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中國人養孩子這麼累?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中國人養孩子累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一、中國人口眾多,競爭激烈

中國人口基數大,而就業崗位是固定的,企業有選擇員工的餘地,就業門檻相對就高,從而導致競爭激烈。

國家負擔太大,無法保證居民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如果想改變命運,不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只有學習,只有考上好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

二、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再到高中,家長都希望孩子永爭第一,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讓家長更加焦慮。

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全家人整天圍著孩子轉,孩子的日常生活家長全包,為孩子的一切精心籌劃。考大學操心,找工作操心,為結婚操心,還得擔起養孫子的責任。怕孩子未來生活不好,怕孩子受苦,父母的一生簡直就是為孩子活著。


三、自己的生活參與人太多

國外的媽媽經常一個人帶好幾個孩子,中國一個孩子經常被全家人伺候著,這種陣仗堪比皇帝出巡。

爸媽資助買房,伺候月子,幫看孫子,因此在家裡就有了發表意見的權利,簡單的生活變得複雜無比。甚至自己的家庭事務還得自己的爸媽做主,生活中矛盾重重。

四、虛榮心太重

看見別人家的孩子上輔導班了,自己也得上,否則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看見別人家吃進口奶粉,自己也得買,怕影響孩子發育。

在很多爸媽眼裡,經常把別人的行為作為標準,既要看著別人,自己也得努力跟上,害怕掉隊。


五、對育兒缺乏主見

現在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看到孩子需要早教,就趕緊報早教班;看到孩子需要補這個補那個,就趕緊給孩子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跟著信息東奔西跑上了。

育兒生活中一定要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育兒觀,知道哪些方法才是好的,知道自己怎麼做才是對的。

總結:

把孩子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養育成人,必定是辛苦的,但辛苦不等於壓力。有的父母帶孩子累到不行,有的父母帶孩子倍感輕鬆,到底累不累就看父母怎麼做。


作者: 智媽育兒,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專注分享各種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期待您的點贊、評論、轉發

智媽育兒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家長,兒子17歲了,累不累先不說,我僅僅列舉一下兒子從上小學到高中這幾年的過程,累不累就明白了!

我是來西安上學,然後留在西安的“西漂”一份子!畢業後在西安一家媒體工作,幹著沒有底薪靠提成生活的工作,開始媒體環境好,收入也很不錯,有一定的積累,生活條件也還不錯,98年後有了孩子,孩子一直在老家,父母帶著,到了上學的年齡,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也為了跟孩子有個好的相處,把孩子接到了西安,在一所寄宿學校上學,一學期6000元,這樣上到小學畢業,十萬的費用就花在了整個小學階段,這不算其它方面的開銷,小學畢業我頭髮白了一部分,相信很多西漂一族跟我一定有共鳴。

小學升初中,進了一所比較好的初中,贊助費好幾萬,每學期學費也是6000多,這時每年的收入,基本上沒有結餘,日子過得緊吧!生活似乎是沒有一點點的幸福,孩子大了,父母老了,一天天,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意外隨之而來,實在是應接不暇,很多時候覺得生活就是苦難!真累!記得有人問我,你生活在西安幸福嗎?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我已經忘了幸福是什麼樣的!

很快初中畢業,孩子要上高中了,回老家?不行,留在西安,該咋辦?高額的學費,父母日益老了的身體,親戚之間的往來等等,面臨的是抉擇,艱難的抉擇!孩子順利的進入一家高中學習,學費不是太高,日常的補課費卻遠遠超過了學費,每個月,各種開支壓的人無法喘息,幸好還有個相對健康的身體,很不知道能不能堅持下去,孩子高二時,孩子爺爺去世了,一瞬間感覺完全崩塌了,父母的父母還在,年事已高,孩子還上高中,自己又單身一人,一團糟的生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可怕的是這時候,自己的工作也面臨危機,最難的情況似乎也就是這樣了!

好在,孩子今年高考還行,有一個合適的大學可以上,現在剩下的是準備九月份開學的學費。生活依舊這樣累,已經不再去想幸福這個詞了!

這就是我這些年的生活,自信比別人更努力,表面上老家有不少房產,收著房租,幹著還算體面的工作,應該是幸福的,其實自己從未感受到幸福,因為,別人無法瞭解,一篇篇文章是怎樣熬夜寫出來的,別人也不能體會為了把一件事辦成,我怎樣去委曲求全,更無法想象我每天盯著網銷平臺的後臺,希望能有幾個書畫作品訂單的焦急心情,更無法體會,每月不同日子的還款短信……

說了半天,很壓抑,其實就是生活的累,不幸福,沒有幸福感可言!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跟我相似的朋友,但我相信我比他們累!


城市書畫


中國人養孩子累,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了,隨機採訪一些有孩子的家庭,估計90%以上的有家庭的孩子都會感慨養娃太累了。

曾經網上有一句經典總結,是描述我們中國有孩子的家庭情況: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中國的家庭。

想象一下,這樣的家庭成員配置,家裡的每個人都會覺得很累,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僅是父母覺得養孩子真心累,連孩子都會覺得做孩子真不容易。

外國家庭,基本上媽媽一個人能帶4、5個娃,還能把家庭生活打理得很好,簡直就是電影裡的超人媽媽形象。而在我們國內,二胎媽媽如果一個人帶兩個孩子,那生活過得就是累得夠嗆,忙得團團轉。

為什麼我們養個孩子這麼累呢?以下這些原因很多家庭都佔了。

1、中國特有的家庭養娃方式:421養娃。

看看我們大多數家庭的養娃方式,都是四個老人加兩個父母,相當於六個大人以一個孩子為中心,孩子的父母通常沒有做到真正做父母的職責,有些父母是甩手掌櫃型的,反正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就在孩子學齡前的階段都甩給老人帶。

等到孩子上學了,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照顧日常生活照樣還是老人代辦,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輔導作業,孩子犯錯了教育孩子。

但是,就這兩件事就足以讓孩子的母親“瘋掉”,感嘆現在的孩子真不好養,輔導個作業能把自己氣炸,孩子太不好管了。

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通常不會先去想想自己哪裡出現問題了,只是簡單地歸因於孩子太不聽話了,養個孩子太累了。

這樣的累,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依戀關係從孩子出生後的0-6歲階段沒有好好建立維繫好,對好多孩子來說,在學齡前的階段最熟悉、最依戀的都是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

2、養孩子的焦慮感:正在從焦慮的媽媽逐漸發展到焦慮的家庭。

每個父母都不是天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都說孩子幾歲,父母就是幾歲,所以,很多父母在第一次做父母的時候,孩子出現什麼問題,都會不知所措,問題多了,自然會覺得焦慮。

比如:孩子第一次發燒怎麼辦?孩子第一次添加輔食吃什麼?孩子還不會說話怎麼辦?

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我家孩子吃了總不長肉怎麼辦?孩子帶出去怕生怎麼辦?太多太多的養育問題,正在“為難”著父母。

從一開始媽媽一個人的焦慮,慢慢影響到爸爸也一起焦慮,有些也要帶上家裡的老人一起焦慮,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越焦慮,就會覺得養孩子太累了,體力上的累,再加上心理、情緒上的累,都在不斷地增加養娃家庭的焦慮指數。

這樣的累,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都是未經培訓“無證上崗”,直接做父母的。所以,我們最好是去主動學習權威的育兒方式,學習科學的養育方法,在養娃路上,也要接納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會讓養孩子這件事,越帶越輕鬆。

3、大多數中國的家庭太重視孩子,太愛孩子了,將孩子放在第一位。

從孩子出生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適用於養孩子的任何方面,從孩子的吃穿用玩,到孩子的早教班、興趣班等教育培養方面,我們都想給予自己孩子最好的。

我們對孩子越重視,越是將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那自然就會把父母自己的需求往後排,尤其是現在二胎政策開放後,出現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都從職場迴歸到家庭,放棄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養孩子的“事業”當中。

結果呢,在養孩子這件事上,付出和收穫不一定成正比。很多媽媽對自己做媽媽的要求過高:要求自己無條件地愛孩子,無私地奉獻,對孩子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不管孩子處於什麼年齡階段,對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

而對孩子的要求呢,可能就只有一個,希望孩子讀書要好,似乎只有孩子成績好、做學霸才是最終的目標,忽略了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很多需要學習鍛鍊的能力,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在有些“全能媽媽”的精心照顧下,很多孩子正在缺失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中國特色的“好媽媽”就是不管自己多忙,多累,孩子的事情是第一位的,孩子在傢什麼都不用做,家務活都是“好媽媽”一人包攬,“好媽媽”對孩子的唯一希望就是學習成績好。所以,長此以往,“好媽媽”也是普通人,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在孩子出現成績不好,或是其他成長問題時,媽媽就自然會覺得越來越累。

這樣的累,都是自己把自己累的,需要我們父母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更要調整一下對孩子的期望,別累死累活培養出一個低情商、低能力的“高分孩子”。

總的來說,如果做父母的覺得養孩子累,那就要看看是否你的養娃方式出了問題,先讓自己成長起來,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育兒知識庫,不要再全部依賴於自己的父母之前傳承下來的育兒方法。

時代在更新,如果我們的育兒方法還在繼續沿用自己父母一代,甚至是父母的父母一代適用的“古老方法”,那就只能默默接受養孩子累的現狀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關注萌媽百寶箱,每天學習最新的孕產知識和育兒乾貨,讓你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萌媽百寶箱


養孩子就是個過程,長大了,像小鳥一樣都飛了,我媽媽生我們有兄妹八個,老大有69歲了,小妹妹快到5O歲了,每個家庭都不是那麼好過,就孝敬父母也就是沒怎麼好的照顧老人家,你們說做兒女的,我們中國人大多數就這樣,有錢的人要跟你那個沒錢的人比,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本身到了6O歲數,代代就這樣吧!沒辦法,


梅36949317


能不累嗎?我的孩子才出生幾個月,請了兩個阿姨,一個管孩子一個管家務,還要調來岳父母盯著,怕阿姨虐待孩子。四環裡100平的大三居住不下七口人,可又再也買不起城裡的大房子,只能在六環邊買了個大點的,居然也要六百多萬,等孩子大點兒又要搬回二環住80平米的學區房,就為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不然那房怎麼也能賣九百萬。生活費先不說,光為孩子置備房子就佔了1500多萬。


尹老師說


我大的個男孩,從來就沒帶在身邊,現在高一了,每天不是上網就是玩手機。家裡奶奶管不住,我說了也不聽,想叫老婆回去管,收入又跟不上了。小的個小學一年級,看到人家的孩子學這樣那樣,很有壓力。我是點都不想她去學,我只想讓她有個輕鬆點的童年。可又怕她輸在起跑線上。難呀!


用戶3566177763


我家孩子12個半月,也許我現在說養孩子不累可能還沒到時候,但還是對應前面的答友說一說。

孕檢:並不是只能上午去,下午也可以的,很多醫院還能網上預約,甚至還可以頭一天掛號繳費,第二天直接去B超室就可以了。

劣質奶粉和假疫苗:奶粉我就從育嬰店買的鐵桶裝的某牌,不管什麼渠道購買的,咱都無法用肉眼鑑別,所以找出了問題能方便解決,同時也方便購買的就可以。假疫苗出來以後我還挺開心的,因為事情越大之後的監管就越嚴,那麼安全性就越高。

偷孩子、搶孩子:不管是孩子還是錢,能被偷走,一多半是因為大人分心了,和孩子在一起就一心一意盯著孩子就行。搶孩子?不信網上的,我就知道我活了好幾十年,身邊沒發生過這種事情。

在幼兒園吃不好、受欺負:孩子的飲食習慣是需要家長培養的,別人家的能好好吃,咱家的也能。與其擔心老師因此打孩子不如花時間學習下如何讓孩子對吃飯有興趣。

托兒費高:我現在僱了個阿姨白天照看八小時,節假日和週末都休息,三千,這麼一對比幼兒園的費用低了不少呢,再說了,孩子花錢也就這幾年,這邊還掙著錢呢,窮不到哪兒去。

上小學:小學好不好那只是現在的情況,距上小學還好幾年呢,誰知道以後怎麼變化呢?現在就發愁也太早了點。

所以,累還是不累,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


搖頭肉丸子


我有一個女兒,今年8歲了,本人28,感覺很累啊,說多了都是淚呀,沒有存款,沒有房,沒有車,開了個小理髮店,老婆上班,這麼多年沒存到錢,也沒有啥,哎,感覺自己活的很累,總感覺自己很無能!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


拾光567


首先,我也覺得養個孩子太不容易了,雖然才只兩年!可以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一下我在德國接觸到的關於養孩子,對比一下大概能從側面反映出個一二三,下面說一些個人感觸比較大的幾點:

1.生孩子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為了鼓勵生育,每個月都會給寶寶發固定補助,相當於生活費,一直髮到18歲。除此之外,父母也會有一些福利,比如十個月帶薪產假,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帶薪產假是可以跟孩子爸分享的,也就是爸爸也可以休產假;另外還可以申請父母假,沒記錯的話是三年但不帶薪。

2.運營成熟且性價比高的托兒機構。在國內,小孩普遍在三歲左右才能入園。而在德國,幼兒園之前還有一個讓人感激涕零的機構,它叫託兒所,專收3歲以下寶寶,理論上6個月以上就可以申請入托。在這裡,不僅有很好的環境,硬件設施和老師配備都很優秀。家長們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半托和全託,而且可以放寬心,因為寶寶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

3.自由開放的育兒理念。相比於國內,德國教育更顯得開放,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給孩子自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給自己自由。換句話說,他們心很大。比如帶娃不會太多講究,扔到沙堆不管是不是弄髒衣服讓娃盡情玩,巧克力冰淇淋不管會不會影響健康都是可以吃的……同時,他們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要求和期望過高必然不會輕鬆。舉個例子,在託兒所是沒有任何課程的,哪怕是針對兩歲多的小孩。老師不會刻意去教孩子什麼,孩子們的任務就是各種玩,給孩子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他們可能數學語文都不好,但他們卻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

4.教育孩子父母親力親為,老人不干涉也不會過多參與。這樣雖然意味著父母要自己承擔起帶孩子養孩子的責任,但實際卻可以避免很多衝突和麻煩。爸爸媽媽和孩子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小家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

5.爸爸角色的演繹。在國內,成了家有了孩子的女人好像格外辛苦,被社會給予了相當高的要求和期望,事業和家庭都要兼顧好,不然就是不稱職。而男人卻可以不顧家庭地搞工作,家務和孩子的擔子更多地由女人來承擔。而據我所知,德國爸爸們都比較顧家,不會是甩手掌櫃。他們會經常溜娃、超市買菜購物、帶家人出遊……既賺錢養家又接送娃陪玩家務下廚……這大概源於他們的家庭觀、人生觀吧。如果家裡有這樣的分工和配合,養孩子會累到哪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難怪他們要麼就不生,要生就是兩個往上走吧。

養兒育女,我們在一起!我是寶媽在德國,歡迎關注!


寶媽愛分享1010


你好,我是可可媽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可能有這樣的感覺,以前人養好幾個也沒有現在養一個那麼累。以前人大的帶小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相處也很融洽。現在生一個除了爸媽,圍著四個老人都覺得人手不夠。

好不容易要個二胎,老大還不同意。動不動就有老大不讓生二胎的報道出現。

我們有時會思考,為什麼外國一個人帶幾個孩子很輕鬆,而中國好幾個人養一個孩子都很累?

現在出生率低了,孩子都成了稀罕,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搶著帶,各種玩具各種輔導班,剛出生就開始謀劃幼兒園,上幼兒園開始考慮上哪個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後還要操心工作,結婚,孩子,無限循環。

中國人似乎有了很多操心的傳統,一輩子都覺得應該操心自己的孩子,很少有時間是自己的。所以帶孩子,養孩子就會越來越累。

以前孩子大多是哥哥姐姐帶大,或者自己玩的比較多,家長也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玩。現在的小孩都是全家人圍著轉。

不過我們要認識到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機靈,越來越聰明,跟陪伴,教育質量,條件等等密不可分。以前是散養,現在是精細養。

我是可可媽媽,一位新晉寶媽,新晉潛力育兒師,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