眉常青。松兮桌兮何所擬,研池陰陰兮清徹底。掛高堂兮素壁間,夜半風雲今急飛起。”款題:“至元四年夏至日奉為子淵戲作松泉,梅花道人書。”從題詩可以看出,長松、流泉構成了其野逸溫雅生命中的象徵。長松的亭亭,流泉的泠泠,不受世俗的羈絆,亦不在意人間的評說。


題詩所佔據的部分為蒼茫不可見的遠山,如果細細分辨,依稀可見遠山的痕跡,只不過吳鎮並不特備想要在這裡將遠山的形象刻畫得分明些。即便是現藏北京故宮的《松石圖》中,遠山亦是“逸筆草草”,他所著重的從來就不是遠方遠山,作為隱士的吳仲圭,更在意的是當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象。或者也可以說是通過“自覺而覺他”,藉由身邊的物象來“自覺”,而後在繪畫中強調自己的生命覺悟實現“覺他”。遠山太遠,終究只在生命的邊緣。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2


題詩的下面畫山坡上一棵歪脖子蒼松。松樹的姿態顯得非常怪異,以淡墨溼墨畫松樹的枝幹,而後在枝幹的邊緣部位點染濃墨,表現出松樹蒼老而雄渾的氣勢。松針採用濃墨來表現出遒勁的勢頭,與整個畫面所飽含的“水汽”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零落稀疏的松針,是混沌迷濛的空間中唯一讓人感覺到清晰可辨的物象,松針的鋒芒,彷彿有中刺破迷濛空間的力量。


松樹右邊有一根枝幹如同被折斷一般倒生於流泉上。倒生的枝幹尾部的松針依舊有著向上生長的趨勢。這分明就是一根被大風折斷的枝幹,然而,其生命卻並未“折斷”,而是依舊頑強地生長,並努力地向著天空的方向生長。這總會讓人想到吳仲圭的倔強。因為倔強,斷枝的松樹仍舊在長風中亭亭而立,仍舊聽著泠泠的泉水而生。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3


餘讀此畫,讀到此處常常感覺到不可思議。這幅作品的題詩中吳鎮提到的“子淵”為何人?餘猜測可能是元代詩人張仲深。張仲深,字子淵,史料中對其記載很少,但是張與吳基本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彼此之間想必有所交集。張仲深同樣終身不仕,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這樣的文人大多生活窘迫,而吳鎮作此畫,想必也是在激勵自己的好友。


蒼松之下,是山坡和流泉。整個山坡都彷彿是浸潤在水中一般溼潤而透徹,溼筆染出基本形態,不作更多的山石肌理的表現。而三道流泉從山坡上向下傾瀉流出,從流出剎那的實,再到流泉下方水潭處的虛。深不可見的水潭,如同生命的歸處,我們只知道來時的路,卻看不清去往的路。但是,吳仲圭對於未知的水潭,並不是恐懼,而是一種豁達與接受。


吳仲圭曾有詩道:“極浦遙看兩岸斜,碧波微影弄晴霞。孤舟小,去無涯。那個汀洲不是家。”生命的這葉孤舟漂泊在無涯的江波上,生命去往之地是無涯的,既然是無涯的,又何必執著於一個固定的“家”,“那個汀洲不是家”。吳仲圭是一個生命、性格倔強的人。他的倔強與其說是對這個時代的抗爭,不若說是其生命超越的終極目標。因為倔強,吳仲圭也由此活成了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4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5


二、倔強生命裡的野逸與溫雅


吳鎮《松泉圖》中有一種生命的倔強,而倔強中又包含著野逸與溫雅兩個生命主題。在這幅作品中,蒼松代表著野逸的生命,而流泉象徵著溫雅的生命。吳鎮的野逸與溫雅是相生相和的,共同構成了其倔強的生命樂章。無論是詩詞、書法還是繪畫,在此都彷彿倔強生命藝術的宣言。如果要將這種倔強的生命具體到某個我們熟知的形象中,我想大概是“中國隱士”。


美國作家比爾·波特曾在一本書中談到中國隱士時寫道:“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有人願意在山裡度過他們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說話不多,留下來的文字更少——也許只有幾首詩、一兩個仙方生命的。他們與時代脫節,卻並不與季節脫節;他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他們歷史悠久,而又默默無聞——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6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7


吳鎮的確是一個與時代脫節的人。《滄螺集》卷三記載:“(吳鎮)為人抗簡孤潔,高自標表,號梅花道人。從其取畫,雖勢力不能奪,惟以佳紙筆投之案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幾,隨所欲為,乃可得也。”即便是窮困潦倒,吳鎮也不賣畫,而是選擇賣卜為生。同時,吳鎮也是“元四家”中唯一與另外幾家絕少來往的人。整個元代,流行文人之間互相在畫中題詩題款,以此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而吳鎮似乎是一個例外。這種倔強的性格,在某種程度上讓吳鎮在同時代的文人畫家中顯得特立獨行。


除了性格上的獨立獨行之外,在繪畫中,吳鎮同樣是“倔強”的。我們知道在元朝基本上是擯棄了南宋院體畫的畫法,但是吳鎮卻並不以為然,他在許多作品中都直接借鑑了南宋馬夏傳統。這幅《松泉圖》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我們所看到的山坡蒼松流泉為整個山景中的一角,這種“逆時代”的嘗試,並未讓作品陷入俗套,反倒是藉由吳鎮獨有的筆墨語言,讓馬夏傳統在此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這種新的生命力除了筆墨語言之外,更為重要的還在於其詩書畫的協奏。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8


元代文人多喜歡在畫上題詩,元四家中五不例外,但是能夠做到像吳仲圭這般能夠將書法和詩成為畫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卻沒有。我們看這幅《松泉圖》上方的題詩,首先是詩的內容,主題、意境和畫面內容高度契合。而吳仲圭的草書書法,其線條彷彿是從畫面中的蒼松上“拿出來”的。書法的墨色與繪畫的墨色,也達到了完美的融合。從整個題詩的佈局來看,也令畫面產生了草書本身所具備的節奏感。如果這幅作品中的題詩多一行或者少一行,畫的意境便破了;如果書法是用楷書寫成,畫的意境同樣破了。如此這般,剛剛好。題外話,吳仲圭的草書,真正可與歷代草書名家媲美。如果不是其山水畫太負盛名,吳仲圭當首先列為元代草書大家之列。其草書代表作品《草書心經卷》為其傳世的唯一草書書法作品,筆風野逸成趣,古澹溫雅遒勁,堪稱“爐火純青”的草書上品(見文末圖)。


這種書風也是吳仲圭倔強生命的呈現,不入俗,隨遇而往,如蒼松俯瞰天地,不因天地宇宙而改變自己生長的姿態,任風雨,任雪霜,任塵世千年,依舊孤潔不移。他沒有黃公望、王蒙那般對功名的孜孜以求,也不同於雲林那般對孤寂生命的極盡抒發,吳仲圭的生命,是充滿自我自信的,是充滿野趣情味的,也是充滿真實倔強的。


要讀懂《松泉圖》,離不開吳仲圭“賴以成名”的漁隱思想藝術。他的隱,不是藏,而是於藏處不藏;他的隱,也不是逃避,而是主動選擇。在江湖風波中,吳仲圭體悟到的生命的野逸放達。在他身上,既有江湖的野逸,亦有文人的溫雅。他的野逸與溫雅是不可分割的。從他的題畫詩中,我們大抵可以讀到這種將兩種生命精神融合於一體的生命風味。“孤舟小,去無涯。那個汀洲不是家。”這各種的野逸與溫雅,便是我們讀懂吳鎮的關鍵。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9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泉圖》局部10


三、守一份倔強,留一份歡喜


談中國隱士精神,我想“倔強”大概是隱士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倔強,隱士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才孕育了獨特的精神之根。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在做出一些令周遭人不解的選擇。有些人放棄城市優渥的生活,而選擇鄉村清貧的生活;有些人放棄穩定的工作,而選擇朝不保夕的創業;有些人選擇人人口中的趨勢潮流,而選擇逆風飛揚。這份倔強,總能讓我們看到奇蹟。


遺憾的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似乎被安排好了所有的人生選擇。總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就像吳鎮所處的時代,所有人都會告訴一名出入繪畫之門的孩子,不要學南宋馬夏,不要學院體畫風,要承襲董巨。如果吳鎮接受了人們的諄諄教導,或許,今天我們所談論的“元四家”也便沒有了吳鎮這位建構了詩書畫共生共和的一代畫壇巨匠。就像當年與盛懋比鄰而居之時,世人都爭相購買盛懋的作品,卻少有人問詢吳鎮的作品時。吳鎮卻依舊倔強地堅持自己的方向,一句“二十年後不復耳”是吳鎮對“潮流”鏗鏘有力地一次回絕。


人生短短不過百年。放到千萬年的宇宙自然中,不過轉眼瞬間。剎那間,滄海桑田;一轉眼,已是千年。放眼宇宙,總是感到惶恐,唯有努力倔強地讓生命綻放出一朵沙漠之花,才不虛百年走一遭。這一遭,活得歡喜。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松石圖》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漁父圖》


吳鎮《松泉圖》:野逸蒼松溫雅泉,遺世獨立心歡喜

吳鎮《草書心經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