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历史上的陕北主是贫瘠、落后的代名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河之隔的山西则因名传天下的晋商而富庶发达。陕北历来很少出现富甲一方的大家族。其实,明清民国之际,在陕北曾存在着一个富有且人数庞大的地主家族——米脂马家。马氏家族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中共张闻天于1942年所著的《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一文,而马家的发展兴衰史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兴趣,美国、日本等国的教授都曾先后发表过很多关于马家的研究论文。本文我们主要讲述马氏家族的起源及其发展。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1、 马氏先祖们的创业历程

米脂马家祖籍山西临县。明代中期,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事不断,且已由前期的攻势转为守势,为防蒙古南下,,明廷遂在陕北增设延绥镇。由此,米脂绥德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了陕北、内蒙和山西三地新的商业重镇。于是,邻近的富有商业头脑的山西人便纷纷移居此地。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据马家族谱记载,马氏先祖是一位名叫马林槐的年青人。明万历末年,马林槐从山西临县迁至黄河对岸的绥德马家山,被编入义让里第八甲,身无长物,便以开垦荒地和租地耕种为生,每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地维持着生计。就这样马家的前三代人都过着在温饱线上徘徊的艰难生活。一直到康乾时期,也就是到马家传到第四代时,一位叫马云风的年青人的横空出世逐渐开始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


清代康乾时期,从榆林经米脂、何家岔、圪镇店至螅蜊峪是陕北通往太原、天津、北京的主要通道,由此,马云风利用物流之便,通过贩卖货物赚得了第一桶金,并将其所得大部分都购买了土地。于是,他开启了生意赚钱买地,通过土地所得的地租再投资生意,然后将生意所赚之钱继续购买土地的滚雪球模式。

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验,马家终成为拥有大量良田的大地主家族。最后,马云风迁居至现在的杨家沟村,并收购了当时家道中落的该村大户刘、杨两家的土地。他之所以能有大量资金购买土地,是因为他不仅收取土地租金,同时经营了运输、商号等生意,还设立钱庄,获利颇丰。可以说,马云风的苦心经营为马氏家族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2、 马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历程

根据马家族谱记载,清代道光十一年至十六年(1831-1836),米脂、绥德等地不同程度地发生洪涝灾害及旱灾,多数土地更是颗粒无收;迫于生计,大量农民将仅有的出卖土地给马家,但双方签的只是白契。何为白契?即未经过县衙门课税局盖印的文契,马家只买使用权,没买所有权,不负担赋税。后因当地官府税收减少,让马家负担赋税,马家不服打官司到陕甘总督府。耗时几年后,这场官司随着马家的胜利而告终,至此那些土地所有权归了马家,白契终于变为红契。这次事件使得马氏家族获得了大量土地,也让他们成为了陕北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家族。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由于所拥有的土地分散,为了管理方便,马家子嗣分散到米脂各地,杨家沟村主要居住的是马云风曾孙(即马家第七代)马嘉乐一支的子孙们。

3、 重视教育的马氏家族

马家传到第七代即马嘉乐时,家族拥有大量土地,并经营着很多商号、钱号等生意,真正成为陕北屈指可数的大家族。虽然经济基础雄厚,但马家子孙并非只是贪图享乐,而是将大量财力、物力投资到教育领域。他们兴办学校,聘请当地名师,鼓励家族后辈们考取功名。得益于家族的巨额投入,马家真可谓是人才辈出。

陕北大地主家族之米脂马家的兴起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说明:马嘉乐的5个儿子中庠生3人,贡生3人;11个孙子中贡生10人,进士1人;25个重孙中增生1人,庠生2人,廪生3人,贡生3人,举人1人,秀才3人,出国留学者高达12人。遵循着"学而优则仕"的古训,马家后辈们在科举方面的成功,也让他们大多数都步入政坛,反过来保证马家的发展更顺利。其中,马国士,曾任甘肃直隶州循化同知,安西州知州;马国宾,进士出身,曾在山西做过县长;马荣选,曾任靖边县县长,等等。


在封建社会中,富裕的家族在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占有优势。从道光年间至民国末年的百年间,马氏家族凭借着财富优势、文化优势、政治优势成为了绥德、米脂地区极有权势的大家族。反过来,马氏家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绥德、米脂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