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流經平頂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是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的一級支流,古稱滍水,《水流經》中寫到:“滍水出南陽魯陽縣西堯山。”魯陽縣即今魯山縣,古時候屬南陽府,堯山即伏牛山東脈木扎嶺。經專家考證沙河源於伏牛山東麓石人山為妥。流經河南省的平頂山市、漯河市、周口市,在周口市匯入沙潁河干流,全長418公里,總流域面積28800平方公里。一部《水經注》見證了沙河的古老。或許沙河浸染了酈道元飄逸的思緒,遂在《水經注》中列“酈水”篇,述說了沙河之源流。

沙河河床富含河沙,故稱沙河。自魯山縣伏牛山脈石人山下,東流經魯山、平頂山,葉縣到舞陽縣章化鄉河灣村入境,在漯河市區小宋莊村東澧河匯入,流到郾城縣老窩鄉大路李村出境,又東流經商水,在周口和潁河匯合,更名為沙潁河,在安徽上沫河入淮河。

流經平頂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水運

沙河自古水運繁盛,像漯河、周口都是以航運發展起來的。周口在國家建國以前,一直是一個航運發達、商貿繁榮的內陸碼頭,名列河南四大名鎮之一,雄踞豫東,遠近聞名。史料記載,歷史上的周口稱周家口,地處“燕趙楚之衝,秦晉淮泗之道”,三河(沙河、潁河、賈魯河)交匯,萬商雲集,舟楫如林,成為北方著名的“水陸交會之鄉、財貨堆積之藪”,位居河南“四大名鎮”之列,可謂盛極一時。清代康乾盛世,周家口達到鼎盛時期。至清順治年間,治理沙河先後又開闢了大渡口、小渡口、上下齊埠口、新渡口等碼頭。至此,周家口共擁有碼頭渡口22處,水陸寨門40餘座,人口突破22萬。清末民初,平漢、津浦、隴海鐵路相繼建成通車,航運開始衰落,但周家口夏季民船總數還在200至500只之間。解放後周口的航運事業迅速達到了鼎盛,1960年的運量更達到創紀錄的213萬噸。但歷史在上世紀60年代開了一個大玩笑。在重灌溉、輕航運思想的影響下,1956年以後,水利部門興修水利時,漯河以下共修建了逍遙、黃土橋、周口、沈丘、阜陽、潁上等6座攔河閘,由於對水資源的綜合利用認識不足,除阜陽閘配有100噸級簡易船閘外,其餘均未配建過船設施,原本通航的沙潁河航道被截成幾段,以致沙潁河河南段航道基本斷航。沙潁河的復航,承載了幾代人的殷殷企盼。2004年8月18日,投資兩億多元的沙潁河周口港復航續建工程開工建設,展開了包括周口港、鄭埠口航運樞紐、沈丘船閘維修和航道疏浚的工作,工程僅用15個月就完成。2005年12月,工程完工,建成了周口港。該港是河南唯一的內陸大港,是河南省的“出海口”,位於沙穎河畔,佔地面積173畝,年吞吐量80萬噸。2005年12月28日,省交通廳、周口市政府舉行了通航儀式,周口沙潁河恢復通航。周口港於2006年4月投入使用,隨著沙潁河綜合治理工程的完工和大慶路橋水下部分的完成, 2009年12月10日,周口港正式開始投入正常使用。

1906年,京漢鐵路建成通車,漯河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旱碼頭”,從1954年開始,漯河港年貨運量超過42萬噸,佔沙河水系的87%,成為河南省最大的河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舞陽馬灣攔河閘和周口攔河閘相繼建成且均未設船閘,輝煌了2000年的漯河航運從此趨於消亡。現在按照國家治淮工程計劃,根據《河南省內河航運發展總體規劃》,我省先恢復周口以下通航,然後通航到漯河。漯河港又是國家規劃的主樞紐港,設計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0萬噸,是公、鐵、水聯運港口,屆時,漯河將變成一個能夠通江達海的城市!

流經平頂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復航也是平頂山近年來重點建設項目,目前沙河碼頭正在建設當中,預計在今年將建設完成,在今年年底完成沙河航道清理工作,實現沙河通航。

河道建設完成後,沙河可承載500噸級船,在高新區和葉縣設立11個泊區實現貨物的裝載和卸運。在航線上,經過漯河、周口等城市,通過淮河進入長江流域。沙河復航主要是為平頂山經濟發展服務,主要用於高新區大宗商品以及葉縣糧食等散貨的運輸,開通內河運輸,降低運輸成本,未來是否開通旅遊航線目前還不確定。但這些年沙河遭受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很多人為了一己私利,非法採砂、挖沙,對沙河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雖然經過多次治理,但沙河想要達到通航的要求,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沙河是平頂山市區最大的河流,其不僅承擔著平頂山城市用水的運輸,還是白龜山水庫的洩洪河道。近年來,由於平頂山城市框架不斷拉大,開發沙河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平頂山也已經將沙河開發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例如修建沙南大道,加速湛南新城與葉縣、魯山一體化;貫穿沙河打造8000多畝的湖東片區,打造平頂山城市副中心等。

流經平頂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沙河防洪

沙河上游洪水暴漲暴落,進入平原,特別是漯河至周口間87公里河段,是個半懸河,河床多沙,河槽不穩定,形成彎多、灘多、潭多、險工多。歷史上沙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豆腐腰既是漯周段,僅民國期間即決口184處,危害很大。沙河堤防經過多年治理,年年維修、綠化,基本實現了“五化”堤防。治沙以來,根據“蓄洩兼籌”的方針,在沙澧河上游陸續修建了昭平臺、白龜山、孤石灘、燕山 4座大型水庫,以及23座中型水庫和大量小型水庫。其中大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4011km2,總庫容18(74億m3,防洪庫容9(14億m3。1955年建成了泥河窪滯洪區,分滯沙河干流及支流北汝河和澧河洪水,設計滯洪量2(36億m3,加固培修了沙、澧河干流堤防數百公里, 目前,沙河堤防一般堤高5,6m,最大堤高9m,堤頂寬5,8m,河槽寬120,140m,安全洩量2500, 3000m3,s,防洪標準約10,20年一遇。沙河基本上已形成堤防、水庫、滯洪區配套,排、蓄、滯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 。沙、澧河雖經多次治理,但由於治淮規劃確定的多項工程還未實施,還需要繼續加強治理。

流經平頂山、漯河、周口的沙河


綿綿流長的沙河水,滋潤著周圍的一草一木,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當地兒女,未來還要一直呵護著這片土地,為這裡造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