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提起克利夫蘭,我們想到的可能是NBA騎士隊、詹姆斯,但其實,克利夫蘭出過一個更有名氣的人,他就是巔峰時期壟斷了美國98%煤油供應的石油大王,世界商業史上第一個托拉斯,約翰·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也是貧苦出生,但經過多年奮鬥,他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富有的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洛克菲勒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城,家境貧困,爸爸是個賣假藥的騙子,在你十幾歲時就因為被通緝而逃離了家鄉,並且帶走了家裡最後一點積蓄;你的母親是一個老實的基督教徒,除了勸你善良外不能給你提供任何幫助;而家裡還有好幾個年幼的兄弟姐妹正嗷嗷待哺,你為了能補貼家用不得不早早地輟學打工。你看著手裡的這一副爛牌,會不會在某個深夜對著窗外大喊:蒼天啊,我做錯了什麼,你要這麼對我?!

你可能會抱怨,但洛克菲勒絕對不會!

糟糕的處境只會加強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這種渴望一直激勵著洛克菲勒前行。12歲時,他就展現出了自己強烈的商業潛質。他買來一整塊糖,然後化整為零,切分成一小塊一小塊,賣給零用錢不多的本地小孩。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化整為零

聰明至極!對嗎?化整為零這種商業模式直到今天依然大行其道,典型例子就是如今正處於風口浪尖的自如和蛋殼公寓,它們成套成套的整租房屋,然後以房間為單位高價出租給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獲取高額的利潤。

輟學後的洛克菲勒找到了一個記賬員的工作,他很勤奮,也很聰明,在工作時多次幫老闆追回了損失,深得老闆賞識,就這樣,他慢慢地積累著自己的財富。

但是,這份工作沒有前途。一眼能看到頭的道路讓洛克菲勒十分苦惱,他邊工作,邊尋找著能夠讓自己更富有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

克利夫蘭發掘出了石油。一時間,克利夫蘭開了很多石油開採廠。

如果是你,是不是也會把多年的積蓄投入進去,開一個石油開採廠,然後等待著某一天石油噴薄而出,而你的財富也水漲船高?

洛克菲勒沒有這樣做。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石油開採需要大量資金,洛克菲勒雖然有些積蓄,但不能維持多久。

第二,石油開採的不確定性太大,效率太低。很多時候可能投入了資金和精力,但卻開採不出石油;就算運氣好找到了石油,損耗也很大。

洛克菲勒是記賬員出生,他喜歡精確,喜歡控制,不喜歡不確定性,不喜歡風險。

他看中了精煉石油行業。

機會來了

讓我們把鏡頭拉遠,看一看當時的大環境。

在煤油出現以前,整個美國,甚至整個世界,天黑就意味著一天的結束,光源是一種奢侈品,昂貴而稀缺,且不穩定。

但石油可以被精煉成煤油,而煤油,是一種清潔可燃燒的油燈燃料,更重要的是,它便宜。

煤油,將世界點亮,將一天延長。

洛克菲勒敏銳地意識到了精煉石油的前景,24歲時,他將這些年積攢下來的4000美元,全部投入建設他的首家精煉廠。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首家精煉廠

然而,這條路太難了。克利夫蘭已經有了很多的精煉廠了,況且他的資金並不多,廠的規模也不大,他並不佔優勢,只是靠著微薄的利潤艱難地生存著。

27歲時,轉機來了。

由於在爭奪伊利鐵路控制權的過程中被兩個小人騙走了幾百萬美元,受到打擊的鐵路大王範德比爾特(他的故事詳見我的第一篇文章)決定擴張自己的帝國,他也敏銳地看到了石油的無限前景,石油運輸將是他未來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於是,經過多番考量,他找到了洛克菲勒的精煉廠,並約他到紐約談合作。

範德比爾特成名多年,是當時美國最有權勢的人,同時也是洛克菲勒的榜樣,他發誓要做石油業的範德比爾特。

洛克菲勒將這次會面視作自己扭轉局面的良機。他去了紐約,並以低價取得了獨家協議,條件是:他承諾每天提供超過60火車皮的石油給範德比爾特運輸。

很顯然,他誇下了海口,並給出了遠超於他能力的承諾:他那規模頗小的精煉廠,每天的產能不足30火車皮,離他承諾數量的一半還不到。

洛克菲勒知道,他得擴大公司規模,以便能生產出足夠的石油,達成與範德比爾特的獨家協議。

擴大公司需要投資者,但當時,很多潛在的投資者都在猶豫之中。為什麼?

因為煤油出現了負面新聞。

由於需求高漲,很多精煉廠急於將產品送入市場,這就導致煤油質量十分不穩定,非常危險,經常有煤油引起火災的新聞見諸報端。

煤油出現了負面新聞

如果是你,一方面想要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一方面擴張卻遇到麻煩,你會怎麼做?

洛克菲勒又一次顯示出了他超常的商業才能,他明白,投資人猶豫主要是因為民眾對煤油的恐懼,而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民眾的恐懼。

洛克菲勒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想到,要想安撫民眾的恐懼,就得建立值得信賴的品牌。他為石油精煉,倉庫,制桶等建立了一系列的標準,並給自己的品牌取名為標準石油,大肆在報紙上打廣告,宣揚標準石油將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提供保證煤油質量穩定的公司。

這一招見了奇效,標準石油立刻成為國內最受追捧的產品,投資人紛至杳來。標準石油也一躍成為美國最大的精煉煤油製造商。

標準石油 建立標準

很快,範德比爾特的鐵路就不能滿足洛克菲勒的石油運輸要求了。範德比爾特的對手,時任賓西法利亞鐵路公司董事長的湯姆·斯科特也看到了這一點。他私下裡找到了洛克菲勒,表示願意以更低的價格為標準石油提供運輸服務。

當時石油運輸業務已經佔到了鐵路營收的40%了,鐵路不能沒有石油,看到這一點的洛克菲勒讓兩家鐵路公司爭的頭破血流,而他自己卻坐收漁翁之利。

靠著低廉的運油成本和日益擴大的運油範圍所帶來的利潤,他開始買斷他的競爭對手,他的目的非常明確,他想買下全國每一家精煉廠。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大肆收購

在今天,我們將這個行為稱之為:壟斷。

收購結束時,他控制了90%的北美石油供應。標準石油,是美國第一個壟斷企業。33歲,他成了美國最有權勢的人。

而此時,一場危機向他襲來。

範德比爾特和湯姆·斯科特掌握了全國大部分的鐵路,兩人見他們的競爭倒促使洛克菲勒取得了巨大成功,心中難免不忿,於是聯合起來,要求提高鐵路運輸石油的費用。

在洛克菲勒看來,此舉無異於宣戰。

洛克菲勒絕不低頭。

在一次巡視工廠的時候,他想到工廠內短途運油用的是管道,那麼長途運油可不可以也用管道呢?

說幹就幹,洛克菲勒立馬開始做兩手準備,一方面他馬不停蹄地收購輸油管公司,另一方面,他開始建造自己的輸油管道。

興建輸油管道

幾年時間,通過這兩種方法,他的運油管道達到6000公里,跨越了兩個州,將數千座最賺錢的油井直接與精煉廠相連。

這一次,他不再受制於人。他將鐵路從石油行業趕了出去,並徹底改變了石油的運輸方式。

他太有錢了,美國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縮小點吧……


1873年,美國經濟危機,無數工人失去了工作,無數公司倒閉。擁有鉅額財富的洛克菲勒卻趁此機會收購了一家又一家石油公司。等到經濟復甦過來時,他已經打造出了美國最大的企業帝國,在最巔峰時期,他一個人壟斷了美國98%的煤油供應。

想想,幾乎每一個美國人都把電費交給他,這將會是多麼驚人的財富!

洛克菲勒的資產淨值超過1.5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250億美元。

他的財產太過龐大,權利太過巨大,於是在1892年,美國法院裁定他的公司為非法壟斷企業,洛克菲勒被迫將大公司拆為眾多分公司。

但饒是如此,他依然是美國的首富。

2009年7月,在《福布斯》網站公佈的“美國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上,約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