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歼10可以扩展为双发放大型吗?

风卷大地


歼10单发改双发没有任何必要也没有任何意义,歼10战斗机属于一款中型战斗机,它的机体结构都不足以承载双发动机,所以歼10战斗机改成双发动机配置,改装的难度几乎等于研制一款新式战斗机。

此外歼10战斗机属于一款空优类型战斗机,它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执行对空作战,获得制空权,如果改成双发动机的配置,它的机动性的某些优势就不存在了。

我国的双发战斗机的机型,目前已经有了歼11、歼15和歼20等战斗机,它们的功能也实现了空军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可以说已经满足了现在的需求。要是歼10战斗机改成双发动机的配置,那么就和现有的一些战斗机有冲突。

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歼10战斗机改成双发配置,它的性能是不如现有的歼16等战斗机,地位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前面说了,目前我国的空军战斗机的机型已经满足了空军现有的需求,双发的歼10战斗机往哪里放呢,花费很大的精力最后却没有需求。

所长觉得歼10战斗机如果要改进,改进的方向还是雷达有关的方面和机动性!雷达有关性能包括雷达性能和隐身性能,安装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进行隐身设计,实际上目前的歼10C战斗机已经做了相关的升级改进,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机动性就是和发动机有关系了,歼10战斗机的发动机可以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优秀的单发动机也可以让歼10战斗机的机动性获得有效提升。

实际上歼10战斗机推出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推出双发动机配置的型号,这也证明歼10战斗机单发改双发完全没有必要!


资讯所长


技术上没问题,可是双发歼10和歼11定位冲突,也就没有必要了。

歼10是我国航空工业成飞研制的一款单发战机,目前已经发展出A、S、B、C、AH、SH等数个型号,总生产数量超过500架。

歼10使用一台AL-31FN/涡扇10系列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接近20吨,是于F16、幻影2000相当的单发战机。

自歼10诞生以来,很多军迷就畅想过将歼10机体放大、双发构型的重型战机,其直接动因就是因为单发歼10频频因配套的俄制AL-31FN发动机轴承润滑故障发生坠机。截至目前歼10坠机数量已经超过10起,官方公布的几起坠机原因中除一起是因飞行员空间迷失撞山外,其余全部是发动机故障。如果歼10改成双发,起码安全性会好的多。

除了提高安全性,双发放大版歼10的各型性能也会有脱胎换骨的提升。国际上也曾经有过单发战机放大机体改双发的例子,那就是法国在幻影2000的基础上研制了幻影4000。幻影4000和幻影2000基本布局一致,使用相同的发动机和武器系统,但与后者相比,幻影4000的全长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积增加80%、燃油携带量是后者的3倍,最大起飞重量更从17.5吨增加到32吨,是一款标准的重型制空战斗机。根据法国官方的说法,幻影4000体现出的性能不输美制F15。参考幻影4000,双发、放大版歼10的性能也会有如此明显的提升。

实际上成飞曾经设想过双发歼10方案,作为中国首艘航母的舰载机。但是由于歼10本身的一些性能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从乌克兰搞到了苏33原型机后决定由沈飞参考研制歼15,正所谓原汤化原食,双发歼10舰载版不了了之。

双发歼10虽然理论性能不错,但是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决定对苏27进行国产化,以此为基础打造自己的重型三代机,凭借苏27优秀的平台性能以及我国在航电、机载武器领域的迅速发展,国产苏27家族不断壮大、枝繁叶茂,撑起了中国战术空军的脊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然不会再浪费资源去发展一型定位相似的双发重型战机。如今国产苏27系列与歼10系列形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高低搭配,从装备角度讲十分合理。

其实,从某种角度看歼20也可以算是歼10的双发大改版(将当时尚未公开的歼20称为歼10改型是张局座在战忽条线上的经典战例),毕竟两者都是出自成飞的鸭式布局,在技术上有高度继承性,军迷关于双发歼10的执念可以在歼20上实现了。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发展双发歼10毫无必要啊,这样只会得到一个歼11,难道不是吗?试想一下,一架重型四代机,用两台AL31FN作为动力,然后非常的强调机动性,比俄罗斯的苏27中距离交战能力强一些,这不就是歼11是什么?


我们不要总是盯着一个武器的弱点去看,然后想办法要弥补他,而是要看到,他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什么,要看他在整个军事系统中的地位在什么地方。没错,歼10是腿短,没错,歼10挂载不强,没错歼10作为一个中型战斗机,却只是一个单发飞机。似乎,歼10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放大机体,增加动力来解决,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


那就是,歼10是整个国土防空体系中的前卫线上的战斗机,他小巧、机动、灵活,易于维护和大量生产制造,他是我国面对其他国家空中威胁时最快能够进入战区的飞机,他不是米格29,但是他是F16。没错,歼10是中型四代机,世界上有两种经典的中型四代机,一种是米格29,一种是F16,从用途上看,歼10就是F16,用来弥补重型四代机的数量不足。


如果我们放大了歼10,那么他就不会是歼10的特点了,他不再简单易于维护,不会快速反应,不会大量的制造,于是我们又会回过头去寻找一款可以大量生产、密集部署的先进四代机,最好还是多用途的,价格不能太贵,因此必须是单发,于是我们又造出来一个歼10,那我们何必要去把歼10放大呢?


海事先锋


歼-20不就是歼-10的双发放大版嘛?而且还是隐身重型战机,还要搞个什么双发歼-10才踏实?

歼-20是研发歼-10团队的原班人马的又一优异作品,正是歼-10的研制,锻炼出了一支世界级战机设计团队,歼-10迥异于我国之前研制的所有战机,是摆脱苏系战机设计的一个分水岭,也是我国设计的第一型三代战机,采用鸭式布局,翼身融合,线传飞控系统,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填上了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代差,也避免了只有一款引进国外的苏-27,而对国外的依赖。

歼-10设计成功意义非常重大,它使我国战机设计发展成熟进而进入到自由王国境界,这才使设计歼-20成为可能,否则,一个仅有改进米格-21能力的国家,怎么可能攀上设计隐身重型战机的高峰?

从气动布局看,歼-10和歼-20有着明显的联系,都采用鸭翼布局,大切尖三角翼,不能因为没采用一样的机腹进气道,双垂尾就否认歼-20和歼-10的技术传承关系,由歼-10设计锻炼出来的歼-20设计团队,必定是在歼-10的成功经验上进一步升华,充分利用双发大机体带来的推力和空间优势,采用最新的隐身设计理念,而不是简单放大歼-10,一举拿下世界第二型隐身重型战机的研制,充分展示了这支设计团队的能力和进取精神。L


联合防务


单发到双发、轻型到重型,改变的不仅是增加一个发动机,随之而来的气动布局、作战用途等等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在歼-10战斗机已经发展如此稳定,和歼-16、歼-20空中三剑客分工如此明确的情况下,再去做这种改型基本是不可能的。

回顾各国航空史,由现役战斗机单发改双发最典型案例,莫过于歼-7进化到歼-8、幻影-2000进化成幻影-4000。前者相对成功,后者成功了但被放弃。

歼-8战斗机,1969年首飞成功,1979年定型。研制背景是上世纪50-60年代,美制高空高速无人机频繁入侵我国领空,原有歼-5、歼-6无法有效应对。由于当时的科研实力太弱,为稳妥起见在米格-21/歼-7基础上进行放大改型。

歼-8战斗机较歼-7性能提升包括:最大速度马赫数2.2、最大升限2万米以上、最大航程2000公里,装备性能更好的雷达以及改进设计的航炮和空空导弹。采用两台涡喷7甲发动机,飞机推重比为0.89,性能优于歼-7战斗机。

这种简单的放大型战斗机,突出的是高空高速截击效果,基本上算是改型相对成功。因为和歼-7灵活的机动性相比,两者的作战目标和强调的性能完全不同。歼-7最大起飞重量8.6吨,而歼-8达到13.8吨,两者在气动布局上差异不大,只是歼-8追求高空高速变的更像竹竿。

幻影2000战斗机的成功大卖,让达索公司异常兴奋,一向喜欢标新立异的法国人,如果能打破美、苏对双发重型战斗机市场的垄断,其意义非凡响。因此,在幻影2000基础上安装两台M53发动机的重型幻影4000立刻提上日程。

幻影4000与幻影2000相比,全长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积增加80%、最大起飞重量更是从17.5吨增加到32吨,携弹量从6吨变成8吨,燃油携带量是后者的3倍。两台M53发动机使幻影4000拥有超过1.0的推重比,性能全面超越后者(和美制F-15/F-14类似)。

飞机设计性能绝对成功,由于采购单价过高3000万美元(1983年),本国订单太少,再加上国际上同类机型的大卖,造成幻影4000设计大成,但销售太差,只能回炉了。

同样的,大家在谈论我国歼-10为什么不改双发重型战斗机,找到几组数据进行对比看看还有没有改装的必要。

以上面的幻影4000改进性能做参考,歼-10作战半径1100公里,有效航程2500公里。改进成双发布局,放大一倍最大航程达到5000公里,携弹量从7吨到9吨。

而目前我国正在批量生产中的歼-16战斗机,有效航程3900千米,作战半径1500千米,最大携弹量达到12吨。相比之下歼-10双发大改完全没有必要,并没有性能上的突出优势。


河东三叔


单发战斗机发展成为双发战斗机,在理论上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不乏实际应用的成功先例。单发改双发的好处,主要就是在机体结构和气动布局基本不做大改动的情况下,提高整机推重比、增加航程载弹量,使得战斗机的总体作战能力迈上新台阶,特别是对于那些研发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家来说,倒不失为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好办法。

幻影4000战斗机

比如法国就曾经为幻影2000加装了一台发动机,搞出了幻影4000(法国人给飞机编号命名的方式可谓是简单粗暴),据称综合性能不亚于美国的F15,也是欧洲唯一推出的一款重型战斗机,只可惜由于成本问题最终没有能够投入装备。中国也在单发歼7的基础上开发了双发歼8,当时的设计经验严重不足,觉得用歼7放大一下比较稳妥,于是成就了“枪挑F22”的一代网络神机。

“枪挑娘娘”的8爷

歼10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现代化战斗机,打通了型号装备研制的全流程,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这样优秀的平台如果能够改成双发,无疑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潜力。但是在歼10列装之前,我国已经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双发重型战斗机,并且进行了许可生产、逆向仿制,赋予国产编号歼11。要是再推出一款双发版歼10的话,很显然就属于盲目重复投资了。

双发版歼10

一个国家当然没有必要同时研制装备两款重型战斗机,因此双发版歼10仅仅用于项目预研和技术储备。不过它的存在无意当中成就了一个战略忽悠的经典案例,也让张召忠教授一战封神稳坐战忽局局座的头把交椅。时间还要追溯到2009年,当时关于中国四代机即将首飞的传言甚嚣尘上,对于我们实现韬光养晦的战略意图极为不利,张教授临危受命亲自出马给国内外舆L降温散热。

战忽局局座一战封神的经典案例

张教授面对镜头一脸从容,声称美国搞F22花了20年,中国刚搞出三代机才多长时间,哪有能力搞什么四代机,最多就是歼10大改而已。此言一出,众人皆是深以为然,纷纷称赞张教授老成谋国、见识深远,科学技术需要循序渐进,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现阶段改改歼10已经很不错了。直到一年多以后歼20横空出世,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惨遭打Face的美国前防长盖茨还在回忆录中痛斥中国人欺骗了自己(这位仁兄曾经预言中国2020年也搞不出四代机)。

歼20跟双发歼10颇有神似

其实我们仔细看看歼20,还真是多多少少有着双发版歼10的影子,包括同样的鸭式布局,同样的腹鳍,同样的静不稳定设计等等。可以肯定的是,歼20充分借鉴了双发版歼10的优势特长,比如前鸭翼+小边条翼+涡流增升气动方案,大大提高了超音速配平能力、大迎角可操控能力和机头快速指向能力。为了改善隐身能力,摈弃了腹部进气道,改用两侧DSI进气道。双发版歼10尽管没有能够飞上蓝天,但是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在我国的四代机身上得以延续。


晨曦谈兵


再厉害也不如台风啊,改双发无疑就是中国版台风,这样的话其实还不如歼11系列,毕竟俄系战斗机已经被吃透了,造出类似于苏35也不是难事,短板只是发动机




yuyu北鱼


歼-10战斗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四代战斗机,这款战斗机最新的型号是歼-10C,如今已经在部队装备,歼-10战斗机是一款单发战斗机,是我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四代战斗机。


歼-10战斗机采用机腹进气的方式,目前装备的型号使用的从国外进口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歼-10战斗机是采用鸭翼的形式,通过这个方式可以提高战斗机的机动能力。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款战斗机可以从单发变成双发战斗机,因为这个改动量不是一般的大,整个气动布局都要进行改动。


如果采用两台发动机除了整个气动布局要改变之外还有许多的变动,不然就浪费了发动机的推力,随着推力的增加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最终所有的改变加起来就等于是一架全新的战斗机了。


航空视界


目前中国空军部队装备的国产歼-10中型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数量已超过200架了,同样的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空军还会持续保持一定的数量去采购这款国产中型系列多用途战斗机。作为当时中国空军部队装备的最为先进的一款战斗机,国产歼-10C型也凭借着自身搭载的首款国产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获得了非常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也正是当年这款战斗机的加入,也让中国空军第一次获得了足够强大且足够可靠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的确,由成飞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国产三代/三代半歼-1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还是有一定的升级大改的空间的,毕竟国产歼-10A型,也成功的衍生出了双座版本(研发双发重型战斗机最核心的关键双座技术)。并且这型双座版本,目前也广泛装备于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和中国空军部队之中,并且也已经服役多年,且表现颇为优异。

也据国内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当年成飞在成功研发出国产歼-10中型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的A型后,是有过考虑并计划研发出采用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版本的。而且,成飞也在很多的时间内,拿出了类似歼-10双发重型战斗机的气动模型,并且开始放在风洞之中进行相关模拟试验工作了。不过,可惜的是,那时的国际局势比较紧张,实在不允许中国空军再去耐心等待成飞,花费很长的时间来研发出国产歼-10双发重型战斗机版本了。也受到了中国空军决定从俄罗斯引进苏-27重型战斗机的严重影响,由成飞研发的歼-10双发战机项目,也就没有下文了。

不过峰回路转,现在在国产大推力“太行”航空发动机已经非常成熟的条件下,以前成飞计划研发的歼-10双发重型战斗机项目,如果在条件允许且中国空军有需求的情况下,这个项目还是可以轻松复活,并快速研发出样机的。


航空君


可以改但完全不划算,工作量太大,而且目前根本不需要

只要肯花大力和代价,改都是可以的,但关键是值不值的问题。历史上单发战斗机改双发的就有两个,一个是歼-7改歼-8(你没看错),另一个就是幻影2000改幻影4000。歼-8I就是在歼-7基础上进行放大,装两台涡喷-7发动机,1965年批准设计指标和研制任务,1969年首飞,于1979年定型。

其实苏联这边,也试验过双发米格-21,推出E-150和E-152“大米格”,北约一度根据侦察卫星照片认为这是米格-23。

另一个则是达索老爷子临终前最大的遗憾,幻影4000战斗机。他是将幻影2000进行放大,容纳两台M53发动机,以图圆重型战斗机之梦。

幻影2000与幻影4000进行编队飞行,幻影4000开始时间只比幻影2000晚一年,但是没争取到法国和沙特的订单只造了架试验机后放弃。所以如果想要改,只要肯花代价,想怎么改,改到它老妈都认不出来都没问题。比如恐怕米格-21的总师格列维奇做梦也想不到,他的米格-21到现在居然可以改到歼-8F和山鹰高教机这个样子。但问题是值得吗?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成本划算吗?

战斗机对于重量和空间相当严格,很少会预留富余空间给升级用。那怕换个发动机都麻烦的要死,看看尾部发动机舱装的下装不下,接口位置对应的上对不上,改后还要看进气口的进气量供应的上还是供不上。英国当年想给自己引进的美制F-4E战斗机上,换用自己的RB163 MK202斯贝涡扇发动机(就是我们引进的那个斯贝,仿制出涡扇-9秦岭),结果因为发动机舱不合,进气道气压和流量不足,暴力硬上之后性能反而大幅度下降。

双发歼-10的PS图

所以如果要放大的话,那个工作量,更是差不多用推倒来形容,整个飞机尾部和机身横截面都要该,从正圆形要改成椭圆形;发动机进气口和进气道结构布局都要改,不然气流供不上;机身空间要大幅度增加,必须设计更大的内部油箱;机翼面积要大幅度增加,要不然翼载荷太大,升力不足。飞机整体要上增加一个级别,歼-7改到歼-8I,空重从5.25吨变成9.7吨;幻影2000改成幻影4000,空重从7.5吨变成13吨。以此类推,歼-10约8.8吨的空重,改成双发的话,空重达到15吨左右较为合理,这个空重比F-15E战斗轰炸机要稍微重一点,完完全全是重型战斗机水平。

幻影2000和幻影4000的对比图,机翼和气动结构都改变了

问题是我们现在需要这么改吗?这个工作量可是不亚于重新设计款战斗机,歼-8I当年从开始设计到最终定型用了14年,那怕现在技术好不用太多新技术,打个对折也要7年吧。研发出来后给谁用?重型战斗机,三代机里面已经有几百架苏-27的一票国产兄弟,歼-11B、歼-15、歼-16,信不信沈霍伊像歼-8X一样给你组个足球队出来?而且折腾7年,造出来也还只是三代机,四代机里面歼-20都已经服役,花个7年时间研发设计个三代机?

所以想什么歼-10双发完全没有必要,要是苏-27没有进入中国,歼-20也没有开发出来,还可以想想,现在再去打这个注意,完全异想天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