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清涧英烈村——高杰村


清涧英烈村——高杰村


新中国的成立,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不惜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陕北就有这样一个革命英烈村——清涧高杰村。

高杰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明代至清末几百年间,一直是黄河、无定河沿岸一块著名的文化高地。全村大多数居户唯耕唯读,不但是书香门第、功名世家,而且还出过不少仁人志士和杰出人物。

高杰村白氏家族不止“老五门”“小五门”兄弟有功名职衔,子孙们“科甲蝉联,闻名朝野”,有拔贡举人、进士翰林、“三子登科”的佳话趣谈,也有文武官员为国捐躯的英烈壮举。从第九世明崇祯庚午年至第二十一世清光绪甲辰年约300年间,这个由“五户繁衍到60多户人家的家族中”,竟出了260多个科取学士。在如此众多的人才中,曾出过从宫廷到地方的各级行政官员40余人,其中皇帝圣旨褒扬和敕命封赠者13人。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山区乡村,约300年间竟出了如此之多的官员,不仅是黄土高原大河之滨的古今奇观,在科举时代的明清王朝也是极为罕见的。

20世纪初,“老五门”四弟白寿宸八世孙、光绪年禀生、同盟会会员、早期陕西省立师范学堂学生白雍熙,创办了高杰村历史上最早的学校——清涧第二高级小学,后来又创办了清涧县最早的女子学校。新的科学文化思想像一股强烈的春风,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传播。

清涧英烈村——高杰村


白明善烈士陵园有36块题词纪念碑

满门忠烈白氏家族

在“二高”这所当时很有影响的清涧乡下最高学府里,培养和走出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白明善、王聚德、刘善忠、白如冰、白栋材、赵苍璧、白治民、白寿康、白向银、张子良、白炳勋、王月明、白凤章、贺树槐、贺生祥等。他们都曾在中国共产党陕北创建与发展中,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高杰村白氏家族的名门才子、仁人志士们如白明善、白自强、白自立、白振纪、白守春等为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高杰村革命英烈史册上增添了悲壮而光辉的一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杰村先后有29位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为新中国的成立英勇捐躯。他们是:白明善、白自强、白自立、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白光生、白康寿、白启林、白瑞生、白举贤、白贵民、白银珍、白礼仁、白随旺、白月富、白候曼、白守春、白仁林、白团员、白举才、白建明、白怀林、白进凡、白建明、白福林、白书荣、白其正、白步堂、白祖伟。特别是1934年高杰村农历五月十三在本村小豆洼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白自强、白振纪、白世斌(白加荣)、白巩凡;1934年农历六月初七在本村饮马沟草窑湾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白光生、折瑞生、白康寿、白启林;1934年农历腊月在本村集沟河湾被敌人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有白举贤、白贵民、白银珍、白礼仁、白随旺、白月富、白候曼。另外还有外村的白万祥、白士存。以上三次被杀害的共有17人,其中高杰村的有15人,史称“高杰村惨案”。

在上述高杰村29位革命英烈中,白明善家共有7位:白明善,1927年10月清涧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中共陕北特委主要负责人、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白明善的侄儿白振纪、白世斌、白仁林,侄女白守春,侄孙白巩凡和白进凡,可谓“满门忠烈”。

白明善(1897—1932),字乐亭,是陕北白氏家族中闹革命最早的人。他于1923年以陕北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任绥师学生会主席,于同年秋入团,1925年初转党,成为学校学生中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白明善当年被誉为陕北才子。大革命时期,他曾任上海团中央直属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绥德支部书记等职,积极协助魏野畴编辑出版《新国民军报》,为北伐作出贡献。并为中共陕甘区委印刷了很多机密文件,提供了宣传器材设备。他还出席了陕西省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明善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成员,参与军委工作。1927年10月12日,白明善与唐澍、李象九、谢子长领导发动了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4月,他被选为中共陕北特委候补委员,10月兼任绥德县委书记。1929年2月,陕北特委张家岔扩大会议上被选为陕北特委委员、常委,兼任米脂县委书记、米脂县三民二中党支部书记,为陕北特委编写了大量的宣传材料。1929年4月,白明善出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石峡特委扩大会议。1930年农历正月下旬,在高杰村白明善家中召开有谢子长、赵通儒等参加的中共陕北特委特别紧急会议。1930年秋,白明善被派前往中共中央北方局(后改为中共河北省委)工作。

1930年冬,白明善受党派遣回到清涧,春节后,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敌人的酷刑折磨,但始终坚守理想信念,忠贞不渝,严守党的机密。1932年1月21日,白明善英勇就义,时年36岁。他的革命事迹在陕北大地广为流传。

1945年4月白明善被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受到中共七大全体代表和延安各界代表的追悼,毛泽东主席敬献的花圈挽联为“死难烈士万岁!”

白守春(1915—1936)是白明善的侄女,高杰村女校学生,是1934年高杰村“十女”投奔红军之一,被党组织分配到清涧中南区一带从事宣传工作,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与清涧东门湾村王万林的儿子王仁文结婚,在她带动下,王仁文全家都积极支持革命。白守春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收集敌人情报,为红军购买枪支弹药和紧缺物资药品等,转送红军游击队。王万林在县城开的小店铺,实为秘密联络站。1935年6月,白守春带短枪、弹药出城被敌人查获。她被捕后坚贞不屈,于1936年6月18日被枪杀,当时她还怀有身孕。随后,被杀害的还有王万林、王仁文、王仁瑞(王仁文之兄)、王虎儿(年仅9岁,王仁文之弟),另外还杀害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白守春英勇牺牲,被誉为“陕北的刘胡兰”,被中共七大追认为革命烈士,还被列入20世纪陕西省一百名优秀妇女之一。

白自强(1902—1934),又名周元,字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与堂弟白自力、白自成在高杰村完小毕业后,考入榆林中学上学。1925年兄弟三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号称“清涧三白”。1927年春,白自强任清涧第一高小校长,创建了清涧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中共清涧县第一高小党支部,任书记。1927年10月,他带领一批进步学生参加清涧起义。1928年1月底起义失败后,他一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白自强任中共清涧东区区委负责人。1934年农历五月,白自强在家中秘密召开党员会议,与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白青林等一起不幸被捕,除白青林逃脱幸免外,四名共产党员都被敌人杀害。

白自力(1905—1930),又名白玉文,1925年榆林中学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京经于右任举荐报考上海大学,随后转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第五期学员。毕业后被党组织派往张发奎部,后经惠又光介绍去河南驻马店高桂滋部从事兵运工作,不久回陕在石谦部从事兵运工作。1927年10月参加清涧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第一支队第五大队队长。1928年1月底起义失败后,白自力去河南阜阳,准备参加魏野畴等领导的皖北暴动。1930年7月,他易名白玉文,受中共长江局派遣前往河南南阳组织发动起义。起义部队向南阳进军途中曾攻打赊旗镇失利,白玉文、张焕民等部分起义人员遭沁阳县民团包围被捕,于1930年7月赴刑场时,白玉文面无惧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在沁阳南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十女”投奔红军

陕北大地一直流传着“十女”投奔红军的故事,这段历史就是后来被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记录在其著作《西行漫记》中的著名“红军十姐妹”。

1934年5月,陕北军阀井岳秀部86师对陕北开始了第一次“围剿”,陕北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高杰村发生了共产党员白自强、白振纪、白世斌、白巩凡被敌人杀害的血案。在共产党员白月亮、惠志明的帮助下,刘锦如(白振纪的妻子、白明善的侄儿媳妇)、白云帆(白振纪的女儿、白明善的侄孙女)、白烈飞(白明善的女儿)、白爱玉(白茜、白明善的侄女)、白国英、白凌云、白怀英、白凤梧(白锋梧)、白洁(白怀林烈士的女儿)等,集体去南坬村参加了红军,走上革命道路。“十女”中,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11岁。同年9月,上级党组织根据“十女”的年龄状况及工作需要给她们分配了工作。在“十女”的影响和带动下,同年清涧还有黄敏、黄光明、白青山(后为白治民夫人)、惠玉秀(后为赵苍璧夫人)、王景云、刘海莲等30多名妇女参加了革命。“十女”中的白烈飞、白凤梧等在1936年2月由清涧县委安排参加了红军东征。到山西义牒后,由李富春、胡耀邦给她们谈了话,并分配她们参加民运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受到李富春、胡耀邦的表扬,说“她们年龄不大,但工作劲头很大”,鼓励她们继续努力。“十女”中后来除白守春于1936年夏英勇牺牲,白怀英结婚后脱离革命外,其余“八女”都初心不改,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八女”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奋斗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她们的革命伴侣大都是党和国家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如白茜的丈夫贾拓夫,白烈飞的丈夫朱敏,白凌云的前夫白如冰,白云帆的丈夫白向银,白凤梧的丈夫张毅忱,刘锦如的丈夫艾楚南……

在高杰村这块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还走出了中国地质学家白家驹,共和国开国将军、解放军二炮后勤部政委白寿康,解放军工程后部队副参谋长白炳勋(1962年晋升为少将),交通部劳资司司长白浩……

山高水长烈士风

高杰村地形奇特,群山环抱,风光宜人。村中有12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规模宏大,楼屋瓦檐富丽高雅,曾是当年拔贡举人、进士翰林、县令知州、少爷老爷们的府邸。清光绪年间,清涧县令郝念隆来到高杰村后触景生情,即兴吟出一首诗:“四围山色一溪通,此地幽含太古风。树木参差屋角露,居人同在画图中。”

1936年2月红军东征西渡黄河的前一天,毛泽东和红军总部部分人员,曾在高杰村住过一晚。毛泽东闻听白明善曾是陕北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为革命英勇就义,便让张浩(林育英)到白明善家中看望,张浩给白明善的妻子放下五块银元、一件羊皮袄、一块毛毯,表示慰问。1938年,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三团(团长阎红彦、政委杜平)驻防高杰村时,团政委杜平(开国中将,南京军区政委)曾为高杰村题词:“清涧第一村。”

很多人觉得,同在清涧,同是革命村,高杰村似乎没有袁家沟知名度高。在民主革命时期,高杰村为国捐躯的29位革命先烈,特别是白明善、白守春、白自强、白自力著名烈士的过早离世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袁家沟走出的几位省委书记中的白如冰在谈到他参加革命的经历时,不止一次提到白明善是自己的引路人。1927年11月,年仅15岁的白如冰便加入中国共产党。白明善算是白如冰的六叔,白如冰就是读了他送来的这些书刊,受到启发、教育和鼓励走上革命道路的。1985年白如冰回清涧,为白明善烈士题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明善烈士永垂不朽。”

为了永久纪念白明善烈士、弘扬他的革命精神,1984年陕西省民政厅拨专款,清涧县委、县政府在他的家乡高杰村修建了白明善烈士陵园。

2014年,清涧县维修扩建了白明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达到534平方米。维修了烈士墓,新建了领导同志题词纪念碑碑廊,共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刘澜涛、马文瑞及党、政、军领导同志为白明善烈士题词纪念碑36块。这也是目前榆林市唯一的一座个人烈士陵园。

2017年,高杰村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是清涧县唯一入选的村子。这将为高杰村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和红色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

烈士之风,山高水长。清涧高杰村不愧为陕北人文高地英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