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疫情过后,你想学中医吗?这3条“弯路”千万不要走


疫情过后,你想学中医吗?这3条“弯路”千万不要走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医学泰斗裘法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意义,也见识了什么叫真正的医者仁心。

白衣天使的高尚和伟大,激发了很多人心中学医的梦想。


疫情催生“中医热”


最近,身边就不少朋友表示,想在疫情之后学点中医,万一再遇到这种情况,能自救,更能救人!

的确,这次疫情中,中医发挥的作用,大家都有目共睹。

无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清肺排毒汤”,还是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研发的“肺炎1号”,都在临床验证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浙江、宁夏、湖南等多个省市,因为对患者给予中医药治疗,治愈率均高出平均线。

在武汉,疫区风暴中心,由国家中医医疗队管理的江夏方舱医院 ,无一例转为重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此次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防治疫情的身份已经跃升,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

这一系列利好消息,不仅让喜欢中医的朋友再一次见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也让很多人原本对中医有所质疑的人,也开始“黑转粉”。

甚至连浙江省教育厅都发文:要求在全省小学五年级统一开设中医课程,从小培养孩子的中医思维和健康生活方式。


疫情过后,你想学中医吗?这3条“弯路”千万不要走


零基础的成年人,能学会中医吗?


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想学中医,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以后直接报考中医院校,从零起步,慢慢积累,只要功夫深,总能成为一代中医大家。

但是,对非科班出身的成年人来说,想半路出家改行当中医,就不那么容易了。

为什么?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没有一点医学基础,不知道从哪儿入手。

二、没有条件,也没有时间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就像前两天有个朋友在网上咨询:

受这次疫情影响,我也想学中医开方治病,但没有一点儿基础,从网上找了一堆资料,还有很多名家的课程,看的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儿学起。平时还要上班,就算看完了估计也得好几年,啥时候能入中医的大门啊?

相信这个朋友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的困惑。

那么,零基础的成年人,半路出家到底能不能学成中医呢?

当然能。虽然这条路不好走,但并不是不可能!

首先,在历史上很多中医名家,都是半路出家的:

李时珍23岁,半路出家弃文学医,给后世留下了《本草纲目》、《濒湖脉学》。

朱丹溪,30多岁半路出家弃文学医,最后成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还有医圣张仲景,他的本职工作是长沙太守,只是在业余时间研究中医,就写下名垂千古的中医经典《伤寒论》。

其次,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的研究:任何一项技能,都可能通过大量、重复、科学的“刻意练习”有效掌握。

中医,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说,学中医需要天赋,需要悟性。但是,

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刻意练习。

疫情过后,你想学中医吗?这3条“弯路”千万不要走

半路出家学中医,注意这3个坑!


当然,对于半路出家的人来说,要想真正扎实地学会中医,的确不太容易。

因为,在中医这条路上,“坑”很多,万一不小心,你就掉进去了。

今天,我就结合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验,总结一下半路出家学中医,最容易踩的坑儿。

1、学的东西太零散,没有“体系性”

很多人对中医很感兴趣,平时也没少看中方面的书,或者报各种班。可是学了很多年,却依然没有头绪,甚至连门都没入。

就像前面那位朋友,在网上找了一大推资料课,还有报了脉诊班、食疗班、健康管理班,可他仍然很迷茫。

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体系性。今天东看一点,明天西听一点,知道的都是碎片化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所以到最后就一头雾水,感觉啥也没学会。

其实,无论学中医还是学习其他技能,都像盖房子,要有逻辑和结构:先打地基,再搭框架,再筑墙,最后封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

2、没有抓住中医的“本源精髓”

什么是中医的本源精髓?就是阴阳五行!

就像清末名医郑钦安所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

阴阳五行是贯穿中医的一根线,是辨证断病的基础,也是把脉开方的基础。疾病千变万化,再复杂的病理都可以用阴阳来定病性,用五行来定病位。

抓住了阴阳五行,就抓住了中医那条线,一通百通。否则就像盲人摸象,永远也入了仲景的门墙。

但是,很多人觉得阴阳五行太玄幻,不愿意涉猎,只学点经络、药学知识,平时自己养生还行,想辨证开方愿远远不够。

3、没有“明师”指导,只自己瞎琢磨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学中医,主要需要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悟性,可是如果没有师傅领进门,你可能五年、十年还在门外打转儿。

前面提到的半路出家的中医大家,都有

明师指导。李时珍的父亲就是一名名医,在当时的瘟疫救治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很多自信于自己的智商和天赋,选择自学成才,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能,但肯定少不了苦头,走不少弯路。

有时候,明师指点一句,胜过你自己瞎琢磨十年。

注意,是“明师”,而不是名师。明师不一定多有名,但他有实战经验,有套路有方法,能帮你捋清思路、让你少走弯路。

总之,半路出家学中医,要想有所成,至少做到三点:

一、告别碎片化,从基础开始,有体系性的学。

二、从始至终,抓住“阴阳五行”,抓住中医精髓。

三、选择一个明师,死磕到底。学会一家之经验,再纳百家之长。

中医虽好,但非常不容易学,没有一定毅力,还是不要碰。中医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学,没有那一份医者仁心,只想学来赚大钱,那还是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