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这才是未来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让我们引用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农业经济系’教授)老师的一段话说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那么,如何推动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民的金山银山?当乡村振兴成为长期国策后,各类投资纷纷涌向乡村,但“热投资”遇上了“冷农民”,资本排斥劳动(资本排斥劳动:道理非常的简单,一旦老板们拥有足够多的资本的时候,就可以使用高科技技术来来替代人工以完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资本排斥劳动无就法服务于劳动,仍然无法解决好乡村振兴,农民富。其根本原因是农民的主体性一直未能有效落实,各类资源主权、资本主权和信用主权不在农民手里。只有农民参与的共建共治,才能共益共享。没有得到主权地位,资产投资收益也就自然无法有效和农民分享。


乡村振兴过程中,要考虑让农民参与到资源分配中。赋予农民以资源主权、资本主权和信用主权,才能让农民从“单一的生产”到产业经济领域中释放出来,在资源经济、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扩展中寻到其价值。



以乡村社会和乡村经济的农民再组织化为切入点进行社会创新,进而相应地推动金融创新,才能释放出乡村产业振兴能量,产生乡村振兴的普惠效应。


农民出一辈子力,流一辈子汗,所赚寥寥,仅仅在单一种地赚钱,初级生产,不可能实现农民富,也不可能带来农业强和农村美。农民不富、农业不强、农村不美,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通过农民再组织化,推动社会创新,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三类经济形态的一二三级市场设计,推动金融创新,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资源资本化转换。从而将资本和劳动(农民)结成利益同体,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方向 | 这才是未来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对于农民来说,面对市场饱和状况,“你之所赚,即我之所赔”。早在1997年粮食的“增产不增收”现象出现后。农民靠简单的种地难以民富。


从国际经验看,日本、韩国的农村,经历了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整治,农村变得美观雅致。整治后的美丽乡村,其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农耕文明传承等社会价值,能得到充分挖掘,促进生态宜居,吸引更多的城市群体在农村消费。我国也已经开始了“山水林田湖草”六大资源的综合整治,虽然还只是农业浅表层资源的综合治理,但一定会带来农业、农村景观的变化。


方向 | 这才是未来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

介绍一个例子,就是在韩国我们看到一个实例在韩国清道郡,朴槿惠父亲亲自去过,一个柿子卖到40块钱,我们农民一毛钱两毛钱很高兴了。

他们做了柿子冰淇淋,稍微做一些加工就产生巨大的价值。因为他们还用柿子开发各种各样的产品,有柿子茶、柿子各种各样的功能性饮料。居然还有柿子衣服,柿子里面的色素作为天然的添加色素,一两千元一件。看我们一行去的很高兴,大包小包愿意买。一个柿子可以做这么多产业,不仅是一个柿子,很多东西都可以这么做,连柿子叶子都可以联系上。

在韩国、在日本、在台湾都基本实现了,一种小的产品可以开发各种各样的用途。六次产业来自一二三产业融合,1+2+3等于6,1×2×3也是6。

六次产业是日本一个专家提出的,他说做农民不能只做第一产业,还要做第二产业加工,做第三产业和服务。

他后来意识到做加法不够,还要做乘法。只要有一项能够做的比别人好,就产生超过6倍增效益。

但是有一项是短腿,你说没有第三产业,最后一乘零,所有做的努力都废了。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卖、不会做互联网的营销,再好的产品没有办法给你带来收益。所以乘法效应让我们更有激励,更有危机感。

乡村集体经济 “造血”功能薄弱,制约了自身发展,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因此,需要将乡村资源从沉睡状态唤醒,通过资源资本化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本,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流动性资本,恢复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两条腿”走路。

乡村资源资本化是指把农村土地、房屋、劳动力、文化、生态等处于沉睡状态的资源,转化为流动性资本,面向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催生新业态,从而实现价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