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黨史珍聞】王耀南八次降職不改初心

王耀南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多次受全軍通令嘉獎。他又因性格剛直,口無遮攔,曾八次降職。無論升職或降職、嘉獎或批評,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貞不渝跟黨走。

1921年秋,毛澤東到安源煤礦考察,傳播馬克思主義,來到井下與工人談心,見到一名叫冬伢子的10歲小礦工。毛澤東開玩笑說:“你叫冬伢子,我小名叫石三伢子,咱們都是伢子哩。”毛澤東在井下給礦工們講革命道理,影響了冬伢子一生。1927年,冬伢子跟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走上了革命道路,成為一名工兵指揮員。他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多次受全軍通令嘉獎。他又因性格剛直,口無遮攔,曾八次降職。無論升職或降職、嘉獎或批評,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貞不渝跟黨走,他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的創始人之一,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之稱的開國少將王耀南。


【黨史珍聞】王耀南八次降職不改初心

開國少將王耀南


參加秋收起義


1927年9月,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策動秋收起義。安源工人積極參加起義部隊,二團成立爆破隊,楊明任隊長,王耀南任副隊長。9月9日,爆破隊破壞鐵路,發出起義的信號,跟隨二團攻打萍鄉後,返回安源大張旗鼓地造土手榴彈。12日,楊明、王耀南奉命率隊到修水師部報到。他們經老關、黃茅、石鼓山於15日到達高排。16日,奉命改道去瀏陽文家市。當爆破隊於18日晚到達文家市時才得知起義受挫,全師僅剩1500餘人。起義部隊向井岡山行進途中,毛澤東在三灣將部隊改編為一個團,決定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爆破隊分散到各連,王耀南由副營職的爆破隊副隊長被編到一連一排一班任班長。這一次“降職”是革命隊伍受挫整編的正常職務調整,王耀南毫不計較,堅決服從。


在特務營屢立戰功


1928年8月,王耀南率部守黃洋界哨口。他帶領戰士在陣地前設竹釘陣和滾木石,用松樹製造土炮。在戰鬥中用松樹炮和滾木石打退敵人的進攻。王耀南因此獲嘉獎,調特務營任排長。1929年1月,王耀南在朱德指揮下,帶領戰士在會昌城附近湘水架設浮橋,這是紅軍戰史上首次架橋。朱德過橋時給予表揚,王耀南升任連長。


紅軍主力下山後,轉戰於贛南、閩西,王耀南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被提升為副營長。當時,紅四軍黨內部分領導幹部在創建根據地、在紅軍中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等問題上,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和爭論。不少幹部不願意再做建立根據地的工作,要求軍事民主,滋長了單純軍事觀點,提出繳獲要平分。王耀南也說:“打不打仗,打哪個地方,怎麼打,關係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贊成軍事民主。毛澤東在古田紅四軍第九次黨代會上對黨內存在的錯誤思想給予嚴厲批評,明確軍隊必須服從於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服務於人民革命鬥爭和根據地建設,強調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會後,部隊幹部進行調整,王耀南下到連隊當排長。王耀南深刻反省,立即改正錯誤,堅定無產階級思想,1930年初,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創建工兵連


王耀南入黨不久,就接到軍團司令部的調令,著手籌建工兵連。1930年6月,工兵連成立,王耀南任連長,楊明任指導員。工兵連為軍團直屬分隊,行使營級職權。不久,因受“左”傾路線影響,紅軍大幅度擴軍,以備攻打武漢、長沙、南昌等中心城市,工兵連擴充為工兵隊,行使團級職權,王耀南任隊長。上級要求工兵隊擴充至500人,而當時實有兵力僅100餘人,王耀南認為工兵戰士必須有一定的特長,應逐步擴編,難以短時間完成“擴紅”任務。此時,上級又決定成立工兵總隊,要求王耀南“擴紅”3000人,擬提任王耀南為總隊長(師職)。地方蘇維埃政府為工兵隊提供數百兒童團員和當地農民,讓其培養成工兵,王耀南堅決不同意,頂撞省委特派員說:“我們工兵是技術工種,哪能一下就教會他們?這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是把孩子們送到前線當炮灰啊!”


7月中旬,紅三軍團攻打長沙受阻,工兵隊赴前線助戰,王耀南向軍長何長工請命任敢死隊長,率部衝破敵人防線。當晚,王耀南指揮敢死隊員攻打瀏陽門,炸開城門,午夜紅三軍團佔領長沙。戰後,湖南省委特派員找王耀南談話,翻出1929年王耀南在紅四軍時擁護軍事民主錯誤的陳年老賬,將王耀南降職為伙伕班長。王耀南對此坦然面對,不消沉,不懈怠,仍英勇作戰。


8月下旬,部隊奉命再打長沙,因為工兵連連長無合適人選,王耀南又被任命為連長,此時工兵隊僅剩一個連。為炸開城門外的鐵絲網,指導員楊明親自帶領爆破組上前爆破,不料因敵人在鐵絲網上通了高壓電,楊明等六名同志犧牲。戰鬥中,王耀南也身負重傷,在小河村休養,不等傷愈,他又奉命率隊於11月2日前在羅坊架通浮橋,接應紅三軍團南渡袁水。


【黨史珍聞】王耀南八次降職不改初心

1935年10月,王耀南到達陝北後留影


在戰鬥中學習


工兵連隨三軍團行動時,滕代遠送王耀南進軍團隨營學校學習,彭德懷、滕代遠、鄧萍等軍團首長常到隨營學校講課。同時,王耀南率工兵連參與反“圍剿”,在戰鬥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不斷總結經驗。1931年紅軍總部在瑞金建立紅軍學校後,王耀南留校學習工兵專業,政治思想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都有不小長進。1932年春,紅軍學校為集訓中高級指揮員,組織軍事演習。王耀南率總部工兵連和紅校特科連工兵排示範演練坑道爆破,因指揮得當、效果明顯,受到觀演首長和同志們一致好評,王耀南因此獲全軍通令嘉獎。


1932年6月下旬,王耀南在彭楊步校當工兵教員兼學員隊排長時,奉命送畢業學員回一軍團並接新學員,恰好碰上水口、南雄戰鬥,部隊攻打梅關要隘受阻,戰鬥非常慘烈。王耀南向前線指揮請戰,前指首長沒辦法,只好命他們當尖刀排。王耀南率領新老學員70餘人攻上梅關要隘,彈藥耗盡,全排與敵肉搏,擊潰敵守軍一個團,並打退敵人多次反撲。戰鬥勝利了,但大部分學員陣亡,王耀南本人也負重傷。軍團長林彪、參謀長陳奇涵私下評點,說水口、南雄戰鬥只有消耗沒有繳獲,是“狗屁勝仗”。因學員傷亡過重,步校將王耀南降為副排長,以示懲戒。


此次戰鬥對王耀南教育極深,1933年2月,王耀南到一軍團接新學員,恰逢部隊在黃陂地區有作戰任務,王耀南帶學員隨部隊行動,在戰鬥中學習。黃陂戰鬥中,軍團首長寧肯放過敵五十二師師部,堅決打輜重隊,大獲全勝。部隊休整時,軍團長親自給學員上課,講評戰鬥過程中敵我態勢變化過程及首長所下命令的意圖,學員通過實戰見學,學習正確理解上級意圖,王耀南更深刻地體會到作戰中情報的重要性和繳獲必須超過消耗的意義,在以後教學中,王耀南反覆向學員強調這些問題。羅榮桓給步兵學校寫信,高度評價王耀南組織的實戰見學。由此,王耀南調公略步兵學校任工兵主任教員兼學員隊連長。11月沙縣戰鬥中,王耀南率總部工兵連馳援三軍團,準確實施坑道爆破炸燬城樓,使攻城部隊沒有傷亡就取得勝利。戰後彭德懷親自授予王耀南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王耀南被任命為軍委作戰科科員兼軍委工兵營營長,在科長孫毅領導下,代表“三人團”(中央軍委最高決策機關)督辦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邊防線構築工事。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他指導各軍團工兵部隊構築工事,為開展陣地防禦戰發揮了重大作用,殲滅了大量敵人。經彭德懷等報請,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批准,李德親自授予王耀南紅旗獎章。王耀南是唯一獲得二等紅星獎章和紅旗獎章兩個榮譽稱號的開國將軍。


長征路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王耀南帶領工兵部隊深入敵佔區為中央紅軍探路。10月12日,王耀南率領工兵營急速趕到于都河邊,架起了長征路上第一橋。10月18日,中央紅軍由此過橋,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徵。


在湘江,王耀南率工兵營擔任守衛和維護湘江浮橋的任務,掩護主力紅軍過江。奉命炸橋後,後衛師蕭新槐團趕到,工兵營指戰員鳧水接應。在烏江,工兵營打破教科書說流速超過每秒兩公尺不能架浮橋的禁忌,用竹排在烏江上架設浮橋,部隊順利過江,王耀南獲全軍通令嘉獎。遵義會議後,部隊整編,因工兵營實際只餘一連戰士,王耀南由軍委作戰科科員(師職)兼紅一方面軍工兵營營長改任紅一方面軍工兵連連長(營職)。王耀南毫不在意職務變化,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帶領工兵完成“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任務,保障中央紅軍道路暢通。


1935年1月至3月,中央主力紅軍四渡赤水,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王耀南指揮工兵先後架起10餘座橋,獲全軍通令嘉獎。長征路上,工兵架橋開路走在最前面,拆橋又要等在最後面。在終年積雪的夾金山,工兵連在最前面為全軍開道;在白龍江畔,工兵連頂著敵人的冷槍攀上峭壁,打樁、鋪板修復棧道。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說:“只要王耀南有煙抽,紅軍沒有過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紅軍沒有過不去的河。”(攀山開路爆破時要用煙點炸藥,下河架橋時靠喝酒禦寒。)


在抗戰中創造新戰法


抗日戰爭時期,王耀南帶領工兵部隊承擔起八路軍防禦戰場和根據地戰略勘察任務,成為擊敗敵人的重要保障。1938年5月,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向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報告抗戰有功者,給王耀南請功:“師直工兵營長王耀南,於義棠、兩度間,率領部隊奇襲敵人,破壞交通要道,使敵數週無法通車,作戰勇敢。”王耀南獲國民黨頒發的抗日民族英雄稱號。1939年,王耀南出任一二九師工兵主任,主持制訂正太路破擊作戰計劃,他運用自己豐富的爆破經驗和嫻熟的工兵技術,帶隊屢次破襲敵人的道路、橋樑、鐵路,為打破敵人的“囚籠”政策作出貢獻。1941年冬,王耀南出任晉察冀軍區工兵主任,在軍區推廣“地雷戰”“地道戰”“破襲戰”,豐富了游擊戰的新戰法。“地雷戰”作為游擊戰術得到了彭德懷的肯定,以訓令的形式頒發,在各根據地不斷深入推廣。


1943年11月,因為王耀南對百團大戰的策劃及戰役有錯誤認識,又以戰鬥緊張為由,未作檢查,迴避上級的批評,被晉察冀中央局撤銷晉察冀軍區工兵主任兼冀熱遼軍區十七軍分區司令員(旅職)職務,分配到縣武裝部當部長(營職)。


被降職的王耀南到縣武裝部,仍然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開展工作。他以訓練民兵、游擊隊、地方武裝為主要責任,開辦工兵幹部訓練班和民兵骨幹訓練隊,招收了1200多名民兵骨幹,親自授課,講戰例,講教訓,組織學員在駐地挖地道,互相觀摩,擺地雷陣,互相排雷,一個多月下來,學員考核優良率達85%以上。軍區代司令員程子華親自參加考核檢閱,非常滿意。這批民兵和工兵骨幹回到地方或部隊後,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4年2月,王耀南復任軍區工兵主任兼三分區副司令。


【黨史珍聞】王耀南八次降職不改初心

王耀南從朝鮮回國後受到熱烈歡迎


毛澤東讚譽其為“工兵專家”


解放戰爭期間,王耀南帶領工兵部隊進行戰前偵察,參與張家口保衛戰,修築建屏縣防空洞,成為工兵防禦作戰的典範。他指揮工兵參加臨汾、運城、晉中、石家莊、太原、平津等戰役的攻城爆破,被譽為“敢死隊”的帶頭人,多次立功受獎。1948年底,彭德懷找王耀南談話,擬任王耀南為西北野戰軍工兵主任兼第七軍軍長,參加解放西北的戰鬥。此時,晉察冀中央局決定要他率工作隊去五臺山地區做土改試點工作,王耀南因而未到職。在土改中,王耀南堅決抵制極端“左”傾的做法,並上書晉察冀中央局,被降為山西省軍區臨汾軍分區司令員。


新中國成立後,王耀南不顧病痛接受重任,赴抗美援朝前線勘察地形,推廣“坑道戰”經驗,構築以坑道骨幹為支撐點的防禦陣地。1982年秦基偉在醫院看望王耀南時回憶道:“30年前,咱們在朝鮮上甘嶺戰役前,你提出依託以坑道工事為骨幹的防禦陣地、抗擊敵人進攻,持久堅持防禦作戰。這個坑道戰的戰術解決了我十五軍抗擊美帝國主義的問題。”


王耀南參與制訂京(北京)津(天津)唐(唐山)地區防禦作戰工程方案,工程開建後,擔任華北軍區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負責領導京津唐地域永備工程的構築工作。工程順利實施,王耀南升任華北軍區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聶榮臻兼任總指揮)。1955年防禦工事完成,受到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的好評。當年部隊在北京整編,王耀南由華北軍區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兵團)降為軍區工程兵主任(軍)。這是他第八次降職。王耀南屢次降職,仍忠心耿耿,他對子女們說:“跟著共產黨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有堅定的信仰!”


1955年9月,王耀南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他嘔心瀝血投身於工兵建設,為了總結工程兵作戰的實踐經驗,親自指導電影《地雷戰》《地道戰》的拍攝,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工程兵事業。毛澤東讚譽王耀南為“工兵專家”,盛讚工兵部隊是不畏艱險、不計名利、不怕犧牲馱著革命走向勝利的白龍馬。


1984年11月3日,王耀南這匹鞠躬盡瘁、殫精竭慮的白龍馬走完了他的一生,遵其遺囑,他的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原文刊載於《百年潮》2019年第12期;作者:李昌清,萍鄉市史志工作辦公室主任;陳為真,萍鄉市史志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