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提起克利夫兰,我们想到的可能是NBA骑士队、詹姆斯,但其实,克利夫兰出过一个更有名气的人,他就是巅峰时期垄断了美国98%煤油供应的石油大王,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托拉斯,约翰·洛克菲勒。洛克菲勒也是贫苦出生,但经过多年奋斗,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洛克菲勒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城,家境贫困,爸爸是个卖假药的骗子,在你十几岁时就因为被通缉而逃离了家乡,并且带走了家里最后一点积蓄;你的母亲是一个老实的基督教徒,除了劝你善良外不能给你提供任何帮助;而家里还有好几个年幼的兄弟姐妹正嗷嗷待哺,你为了能补贴家用不得不早早地辍学打工。你看着手里的这一副烂牌,会不会在某个深夜对着窗外大喊:苍天啊,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么对我?!

你可能会抱怨,但洛克菲勒绝对不会!

糟糕的处境只会加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种渴望一直激励着洛克菲勒前行。12岁时,他就展现出了自己强烈的商业潜质。他买来一整块糖,然后化整为零,切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卖给零用钱不多的本地小孩。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化整为零

聪明至极!对吗?化整为零这种商业模式直到今天依然大行其道,典型例子就是如今正处于风口浪尖的自如和蛋壳公寓,它们成套成套的整租房屋,然后以房间为单位高价出租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们,获取高额的利润。

辍学后的洛克菲勒找到了一个记账员的工作,他很勤奋,也很聪明,在工作时多次帮老板追回了损失,深得老板赏识,就这样,他慢慢地积累着自己的财富。

但是,这份工作没有前途。一眼能看到头的道路让洛克菲勒十分苦恼,他边工作,边寻找着能够让自己更富有的机会。

终于,机会来了。

克利夫兰发掘出了石油。一时间,克利夫兰开了很多石油开采厂。

如果是你,是不是也会把多年的积蓄投入进去,开一个石油开采厂,然后等待着某一天石油喷薄而出,而你的财富也水涨船高?

洛克菲勒没有这样做。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石油开采需要大量资金,洛克菲勒虽然有些积蓄,但不能维持多久。

第二,石油开采的不确定性太大,效率太低。很多时候可能投入了资金和精力,但却开采不出石油;就算运气好找到了石油,损耗也很大。

洛克菲勒是记账员出生,他喜欢精确,喜欢控制,不喜欢不确定性,不喜欢风险。

他看中了精炼石油行业。

机会来了

让我们把镜头拉远,看一看当时的大环境。

在煤油出现以前,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天黑就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光源是一种奢侈品,昂贵而稀缺,且不稳定。

但石油可以被精炼成煤油,而煤油,是一种清洁可燃烧的油灯燃料,更重要的是,它便宜。

煤油,将世界点亮,将一天延长。

洛克菲勒敏锐地意识到了精炼石油的前景,24岁时,他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4000美元,全部投入建设他的首家精炼厂。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首家精炼厂

然而,这条路太难了。克利夫兰已经有了很多的精炼厂了,况且他的资金并不多,厂的规模也不大,他并不占优势,只是靠着微薄的利润艰难地生存着。

27岁时,转机来了。

由于在争夺伊利铁路控制权的过程中被两个小人骗走了几百万美元,受到打击的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他的故事详见我的第一篇文章)决定扩张自己的帝国,他也敏锐地看到了石油的无限前景,石油运输将是他未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于是,经过多番考量,他找到了洛克菲勒的精炼厂,并约他到纽约谈合作。

范德比尔特成名多年,是当时美国最有权势的人,同时也是洛克菲勒的榜样,他发誓要做石油业的范德比尔特。

洛克菲勒将这次会面视作自己扭转局面的良机。他去了纽约,并以低价取得了独家协议,条件是:他承诺每天提供超过60火车皮的石油给范德比尔特运输。

很显然,他夸下了海口,并给出了远超于他能力的承诺:他那规模颇小的精炼厂,每天的产能不足30火车皮,离他承诺数量的一半还不到。

洛克菲勒知道,他得扩大公司规模,以便能生产出足够的石油,达成与范德比尔特的独家协议。

扩大公司需要投资者,但当时,很多潜在的投资者都在犹豫之中。为什么?

因为煤油出现了负面新闻。

由于需求高涨,很多精炼厂急于将产品送入市场,这就导致煤油质量十分不稳定,非常危险,经常有煤油引起火灾的新闻见诸报端。

煤油出现了负面新闻

如果是你,一方面想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方面扩张却遇到麻烦,你会怎么做?

洛克菲勒又一次显示出了他超常的商业才能,他明白,投资人犹豫主要是因为民众对煤油的恐惧,而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恐惧。

洛克菲勒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到,要想安抚民众的恐惧,就得建立值得信赖的品牌。他为石油精炼,仓库,制桶等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并给自己的品牌取名为标准石油,大肆在报纸上打广告,宣扬标准石油将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保证煤油质量稳定的公司。

这一招见了奇效,标准石油立刻成为国内最受追捧的产品,投资人纷至杳来。标准石油也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精炼煤油制造商。

标准石油 建立标准

很快,范德比尔特的铁路就不能满足洛克菲勒的石油运输要求了。范德比尔特的对手,时任宾西法利亚铁路公司董事长的汤姆·斯科特也看到了这一点。他私下里找到了洛克菲勒,表示愿意以更低的价格为标准石油提供运输服务。

当时石油运输业务已经占到了铁路营收的40%了,铁路不能没有石油,看到这一点的洛克菲勒让两家铁路公司争的头破血流,而他自己却坐收渔翁之利。

靠着低廉的运油成本和日益扩大的运油范围所带来的利润,他开始买断他的竞争对手,他的目的非常明确,他想买下全国每一家精炼厂。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大肆收购

在今天,我们将这个行为称之为:垄断。

收购结束时,他控制了90%的北美石油供应。标准石油,是美国第一个垄断企业。33岁,他成了美国最有权势的人。

而此时,一场危机向他袭来。

范德比尔特和汤姆·斯科特掌握了全国大部分的铁路,两人见他们的竞争倒促使洛克菲勒取得了巨大成功,心中难免不忿,于是联合起来,要求提高铁路运输石油的费用。

在洛克菲勒看来,此举无异于宣战。

洛克菲勒绝不低头。

在一次巡视工厂的时候,他想到工厂内短途运油用的是管道,那么长途运油可不可以也用管道呢?

说干就干,洛克菲勒立马开始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他马不停蹄地收购输油管公司,另一方面,他开始建造自己的输油管道。

兴建输油管道

几年时间,通过这两种方法,他的运油管道达到6000公里,跨越了两个州,将数千座最赚钱的油井直接与精炼厂相连。

这一次,他不再受制于人。他将铁路从石油行业赶了出去,并彻底改变了石油的运输方式。

他太有钱了,美国政府都要求他:把公司缩小点吧……


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无数工人失去了工作,无数公司倒闭。拥有巨额财富的洛克菲勒却趁此机会收购了一家又一家石油公司。等到经济复苏过来时,他已经打造出了美国最大的企业帝国,在最巅峰时期,他一个人垄断了美国98%的煤油供应。

想想,几乎每一个美国人都把电费交给他,这将会是多么惊人的财富!

洛克菲勒的资产净值超过1.5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2250亿美元。

他的财产太过庞大,权利太过巨大,于是在1892年,美国法院裁定他的公司为非法垄断企业,洛克菲勒被迫将大公司拆为众多分公司。

但饶是如此,他依然是美国的首富。

2009年7月,在《福布斯》网站公布的“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上,约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