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葉志超曾被封為“巴圖魯”,為何在平壤戰役中一觸即潰棄城北逃?


提起中日甲午戰爭,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黃海海戰的慘烈,鄧世昌以致遠艦撞擊吉野艦的悲壯無奈。但是,駐守在朝鮮的清軍面對日軍的進攻,卻是基本上沒有什麼有效抵抗,一觸即潰,清軍主帥葉志超在平壤遭遇日軍進攻之際,拋下軍隊倉皇北逃,甚至沿途毫無抵抗之意,狂奔500裡,直到逃回鴨綠江對岸,被人稱為“逃跑將軍”。在國內以驍勇善戰著稱,被封為“巴圖魯”的葉志超,為何在甲午戰爭中棄城而逃,表現如此拙劣?結合葉志超自身情況和當時朝鮮清朝日軍的基本情況,大致可以從以下方面分析:

葉志超“巴圖魯”稱號的成長之路

葉志超是安徽肥西人,從小父母雙亡,是個孤兒,由舅父收養。自幼沒有依靠的葉志超深知必須靠自己打拼,恰逢太平天國運動風起雲湧,葉志超從參加當地團練開始,敢於拼命,不斷得到升遷,屢立戰功。在太平天國覆滅後,原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與北方的捻軍合軍一處,曾在曹州(今山東菏澤)附近擊斃蒙古親王悍將蒙古親王僧格林沁,賴文光最終在揚州被擒獲。在這場戰役中,賴文光的部隊與葉志超所在的淮軍在揚州附近遭遇,葉志超率領自己的部隊衝進東捻軍陣地。一天之後賴文光被擒獲,東捻軍就此覆滅,葉志超也因此獲得“額渾巴圖魯”名號,“巴圖魯”在滿語中意為勇士,當年權臣鰲拜也曾獲此稱號,葉志超戰後因功晉升為直隸正定鎮總兵。光緒十五年,又升為直隸提督兼北洋防軍翼長。光緒十七年,熱河朝陽金田道教教民起義,葉志超率軍鎮壓,不到一月就平定叛軍,擒獲其首領,又得到賞穿黃馬褂的榮譽。在甲午戰爭爆發前,葉志超已官至直隸提督,達到了武人榮譽的巔峰。


葉志超曾被封為“巴圖魯”,為何在平壤戰役中一觸即潰棄城北逃?

清軍部隊


葉志超曾被封為“巴圖魯”,為何在平壤戰役中一觸即潰棄城北逃?

葉志超


甲午戰爭爆發前,葉志超一度不願統軍前往朝鮮

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日本軍隊已在朝鮮集結重兵,中日戰爭一觸即發。在這樣關鍵時刻,挑選一名得力善戰的將領前往朝鮮指揮作戰成為當務之急。實際掌握北洋軍隊的李鴻章決定在自己的嫡系淮軍中挑選人選。原本李鴻章屬意悍將劉銘傳,此人不但在淮軍中戰功卓著,還曾任臺灣第一任巡撫,率軍對抗過法國軍隊,是十分優秀的軍事將領。只可惜,此時的劉銘傳因重病在家休養,無法擔此重任,而且在戰爭爆發不久就與世長辭。思來想去,李鴻章決定派遣時任直隸提督的葉志超率軍前往朝鮮作戰。雖然有“巴圖魯”稱號,葉志超以往面對的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軍和教民起義,這次卻是要面對裝備精良的日本現代化軍隊,葉志超打心裡不願意前往朝鮮。在面見李鴻章時,葉志超表現得信心不足。李鴻章為此還寬慰他,還不一定會打起來呢,在朝廷的旨意和老上級的督促下,葉志超不得不動身前往朝鮮。

在來到朝鮮後,葉志超才發現形勢比自己想象得更嚴峻,日軍對戰爭準備十分充分,勢在必得。此時葉志超麾下的清軍人數達到了一萬四千人,而進攻平壤的日軍兵力也只有一萬六人,雙方兵力相差無幾,雖然清軍武器裝備方面要比日軍遜色不少,再加上平壤城工事堅固。所以如果清軍死守的話,日軍根本不會輕而易舉地拿下平壤。但是,葉志超無心戀戰,在日軍進攻之初就舉起白旗,棄城北逃,一路狂奔500裡,逃過鴨綠江畔方才歇腳。唯有左寶貴率軍奮力作戰,最終陣亡以身殉國。

“逕定州,亦棄不守,趨五百餘裡,渡鴨綠江,入邊始止焉。"(《清史稿》)

葉志超曾被封為“巴圖魯”,為何在平壤戰役中一觸即潰棄城北逃?

名將左寶貴

當年悍不畏死的葉志超,為何到了朝鮮戰場畏敵如虎,一觸即潰,成為被人恥笑的“逃跑將軍”,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方面原因:

一是葉志超本身不願意到朝鮮就任,自然一觸即潰。甲午戰爭前夕,日軍在朝鮮大肆集結軍隊,與駐紮朝鮮的清軍的戰爭一觸即發。此時,掌握清朝軍事大權的李鴻章打算派遣將領率軍前往朝鮮主持大局。以淮軍起家的李鴻章自然優先考慮自己的子弟兵,原本李鴻章打算起用賦閒在家曾任臺灣巡撫的勇將劉銘傳,可惜劉銘傳以身有重病為由拒絕了出征要求。於是,李鴻章就把目光投向了直隸提督葉志超,葉志超雖然被稱為“葉大呆子”,但是卻是一點都不傻,他也深知日軍實力遠勝於己,再加上此時的葉志超年老功成名就,也不願意接這個燙手山芋。但軍令如山,葉志超不得不來到朝鮮。可以想象一下,懷著一萬個不情願的心情的主帥,自然是沒有什麼鬥志,將熊熊一窩,清軍失敗的結局在葉志超來到朝鮮之後就已經註定。

二是葉志超雖有驍勇善戰之名,但其戰績有不少水分。淮軍出身的葉志超軍事生涯起於鎮壓太平天國時期,成名於鎮壓捻軍戰爭。要知道捻軍不過是平時務農,拿起刀槍作戰的農民軍,裝備落後,不過是依仗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和兵農合一的作戰方式與官軍周旋,而淮軍是成長曆練與太平軍對抗的精銳軍隊,且裝備精良,擁有大量火器,在這樣的圍剿戰立下戰功不足為奇,為此葉志超獲得清庭賜予額圖渾巴圖魯(勇士)名號,後來又鎮壓熱河朝陽金田道教有功,逐步擢升為直隸提督兼北洋防軍翼長,成為淮軍的重要將領,雖與劉銘傳齊名,但劉銘傳可是在臺灣擊退過法軍孤拔艦隊的進攻,是名副其實的名將。葉志超雖有戰績,卻是在實力較弱的對手身上取得的,戰績水分不少。

三是葉志超在朝鮮的戰備準備不足,初遇失敗就放棄抵抗。葉志超來到朝鮮後,發現自己手裡不是燙手山芋,而是一枚隨時爆炸的炸彈,多次以自身有疾為由請求回國,沒有得到同意。在這種情況下,葉志超對備戰也沒有太多信心,戰備不足。在日軍突然發動進攻時,驚慌失措,順勢放棄抵抗逃跑也不足為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