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微課|教育部專家:高考銜接題拿滿分的6個方法,一起挑戰歷年真題



銜接題,是一個從小學到高中都考察的題型,可是很多同學就是做不好!每每考完試,聽老師一講就豁然開朗,可是再考還是出問題。


歸根到底,還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今天宋老師就帶著同學們一起學習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挑戰一下高考歷年的真題!


提醒大家,先不要看答案,先看看講義裡邊列出的歷年真題,試著思考思考,再聽課。


對象一致


(2009年全國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中國結”的全稱是“中國傳統裝飾結”,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因此繩結也是中國古典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人們很早就開始用繩結來裝飾器物,為繩結注入了美學內涵

②當時的繩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具

③“中國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

④它是中華民族特有一種手工編制工藝品,具有悠久的歷史

⑤此外,繩結還應用在人們的衣著,佩飾上

⑥同時也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們的心目中很神聖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常規思維】根據陳述對象的一致性,應該把④作為第一句,和結尾“古典服飾……”相聯繫,應該把⑤作為最後一句,然後根據繩結的“歷史”“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作用”“美學意義”確定順序是④③②⑥①⑤。


【頓悟思維】化繁為簡,把握關鍵。①句說的是繩結的最初應用,⑤句說的是繩結的另一應用,且有“還”做標誌。一招制敵:①⑤必須在一起,確定答案。


分承對應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  )

馬是中國人喜愛的動物,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之一,是極其溫順又充滿野性魅力的動物。     ,    ,    ,    ,   ,    ,馬已經成為力量與神行的代表。

①還讓人們有了敬馬王、打馬球、賽馬等習俗

②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③它幫人們種地運貨,和人們一起南征北戰

④作為六畜之首

⑤馬是人類的朋友和伴侶

⑥千里馬、老馬識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常規思維】選D。本題考查的是語言的銜接和連貫能力。做這類題,一般情況下,既要“瞻前”,又要“顧後”。根據前面的語境“馬是中國人喜愛的動物”,可看出應解釋喜愛的原因,⑤是總述,排最前。然後按照邏輯順序,可排出②③①,最後可確定④在②之前,⑥介紹了其他方面的情況,並與後面語句相呼應。頓悟:31。


【頓悟思維】③句說的是馬的一個用途,①句說的是另一用途,且有“還”做提示。一招制敵:③①必須挨在一起。


微課|教育部專家:高考銜接題拿滿分的6個方法,一起挑戰歷年真題


事理邏輯


(2015江蘇)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節除了要祭掃家墓,還要在門楣、窗戶上插上柳條。 。 , , , 。

①達到人丁興旺、身體健康的目的

②於是在郊遊踏青時

③它便成了人類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徵

④人們企盼將這種生命力轉移到自家門庭和家庭成員身上

⑤不會忘記順便折一些柳條回來

⑥由於柳樹最先送來春的消息並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常規思維】

A(銜接題,銜接的就是因果邏輯。“除了要祭掃家墓,還要在門楣、窗戶上插上柳條”,這是個提示語,讀之自然會形成一個疑問:“為什麼要插上柳條?”下文定要回答這一原因,而且還要接住“柳條”這一話題。顯然,⑥和③是緊接前文提示語之後的。而③又將話題轉移到“生命力”上,那麼緊承其意的應該是④了,然後④又拋出了一個疑問:“人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原因自然是①了。既然這樣,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為②⑤)


【頓悟思維】③中有“生命力”一詞,④句緊承,也有“生命力”一詞。一招制敵:③④必須挨在一起。


行文照應


(2014年江蘇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遙遠的箕山,漸漸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斷了我的視線。

我在那個遺址上發掘了很久,但一無所獲。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從那裡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嶽嵩山齒形的輪廓。

②箕頂寬敞平坦,煙樹素淡,悄寂無聲。

③而遺址都在下面的河邊,那低伏的王城崗上。

④山勢平緩,從山腳慢慢上坡,一陣工夫就可以到達箕頂。

⑤如此空曠,讓人略感淒涼。

A.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常規思維】D(將重要信息分組歸類,②④應屬同類,而四個選項裡,②④連在一起的,有A與D兩項,這樣就可以排除B與D項。④在前,②在後,加之③應該是在最後,據此可知,答案為D。)


【頓悟思維】④句最末是“箕頂”,②開頭是“箕頂”,銜接緊密,語意順暢。一招制敵:④②必須挨著。


微課|教育部專家:高考銜接題拿滿分的6個方法,一起挑戰歷年真題


組合俗成


(20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在儒家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_____ ,____ ,_____ ,______,

①既有《論語》,則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③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④既有大成至聖,則有亞聖。

⑤《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常規思維】

綜合整段內容可以看出,②句中有“也”字,應該放在①後才合適,故排除A。③“今人馮友蘭”的說法宜區別其他四項另述,故應該考慮在B、D中作選擇。①④都含有“既有”“則有”,句式一致,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選D。


【頓悟思維】④句中有“既有……則有”,與①句中有“既有……則有”,形式相同,意思相連。一招制敵:④①必須挨在一起。


風格趨同


下列選項中,與下文銜接最好的一項是

在陽光下,周圍的遠山就像洗過一樣,歷歷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楊柳,已經把鵝毛似的飛絮漫天漫地地灑下來。

A.藍湛湛的天空像空闊安靜的大海一樣,沒有一絲雲彩。空氣溼潤潤的,呼吸起來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時像一片烏雲似的從玉米地裡騰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紛紛落在滿是塵土的道路上。百靈鳥在割過的草地上空低飛盤旋。

C.潮溼的樹林緘默無聲,輕綃似的霧裡,遠遠傳來羊群的鈴聲,嗚嗚咽咽的,好像從它們心靈深處發出來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寬。浪濤一個跟著一個,雪崩似的重疊起來,捲起巨大的漩渦,狂怒地衝擊著堤岸,發出哇哇的響聲。


【常規思維】從承接、句式、邏輯等角度考慮,幾乎無法確定答案。


【頓悟思維】該語段文字描寫暮春景色,基調是歡喜愉悅、清新浪漫的。BC兩項內容顯示的情感是抑鬱低沉的,D項顯示的情感是憤怒的。只有A項的基調與原語段相符。


微課|教育部專家:高考銜接題拿滿分的6個方法,一起挑戰歷年真題


大家聽的怎麼樣啊?

歡迎大家有問題在評論區留言,可以隨時和千千老師交流~


上期微課:



微課|教育部專家:高考銜接題拿滿分的6個方法,一起挑戰歷年真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