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你想成為貴族嗎?真正的貴族難道真的就是每日穿著禮服、在“哈利波特”式的古堡裡舉行社交活動?貴族的感情生活又是什麼樣?是否真的是那種:愛著遠方站立的一個他或她,雖然看不清面目,卻知道那個身上有自己需要的詩意與美?

在四百年前,日本京都中有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歷經劫難,卻依舊存在了下來,而且儘量維持著“自古以來”的生活方式。他們在內心深處始終自居為“貴族”,並有一種優越感;但另一方面,世事變遷的無奈和人生實難的艱辛又使這些人的內心有著很強的忿忿不平和屈辱感。所以在那個時代,這些人留下了大量的日記、隨筆,但是每當寫到川端道喜或織田信長這些“貧賤”、“蠻夷”是如何對古老的王朝文化表示敬意時,這些描寫就變得很輕佻,缺乏真實沉重的感情;同時,由於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動盪,渡盡劫難的他們也會很謹慎地掩飾著自己的這種優越感和屈辱感,希望在別人眼裡成為一個正派、善良而強大的人,但同時這些人還有著一種貴族式的智慧和權術——雖然已經墮落為精明和算計——所以他們在盤算個人利益的時候從不吃虧。

這些人就是為公家。

在經過安土、桃山兩霸府的大規模改建後,京中的公家基本上都住在京都的“皇城根兒”,也就是毗鄰禁裡御所的周邊區域,形成了公家町。雖然只是花紅柳綠的區區一隅,但是身在其中者,卻猶如古洞秦人,表面上仍舊過著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生活——似乎平安京如夢似幻的繁華又回來了。

這些人之中,有一個名叫豬熊教利的年輕人,他是權大納言四辻公遠的幼子,官拜左近衛少將。四辻家是藤原氏北家公季流西園寺庶流,在幕末時的家格是羽林家,維新後封為伯爵。而教利的兩位兄長季滿、季継也分別官至從三位參議和正二位權大納言。所以這位家中的幼子也就從來不用有什麼壓力,每日只是以富貴閒人的身份在京都悠哉度日。

對於當時的豬熊教利來說,恐怕每天的太陽都是為他升起的,在旁人看來,世上恐怕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幸福的人生了。出身榮華但不用為家族的未來負責,多才多藝且不必藉此餬口,聰明過人更勿需仰人鼻息——最最重要的是,左近衛少將豬熊教利的相貌之俊美,體態之窈窕,氣質之高雅在當時有著天下無雙的美譽。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這部畫冊記錄了一個真實的豬熊教利。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烏丸光廣遺墨。


在那個以宮廷為時尚中心的時代,四辻家以琴、箏為家業,是極富於藝術氣質和修養的世家,這樣一個人物又出身於這樣的家庭,自然會是當之無愧的潮流領袖,據說只要豬熊教利的髮型稍作修改,或是隻是穿衣的風格有些變化,京洛少年便無不趨之若鶩,並稱之為“豬熊樣”。在那個沒有雜誌、沒有廣告的時代,一個人有如此強大影響力,這絕不是一個輕薄紈絝所能及之事。

而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豬熊教利也頗有幾個知己的好兄弟,大詩人參議烏丸光廣與他的關係在師友之間,和茶道大宗師千利休的繼承人古田織部相互間也常常談笑風生,還有日後以遠州之號名滿天下的海東拉斐爾小堀正一······總之,與教利來往的,都是些以文學、藝術而知名的政治人物,這些人又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社會關係相當複雜,交際上很四海,都是當之無愧的社會活動家。

尤其是跟豬熊教利算是莫逆之交的那個人,織田賴長。

提到戰國“第一傾奇者”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前田慶次。實際上在江戶時期,根據《當代記》這類文獻記載,這個名頭是冠給織田賴長的。賴長的父親是霸主織田信長的兄弟織田長益,更多的時候是以有樂齋的名頭出現在史料中。

有樂齋比二哥信長小十三歲,所以很多大事都只是淺淺的介入。在本能寺之變的時候,織田信長的兒子信忠率兵救父不成反而身陷重圍,而有樂齋在以叔父的身份建議大侄子切腹自盡以保武士的尊嚴之後,卻自己趁亂平安地逃出。此後京都內外的輿論都對有樂齋不太友善,甚至有些小曲兒還指責他"不是人"。 此後織田家日益沒落,身負惡名的有樂齋就沒有什麼前途而言。​所以,在此後的日子裡,即使是風雲激盪,但是對於有樂齋這位織田家的元老來說,更多的時候,他也只是一個歷史的旁觀者和見證人。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其實,在近代以前,被稱為“第一傾奇者”的戰國英豪可謂不計其數。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經過二次加工之後的南蠻頭盔。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安土桃山時代的藝術風格,宏偉、絢麗。


可能是對父親懷才不遇的一生宿命產生了叛逆心理,作為有樂齋長子的織田賴長有了“第一傾奇者”的名頭,但究竟是怎樣的“傾奇者”?很遺憾,在同時期史料未曾得見。

已知的是:在很多年之後,作為織田家的末裔,和父親的穩健老練不同,織田賴長早早的就開始在大阪城招募浪人。以至於方廣寺鐘銘事件中德川家還向豐臣家詰問過招募浪人一事。另外,在板倉勝重寫給本多正純的信中還提到,織田賴長曾計劃驅逐外甥豐臣秀賴,擁立堂兄織田信雄為大阪城之主,不僅僅是要籠城對抗德川家,還要中興第六天魔王的大業。

…真要幹得出來這種事兒,我覺得這個“傾奇者”的名頭也太瞧不起人了——織田賴長簡直是一位婆娑羅。

放下織田賴長不談,繼續說豬熊教利。教利所生長的那個京都,是桓武遷都以來最具有變化的時代。遙想織田信長初次上洛時,因為兵火連年,都中已是處處斷壁殘垣,棄屍無數,惡臭盈天,街市蕭條猶如鬼國。包括公卿在內,有能力者早已紛紛“逃離平安京”,前往各地投親靠友。內裡更是一派淒涼,雖然傳說中的“外面大雨,宮裡小雨,天皇賣字,女官賣身”是胡說八道,但宮中財政崩潰甚至連天子基本的體面也難以保全確實不爭的事實。之後在安土桃山時代,隨著局勢逐漸穩定,京都逐漸也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昔日漂泊在外的公卿也陸續回京,重新出入宮中,其狀況一如古昔。

依照從奈良時代便開始的傳統,政治與男女之情往往會糾葛在一起。靠著後宮中紅顏知己的“內助”而平步青雲,已經是一種“傳統”。以豬熊教利的玉樹臨風,自然會有不少女朋友,也就會有不少政敵和情敵。於是一種看似吹捧實際上十分險惡的言論出現了——豬熊教利堪稱當今的在原業平、光源氏。在原業平是平城帝之孫,可以說是王朝文化的奠基者,他因為容貌俊美,所以便與不少女性發生過禁忌之戀。最著名的就是藤原高子,也就是歷史上的“二條後”;至於光源氏和繼母藤壺女御的不倫之戀自不必說,關鍵是將兒子冷泉帝擁上皇位,自己最終以國父之尊成為三條院太上天皇的事情,是連作者紫式部都不敢下筆的內容。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在原業平,王朝文化之父,日本的唐璜。


也許就是因為這些流言蜚語過於險惡,慶長十年二月,時年二十五歲的豬熊教利終因“生活作風問題”被後陽成天皇逐出宮中。於是教利跑路至大阪去投奔好友織田賴長,但不久之後,便回到京都,而且行事舉動更加高調。不僅鮮衣怒馬,揚揚於長安道上,而且還組織雅集,與公卿中的“少壯派”每日詩酒風流,儼若神仙中人。所謂“君子游道,樂以忘憂;小人全軀,說以忘罪”,這都他一個人兩樣全佔了。

當時,左大臣花山院定熙的長男左近衛權少將花山院忠長,與武家傳奏廣橋大納言之女典侍廣橋局相好,於是就靠著能在宮中來去自由的牙醫兼安賴繼幫忙,彼此互通消息。正好此時豬熊教利頻繁做東道,組織雅集,而兩人又都是教利的好友,於是便以參加雅集為名約會。而參與這種社交活動的人大多數都是青少年男女,相互產生好感進而戀愛也是自然之理,這就難免被一些不相能之人惡意傳言為“朋淫於家”甚至是“恆於遊畋”。

在當時,除教利、忠長、廣橋局之外,在當時被這一“醜聞”捲進去的公卿、女官分別是:權大納言大炊御門經賴之子左近衛中將賴國;權大納言飛鳥井雅庸之子左近衛少將雅賢、宗勝兄弟;左近衛少將中御門宗信;權中納言中院通勝之女權典侍中院局;水無瀨氏成之女中內侍水無瀨;唐橋在通之女菅內侍唐橋局——以及負責做牽頭的牙醫兼安賴繼、命婦讃岐兄妹。

這個事兒,在當時是公開的,宮中自不必說,都中士庶也都知曉。但是,誰也料不到的是,一派富貴風流的表象之下,實則醞釀這一場改變歷史的風暴。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公家、寺家的傳統藝能:書、畫。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圍棋、雙六······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詩、天文、占卜、醫、算學······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儒道、禮法······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香道、花道······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江戶幕府後期上方(京都)人的生活,很多都是有公家傳承。


那個時代,天子、公卿的收入全部被幕府控制,總數加起來不過區區數萬石,比如,江戶開府之初,天子有禁裡御料,為一萬石;公家有公家領,其中五攝家是兩千石左右;飛鳥井家、日野家、烏丸家這些曾經效力於織田、豐臣、德川三大武家棟樑的有一千五百石左右;尋常公卿不過數百石;低級公卿甚至只有幾十石的俸祿······而且這些領地都由幕府派人管理。

這點收入對維持一個貴族之家肯定是不夠用,但是幸好大多數公家都有世代相傳的一技之長,也就是“家業”,比如久我家、三條家、德大寺家是笛,西園寺家、菊亭家是琵琶,武者小路家、上冷泉家、下冷泉家是歌道等等,於是這些有家業的公家就以此來掙些外快。當然,這些家業也需要幕府的認證。

飛鳥井家與松下家的家業都是蹴鞠,最初是松下家獲得認證,飛鳥井家不服,向幕府申訴,結果幕府又將認證給了飛鳥井家。從此兩家結下了仇。當得知那個“小圈子”裡就有飛鳥井家的兩位公子,於是松下家就到後陽成帝那裡指控豬熊教利、花山院忠長等人穢亂宮闈······

這個後陽成帝和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後水尾帝父子之間一直有著很大的隔閡,以至於前者總是想將帝位傳給御弟八條宮智仁親王。但是由於智仁親王曾經是豐臣秀吉的養子,所以江戶幕府非常提防此人,始終堅持要求後陽成帝傳位於太子。而這個豬熊教利又是太子一黨——太子的女朋友,是豬熊教利的侄女——他拉著幾個人頻繁的舉行詩酒之會,這是想幹什麼?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後水尾天皇御真。


幸好有著花山院忠長和廣橋局的姦情,可以讓後陽成帝藉機大做文章——因為,以生活作風問題把對方搞臭,是古往今來所有政治鬥爭中都十分好使的一個“利器”。

不過,雖然後陽成帝想興起大獄,將涉事人全部斬草除根,但由於有著自藥子之亂以後的規矩:只要不涉及謀逆,公家一般不會論死罪。所以後陽成帝便託與豐臣、德川兩家都有關係的關白九條忠榮出面,請幕府幹預,意圖借幕府之手來殺自家的逆臣。

但是,當時幕府的大御所德川家康是何等老辣之人?後陽成帝的這點心思早就被洞若觀火。家康於是便命京都所司代板倉勝重調查此事,並於於慶長十五年秋做出判決:除主犯豬熊教利、兼安賴繼處斬外,其他公卿、女官則被流放——甚至有兩個和幕府關係緊密的公卿還被宣佈無罪。數年後,其餘的涉事人也陸續被赦免回京。除少數公卿客死他鄉之外,女官們則全部安然返京,無一人在流放地死去。

眾公家皆大歡喜,只有後陽成帝一人十分暴怒,因為他這一招借刀殺人反而被德川家康利反殺了,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開了幕府幹預宮中事務的先例,這可謂弄巧成拙。悔恨難當之餘,也只得讓去天皇之位以示不滿。當然,要按照幕府的安排,將帝位讓給於了自己不太待見的太子,而不是寵愛的御弟,八條宮智仁親王。

旋即,幕府又以天皇家和公家的風紀需要糾正、監督為藉口,制訂了著名的《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從此天皇如同小侯,公家猶如幕府之陪臣。

為何豬熊教利必須死?因為這個人活動能力太強,交際太廣,而且還不喜歡為人所用。他和織田賴長等大阪一方武家的關係,猶如傳說中日野俊基、日野資朝兄弟和足利尊氏、佐佐木道譽這些婆娑羅大名之間的情誼。而正是因為這些私人交際,在鎌倉時代末期掀起了推翻北條氏政權的滔天巨浪。從防微杜漸的角度講,豬熊教利也必須死,因為他過於優秀,優秀的無法甘於寂寞。

之後,大阪夏之陣,德川豐臣兩家一決生死。決戰之前,織田賴長向豐臣秀賴、澱殿等人請纓擔任總大將,被拒絕後憤然脫隊而去。元和偃武,天下太平,賴長很意外的被受封萬石之祿,以傳續織田家一脈。

第一傾奇者最終在平淡中悄然離去。

此後的數十年,在京都的天皇、公家、武家、僧侶、町人一起創造了寬永文化,復活了王朝時代清新亮麗的風雅之美。這一時期不僅產生了眾多高格調的藝術,也是漢學與和風相重疊的日本近世都市文化的源頭。



挾持天子、打壓異己——德川家對宮廷“醜聞”的處置

寬永通寶,1624AD——1643A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