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生活在天津,規矩其實是很多的。

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的“媽媽例兒”都不太講究了,對於年輕人來說,老規矩漸漸消失,但是老天津話裡還保留了一些“遺蹟”。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天津人張口閉口都愛說個“您了”、“您”。您是天津人特有的語言,是一種敬語。聽到“您了”的稱呼,立馬就覺得心裡熱乎、親切、舒坦,感到受到尊重了,有尊嚴了,有面子了。

要不張二伯為嘛天天堵衚衕口呢。

有一回,在公交上見著一姑娘給老大爺讓座,老大爺說:“姐姐,沒事兒,我就一站地!您坐著吧!”天津人!絕對的天津人!

天津人見面必打招呼,這是規矩。這種規矩是打小養成的,對家人稱呼自然不用多說,見著七大姑八大姨大爺(yè)或者“掰掰”那必須先開口叫著,在外,稱自己父母叫“老家兒”;妻子的父親叫“老丈杆子”;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擔兒挑。

天津人見著長輩打招呼不是“您早”“幹嘛去?”,這樣打招呼會被別人認為沒禮數,您得說:“大媽,您早啊,吃了嗎?”“大爺,您了嘛去?”

老天津人常這樣訓斥子女:“張大爺,您瞅瞅那(nèi)孩子(zi)也不知道叫人。”意思是責怪晚輩不懂禮數。天津人講究面子,打聲招呼,高不了我,低不了你。打招呼的人輕鬆自然,被稱呼的人也欣然接受。

受累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天津人知道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求人幫忙講究客氣,俗話說“拜一拜不見外,禮多人不怪”,所以天津人的“勞駕”、“受累”這類客氣話常掛在嘴邊。

耷拉爪兒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天津人愛熱鬧,就愛請客和做客。

串門兒沒聽說誰“耷拉爪兒”去的,不拎幾斤水果,都沒臉敲人家門。

住平房夥單做飯的時候,到誰家借棵蔥、拿頭蒜都是常有的事。

找鄰居借個碗兒,可不能空著送回去,一定得裝上些自個家的食物,這叫“有借有還”。

要飯和掙了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在被人家做客免不了吃飯,飯桌上的規矩那句更多了。

只說吃餃子吧。這是咱們中國的優良傳統,當然煮餃子也是有忌諱的,比如煮破的餃子不說“破”了、“爛”了、“壞”了,而要說“掙”了,“漲”了。這些忌諱帶有人們求吉納祥的寓意。

栽面兒

這個栽是栽跟頭的栽。

天津人不張揚,也不以貌取人,但特別看重一個人行為舉止合不合規矩。

天津人講究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坐那就抖腿、站那就倚門,這不是二流子就是老鴇子。

迎面碰上老人,甭管官職大小、地位高低,都得給老人側身讓道。爭座搶座、搶道佔道的事兒,老天津人可幹不出來。

天津話,藏著天津人的規矩,出門做客注意五個詞就能被誇有家教

沒別的,就是因為幹這種事兒,天津人覺得太栽面兒。

到別人家做客尤其不能太隨便,不然也是栽面兒。

天津人講規矩,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講究個“話到禮到”,而且說話得“看人下菜碟兒,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這可不是“見風使舵、溜鬚拍馬”的意思,而是能夠在待人接物時為人考量、投其所好,要是不知深淺胡說八道,就容易得罪人,一個小小的規矩裡透著為人處世的智慧。

有前輩說,在網上總有人說,天津人瞧不起外地人,嘴上一口一個“老坦兒”的叫著。其實這是種誤解,天津人口中的“老坦兒”,絕對不是對外地人的諷刺,而是對不懂規矩的人的諷刺。

出去做客翻騰人家冰箱、吃請專點貴的、吃菜淨挑自己愛吃的……

你就是祖宗十八代純種天津人,也脫不開老坦兒這個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