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每個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勇敢的人,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碰到讓孩子“恐懼”的東西,毛毛蟲、蚯蚓、植物的根莖等等,當孩子表現出“恐懼”時,家長別隻會對孩子說“別怕!”、“有什麼可怕的!”,或者認為自己的孩子將來會不勇敢,所以逼著孩子接受害怕的東西。

其實恐懼是人的本能,是大腦無意識下的指令。適當性的恐懼可以讓孩子避免危險。但是,一味的對孩子說“別怕”並不能幫孩子克服恐懼。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如何讓孩子克服“懼怕”心理,養成勇敢的性格呢?

平穩疏導,給孩子接受的過程

對於孩子恐懼的東西,孩子是一時接受不了的,甚至很長時間都接受不了,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要想讓孩子接受懼怕的東西,必須進行合理的疏導,給孩子接受的過程。心理學上,有一種脫敏療法,比較管用,大體做法就是讓孩子逐步接觸自己害怕的東西。

但是在剛開始準備接觸時,要做好疏導。我家孩子三歲半,特別怕黑,總感覺黑夜裡會有怪物。我當時就決定,以後每天晚上帶他出去走一走。結果,只出去了一個晚上,他就不願意出去了。因為農村的晚上沒有燈光,很多事物在月光下會形成讓他恐怖的影像。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考慮到兒子特別喜歡托馬斯的動畫片,我就找了一部《托馬斯之勇者歷險記》的動畫片給他看,裡面的情節簡直跟他碰到的一模一樣,通過這個電影,他對害怕的事物產生了動搖,我趁機提出帶他出去,而且帶上強光手電,把讓他恐懼的東西,讓他看得清清楚楚,時間長了,他也就慢慢接受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突破點,不要心急,不然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懼怕心理。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不要強化恐懼

孩子懼怕的東西,在大人眼裡很多都是不起眼的小東西,有些家長感覺很好玩,在親戚聚會、朋友相逢的時候不斷提起。甚至有些家長拿孩子懼怕的東西故意嚇唬孩子,在他看來是跟孩子鬧著玩,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無比恐懼的事。我親眼見到過,一個懼怕毛絨玩具裡毛絨的孩子,家長跟孩子鬧著玩,故意把毛絨扔到孩子身上,孩子恐懼的渾身都顫慄起來了。所以,不要強化孩子的恐懼。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對孩子坦然相告

有時候,對孩子坦然相告,也是一種克服恐懼的有效做法。比如打針,很多孩子都怕打針,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為了讓孩子順利抽血化驗,和孩子鬥智鬥勇,甚至是拼體力的行為。

尹建莉老師認為,“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想要讓孩子接受打針,家長要提前給孩子做心理鋪墊,最重要的是要坦然相告。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打針到底疼不疼,不僅要告訴孩子會有一些疼痛還要告訴孩子具體的疼痛程度,可以利用孩子體驗過的疼痛來告訴孩子,比如說“就跟上次在公園被刺的那下一樣疼”,當孩子知道具體的疼痛程度是可接受的,多數情況下不會做出過激行為。

在告知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說謊,說謊可能會讓孩子上當一次,但絕不會次次上當,也不要故意降低效果影響,這種情況,孩子也會認為家長在撒謊,不會再相信家長。坦然相告,可以引發孩子從內心真正的正視恐懼,磨鍊出真正的勇氣。


孩子說“我怕”,家長如何應對很重要,別再只說“別怕”

佳佳給大家推薦一套《陪你長大》早教繪本,內容分為社交、藝術啟蒙、語言啟蒙、科學啟蒙、健康5個部分,以繪本故事的形式,從“保持安靜”、“打招呼”、“分享”、“感謝”、“做客”、“幫助他人”等幾個方面幫助寶寶學習初步人際交往能力

另一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用小動物的故事,引導寶寶用自信、勇敢的心態來面對人際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