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说话的3大忌讳

《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表达出与人沟通时候,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三愆”,就是与他人谈话时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与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流有这样三个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很多人还没等别人开始讲述就说话,被称为急躁;

第二,说话时不会大大方方讲清楚自己的观点;

第三,要没有学会观察别人的脸色说话。

这三愆,也就是与人沟通时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针对这三个错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

1

与人沟通时,要戒急戒躁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观点,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其实都要戒急戒躁。

什么事都要放慢自己的节奏,多数时候急躁只能坏事,反而是慢慢地修行、逐步地深入,更能让人领略到更高的境界。

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最好不要表现出你的过分急躁。因为过分的急躁会令人感到疑惑、怀疑。对方会对你的行为感到不安,并退避三分。

你需要努力掩饰住你的急躁,做自己生活的绝对主角。

杜甫有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便是与人交流的最高境界。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其实都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这样可以让成功一步步地接近,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之路。然而不幸的是,真正能够寻找到这条道路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们要戒急戒躁,那么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以急躁为心头的大患,用耐心来冲抵急躁。

一个人只要能耐得住性子做事,就可以让人生步入到不间断的上升通道中,最终积小成为大成,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2

与人沟通时,要大方自然

第一次与陌生人交谈,因为双方不太认识,没有一起了解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讲话的基本要求,两人就很难交流。

温和友善与彬彬有礼,是与别人进行交谈的条件。只要以礼貌友善的态度进行交谈,双方就会很快地进行交流。

我们初中就听过邹忌讽秦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关键在于他巧妙地把各个不同的人的心理进行了对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神态也自然大方。

与陌生人说话,语气要亲切,言辞要得体,态度要落落大方。

为了让收听者能留意自己,使言谈显得更生动更有趣味性一些,在说话中也可加进一些手势。

但动作幅度最好不要太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或用猥琐和低声下气的表情,如企图以鄙薄自己来取悦于对方。

这样做其实看起来也像是在降低自己的人格,我们主观上想讨好对方,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却让对方更加轻视自己。

只有以不卑不亢的态度去交谈,才有利于双方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并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3

与人沟通时,要善于揣摩

孔子有训:“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一个容易接近的人,必须有敢于亲近和理解他们的表情。那些不注意情况说话的人,如果说的直白一点,大概就是眼神有问题了吧。

揣摩是一种心理计策,但要想和别人高效率进行沟通,选择少说一些废话,揣摩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就是说:摸清楚对方的内在真正所需其实是最难掌握的,因为人的心情和外在环境,是很快就能够改变的。

说话的人要想做出合时、合适,合事的思考判断,实在不易。

人要能够成事,就在于抓住时机及形势。

所以,如果一旦摸清了对方的需要,就要想出动人的言辞,编成有条有理的文章,这样才可以对人说出有影响力量的话来。

懂得察言观色的人,往往很少为说错话而吃亏。

反之,若对谈话气氛视若罔闻,一味自己发表自己得观点,要么说不到点子上,如果说得重了,可能还会误伤到别人,更容易遭人怪罪。

这就得不偿失了。

古今说话虽然有别,但说错了话便要得罪人,这道理从来未变。

要记住“三愆”的道理,这样会帮助我们我们在交际中避免失言,也会让我们留意各种形势,在最恰当的时间点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小言谈获更大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