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化界的“全才大师”,集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文献学家、藏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在众多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


他的一生开创了许多“第一”:


他是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著作《中国俗文学史》是这一领域的扛鼎之作;

他主编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

他是中国第一位介绍泰戈尔作品的人;


他的《俄国文学史略》是第一部系统介绍俄国文学的专著;


他的《文学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


他的《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最早全面介绍了世界考古学成就……


他就是生在温州长在温州、原籍福建的“文化全才”郑振铎。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26岁留影


郑振铎(1898~1958),笔名有西谛、C.T.郭源新等,祖籍福建长乐。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31年起,去北平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后去上海工作,任商务印书馆编辑等职。


1949年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被誉为“文化全才”;出版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佝偻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等。他写下大量文学作品,其中《猫》《燕子》《离别》等为国人所耳熟能详。


1958年10月17日,因飞机失事而殉职。


生于温州城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温州旧城


晚清时期,在温州城区乘凉桥有一座被称为“炮丁“的宅院,1898年12月19日,郑振铎出生在这里。在乘凉桥出生的还有他的姊妹郑绮绣等两人。


郑振铎的父亲是长子,郑振铎出生后成了长孙。


第一个孙子出生,祖父捻着胡须非常高兴,这一天家里如逢盛典。孩子“三朝”那天,他们请来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公子将来大富大贵,只是命相上五行缺木”。祖父略一思索,便给他起了个小名叫“木官”,大名“振铎”。振铎,有“摇铃发出号召,一呼百应”的意思,自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干出一番大事业。郑振铎在上辈人的钟爱和宠爱中慢慢成长。


然而在他七岁那年,在外地任职的父亲突发急病,被送回温州治疗,不久便在温州去世。在丧子打击下,祖父也很快病故。剩下寡母幼子,家道日趋贫困。


八九岁时,母亲将他送到城区县城隍(今公园路)底一家私塾读四书五经。十二三岁时,他进入三官殿巷永嘉第一高等小学学习。因家庭贫困,冬天寒风刺骨,郑振铎仍穿一身单薄衣衫,从而患上慢性鼻炎,经常挂着两行鼻涕。调皮的同学给他起绰号叫“鼻涕佛”。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积谷山一带是郑振铎儿时经常游玩的地方


而比郑振铎大两岁的夏承焘是郑振铎要好的玩伴。那时他常拉着默默读书的郑振铎玩耍,做这个年纪男孩子喜欢做的事,如去池塘捞蝌蚪、去古坟堆里逮蟋蟀。


学校里的国文老师黄小泉和蔼、忠厚、热心又开明,对破衣烂衫的郑振铎格外爱护。每逢假日,他常带郑振铎、夏承焘等人去附近的积谷山春草池、飞霞洞等处游玩。给郑振铎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的回忆性文章《记黄小泉先生》里,这样写着:假如我对文章有什么一得之见的话,小泉先生便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真正的指导者。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黄小泉 像


郑振铎后考进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因交不起学费,他曾断断续续辍学,但最后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中学。1917年,他考进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今北京交通大学)。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难忘温州人

1919年起,郑振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沈雁冰等人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小说月报》等。1927年,郑振铎旅居英法等国,回国后曾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等职,以及任职上海商务印书馆等。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郑振铎与商务馆元老之女高君箴结婚。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郑振铎创办的《小说月报》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全家出游之前。后排左起:郑尔康、郑振铎、高君箴;右侧抱小女孩者为女婿萨空了;摄影者为女儿郑小箴。


在离开温州后,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凡家里有温州人来访,郑振铎总爱用温州话与他们交谈。如他常往来的温州文化人中,有当时复旦大学著名教授、瑞安人周予同以及著名词学家夏承焘、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等人。


而郑振铎和周予同(1898-1981)关系最为密切。他们是同乡又同龄(郑生于1898年12月19日,周生于同年1月25日),在北京曾一起参加五四运动。到了上海,他们又同在商务印书馆做事。郑振铎先编《儿童世界》一年,后编《小说月报》多年,周予同编辑《教育杂志》多年。在郑振铎《回过头去“附录”》一文中,有周予同的描写:“予同,我们同伴中的翩翩少年,春二三月,穿了那件湖色的纺绸长衫,头发新理过,又香又光亮,和风吹着他那件绸衫,风度是多么清俊呀!”


夏鼐和郑振铎真正相识在1947年的南京。那时,郑振铎正在编《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为搜集材料来到夏鼐工作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比他小十几岁的夏鼐领着他参观考古组的古物标本。后来他们又有过数次接洽和拜访。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被任命为文化部文物局局长,1950年中国科学院设立考古研究所,郑振铎兼任所长。他数次发信催促夏鼐北上,并鼓励他担任考古所副所长职务。周予同,夏承焘、夏鼐等温州人常到郑振铎家相聚,他们说温州话、喝温州杨梅酒。


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根据工作需要,要率一个文化团出国访问,这天的早上,他起的特别早,在整理完随身需要携带的衣物后,他匆忙给上海的好友写信,信中说“我要动身去阿富汗访问,先到莫斯科,再转塔什干,然后换机直飞喀布尔……”。写完信,他看了下时间,就匆忙的吃下早餐,然后跟家人说他要走了,便由儿子陪着赶往机场。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结果到达机场后,因为天气不好,航班被取消了,他又回到了自己家中。下午,他接到飞机可以起飞的通知,便再一次跟母亲和妻子道别:“我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不料,他含笑而别的话,竟然一语成谶。


在客机起飞不久,便在飞往莫斯科的中途发生故空难,郑振铎不幸殉职,他和妻子的简单道别却成了永久的诀别。郑振铎的遇难让妻子高君箴万分悲痛,其后高君箴遵照郑振铎的遗愿,将他一生收藏的10万多册书籍和珍贵的字画、文物和手稿等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夏承焘在郑振铎飞机失事20周年后,写下一阕《减字木兰花·有怀西谛学兄》,回忆七八岁时一同就学情景:“峥嵘头角,犹记儿时初放学。池草飞霞,梦路还应绕永嘉;百编名世,十载京华携手地,杰阁秋晴,遥指层霄是去程”。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笔下温州情

温州是郑振铎的出生地,给他留下深刻烙印。这些烙印留在他的生活里并付诸笔下。他一生写过众多文章,与温州相关的也不少,如诗歌《雁荡山之顶》《小弟弟之死》;小说《五老爹》《家庭的故事》;散文《宴之趣》以及纪实性文章《黄小泉先生》等。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郑振铎手稿


散文诗《雁荡山之顶》是他的游览雁荡留下的印迹。而对小说感兴趣,也是在温州开始,当时的他读了不少“绣像小说”。除了文字,郑振铎还特别喜欢“绣像小说”中的插图。年少的他还给插图涂上颜色,如关公的脸画上红色,张飞的就画成黑色。他后来说的“书籍要有插图”,就是在温州读小说时想到的。在他的著作《中国俗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里,也是特别突出插图。其中《中国俗文学史》是1938年在长沙出版的,当时印刷条件很差,没有插图,留下遗憾。后来他组专门研究木刻,补上这一缺憾。而郑振铎小说《家庭的故事》,写的也是温州的人和事。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大都生活在温州,如文中孔乙己式人物就是温州亲友,经常给他讲三国故事,对他的童年影响很大。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郑振铎全集


1927年,由周恩来领导的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后,蒋介石发动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参与起义的郑振铎离开上海赴欧避难。在轮船上,他写下散文《燕子》。


“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曾使几多的孩子们欢呼着,注意着,沉醉着,曾使几多的农人、市民们忧戚着,或舒怀的指点着,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


郑振铎的儿子郑尔康曾说过,当父亲看到海上的海燕时,心中泛起了乡愁,这乡愁就是对温州的思念。

一场空难带走这个温州人60岁生命!财产全部送给国家

《我与郑振铎先生》 作者 夏鼐

《郑尔康:忆先父郑振铎在温州》作者 金辉

《温州百年风1876~1978》

《全才大师郑振铎》 作者 小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