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为避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的叛乱,而流寓梓州一年有余。杜甫选择到梓州,除了是因为这个被誉为剑南名都的蜀中第二大都市对他的深深吸引外,还因为其好友严武时任剑南东川节度使。于是唐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颠沛流离,开启了"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的寓居生涯。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诗风现实,为人也比较沉稳,不像李白那样任性。可是有一次他竟然对他的恩人严武发起飙来,跳到床上指着他的鼻子大骂:"没想到严挺之竟然有你这种儿子!",导致严武欲杀掉杜甫……(注:严挺之,严武的父亲,举进士出身,唐朝著名大臣。)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杜甫草堂》 摄影: 李联

关于此事的具体情节,多部史书都有记载:《旧唐书・杜甫传》云:(甫)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新唐书・严武传》云:"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武父名)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捕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幸亏严母深明大义,"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云溪友议》)。据说李白的《蜀道难》就是听说此事后,担心杜甫的安危所写。严武欲杀杜甫时,犹豫再三,时而把帽挂上,时而又取,绯徊不定,下属看出严武心思,忙告知其母,严母立即过来劝阻,要不是严母恐怕杜甫真的会因此而送命。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晨雾像轻烟》 摄影:刘华伟

杜甫酒喝高了,骂严武的话很重,换任何人都要发怒。这其中有几个因素。杜甫和严武的老辈子都是官宦名臣,而且是世交,杜甫虽然比严武大7岁,但他们从小就以官二代而称兄道弟了;现在杜甫直呼其父名,而且骂他是不肖之字,当然有辱其高贵血统了。杜甫和严武很有交情,二人在朝廷做官时就有交集,后来严武做了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杜甫流落到成都,严武对杜甫多有关照。他不但请杜甫当幕僚,还向朝廷举荐,让杜甫得了个工部员外郎的官衔,享受副部级待遇。杜甫原来对严武友善,常以诗文唱和,写过很多赞美他的诗。既然如此,现在杜甫陡然翻脸不认人,大骂严武,这似乎也太不通人情世故,太不知天高地厚,甚至有点忘恩负义了。作为堂堂名相之后、现在又官居要职、手握一方生杀大权的严武,当然就非常气恼,由此而起了杀心。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晨雾像轻烟》 摄影:刘华伟

那么,杜甫为什么要对严武发飙呢?难道杜甫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吗?不是。是个不知好歹、绝情寡义的人吗?也不是。是个狂妄冲动,不知利害,不顾后果的人吗?不是。是精神出了问题,一时发疯了吗?当然更不是。杜甫是正常的、是清醒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严武的问题。

其实,严武原本就是个毁誉参半的官员,此人抵御外患有功,曾击败吐蕃军七万多人,但他猛悍有余,仁义不施,而且生性暴戾。严武年青时自持是名相之后,被提拔当了京官,他"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严武在镇守四川时兼任剑南节度,权利极大,更是专横跋扈。有史料记载:"(严武)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或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 《新唐书.严武传》也明确评价严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夕照草堂》 摄影:宋石军


杜甫做了严武的幕僚之后,对严武的为人日渐了解,对他的残暴恶劣越来越反感。开始,杜甫还想加以规劝,曾经作《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一诗和《说旱》一文进行讽谕和谏诤,但都没能让严武有所触动。杜甫感到很失望,只好在诗中多次托病辞归,反复要求离开严武幕府。这样一来,严武对杜甫就冷淡了,两人的关系便急转直下。因此,杜甫是在极为反感、极为义愤、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对严武"酒后吐真言"发飙的。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还有,杜甫与"同案犯"梓州刺史章彝交情深厚,掌管梓州军权的章彝,在西川和东川合并后,统归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并使严武管辖,见《旧书·地理志》: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管梓、绵、普、陵、遂、合、泸、渝等州。又考《会要》,上元二年二月,分为两川。广德二年正月,复合为一道。当时作为厅级干部的"军分区司令"章彝在梓州大搞军事演习,杜甫作诗吹捧之:

《冬狩行(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

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

幕前生致九青兕,骆驼礨峞垂玄熊。

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

有鸟名鸲鹆,力不能高飞逐走蓬。

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

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马骢。

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广德元年冬杜甫梓州作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籍贯江苏的梓州刺史章彝原是严武幕下判官,不知那里与严武结下"梁子"也许严武疑手握重兵的章彝有谋反之嫌,于是在广德二年将章彝罢免,章准备赴朝廷复命时,被严武招回成都杖杀。杜甫作诗云: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广德二年杜甫作

见《旧唐书·严武传》:武再镇蜀,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鹤注】考二史,皆云严武杀梓州刺史章彝,此诗云"朝觐从容问幽仄",意必彝将入朝,而武杖杀之也。

性格怪诞的杜甫没把握政治角度,没占好队,加之诗人放纵不羁的性格和正义,屡次激怒上级,终于把"严书记"给惹毛了,差点遭来杀身之祸,不是严母念及家庭世交出面劝阻,可能也跟章彝一样,召回成都杖杀了。很庆幸杜甫没有在当时死去,如果没有接下来的时日,我们就不可能接触到杜甫的诗句,杜甫的才华和名气就真的被埋没了。

杜甫在梓州招来的杀身之祸


按说,杜甫当时流落成都和三台之间,官职低微,生计困难,而严武又是封疆大吏,很需要严武的关照和靠山。如果他对严武的劣迹佯装不睬,缄口沉默,一如既往地友好下去、赞美有加,杜甫完全可以保全自己,躲在严武的卵羽之下过安逸的日子。但是杜甫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因为是世交而袒护他的恶行,他没有为了依附严武的权威而卖身投靠,他没有因为惧怕严武的暴戾而保持沉默。他不顾一切地对严武发飙,完全是出于一个文化人的良知和正义感,是奋不顾身地对恣官暴吏的严厉斥责和批判,所以杜甫一生,“错把陈醋当做墨,写尽半生都是酸。”

吴功斌收集整理

审核:梁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