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未出深闺便预言曹魏必亡、天下归晋,三国奇女辛宪英是如何养成的?

YXL独立风中


辛宪英(191~269)是魏晋时期的才女,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魏、蜀、吴最后都被西晋统一了,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司马懿的孙子。

对于“曹魏必亡,晋国建立”这件事,早在40多年前辛宪英就预料到了。当时辛宪英还是一个足不出户,待字闺中的女孩,她能通过一件小事看透事情的本质,在我看来很了不起。

这件小事发生在曹丕战胜了弟弟曹植而当上了世子,也就是确立了曹丕将来成为曹操接班人的地位。

话说当时辛宪英的老爸,曹魏名臣辛毗(pi)回家向小女儿辛宪英说:“你不知道曹丕当了世子多高兴?”



没等女儿回答,辛毗道:“曹丕得知父亲确立他的接班人地位时,见到我竟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又是跳又是蹦,像个孩子似得!口里说着,「辛君我太高兴了,我当上了世子」。”

父亲说完笑着回味当时曹丕的疯狂。

然而辛宪英听后感叹道:“太子是代理君王主理宗庙社稷的人物,处理国家大事不可以不怀有忧虑之心。

太子稳,则国家稳,曹丕当上接班人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在应该警觉和思考的时候,他竟表现得如此喜悦,即便他当了皇帝,魏国也不会长久。”

说这话时,辛宪英当时年仅20岁。这番话确实有道理,辛宪英是怎样炼成洞察一切的本领呢?

有些人天生就有政治头脑,加上辛宪英生在官宦之家,她的老爸辛毗和弟弟辛敞都是曹魏重臣,父兄难免不在家中议论朝政,辛宪英耳染目濡随后对政治很敏感,有句话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辛宪英站在局外反而更冷静、看得更清楚。

女人对政治感兴趣的不多,一旦对政治有了兴趣,一般的男人不是她们的对手。比如武则天、吕雉、慈禧太后、大辽的萧太后,说实话,女人搞政治比男人有优势,女人的第六感很敏锐。



辛宪英就属于这路女人,在父亲死后,她曾用政治头脑救了弟弟辛敞一命。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249年,70岁的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政变的起因是曹真的儿子曹爽把司马懿的大将军权力夺了,司马懿成了靠边站的老东西。亲们想想看,司马懿能善罢甘休啊!

就在这年的正月,曹爽和他的手下一些人,陪着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也就是曹爽等人陪着曹芳给他的老爸曹睿上坟。

曹爽有点缺心眼,没有在京都洛阳留下得力干将守城,司马懿趁这当儿,毅然关闭了洛阳城门,联合皇太后宣布曹爽谋反,欲除之而后快。

当时辛宪英的弟弟辛敞担任曹爽的参军,在司马懿关闭城门后,曹爽的司马鲁芝带着家丁夺门而出,准备前去投奔曹爽。

鲁芝出了城门后,传信让辛敞也冲出来一起去找曹爽,这时候辛敞有点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犹豫不定之下决定前去请教姐姐。




辛宪英听了后,对弟弟说:“(太傅)司马懿针对的是曹爽,他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不会扩大打击面。”

弟弟不解问:“何以见得?”

辛宪英说:“想当初魏明帝曹睿是让司马懿和曹真做魏帝曹芳的辅政大臣。然而曹真死后,他的儿子曹爽却夺了司马懿的辅政大权,司马懿发动政变针对的就是曹爽,和皇上及大臣们没有多大关系”。

辛宪英还说:“魏国早晚会成为司马氏的天下,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太厉害了,曹家没有能人!”

辛敞说:“如此说来我不用闯关出城了?”

辛宪英说:“怎么可以不去?你现在的职责就是追随和保护皇上,你闯关出城是尽职,你不是曹爽的亲信。你尽职尽责,反而会得司马懿的钦佩。



辛敞一听恍然大悟,心说我姐姐分析的真透彻,无论谁当权也是喜欢忠诚的人。今天我不为皇上效力,司马父子会想明天我有可能背叛他们呢!

辛敞于是出城随鲁芝一起投奔了曹爽。

高平陵政变以司马懿胜出,曹爽被诛落下了帷幕,当时有人说辛敞闯关出城了,司马懿却说,辛敞是尽他的职责,他不是曹爽的人。司马懿不但没惩罚辛敞,反而为他加官进爵。

事后辛敞感慨道:“幸亏听了我姐姐得话,否则吾早死了”。


秉烛读春秋


辛字宪英(191年-269年),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曹魏侍中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辛宪英聪朗有才鉴,曾劝弟辛敞尽忠职守,预言钟会将会叛乱。公元269年,辛宪英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三国乱世,谋臣如云,辛宪英的预知才能能够突出,无不跟其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才能修为有关。其父是曹魏重臣辛毗,公公是“羊续悬鱼”的主角羊续,丈夫是泰山太守羊耽,哥哥辛毗深谋远虑、刚正不阿,历经袁绍、曹操、曹丕、曹叡,始终受重用,辛宪英是其唯一的女儿。在父亲影响下,她洞察力极强、能够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进行精准分析。

三国乱世,古时候女性是很少抛头露面的,辛宪英一生中的三个惊准预言,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疑团及玄机。其预测感知才能不亚于三国时的诸葛神候。让我们来看看三国奇女辛宪英一生中的三个惊天预言。

一、预知曹魏没落

当年,曹丕被父王曹操立为世子知道消息后,得意忘形地抱住辛毗的脖子,喊到:“辛爷,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兴奋?” 辛宪英叹息说:“世子应该胸怀忧戚、谨慎小心的时候,却反而大喜若狂,这样如何能长久?魏国国运恐怕不能兴隆了!”由此可见,辛宪英确非等闲之辈,大奸雄曹操还没有归西,就已预知曹魏势力的最终走势。

二、预知司马懿谋反成功

辛宪英的弟弟辛敞是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当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和皇帝出城打猎,关闭城门搞兵变。大将军司马鲁芝率领曹爽的府兵,冲出城门,招呼辛敞一起去平乱。辛敞很害怕,于是问计辛宪英:“天子在外面,太傅(司马懿)关闭了城门,众人纷纭,说将于国家不利,这到底会怎么样呢?”很明显,这是一道很难对付的政治选择题,站错队伍可是脑袋搬家的事。辛宪英说:“天下有些事情是不可知的。不过据我推测,太傅(司马懿)一定能成功!曹爽之才绝非太傅之敌。”后司马懿果然诛杀了曹爽,辛氏一族也因为辛宪英的高屋建瓴而得以保全。

三、预知钟会谋反

司马家成功上位后,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去攻打蜀国。钟会请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做参军,辛宪英知道推辞不了,于是临行时给了儿子一个锦囊:“钟会做事情纵恣任行,不是持久处下之道,我担心他有异志。为娘夜观天象,这天下一定是司马家的,钟会如若谋反那绝对是以卵击石,所以你跟着钟会混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要和他划清界限。你一定要记住啊!”后来蜀灭亡,钟会果然谋反被杀,羊琇因为听了老娘辛宪英的叮嘱安然回来。

由此看来,辛宪英未出“深闺”预知三国归晋,不亏三国奇女。辛宪英之所以能够超远的预知才能,与她自身的智慧和洞察人心的能力,以及名门家境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集宝国学文化


辛宪英如此的聪明才智,有一部分是基因遗传吧!传说的辛宪英的父亲辛毗,以前是追随袁绍,后面发现袁绍是扶不起的阿斗,果断放弃袁绍追随曹操。这说明她的父亲就具有识人的才华,而且她父亲为人刚正不阿,据说有劝谏大臣魏征的风范。有这么一位优秀父亲的基因,想必她的先天基因也是非常牛的。

再说后天培养吧!辛宪英的父亲是三代元老,想必家庭经济条件也不错,政府资源也是非常牛,那按照现在的说法,经济条件又好,家里又是红三代,基本上从小就掌握了良好的教育资源,俗话说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的辛宪英大才女,从小就赢了,她一出生就生在了终点线。相当于先天的基因优势,再加上后天的教育资源,父母的用心培养,能不成为鼎鼎大名的才女嘛。



杨柳依依清风徐来


关于这个问题,具体如何养成,史书中没有记载,距现在过去将近两千年的人物现在肯定没有办法查到。

但是歪史可以对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做一个简单的回复。

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大爆炸的时代,英雄豪杰一时辈出。这个时候的女子也不遑多让,同样的涌现出了一大批可以令后世景仰的巾帼豪杰。

譬如许允的妻子阮氏和题中的辛宪英就是这个时期的佼佼者。

大家都知道,这个时代是士族势力最庞大的时代。而辛宪英以及她的丈夫羊耽都是出身当时的豪门望族羊家、辛家。

辛宪英的夫家是什么样的门第?

羊耽在曹魏官至太常,同样他老爹是东汉末年的太常羊续,羊耽是幼子,而西晋奠定灭吴的灵魂级人物羊祜则是羊耽的侄儿。羊家在汉末魏晋都一直处在权力高层,即使南渡以后。

有这样的夫家,在这个门当户对的年代,她的娘家能差嘛?当然不差。

她父亲辛毗官至曹魏卫尉,先祖是现在甘肃临洮人,后来在光武帝时期东迁颍川。逐渐发展为当地的望族。但是相对于羊家还是稍微的低了一点。他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但是在袁氏灭亡以后投奔曹操。深受信任。后来他儿子辛敞也官至卫尉。也可以说是官宦世家。

在士族社会,对子女的教育都不会太吝啬,主要是家境优越,另外一个就是为了将来好撑门面。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你家后人如果吊儿郎当,一个个混混的样子,那样是不能跻身于士族核心的。

所以这一时期的才女非常的,风流才子也一抓一大把。

辛家也是这样教授子女的,能被羊家看上,自然不会太没水准。后来果然,辛宪英聪明果断,能够冷静的分析形势。其中好几次都是非常精准的。

第一次就是曹丕曹植争位时候的事情,曹操晚年,立储逐渐排上日程,最后曹丕排除艰险,成为魏王太子,之后兴高采烈的告诉辛宪英他老爸。

他老爸回家之后告诉了自己女儿,结果辛宪英非常冷静的说:“储君是国家将来的掌舵者,即将承载一个国家的人应该是忧愁满面的人,不应该高兴。否则国祚不能长久。”

果然,曹魏最后45年国祚。辛宪英也从汉朝活到西晋,成了自己断言的见证者。

再一次就是钟会谋反的事情,在钟会成为一方大员以后,傲慢无礼,恣意横行,凭借这一些作为,辛宪英认为这不是久居人下之人的出世方法,肯定图谋不轨,果不其然,在入蜀之后钟会谋反。被迅速摆平。

其实这个也只是冷静分析,并不是什么神机妙算。但是很多男人都不如。


歪史


未出深闺便预言曹魏必亡、天下归晋,三国奇女辛宪英是如何养成的?

其实在古代有很多这样的奇女子只是因她们的地位从属性很难被历史记载,,古代要求女子无学便是德,要讲究三从四德,不得抛头露面,不得习文更不能从武,不然会被记点为大不敬,,要处罚的。。

只有个别很少家庭能学点知识涨点点见识,,像妇好,黄道婆,班昭,王昭君,卓文君,谢道韫,李清照,穆桂英等等,,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并且父母开朗才能有机会,,,,不然很难立足存活。还有像诸葛亮的媳妇也很牛叉的,,。

关于他们是怎养成的,其实和现代差不多,唯一区别就是现在男女平等了。。但是能不能成为一个奇女子还是的看家庭环境,个人坚持,父母的言传身教,世界观的正确与否等。。

辛宪英她的父亲辛毗之前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后来袁绍因官渡战败而郁郁寡欢,最终死去。随后袁绍的两个儿子内讧,而辛毗站在了袁谭这一方。随后曹操统一北方,辛毗便被他收入麾下。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曾屡次激司马懿出兵,而当辛毗出现在营帐之外的时候,诸葛亮叹息要命丧于此,果然没多久诸葛亮就病逝了。有其父,必有其女,辛宪英常年跟随父亲,自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非常独到的。

家庭是你成才的一半,另一半得要靠自己得开阔思维和明锐得观察分析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