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還記的距離你上次讀書行為,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嗎?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公佈的數據顯示,相比看視頻,國內富裕階層的人更喜歡讀書。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其實不只是國內如此,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中產以上階層都喜歡讀書。

比如比爾·蓋茨,每年都會公佈自己的書單。Facebookceo扎克伯格,同樣會為自己列一份開年書單。據傳股神巴菲特每天要讀至少五百頁書,孫正義在靜養的兩年裡,讀了至少四千本書。讀書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個本能和習慣。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這些讀書行為都是廣義上的讀書,廣義上的讀書泛指所有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的行為。相對的,狹義上的讀書則強調在學校學習。

自從科舉制在隋唐時期確立之後,莘莘學子通過考試完成了人生的逆襲。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科舉制的長期實施,也讓讀書成為中文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宣揚讀書無用論。比如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北大畢業之後賣豬肉的。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人學歷不高、讀書很少,卻能通過開工廠賺到幾百萬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心裡不平衡。

所以今天這篇內容要討論的就是,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讀書的人對原理理解更深

一個讀過心理學內容的書,更不容易被別人忽悠。比如當我們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導購會先向你推薦一款貴一點的商品。當你表示自己不想買的時候,導購會轉而想你推薦另一款同類型的,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在經過對比之後,我們買下這款商品的可能性會很大。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讀心理學書籍的人,在這時就會明白導購是在利用錨定效應來推銷產品。

像這種利用心理學效應來達成自己目標的現象還有很多,再比方說歸因謬論。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個人PC業務在國內剛剛興起的時候,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故事激勵了許多大學生。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世界首富。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那麼想向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那樣,成為世界首富該怎麼辦呢?很多學生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就從學習他們退學開始。結果退學之後,不僅一事無成,還讓自己的大學夢成為泡影。這就是錯把別人成功的原因,歸於錯誤的原因分析上。

經常讀書的人同理心更強

經常讀書,尤其是讀文學類書籍的人,心思會比較細膩。文學鉅著是大師們經過對人性的剖析,再經過細膩的文筆進行加工而來。之後由時間進行沉澱,讓讀者們能夠通過這些名著,品嚐世間百態。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在書中見識過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後,在現實中我們也能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與這些人相處。

經常讀書的人更擅長聊天

換句話說就是經常讀書的人,不會尬聊。所謂尬聊,指的是尷尬的聊天。聊天不是單向的思考,而是雙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我們喜歡跟熟悉的人聊天,是因為大家的興趣愛好相同,在聊天的時候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讓聊天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反之如果在聊天的過程中,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梗,那麼聊天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之間的區別真有那麼大嗎

經常讀書的好處就簡單說完了,其實讀書所帶來的收穫不知這三個方面。不知道你是否認同呢?在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前,請先讓我講一個身邊人的故事。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爸從事會計行業四十年,作為一個老牌工業會計,接觸過的人各行各業不計其數。其中給他印象最深的要是一位李姓的老大哥,為了方便描述,暫且稱為李叔。

李叔自己有個工廠,接手的時候是個半死不活的小作坊。剛開始既要管生產又要管銷售,聽我爸說李叔有一個習慣。凡是跟他接觸過的客戶,他都會仔仔細細地把對方的要求、產品用途和性格愛好、以及產品反饋記錄下來,然後定期做總結。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筆記已經超過一米。而他的廠子也從當年半死不活的小作坊變成了千萬級別的大工廠。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以狹義上的讀書標準來看,李叔的學歷並不高,只讀到小學。以廣義上的讀書標準來看,李叔的閱讀量也不大。像這種學歷不高,閱讀量不大的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

如果按照前面說的,他們同理心不會很強,對問題背後的原理也不會深,更談不上會聊天。但是他們都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所以問題又回到最初,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看到這裡也許會有讀者老爺覺得迷惑,文章開始說經常讀書的好處有哪些,接著又說不讀書一樣能成功。會覺得我的觀點前後矛盾,甚至會覺得我精分了。

實際上我想表達的觀點是,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產生區別的根本原因,在於是否主動思考。

知識來源於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當我們把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經過總結和歸納之後,就擁有了抽象化的概念。在掌握這些抽象化的概念之後,在用於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其他具象化的問題。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所以不管是讀書還是處世,想要不斷提高自身。關鍵不在於讀了多少書,也不在於經歷多少事,而是在讀書和出世的過程中,是否主動思考。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思考其中內容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幫助,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讀書的最大效用。

如果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沒能產生自己對於內容的想法。或者通過讀書掌握一項技能之後,不假思索地應用到現實生活和工作中,那就是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關於教條主義的歷史,我想大家都應該很熟悉。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個方法,被奉為通往成功之路的圭臬。但是卻沒人告訴我們思考的重要性,沒有思考這個過程。就算讀一百萬本書,行一百萬里路還是沒用。

之所以今天會有這樣一篇內容,是關於讀書這件事,有很多人要麼過度神話,要麼輕視否定。過度神話讀書行為的人,認為只要讀書就一定成功。輕視否定讀書行為的人,認為不讀書一樣過得不錯。

經常讀書的人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讀書多少與能否成功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還是那句話,不管是讀書還是處世,只有多思考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關於讀書,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