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三国后期魏将王双,是怎样的实力的存在?真到吕布水准蜀将无人能敌吗?

欧阳霜蟾


三国后期,本来顶级的武将就很少了,就算有年纪也老大不小了。比如赵云,就在王双出场之前不久刚好去世,魏延年纪也不小了,还是武艺还是不差的,而且蜀汉还有新生代的武将呀,如姜维曾经让年老的赵云赞叹;关兴,张苞武艺也是刚刚的,猇亭之战直接把韩当,周泰吓回了阵中;另外王平的武艺也不错,曾经在不利的局面下,和张郃打了数十回合,没有一定武艺是做不到的。那么王双的武艺究竟有多高呢?为何蜀汉的单挑好手们除了张嶷就无人上前和王双一战呢?先看看王双的出场:

大将军曹真出班奏曰:“……臣近得一员大将,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乃陇西狄道人,姓王,名双,字子全。臣保此人为先锋。”《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王双这家伙的通过曹真这么一说出来,简直就是曹魏的第一猛将的感觉。我们刚下王双的标配:



兵器:使用六十斤大刀,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纪灵的三尖两刃刀有五十斤,也就是王双兵器重量仅次关羽,还比袁术第一大将纪灵重十斤。所以,不管王双刀法如何,至少有一定的气力,而且在三国后期缺乏单挑名将的情况下,王双的气力可能是顶级的。而且,王双能开两石铁胎弓,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暗器:弓箭只能证明王双的力气大,不一定代表准度,所以王双暗藏了三个流星锤,所以曹真说的百发百中,应该是说流星锤。在小说中,还有一个名将也是用流星锤做暗器,那就是马超,曾经用流星锤打过张飞,不过被躲开了。不管怎么样,这也证明王双的软实力也是不差的。

名驹:除了曹操,刘备这样的诸侯,基本上拥有名驹的都是名将,比如赤兔马之于吕布,关羽。虽然王双骑的“千里征宛马”可能不及赤兔,的卢这样的名马,至少耐力速度是要超过一般马的,这点毫无疑问。



所以,从王双的配置上来看,作为后期的三国顶级大将是没问题了,至少一开始的战斗也体现了顶级武将风范。当时,王双作为曹真的先锋来解救陈仓,于是不到三合斩了蜀汉的裨将谢雄,又正三合斩了另外一位裨将龚起。随后,王双和张嶷斗了几回合不分胜负,于是诈败而走,然后:

王平见张嶷中计,忙叫曰:“休赶!”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锤早到,正中其背。

王平和廖化急忙截住王双救了张嶷,但是兵战时,还是被王双杀了一阵败走。于是,诸葛亮和姜维商议,陈仓坚固又加上王双来援,只好表换战术策略。所以,蜀汉不到忌惮城里的郝昭,也开始忌惮起王双了,那么是不是王双真的让蜀汉众将害怕了,不敢再出马单挑?



大飞熊认为,未必。首先王双确实厉害,但是不代表魏延,姜维,关兴,张苞这几个大将就胜不了他?证明这一点有两人,一个是张嶷,一个是魏延。张嶷和王双交手几回合不分胜负,这里已经体现出王双连斩谢雄,龚起已经出现“疲态”,毕竟六十斤的大刀呀,所以不能速胜张嶷改用暗器。另外,谢雄和龚起属于名不见经传的裨将,和张嶷不可比,更和魏延等人比不了。所以,王双再厉害,上限不会高到哪里去。再来,王双后来被魏延斩了,是被埋伏,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这固然可以给王双遮遮羞,但是也反应了一个问题,王双学艺不精和心理素质差。要知道,早期的三国名将里,注意是前提是“名将”,颜良被关羽突袭,那是因为赤兔马;高览被赵云刺下,是因为在阵后;夏侯渊被黄忠砍了是居高临下;只有魏延斩王双,属于正面从林中杀出,就算王双来不及抵抗,也可以利用名驹跑路呀。



所以,王双再强悍,他的上限绝不能超过吕布,五虎等超一流将领,最多属于一流,和年轻的魏延差不多而已。既然王双属于一流,为何同样一流的魏延等人不直接出战呢?很简单,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太凋零了,诸葛亮根本不会冒险让宿将出战。比如,征讨南中时,面对彪悍的祝融夫人,诸葛亮也是智取,而不代表赵云魏延打不过一个女流,而且祝融夫人和王双一样,善于暗器。还有日后让张郃木门中伏,诸葛亮一样让魏延,关兴诈败引诱张郃,如果硬拼,魏延或者关兴单个都不一定输给张郃。所以,诸葛亮后期用兵主要靠智谋,而非武将单挑,最怕就是遇到非正常的伤亡,这也是为什么关兴,张苞先后去世于意外,而诸葛亮伤心欲绝的原因。


大飞熊骑士


王双,字子全,陇西狄道人,任虎威将军。或许,王双武艺不如吕布,但吕布未必敢与王双一战;蜀国后期第一大将魏延也不敢与王双单挑,可见其确实有万夫不当之勇。

为何会说吕布也未必敢与王双一战?

王双和吕布都是身长九尺,大约2米多一点,王双兵器是一把60斤的大刀,吕布使24斤方天画戟(《荡寇志》上所讲),关羽手中82斤青龙偃月刀。可见,王双的气力应该比吕布大,而比关羽稍弱。

吕布武艺可胜关羽,关羽可胜魏延,而魏延斩杀了王双。虽然有偷袭之嫌,但大将在战场上被偷袭也是常有之事,所以王双的武艺还是要弱于吕布的。

但是,王双却有一项绝技,身上暗藏3个流星锤,百发百中。

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趁魏兵征讨东吴,关中虚弱的机会,率兵出散关,二次北伐曹魏。当大军行至陈仓城下时,被魏将郝昭据城所拒。正当诸葛亮围攻陈仓之时,忽闻东边魏国援军前来,旗上书“魏先锋大将王双”。诸葛亮立即派裨将谢雄、龚起领三千人马前去对敌。结果,谢雄、龚起均被王双三合斩杀。接着,大将张嶷出马与王双对战,数合不分胜负,王双诈败引张嶷追赶,王平大声提醒张嶷勿追,张嶷急回马时,却被王双的流星砸在背上,伏鞍吐血而逃。若非王平、廖化两人截住王双,张嶷命将不保。

这时,祥子突然想了《水浒传》中卢俊义带兵出征东昌府的战况,当时的东昌府兵马都监张清以“飞蝗石”绝技,三阵连胜梁山英雄郝思文、徐宁、燕顺、韩滔、彭纪、宣赞、呼延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索超、关胜、董平、鲁智深等数员大将。枪棒双绝的玉麒麟卢俊义也不敢出战,还要向宋江搬取救兵。因此,人称“没羽箭”。但是,若论真实的战力,无论是卢俊义、鲁智深,还是关胜、董平、呼延灼等将,均都胜过张清,结果却均败在了他的“飞蝗石”下,可见暗器在战将单挑中的作用之大。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说,王双的武艺或许排不进一流大将的行列,但是在单挑之时,他手中那三个神出鬼没的“流星锤”,绝对会令所有大将心生忌惮。

由于蜀军粮道受到王双大军的威胁,从而造成蜀军粮草不继,因此诸葛亮心生退军之意。为了防止王双率军趁机追杀,诸葛亮密令魏延连夜赶往返回汉中的陈仓道口布置埋伏,并以将计就计(或诱敌之计)和伏兵之计,出其不意将王双斩杀。

以上,仅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但是在正史中,王双的结局却出现了两种说法。

《三国志·朱桓传》记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常)雕等,(朱)桓等身自拒(曹)泰,烧营而退,遂枭(常)雕,生虏(王)双,送武昌,临阵斩溺,死者千余。《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诸葛)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

以此对比,既然在公元222年,王双已经被东吴朱桓俘虏后斩首,为何会在6年后的公元228年,又被诸葛亮斩杀,难道王双有分身不成(开玩笑了)。

如果,朱桓传所载属实,王双就不应该再出现在诸葛亮传中,这样明显的矛盾难道是陈寿疏忽所致;如果诸葛亮传所载属实,那就是王双没有被吴国斩首,而是在魏吴两国交换俘虏时,王双被东吴归还了魏国,而朱桓传所载应该为陈寿笔误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若以《三国演义》论,王双确实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以正史论,王双仅是一员普通的战将。


祥子谈历史


王双在后三国时期排名不错,大概仅次于魏延、张郃、姜维、邓艾、王平等人,而略强于张嶷、廖化等人。可以排进前十名的位置。

不过把他放在前三国时期,他的武艺根本就不值一提,只能排在二流队列,远远弱于于禁、乐进等准一流武将。如果让他对上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顶级武将,不出五合之内,肯定被秒斩于马下。

王双是后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诸葛亮北伐期间受大将军曹真赏识,因此得到重用。

他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使一口大刀,重六十斤,胯下一匹千里良驹,能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

由此可见,王双是个力量型猛将,武器的重量仅次于关羽、典韦。他不仅臂力惊人,而且骑术了得。在使用“暗器”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是三国时期比较全能型的武将。

那么?这么一位全能型武将,他的战绩究竟如何呢?

说真的,有些失望,他的战役表现跟开场白的人物描述完全是两码事。

1、单挑蜀将谢雄,相交不三合,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2、单挑蜀将龚起,同样斗不三合,被王双一刀斩于马下

不过谢雄、龚起只不过是蜀国小将,相当于裨将或者牙将之类的,武力值非常普通。因此!斩杀此二人不能说明王双武艺有多强。

3、诸葛亮闻知谢雄、龚起被王双所斩,于是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引兵出迎。

两阵对圆处,张嶷当先出马,廖化、王平压阵。王双接住斗了数合,彼此胜负不分。王双诈败而走,张嶷紧追不舍。王平见状忙叫“休赶”张嶷回身不及被王双击中。

双诈败便走,嶷随后赶来。王平见张嶷中计,忙叫:“休赶!”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早到,正中其背。

王双诈败的举动,说明在正面厮杀的情况下,实际很难击败张嶷。他大概也就张嶷差不多层面。考虑到张嶷未识破他的诈败计谋,并被其一锤击中,王双应该略强于张嶷。然而王平一眼就瞧出了他的手段,说明他的招数在王平面前根本是小儿科,王平的武艺应强于王双。

4、王平、廖化见张嶷受伤,慌忙骤马截住王双。但是王双并不敢恋战,反而是驱兵大进,使双方陷入了混战的局面。

5、王双追赶魏延中计,魏延从林中突然回身,一刀将其斩于马下。

推算王双的武艺,也就能欺负欺负谢雄、龚起之类的小将。遇到稍微有实力的张嶷,他都难以取胜。面对王平、廖化二将夹击,他压根不敢接招。最后被魏延一刀斩杀,应变能力仅此而已。


总论:王双算不上什么猛将,如果生在前三国时期,他肯定混不出名堂。


爱尚文史


三国后期,在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相继去世后,极度缺乏厉害的武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如一个小小的魏将王双,就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他身高九尺,善使六十斤重的大刀,骑着千里马,还有三个流星锤作为暗器。

王双不但长得厉害,在两军交战中,也不是一个善茬,杀伤多员蜀将。有人说,王双已经达到了当年吕布的境界,无人能敌,真的是这样的吗?

话说大将军曹真看到司马懿举荐了郝昭守陈仓,防备诸葛亮再次伐蜀,他也保举了一人,就是王双。听说诸葛亮带领大军,再一次来袭,大将军曹真向魏帝请战,他以猛将王双为先锋,驰援陈仓。

此时,诸葛亮大军团团围住陈仓,劝降不成 恼羞成怒,强攻陈仓,损失惨重。他进也不是,退还不甘心,得知曹真及王双大军到来,想围点打援,出一口恶气,给曹魏一个教训。

魏延第一个请战,诸葛亮觉得一个不出名的王双,杀鸡焉用牛刀,不值得派出大将魏延,于是派出了裨将谢雄、龚起。两人分别带领3000人,迎战王双。然而,他们两人太菜了,谢雄遇到王双,战不三合,就被一刀劈死。紧接着,龚起和王双交战,也仅仅三个回合,死于马下。

诸葛亮闻报后,大惊失色,慌忙派出比谢雄和龚起厉害百倍的廖化、王平、张嶷三位大将。令诸葛亮失望的是,张嶷和王双大战数合,不分胜负,却中了王双的诈败之计,被王双用流星锤偷袭,正好打中后背。张嶷运气比谢雄、龚起好点,没有丧命,在王平、廖化的接应下,成功逃回。

张嶷在见到诸葛亮后,诉说了自己和王双大战的经过,王双确实名不虚传,太厉害了,那两位裨将死的不冤枉。现在王双在陈仓城外安营扎寨,四围立起排栅,筑起重城,深挖壕堑,两人成掎角之势,更加难攻打。

诸葛亮听了之后,愁眉不展,一个陈仓的郝昭都这么难打,再加上无敌的王双,那就更难打了。因此,诸葛亮萌生了退兵的想法。他在退兵前,也准备收拾了王双,以除后患,于是定下了一个妙计。

诸葛亮定下的妙计是,诸葛亮大军撤退,引诱王双追赶,而事先埋伏魏延等三十骑兵于王双大营外。魏延等王双离开大营时,突入营内放火,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再出其不意,斩杀王双。

《三国演义》背后魏兵叫曰:“城外寨中火起,恐中敌人奸计。”双急勒马回时,只见一片火光冲天,慌令退军。行到山坡左侧,忽一骑马从林中骤出,大喝曰:“魏延在此!”王双大惊,措手不及,被延一刀砍于马下。

魏延是何等人物,是仅次于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的蜀汉第六武将。他即使和王双公平对决,也很轻松将其击败,斩于马下,现在偷袭,更是手到擒来。对于魏延来说,实在不需要偷袭王双,太大材小用了。

通过以上可知,王双确实是曹真发掘的一员猛将,他连续斩杀蜀汉谢雄、龚起两员裨将,打伤大将张嶷,已经是极限了。诸葛亮略施小计,魏延活动下手脚,就解决了王双。可知,王双武功虽高,也非常有限。他只能欺负一下谢雄、龚起等裨将,遇上张嶷,顶多偷袭打伤,而遇上魏延,只有丢掉小命了。

像王双这样的小人物,怎么可能和天下第一的温侯吕布相提并论。两人相差太大了,一个是虎牢关大战刘关张三英,大战曹营六将,另一个只是杀了两个三脚猫,就自以为天下无敌了。曹真没见过超一流武将的厉害,见到王双神勇,就觉得他是可以横扫蜀军。

到了后三国时代,武将的战斗力普遍降了一个档次。像王双之类的武将,也只能在吕布、典韦、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死后耀武扬威一番,如果他在三国前期,估计活不了几天,就被这些超一流武将给秒杀了。他不但比不上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超一流武将,就连魏延、张郃等人,都能轻松秒杀。


魁哥说历史


王双,曹魏中期之猛将,陇西郡狄道人,特别受到司马懿的赏识。据演义中描述,王双身高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用一口六十斤大刀,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

说到用刀的武将,三国当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9员大将使用刀作为武器。这其中关羽与黄忠当属其中的佼佼者,许褚、庞德也不遑多让。其他诸如颜良、孙坚、魏延、华雄、曹洪、夏侯渊等人也是此道高手。对于王双的实力,可以从演义中看出算不上特别强,与吕布相比更是差了很远。

王双的战绩

王双的出场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进攻陈仓之时。王双为先锋大将救援陈仓,魏延当时欲前往迎战,为诸葛亮所阻。其意图是来将实力不祥,不愿以魏延轻言犯险。结果派出的是两个无甚名气的裨将谢雄与龚起。这里的裨将指的是主将手下的副将。二人不但没有什么名气,实力也不怎么样,都是三个回合被王双所斩杀。

之后张嶷出阵,两人交手数合,王双诈败而走,用所藏流星锤击伤张嶷(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追击的张嶷会被王双的流星锤击中背部),之后王平、廖化二人抵挡住王双,将张嶷救回。

这也就是王双的全部战绩了,斩二裨将,伤张嶷。之后诸葛亮用计,由魏延在陈仓道口突袭,一刀斩了王双这斯。

王双武艺的水准

王双武艺的水准定然比之吕布要差了不少,若是换作吕布在此,谢雄与龚起都是一刀切的角色。哪怕是张嶷、王平、廖化三人一起上都是有死无生的局面。而王双面对王平、廖化二人也不过打成平手的局面。对阵张嶷之所以使用流星锤,也是在交手几回合之后没有把握短时间将其拿下才想到用此等计策。

类似的手段还有拖刀计,在演义中使用这招,基本都是在久战不下的情况下才使用。比如演义第十二回,曹洪战黄巾贼何曼,二人大战四五十回合分不出胜负,于是曹洪使用拖刀计一刀斩何曼于马下。同样的情况在演义第六十七回,曹军攻汉中,夏侯渊与张鲁部将杨任交手,两人之间也是大战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夏侯渊以拖到计斩杨任。

还有两次拖刀计是没有用出来的,一次是庞德战关羽,庞德欲使拖刀计,被关羽看穿。另外一次则是关羽战黄忠,关羽想用此招,却没有想到黄忠马失前蹄。这两次交手也都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才想到用此招破敌。

可见王双以流星锤败张嶷也是这种情况,没有速胜、必胜的把握才如此。而张嶷的武艺虽不错,也就是二流水准,别忘了他曾经还被祝融以飞刀偷袭生擒过。因此王双之武艺当在张嶷之上,又在魏延之下,与吕布相比较,却是差了几个档次了。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王双和吕布差远了,大致和张郃相当或略差一些。

王双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诸葛亮二次北伐,出陈仓道攻打陈仓之时。曹真请缨前去救援,并推荐了王双为先锋。书中描述王双身长九尺,熊腰虎背,使一口六十斤重的大刀,能开两石铁胎弓,还擅长使用流星锤。

王双首先遇到的是裨将谢雄,战不三合,就劈死谢雄,接着又三合斩杀裨将龚起。诸葛亮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迎敌,王双和张嶷战数合以后诈败,用流星锤打的张嶷吐血,幸亏王平和廖化拦住王双,张嶷才得以逃脱。王平和廖化能拦住王双,但是却没有杀退对方,说明两人联手和王双的水平接近,彼此奈何不了对方。

谢雄、龚起不过是两个无名小将,张嶷也和王双打了没几个回合被暗器所伤,因此这三战不好评价王双武艺,所以我们主要看王平和廖化对王双的结果。

王平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在街亭之战时,他曾经率兵去就马谡,遇到张郃两人大战数十回合,王平败走。王平能和张郃打上几十合才败,那么他的武艺大致要比张郃低一档。

廖化的表现机会不多,除了斩杀魏将秦良外没有太多像样的战绩,后来遇上徐质也是数合就败。当然,那个时候廖化年纪也大了,不过总的来看,廖化最多算二流武将,排名还靠后。

应该说王双被王平和廖化两人拦住,稍微有点丢分,其水平最多也就是和张郃相当,甚至可能还要差点,距离吕布就更远了。

不过此时三国名将凋零,即使只是和张郃差不多,在蜀军中也只有魏延、姜维、关兴、张苞等人才能和王双一战,而且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不要说斩杀对方。所以诸葛亮最后决定用计,让魏延突袭斩杀王双,也是无奈之举。


不沉的经远


到了后三国时代,武将的战斗力普遍降了一个档次。

当然,王双也不例外。

王双首次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七回中。

回目: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诸葛亮率师北伐,曹魏震动。曹叡派大将曹真率兵前去抵挡。曹真就推荐了王双
为先锋大将。

这个王双长得是“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身高九尺,和关羽的身高是一样的,“熊腰虎背”,很粗壮,一看就是个力量型的猛将。



果然,王双的兵器是一柄使六十斤重的大刀。我们记得,当年袁术麾下有员大将叫纪灵,手中是一柄五十斤的三尖两刃刀,曾经与关羽三十合战平。

王双还骑着一匹千里征大宛马,能开两石力的铁胎弓。我们记得,黄忠就是使的是两石力的硬弓。

这厮还暗藏着“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

那么,王双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呢?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战,与谢雄交锋

诸葛亮先派裨将谢雄和龚起迎战。谢雄引兵,正遇王双,两人交战,谢雄“战不三合,被双一刀劈死”。


第二战,与龚起交战

龚起又来了,再与王双交战,“交马只三合,亦被双所斩”。败兵回报,孔明大惊。

第三战,与张嶷交锋

诸葛亮又命令廖化、王平和张嶷三人出战。两军阵前,张嶷出马迎战王双,“数合不分胜负,双诈败便走”,张嶷随后追去。


王平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在张嶷背后大叫“休赶!”,张嶷反应过来,再回马晚了,被王双用流星锤击中了后背,伏鞍败走。

张嶷在后期蜀军中,也算武艺不错的,但他防暗器的能力很一般,我们记得,在当年南征孟获的战役中,他就被祝融夫人用飞刀射中过左臂。

王双返身再赶回来。被王平和廖化截住,救回了张嶷。

第四战,被魏延袭杀

诸葛亮与魏延商议了密计,连夜引军撤退。王双得知,率兵追赶。追了二十多里,魏军后面呼唤营寨起火了,王双回头看见本方军营一片火光冲天,慌忙下令撤退。匆匆忙忙路过一片山林,突然魏延从山林中冲出来,大喝:“魏延在此!”王双惊惶失措,来不及抵抗,被魏延一刀斩杀。


我们来分析一下王双的武力。

三合斩谢雄,再三合斩龚起,由于谢雄和龚起其实只是两个“裨将”,在军中地位很普通,武艺也很一般,斩杀这两位,不能说明武艺有多强。

与张嶷交战,王双以诈败的方式取胜,也就是说,如果正常交战,王双若要击败张嶷,也需要费些功夫。

被王平瞧出其诈败,王双这点伎俩对于细致谨慎的老将王平来说,也不算多么高明。

王平和廖化阻住王双,救走了张嶷,王双也没能击退两人的夹攻。

后被魏延瞬间突袭斩杀,王双居然“措手不及”,他的应变能力也不算强。

要说王双的武艺,从他的兵器――六十斤重的大刀来看,他应该强于纪灵。但要和关羽的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关羽战纪灵,有一定的放水,三十合不分胜负,还允许纪灵“稍歇”。而张飞对付纪灵,十个回合就挑翻了,遇到王双,多几个回合的事情而已。

推测一下王双的武艺,应该与魏延相近,略低于张郃、张辽。

不要说和吕布比了,连庞德、徐晃这些战将,王双都难以讨得半点便宜。


馋嘴肥猫铲史官


五虎这个级别的武将老去死光以后,整个三国体系的武将能级都普遍降了一档,过去关张赵马黄颜文孙许太算是强一流的代表(吕布超一流),下一档就是以张辽张颌魏延甘宁徐晃姜维邓艾等为代表的一流武将,后来的佼佼者几乎没有超过一流的,也许文鸯是个例外。庞德处在强一流弱和一流强之间,王双差不多也是这一档或者就是一流的水平。

三国后期的武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有那么一句话,蜀中无大将 廖化作先锋。


惊鸿169


司马懿都说王双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得到了这个人可谓是如虎添翼,然后给皇帝看了一下,皇帝说自己得到了这个大将必定是天下无敌的。而当时正处于诸葛亮北伐时期,一直都是在进攻着魏国,本来司马懿一直都是愁眉苦脸,但是因为王双却笑得非常开心。那么王双究竟是有怎样的实力,才能够让司马懿都这样非常敬佩呢?

司马懿考察王双,觉得他武艺高强,连皇帝都说好。

臣近得一 员大将,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 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乃陇西 狄道人,姓王,名双,字子全。臣保此人为先锋。

当时司马懿和诸葛亮一直都在争夺中,但是这两个人都是旗鼓相当,双方都没有取得好大的好处,各有胜负罢了。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准备了30万大军,想要彻底的灭掉魏国,可谓是下定了决心。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的皇帝就是召见了司马懿,想问一下他有什么良策能够阻止蜀国。



这个时候司马懿就推荐了王双这个人物,他已经经过考察了。这个人力大无穷,手
上的刀都有60公斤,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是惶恐不让,而且坐下也是有像赤兔马一样的汗血马,都是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他的射箭技术也是非常高超的,能够做到百发百中,而且用的功都是威力巨大,会使用暗器流星锤。司马懿见到这个人物就非常喜欢,觉得他有万夫不长之有,只要有这个人在的话,就根本不用担心诸葛亮。


而当时的皇帝也仔细的考察了一下,非常的高兴,立刻就赏赐了他一个战袍,并且给他推荐给当时所有人,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让他作为先锋官,率领15万精兵去保护魏国。

王双轻松斩掉蜀国大将,势不可挡,蜀国无人能敌。

当时王双率领着部队赶到诸葛亮的面前的时候,诸葛亮派出手下的人去试探一下,结果派出了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没有经过三回合就被王双一刀就砍死了,真的是非常的惨烈。而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已经非常的害怕了,于是派出廖化,王平,张嶷三个人去和王双交手,刚开始还能够压制住王双,但是王双这个人不光是有武力,还是有头脑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虽然是有和吕布不可一世之勇,但是却比吕布聪明的许多。


他假装自己失败了,诸葛亮手下的大将张嶷去追,结果被他打动了背面,吐血而走,差点就死掉了。而这个时候蜀军已经彻底打败,王双就乘胜追击斩杀了许多蜀国士兵。

嶷吐血 数口,回见孔明,说:“王双英雄无敌;如今将二万兵就 陈仓城外下寨,四围立起排栅,筑起重城,深挖壕堑, 守御甚严。”


这个人吐血回来之后,跟诸葛亮说,这个人是打不赢的,虽然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兵力,但是也没有什么用,只能够高高的筑起围墙,才能够抵挡住他的攻击。诸葛亮见到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办法,手底下的人都已经死了两个,而且这个大将也被他打伤了,要再继续下去的话,可能所有的兵力都被赔光了。他可舍不得其他人继续下去,毕竟蜀国后期的将领,已经是寥寥无几,再也没有像关羽张飞这些厉害的大将了。所以就只能等待时机,采用计谋才能够杀死这个人。

最后诸葛亮设下了埋伏,然后王双就死于魏延之手。


汪公说



三国演义中的后期,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曾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他第二次北伐时,魏国出现这么一位猛将,一出场便连斩蜀汉两员大将,一时之间竟势不可挡,还是姜维和魏延联合用计才除掉了王双,为第二次北伐扫除了一个不小的障碍。

由此看来,似乎这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当世虎将,竟然杀的蜀汉无人能敌,最后还要靠计谋才能消灭他。难道王双的武艺如此之高吗?莫非真的是三国前期,吕布称王,三国后期,唯有王双?并非如此,王双的实力根本比不上吕布,但是也不是非常的弱,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的实力,要跟吕布相比实在是天方夜谭。这要从多种方面分析。


三国后期的整体实力

三国的后期,是一个武将们青黄不接的时代,因为之前那些耳熟能详的武将们都在慢慢老去甚至已经与世长辞。而这个阶段的武将们的武力值已经远远不如乱世初始的时候。

就像民间津津乐道的武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三国里排的上号的猛将都是三国前期的。还有那些虽然没排上,但依然威名在外的基本都是三国前期的。比如许褚、太史慈、黄忠、甘宁等等,到了三国后期,别说魏国吴国,就连从不缺猛将的蜀国也基本就剩个魏延撑场子。


那么,王双即使是武艺无双、天下无敌,也是在这个环境里的无敌。不是他太厉害,而是敌人比他更菜。打个比方,一群泰迪犬里选出的最能打的狗,肯定是比不上一群藏獒里的獒王。王双击败的也是没什么实力的武将,不能因此觉得他能与吕布比肩。

这么说来,王双是非常菜的武将吗?其实也不是,如果他真是没什么能力,也不至于逼的姜维和魏延联合用计。


在王双第一次登场时,罗贯中给他的描写和排场属实不小,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中写到:

大将军曹真出班奏曰:“臣昨守陇西,功微罪大,不胜惶恐。今乞引大军往擒诸葛亮。臣近得一员大将,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乃陇西狄道人,姓王,名双,字子全。臣保此人为先锋。”睿大喜,便召王双上殿。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这么写给他如此大的排场至少也能说明此人并非泛泛之辈。

之后在诸葛亮围城时,王双率领援军赶到,与蜀军短兵相见,王双展现出了他矫勇过人的能力,让人赞叹不已,连续斩杀了蜀将谢雄、龚起,又重创了张嶷。


正史其人

看完了三国演义,我们再来看看真正历史上对王双的描写,不管三国演义写着多么逼真多么生动,也毕竟是本小说,也是对历史做出了很多改动,要参考这个人还是要从真正的历史上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三国志·诸葛亮传》: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


三国志王双只出现在两处,一个是朱桓传,说了王双的来历,但是没有他的作战描写。在诸葛亮传中只是简要提及他曾与蜀军交战。从这里其实王双的地位就可见一斑了,因为三国但凡有点能力、有点名气的武将都会被陈寿列传,不奢求单独列传,但是与别人合列一传也可以吧。很可惜,王双是这种仅仅存在于别人的故事中的配角。他的能力,恐怕并不是非常出众,要不然也不至于连自己的传记都没有。


由这些信息,我们差不多能得出一个结论,三国演义中王双强但是有上限,不会超过魏延但是也绝不是特别弱。只能是在大家都不太行的环境种逞威。在正史中就比较惨了,并没有什么地位。哪怕是一些猛将,就算在那一阵突然天神附体一样发光发热的一下,即使是昙花一现也会在史书中多加些描写。但是三国志中写的很简单,寥寥数语,亮与战,破之,斩双。

对于这些三国乱世中的武们将我们要理性的看待,不能因为他某刻的雄威就无限制的吹嘘他的能力,比如说王双能比肩吕布就是夸大其词了。

你是如何看待王双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