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劉備為何偏偏要資質平庸的劉禪做皇帝,而不選其他三個兒子?

大侃歷史


一、曹操和孫權是如何選定接班人的?

曹操原本是打算立次子曹植為接班人,因為“天下才一石,子健獨得八斗”。曹操愛曹植有才。到了徵求大臣意見的環節,曹操私底下對賈詡說:“我想立次子曹植為世子,你有何高見?”賈詡故作沉思狀,好像沒聽見曹操的發問。曹操再問,賈詡才回過神來,說:“適才有所思,故而忘了回答丞相。”“所思何事?”賈詡答:“我在想劉表和袁紹選擇接班人的往事。”曹操大笑,徹底打消了廢長立幼的想法,於是立長子曹丕為接班人。孫權是一代明主,不像曹操在選擇繼承人時還猶豫再三,而是直接立長子孫登為接班人,儘管孫登的母親出身下賤。劉備也沒有任何猶豫,立長子劉禪為接班人。之所以曹劉孫最終都立長子為接班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們之前歷史上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或者說是帝王和臣僚有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接班人要有嫡長子來接班。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同時代的劉表袁紹以個人好惡為取捨標準來決定接班人,結局都很不好。劉備何等英明,斷不會犯劉表袁紹那樣的低級錯誤,果斷立劉禪為接班人,這是十分正確的選擇!

二、劉禪是不是昏庸無能?

劉備臨死曾有詔書給劉禪: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你看,諸葛亮都感嘆劉禪的智量過於所望。有人說這是諸葛亮在恭維劉禪取悅劉備,你以為千古賢相諸葛亮也拍馬屁?知子莫若父。劉備一代梟雄,劉禪果真是個敗家玩意兒,諸葛亮斷不會睜眼說瞎話去拍馬屁,那不拍馬蹄子上啊?!也就是說劉禪絕不是昏庸之輩。

諸葛亮在世時,劉禪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死後,劉禪才開始正式登上政治舞臺。看劉禪在諸葛歿後,其處理政事相當有水平:

1.凡是諸葛亮推薦的人才,諸如蔣琬、董允、費禕、姜維等,劉禪一律重用,唯獨將中軍師楊儀貶為庶民,說明劉禪確如諸葛亮所說智量宏大,且有識人之明。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孫權早就說“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劉禪和孫權在識人上有交叉共識,豈是簡單人物?

2、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大將軍曹爽及眾多曹氏宗親。夏侯霸擔心也被殺,被迫前來投奔蜀漢,因為不認識蜀中道路而迷路。夏侯霸殺馬取食,步行前進,以至於腳都走破了。劉禪聞報立即派人前往接應。一見夏侯霸劉禪就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殺死的。”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這水平堪比劉備。補充一下:張飛的妻子是夏侯霸的堂妹,張飛的女兒就是劉禪的皇后。故而劉禪說自己的兒子是夏侯霸的外甥。

3、流傳很廣的“樂不思蜀”故事,我以為並不能說明劉禪沒心沒肺,相反恰恰說明劉禪的大智若愚。

劉禪降魏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趁機在宴席中演奏西蜀歌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難掩憂傷低頭流淚。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頗思蜀否?”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陛下,下次司馬昭如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略帶憂傷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再次相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司馬昭一聽,回答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故作驚訝:“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弱智,從此再也不懷疑他。

要知道,對於吳蜀,司馬昭最忌諱的是蜀國。因為彼時司馬昭尚未篡魏,曹魏是篡漢而立。蜀漢是劉家在坐江山,屬於延續正統,司馬昭不能不大為顧忌。劉禪若不裝瘋賣傻,必遭殺害。可為佐證的是,即便如此,司馬昭也沒有像郤正所預料的那樣放劉禪回西蜀,而是將劉禪安置在洛陽,在他眼皮子底下終老到死。這豈是弱智?簡直是大智若愚。

······

劉禪絕不是昏庸無能之君。之所以有此名聲,我以為主要是因為他的主動投降而遭人不齒,後人普遍認為他爹劉備一世梟雄,雖處境屢屢艱難,但始終百折不撓,終於有了三分基業,而劉禪一看形勢不妙,立馬投降,大失人心所望。劉禪的弟弟北地王劉諶很有骨氣,請求背城一戰,劉禪不同意,於是劉諶先殺妻子而後自殺。壯烈的劉諶這麼一襯托,劉禪就只有罵名加身了。還有一個原因:不貶低劉禪,就無以襯托諸葛亮的高大形象,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勞民傷財,不拿劉禪墊背諸葛亮的萬千粉絲情何以堪?!所以劉禪就必須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客觀分析當時的形勢,劉禪不降除了落一個“虎父無犬子”的好名聲,根本不能挽救危局,所以劉禪的投降,從蜀川百姓角度著想,倒是一個仁義為民的舉措,提現了劉禪繼承了劉備以民為本的情懷。

總結一下:劉禪不是昏庸無能之輩,以劉備的英明,斷不會廢長立幼。如同曹操再喜歡曹植、曹植再有才,也終會遵循立嫡長子為繼承人的接班制度。何況,劉備的其他幾個兒子也不見得比劉禪更優秀。反正,在我眼裡劉禪絕不是一代昏君。果是昏君,不可能坐四十一年江山!——四十一年,不短啊!


羊大人


劉備共有4個兒子,其中1個是養子,另外3個是親生兒子,他們分別如下:

  • 劉封,養子,本姓寇,因不援助關羽而被問罪,在劉備生前已被賜死。

  • 劉禪,甘夫人所生,劉備稱帝時最年長的兒子,後登上皇位。

  • 劉永,生母不詳,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

  • 劉理,和劉永異母,生母不詳,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

蜀漢章武三年(223年)3月劉備託孤於諸葛亮,不久劉備病逝,時年63歲。劉備向諸葛亮託孤,託付是的劉禪而不是其他兒子,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在“廢長立幼”頻頻釀出悲劇的情況下,立最年長的兒子接班是大家的共識

在三國時代,不少人打破“廢長立幼”的傳統,不立年長的兒子為接班人,而因為各種原因立了其他兒子接班,結果造成了嚴重後果。

最典型的是袁紹,直接導致內部大分裂;還有劉表,導致兄弟不和,外人藉機而入。曹操也沒有處理好,雖然後來及時改正,但也造成了內部一定程度上的分裂,還有孫權,中間猶豫不決,下面為爭奪太子之位鬥得更厲害,有7個兒子,最後只得立最小的兒子為接班人。

由於反面事例太多,所以劉備不大會考慮打破常規,劉備稱漢中王時就已明確了劉禪的接班人地位,避免因此出現紛爭,後來稱帝時進一步明確,臨終前交班給長子劉禪是順理成章的事。

二、劉禪的基本素質並不差,並不是大家認為的那樣是個“扶不起”的人

劉備很早就把劉禪交給諸葛亮進行教育和培養,諸葛亮盡心輔助,十分關心劉禪的學習和成長,諸葛亮親自為劉禪挑選了閱讀書籍,重點是《申子》、《韓非子》、《管子》和《六韜》等四部書。

為了強化劉禪對這些經典著作的學習,諸葛亮在百忙之中把它們親自抄了一遍給太子。僅《韓非子》一書就有10多萬字,諸葛亮日理萬機,卻能完整地抄一遍,可見他對劉禪教育一事的重視,諸葛亮希望劉禪儘早成材。

夷陵之戰後劉備退居白帝城,心情很低落,諸葛亮為了讓劉備安心,特意派從事中郎射援前往白帝城彙報益州的情況,諸葛亮讓射援還專門向劉備彙報了太子劉禪的情況。

射援向劉備彙報說太子“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也就是智慧和度量都成長得很快,超乎了期望,劉備聽到彙報,心情大為好轉。

三、劉備對劉禪也十分喜愛,立劉禪為接班人既符合“程序”,也符合人之常情

劉備屬“老來得子”,之前長期沒有兒子,為此專門收養了劉封,後來劉禪降生,劉備大喜過望,這符合人之常情。

劉禪降生後也命運多舛,一次是在長坂坡,差點送命,當時劉禪還很小。還有一次是孫夫人要把劉禪挾持回江東,當時劉禪也只有幾歲。

因為這些原因,再加上劉禪的生母甘夫人死得早,劉備大概對劉禪十分憐愛。劉備臨終前除了交代一些政治上的問題,還專門給劉禪留下遺詔,要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拳拳之心和眷眷之情都十分明顯。

四、除劉永外,劉備的其他兒子事實上也無法構成對劉禪地位的挑戰

劉備死時魯王劉永和梁王劉理在永安宮,劉備當時只叫來劉永而沒有叫劉理,可能是劉理年紀太小。劉備當時63歲,劉禪17歲,劉永的最大年齡是8歲,也許只有3、4歲,劉理可能年齡更小,也許只有2、3歲,劉備不會立他為接班人。

至於劉封,因為是養子,所以既便不在此前被處死,也不會對劉禪的地位給予挑戰,劉備雖然有4個兒子,但可選擇的空間不大,劉禪的接班人地位是很穩固的。

五、從諸葛亮等荊襄派人士的角度看,立劉禪為接班人也更符合他們的立場

劉禪的母親是甘夫人,是劉備在小沛時娶的,徐州本地人。劉永、劉理的生母不詳,雖然不是劉備的吳皇后,但有可能是劉備到成都後納的眾多嬪妃中的一個,益州本地人的可能性最大。

如果劉永、劉理的母親是益州本地人,作為“外來戶”的荊襄派就不可能選擇他們,因為這樣有可能培養起一支外戚勢力來,選劉禪就沒有這樣的擔憂。

在劉備集團內部,除荊襄派和益州本土派之外,還有一些是更早就跟隨劉備的人,可以稱為“元老派”,如關羽、張飛、孫乾、麋竺等人,甘夫人是小沛時期就加入的人物,在“元老派”看來同樣也更有親切感。


南門太守


歷史上劉備一共三個兒子,劉禪、劉永、劉理,還有一個養子劉封。

而最終繼承劉備皇位的是劉禪,劉禪千百年來一直被扣上一個傻子的帽子,因為在魏國樂不思蜀,而被稱為扶不起來的阿斗。


為何劉禪如此無能劉備還要讓他做皇帝,是成心讓蜀漢滅嗎?

我們先不說劉禪怎麼樣,我們先說說,為何不遠其他3個兒子?

為何不選劉封?

原因是劉封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俗話說:不是自己親生的,再怎麼養也不會親,雖然說劉封為劉備征戰多次立下戰功,劉備有心想讓劉封做太子,但是劉封養子的身份讓劉備有很大顧慮。


後來劉封因為拒絕馳援關羽,又逼走了孟達,又丟了上庸之地,讓劉備發了火,賜死了劉封。

因為就劉封死了,所以更不可能繼承劉備的皇位了。

為何不選劉理?

主要原因在於劉理年紀太小,劉理215年才出生,而劉備221年才稱帝,此時劉理才6歲,借鑑漢朝的幾個皇帝,都因為繼承者太過年幼,導致國家政權被有心人奪取,導致國家分裂,最後走向滅亡,有了前車之鑑,劉備更不可能如此做,所以不選劉理。

為何不選劉永?

劉永出生年月不詳,年紀應該跟劉理差不多吧,年紀太小也法繼承王位。

不選劉理和劉永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兩人都庶子,古代有一種說法叫做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所以無法立劉理和劉永。

為何選劉禪?

劉禪是劉備的妻子甘夫人所生,其次年紀正好,符合立嫡立長的標準。所以劉禪繼承了皇位,還有一個原因是劉備報答甘夫人,劉備前期非常的艱苦,而劉備的事務都是完全由甘夫人一個人打理,所以那時候的劉備對其抱有感激之情,想等好起來了,好好報答甘夫人,但是甘夫人沒等到那時候就去世了,後來劉備稱帝之後追諡甘夫人為皇后,後來將感激之情還在了劉禪身上。



很多人說劉禪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傻,而是非常聰慧,事實上很多人被諸葛亮對於劉禪的評價誤導了: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事實上這是諸葛亮對其仁慈,礙於劉備和劉禪的身份,雖然也很想罵劉禪,但是隻能擱心裡。


歷史黔


這不過是羅貫中為了塑造他心目中的大神諸葛亮而故意醜化劉禪,實際上劉禪是劉備的兒子中最出色的一個,劉備駐紮永安,射援前來探望的時候,轉述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劉備死後,諸葛亮在給東吳的信中也說過“今上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說明劉禪至少也是一個智力正常的人,而且,大爭之世,國賴長君是千古不變的真理,當時劉禪已經17歲了,過個三五年就可以親政了,劉備只需要諸葛亮輔佐劉禪幾年,如果選擇年幼的劉永,劉理,那麼諸葛亮輔政的時間會長達10年以上,那樣就會造成太阿倒持,權臣上位,這絕不是劉備所希望看到的,而且事實證明,劉禪在處理跟諸葛亮的關係方面表現的非常成熟睿智,儘管諸葛亮權傾朝野,威壓百僚,藐視君主,但是為了維護蜀漢政權的團結穩定,劉禪始終都是相忍為上,即使是到了劉禪已經29歲了,諸葛亮還不還政於君的情況下,劉禪都沒有跟諸葛亮撕破臉皮,不僅如此,而且,劉禪還一直秉承劉備,諸葛亮立下的國策~以荊州士族為主要統治力量,在諸葛亮死後繼續重用荊州幫的蔣琬,費禕,有效的維持了政權的平穩運行,他為了維持荊州士族在蜀漢政權中的統治地位,避免益州士族在諸葛亮死後跟荊州士族因為爭奪權力而造成內訌,甚至不惜殺了敢於揭露諸葛亮真實面目的李邈,同時,為了避免再出現諸葛亮那樣的權臣,他取消了丞相職務,以大將軍和尚書令互相制衡,自己居中調度,在費禕死後,更是“自攝國事”,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一直都是採取修養生息,避免大規模用兵的政策,使得蜀漢政權能夠繼續存在,這一切都說明,劉禪雖然不是什麼雄才大略,開疆拓土的雄主,但是作為一個守成之君還是足足有餘的,特別是面對諸葛亮這樣咄咄逼人,權傾朝野的權臣,劉禪的胸懷不可謂不寬廣,


狼的影子716


為了讓劉禪當好太子,劉備有個兒子還為此送命。

劉禪的當選太子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立劉禪為皇太子,不過劉禪確立儲位的身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那年劉備成為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當時他十三歲。

劉禪是甘夫人所生,甘夫人是小妾而非正妻,劉備稱帝之後也沒給她正室的名分,只是追為“皇思夫人”,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法,劉禪也沒有優先繼承權。

多說一點,有人說劉禪是嫡長子,是長子不假,但不是嫡。劉備所有的正室都沒有留下兒子,劉禪的母親皇思夫人在劉備死後才晉升昭烈皇后,並與劉備合葬,因為劉禪已是皇帝。古代娶妻和娶妾不同,甘夫人生前沒由妾升為妻,即便她能主持家裡的事(先主數喪嫡室,常攝內事),也不代表她就是正室。

劉禪長期以來都很受重視,比如趙雲長坂坡捨命救他,又和張飛把他從孫夫人手裡奪回來,不是因為他是嫡長子,而是因為他當時是劉備唯一的兒子。

義子劉封根本沒戲。

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劉永和劉理,正史沒寫他們兩個是誰生的,但能確定他們兩個不是劉備的正室吳皇后(吳壹之妹)所生。

赤壁之戰後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沒有生出孩子,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平定益州,孫權的妹妹已經回到東吳,因此劉備迎娶了吳皇后,也開始娶妾,劉永和劉理應該在此後出生,所以兩人在劉備成為漢中王時不會超過六歲。

事情很明顯,吳皇后沒有孩子,劉備只能從三個庶子中選,從年齡來看,十三歲的長子劉禪當然比兩個四五歲的弟弟優勢大了很多。

劉禪的資質平庸問題

劉禪不是弱智,他才智平常、性格懦弱,當皇帝確實有點為難,但也有好處。

性格帶點懦弱,不是飛揚跋扈的人,所以對臣子還算不錯,當皇帝時沒有濫殺和胡作非為,而且能聽大臣的話,於是從諸葛亮開始,蜀中相繼出現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四相處理朝政的局面,這時的蜀國無懈可擊,足以自保。

延熙十六年(253年)四相中的最後一位費禕死後,姜維主持大局。

劉禪的失誤是從景耀元年(258年)開始的,宦官黃皓開始亂政,姜維不敢待在朝廷。

景耀六年(263年)魏國滅蜀國,中間只相隔五年。

劉禪當了四十一年皇帝,有三十一年是在四相輔佐的時代,後面黃皓干預政事,五年時間就導致滅國,從這裡看蜀國的國運全靠大臣,有好大臣就強,遇到垃圾就亡。

劉封的悲慘命運

劉封是劉備在荊州收的養子,他不但無法成為太子,還因此事被殺。

建安二十四年項羽進攻襄陽樊城,讓駐守上庸的劉封助戰,劉封認為上庸剛剛拿下不宜離開,於是沒去,後來他又與同在上庸的孟達不和,致使孟達投降曹魏,接著劉封遭到部下的背叛逃回成都。

劉備責怪劉封,其實事情可大可小,但《三國志》這麼描寫: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那時趙雲魏延這些猛將還活著,為什麼諸葛亮不怕他們,唯獨怕劉封難以制御?因為劉封武藝過人、性格剛猛,更因為他是劉備的義子,身份特殊,如果劉備的三個兒子意外死亡,劉備再無子侄,劉封真有繼承大統的可能。

所以劉封不得不死。

劉備剛剛稱漢中王,三十多歲的劉封對十三歲的劉禪已構成威脅,這點劉備和諸葛亮知道,就連投降曹魏的孟達也看了出來,孟達寫信給劉封,勸他投降,信裡說得清清楚楚,只是劉封沒有同意,劉封死前嘆道:我後悔沒聽孟達的話啊。

劉封的悲慘命運無法擺脫,這是他身為義子的代價。


鬼山楓語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我來回答:

劉禪因為諸葛亮被戴上了傻子的帽子,而且一戴就是幾千年;實際上劉禪一點兒都不傻,劉禪是個有福之人,他做皇帝歷時41年,他就是太平天子的命,如果劉禪缺心眼兒,他早被人家給篡位了。



劉備忙活了一輩子,當了三年皇帝,就去地府陪閻王爺了;劉備,留備就是在為他兒子準備江山呢。劉備的看家絕活就是識人,他選劉禪繼承大位,絕對有他的道理,他不可能把他奮鬥大半生得來的成果交給一個傻子,傻子能守住他的勝利成果嗎。

諸葛亮曾經這樣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劉禪是大智若愚,心地仁厚,度量非凡,能忍別人所不能忍;想當初,劉備白帝城託孤,劉禪當時17歲,年紀尚小,不適合執政,於是把國之重擔交給諸葛亮成擔,等待三至五年之後,劉禪也就可以獨掌朝剛了,這是劉備當時的想法。



但是沒有想到諸葛亮是權力控,一直獨斷朝綱,後主劉禪只是一個擺設,蜀國上下真正做主的,就是一個諸葛亮,而且諸葛亮也沒有還政與劉禪的意思,一直到234年諸葛亮去世;蜀漢真正的權力,才回到劉禪的手中;諸葛亮輔佐劉禪從223年到234年,歷時12年;這一年劉禪已經27歲了,可以想象劉禪有多大的心量,有多強的忍功;一個缺心眼兒的人能做到嗎?

延熙十二年(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政變,夏侯霸被迫前來投奔蜀漢,但因為不認識蜀中道路而迷路,因為山路難行,夏侯霸下馬步行走破了腳也還是找不著路。劉禪得知後立即派人前往接應。劉禪見到夏侯霸後安慰他說:“你的父親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劉禪又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於是拜夏侯霸為車騎將軍。



綜上所述,只有說劉禪傻,諸葛亮的輔佐才能成為名正言順的事情;這一切都是為了烘托諸葛亮的英明,偉大,正確,於是就只能委屈小阿斗了,讓他揹著一個傻子的名字跋涉了幾千年;小阿斗好辛苦啊!!!

我是五色土聊歷史,歡迎大家關注!!!


五色土聊歷史


據史書記載,劉備共有四個兒子。其中,劉封為義子、劉禪為嫡長子、庶子為劉永、劉理。

依據封建宗法制度,劉禪做為嫡長子,是劉備的法定繼承人。更何況,劉封為義子,且因沒能援救關羽而被賜死。劉備徵吳失敗,白帝城託孤時,庶子劉永、劉理年齡尚幼。

自古廢長立幼、廢嫡立庶,多有變亂。所以,不是劉備偏偏選擇劉禪為繼承人,而是他的最好和唯一的選擇!


林城布衣10001


我覺得劉禪是屬大智若愚的類型,可以適應各種環境,在各種形勢下能夠玩的遊刃有餘。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他做了四十年的皇帝,可見他的執政水平很不一般,歷史上數數,可以做四十年皇帝的寥寥無幾吧。在那個權力的巔峰,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瞅著你,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他肯定是有過人的能力。也許很多人都說是諸葛亮的功勞,但想想,如果不是他能認清形勢,掂量出孰重孰輕,君臣之間會和睦相處嗎?這點非常重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歷史上有多少人就是認不清形勢,剛愎自用,最後身敗名裂的!劉禪這點,從蜀漢滅亡之後更有體現,能在敵營終老,不是一般的有水平!也許你會說是劉禪的裝傻充愣保全了性命,但你不想想,改朝換代的時候連小孩子都斬盡殺絕的,何況一個當了幾十年皇帝的人,那個號召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

所以我覺得劉備是非常有眼光,而且劉禪是非常合格的!





淪客人


  

  首先,劉禪的資質一點不平庸!劉禪比我們絕大多數人都要聰明!

  比起歷史上那麼多庸碌無為、籍籍無名的皇帝,劉禪實在算是厲害了。

  即便是在三國明君名將輩出的時代,劉禪也是僅次於幾個大明君的君主。

  也就是說,劉禪可以在曹操、孫權、劉備之後排名第四,比什麼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還有其他什麼東吳的幾個皇帝都要厲害。

  為何這麼說呢?

  其一,在位無大錯。

  蜀漢國滅是天下大勢,非人力可以挽回。

  其二,在位無權臣。

  劉禪在位四十年,早期被諸葛亮光環遮蓋,不能顯山露水。之後三十年獨掌天下,曹魏、東吳紛紛大權旁落,國內生出變亂,唯獨蜀漢由劉禪大權獨攬,誰也越不過他。

  我們都知道在諸葛亮死後,劉禪不許百官私祭,又廢除丞相制度,看起來好像劉禪很薄情。其實,劉禪這麼做,大大穩定了皇權,使得蜀漢再也沒有出現第二個權臣。

  其三、國滅保家族。

至於所謂“樂不思蜀”的典故,完全是對貶義角度理解劉禪,是片面的!

  如果劉禪當時不那麼說,早就被司馬昭給殺了。東吳末代皇帝孫皓不肯低頭,不久被司馬炎咔嚓了嗎?

  事實上,劉禪裝傻後被司馬昭敕封為安樂公。他十七歲當皇帝,在位四十年。之後還當了八年的安樂公,64歲壽終正寢。

  因為劉禪投降態度很好,對晉朝沒有敵意,晉朝皇帝給劉禪每個兒子都封王,這些人享盡榮華富貴,後代活到西晉滅亡,因為永嘉之亂,外族入侵方才死於亂軍之中。

  若無劉禪假裝樂不思蜀,劉家早就絕後了。

回到標題,劉備為何要選劉禪做繼承人呢?

  劉備的大兒子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本就是個備胎。在甘夫人生下劉禪後,劉封必然靠邊站。劉備還有兩個兒子,叫做劉永、劉理,都是庶出,生母不詳,年紀又小,又沒有背景。

劉禪是甘夫人所生,是劉備正室,也就是說劉禪是嫡子,並且嚴格來說是嫡長子。天然具有第一繼承權。

何況,劉備麾下許多文官武將,都與劉禪關係密切。劉禪剛剛出生就有趙雲營救,後來又有張飛、趙雲截江救阿斗。諸葛亮更是很早就親自教導劉禪,給劉禪當老師。

  故此,在劉備奪取漢中,自封漢中王的時候,就封劉禪為太子。

  選劉禪做繼承人,可以說是劉備的最佳選擇。  

品西遊說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葉之秋,更多精彩文章推送。

葉之秋


因為中國的傳統是立長不立賢。劉禪是劉備的親生長子,因此皇帝的位置理應有他來繼承。

在史書上記載,劉備一共有4個兒子:

劉封是劉備的養子,本命性寇,叫做寇封。當年劉備投靠劉表的時候,看到寇封這個人會武功,比較喜歡就把他收為養子了,並且賜姓為劉。不過劉封雖然作戰勇敢並且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由於看到關羽被殺而不援助,並且逼反了孟達,最後被劉備賜死。

劉禪,是劉備的長子,甘夫人所生。是劉備的親生長子。

劉永,生母不詳,先為魯王,後封為甘陵王。

劉理,和劉永異母,生母不詳,先為梁王,後封為安平王。劉理死的比較早,年僅29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立長不立賢的做法,並且廢長立幼的做法也不和規矩。因此,資質平平的劉禪就登上了皇位。劉禪登上皇帝之後,確實資質平平。中國歷史上都稱他為“扶不起的阿斗”,並且他身上還流傳著“樂不思蜀”這句成語。在他執政後期,任用宦官黃皓,完全違背了諸葛亮教導他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執政方針,因此蜀國是三國裡面最先滅亡的國家。

根據史書記載,劉理這個人比較痛恨黃皓,還給過劉禪建議。但是黃皓由於在劉禪面前說壞話,導致了劉禪疏遠了劉理,並且兩人數十年沒有見面。可見如果劉理這個皇子當皇帝的情況下估計會比劉禪要強,但是歷史沒有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