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清澗英烈村——高傑村


清澗英烈村——高傑村


新中國的成立,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不惜流血犧牲、英勇奮鬥,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陝北就有這樣一個革命英烈村——清澗高傑村。

高傑村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明代至清末幾百年間,一直是黃河、無定河沿岸一塊著名的文化高地。全村大多數居戶唯耕唯讀,不但是書香門第、功名世家,而且還出過不少仁人志士和傑出人物。

高傑村白氏家族不止“老五門”“小五門”兄弟有功名職銜,子孫們“科甲蟬聯,聞名朝野”,有拔貢舉人、進士翰林、“三子登科”的佳話趣談,也有文武官員為國捐軀的英烈壯舉。從第九世明崇禎庚午年至第二十一世清光緒甲辰年約300年間,這個由“五戶繁衍到60多戶人家的家族中”,竟出了260多個科取學士。在如此眾多的人才中,曾出過從宮廷到地方的各級行政官員40餘人,其中皇帝聖旨褒揚和敕命封贈者13人。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山區鄉村,約300年間竟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員,不僅是黃土高原大河之濱的古今奇觀,在科舉時代的明清王朝也是極為罕見的。

20世紀初,“老五門”四弟白壽宸八世孫、光緒年稟生、同盟會會員、早期陝西省立師範學堂學生白雍熙,創辦了高傑村歷史上最早的學校——清澗第二高級小學,後來又創辦了清澗縣最早的女子學校。新的科學文化思想像一股強烈的春風,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開始傳播。

清澗英烈村——高傑村


白明善烈士陵園有36塊題詞紀念碑

滿門忠烈白氏家族

在“二高”這所當時很有影響的清澗鄉下最高學府裡,培養和走出了中國現代革命史上許多著名人物,如白明善、王聚德、劉善忠、白如冰、白棟材、趙蒼璧、白治民、白壽康、白向銀、張子良、白炳勳、王月明、白鳳章、賀樹槐、賀生祥等。他們都曾在中國共產黨陝北創建與發展中,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高傑村白氏家族的名門才子、仁人志士們如白明善、白自強、白自立、白振紀、白守春等為革命事業和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高傑村革命英烈史冊上增添了悲壯而光輝的一頁。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高傑村先後有29位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為新中國的成立英勇捐軀。他們是:白明善、白自強、白自立、白振紀、白世斌、白鞏凡、白光生、白康壽、白啟林、白瑞生、白舉賢、白貴民、白銀珍、白禮仁、白隨旺、白月富、白候曼、白守春、白仁林、白團員、白舉才、白建明、白懷林、白進凡、白建明、白福林、白書榮、白其正、白步堂、白祖偉。特別是1934年高傑村農曆五月十三在本村小豆窪被敵人殺害的共產黨員白自強、白振紀、白世斌(白加榮)、白鞏凡;1934年農曆六月初七在本村飲馬溝草窯灣被敵人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白光生、折瑞生、白康壽、白啟林;1934年農曆臘月在本村集溝河灣被敵人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有白舉賢、白貴民、白銀珍、白禮仁、白隨旺、白月富、白候曼。另外還有外村的白萬祥、白士存。以上三次被殺害的共有17人,其中高傑村的有15人,史稱“高傑村慘案”。

在上述高傑村29位革命英烈中,白明善家共有7位:白明善,1927年10月清澗起義的主要領導人、中共陝北特委主要負責人、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白明善的侄兒白振紀、白世斌、白仁林,侄女白守春,侄孫白鞏凡和白進凡,可謂“滿門忠烈”。

白明善(1897—1932),字樂亭,是陝北白氏家族中鬧革命最早的人。他於1923年以陝北考生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就讀,1924年任綏師學生會主席,於同年秋入團,1925年初轉黨,成為學校學生中的第一個共產黨員。

白明善當年被譽為陝北才子。大革命時期,他曾任上海團中央直屬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綏德支部書記等職,積極協助魏野疇編輯出版《新國民軍報》,為北伐作出貢獻。併為中共陝甘區委印刷了很多機密文件,提供了宣傳器材設備。他還出席了陝西省第一次農民協會代表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白明善任中共陝西省委軍委成員,參與軍委工作。1927年10月12日,白明善與唐澍、李象九、謝子長領導發動了清澗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4月,他被選為中共陝北特委候補委員,10月兼任綏德縣委書記。1929年2月,陝北特委張家岔擴大會議上被選為陝北特委委員、常委,兼任米脂縣委書記、米脂縣三民二中黨支部書記,為陝北特委編寫了大量的宣傳材料。1929年4月,白明善出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紅石峽特委擴大會議。1930年農曆正月下旬,在高傑村白明善家中召開有謝子長、趙通儒等參加的中共陝北特委特別緊急會議。1930年秋,白明善被派前往中共中央北方局(後改為中共河北省委)工作。

1930年冬,白明善受黨派遣回到清澗,春節後,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獄中,他受盡敵人的酷刑折磨,但始終堅守理想信念,忠貞不渝,嚴守黨的機密。1932年1月21日,白明善英勇就義,時年36歲。他的革命事蹟在陝北大地廣為流傳。

1945年4月白明善被中共七大追認為革命烈士,受到中共七大全體代表和延安各界代表的追悼,毛澤東主席敬獻的花圈輓聯為“死難烈士萬歲!”

白守春(1915—1936)是白明善的侄女,高傑村女校學生,是1934年高傑村“十女”投奔紅軍之一,被黨組織分配到清澗中南區一帶從事宣傳工作,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與清澗東門灣村王萬林的兒子王仁文結婚,在她帶動下,王仁文全家都積極支持革命。白守春從事黨的地下秘密工作,收集敵人情報,為紅軍購買槍支彈藥和緊缺物資藥品等,轉送紅軍游擊隊。王萬林在縣城開的小店鋪,實為秘密聯絡站。1935年6月,白守春帶短槍、彈藥出城被敵人查獲。她被捕後堅貞不屈,於1936年6月18日被槍殺,當時她還懷有身孕。隨後,被殺害的還有王萬林、王仁文、王仁瑞(王仁文之兄)、王虎兒(年僅9歲,王仁文之弟),另外還殺害一名黨的地下工作者。白守春英勇犧牲,被譽為“陝北的劉胡蘭”,被中共七大追認為革命烈士,還被列入20世紀陝西省一百名優秀婦女之一。

白自強(1902—1934),又名周元,字子和。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他與堂弟白自力、白自成在高傑村完小畢業後,考入榆林中學上學。1925年兄弟三人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號稱“清澗三白”。1927年春,白自強任清澗第一高小校長,創建了清澗縣第一個基層組織——中共清澗縣第一高小黨支部,任書記。1927年10月,他帶領一批進步學生參加清澗起義。1928年1月底起義失敗後,他一直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白自強任中共清澗東區區委負責人。1934年農曆五月,白自強在家中秘密召開黨員會議,與白振紀、白世斌、白鞏凡、白青林等一起不幸被捕,除白青林逃脫倖免外,四名共產黨員都被敵人殺害。

白自力(1905—1930),又名白玉文,1925年榆林中學上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在北京經于右任舉薦報考上海大學,隨後轉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為第五期學員。畢業後被黨組織派往張發奎部,後經惠又光介紹去河南駐馬店高桂滋部從事兵運工作,不久回陝在石謙部從事兵運工作。1927年10月參加清澗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遊擊第一支隊第五大隊隊長。1928年1月底起義失敗後,白自力去河南阜陽,準備參加魏野疇等領導的皖北暴動。1930年7月,他易名白玉文,受中共長江局派遣前往河南南陽組織發動起義。起義部隊向南陽進軍途中曾攻打賒旗鎮失利,白玉文、張煥民等部分起義人員遭沁陽縣民團包圍被捕,於1930年7月赴刑場時,白玉文面無懼色,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在沁陽南門外英勇就義,年僅25歲。

十女”投奔紅軍

陝北大地一直流傳著“十女”投奔紅軍的故事,這段歷史就是後來被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記錄在其著作《西行漫記》中的著名“紅軍十姐妹”。

1934年5月,陝北軍閥井嶽秀部86師對陝北開始了第一次“圍剿”,陝北大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高傑村發生了共產黨員白自強、白振紀、白世斌、白鞏凡被敵人殺害的血案。在共產黨員白月亮、惠志明的幫助下,劉錦如(白振紀的妻子、白明善的侄兒媳婦)、白雲帆(白振紀的女兒、白明善的侄孫女)、白烈飛(白明善的女兒)、白愛玉(白茜、白明善的侄女)、白國英、白凌雲、白懷英、白鳳梧(白鋒梧)、白潔(白懷林烈士的女兒)等,集體去南坬村參加了紅軍,走上革命道路。“十女”中,年齡最大的28歲,最小的11歲。同年9月,上級黨組織根據“十女”的年齡狀況及工作需要給她們分配了工作。在“十女”的影響和帶動下,同年清澗還有黃敏、黃光明、白青山(後為白治民夫人)、惠玉秀(後為趙蒼璧夫人)、王景雲、劉海蓮等30多名婦女參加了革命。“十女”中的白烈飛、白鳳梧等在1936年2月由清澗縣委安排參加了紅軍東征。到山西義牒後,由李富春、胡耀邦給她們談了話,並分配她們參加民運工作。由於工作出色,受到李富春、胡耀邦的表揚,說“她們年齡不大,但工作勁頭很大”,鼓勵她們繼續努力。“十女”中後來除白守春於1936年夏英勇犧牲,白懷英結婚後脫離革命外,其餘“八女”都初心不改,經過長期革命鬥爭的考驗,“八女”都在新中國成立後成為黨的高級幹部,奮鬥在祖國各條戰線上。她們的革命伴侶大都是黨和國家的省部級領導幹部,如白茜的丈夫賈拓夫,白烈飛的丈夫朱敏,白凌雲的前夫白如冰,白雲帆的丈夫白向銀,白鳳梧的丈夫張毅忱,劉錦如的丈夫艾楚南……

在高傑村這塊革命先烈鮮血染紅的土地上,還走出了中國地質學家白家駒,共和國開國將軍、解放軍二炮後勤部政委白壽康,解放軍工程後部隊副參謀長白炳勳(1962年晉升為少將),交通部勞資司司長白浩……

山高水長烈士風

高傑村地形奇特,群山環抱,風光宜人。村中有12座帶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規模宏大,樓屋瓦簷富麗高雅,曾是當年拔貢舉人、進士翰林、縣令知州、少爺老爺們的府邸。清光緒年間,清澗縣令郝念隆來到高傑村後觸景生情,即興吟出一首詩:“四圍山色一溪通,此地幽含太古風。樹木參差屋角露,居人同在畫圖中。”

1936年2月紅軍東征西渡黃河的前一天,毛澤東和紅軍總部部分人員,曾在高傑村住過一晚。毛澤東聞聽白明善曾是陝北黨組織的主要領導人,為革命英勇就義,便讓張浩(林育英)到白明善家中看望,張浩給白明善的妻子放下五塊銀元、一件羊皮襖、一塊毛毯,表示慰問。1938年,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三團(團長閻紅彥、政委杜平)駐防高傑村時,團政委杜平(開國中將,南京軍區政委)曾為高傑村題詞:“清澗第一村。”

很多人覺得,同在清澗,同是革命村,高傑村似乎沒有袁家溝知名度高。在民主革命時期,高傑村為國捐軀的29位革命先烈,特別是白明善、白守春、白自強、白自力著名烈士的過早離世似乎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袁家溝走出的幾位省委書記中的白如冰在談到他參加革命的經歷時,不止一次提到白明善是自己的引路人。1927年11月,年僅15歲的白如冰便加入中國共產黨。白明善算是白如冰的六叔,白如冰就是讀了他送來的這些書刊,受到啟發、教育和鼓勵走上革命道路的。1985年白如冰回清澗,為白明善烈士題詞:“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白明善烈士永垂不朽。”

為了永久紀念白明善烈士、弘揚他的革命精神,1984年陝西省民政廳撥專款,清澗縣委、縣政府在他的家鄉高傑村修建了白明善烈士陵園。

2014年,清澗縣維修擴建了白明善烈士陵園,佔地面積達到534平方米。維修了烈士墓,新建了領導同志題詞紀念碑碑廊,共陳列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勳、劉瀾濤、馬文瑞及黨、政、軍領導同志為白明善烈士題詞紀念碑36塊。這也是目前榆林市唯一的一座個人烈士陵園。

2017年,高傑村入選中國傳統古村落,是清澗縣唯一入選的村子。這將為高傑村提供美麗鄉村建設和紅色旅遊發展的重大機遇。

烈士之風,山高水長。清澗高傑村不愧為陝北人文高地英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