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现在哪家保险公司的商业保险比较好?

玩忽职守了


现在中国的保险公司有一百多家,各有特色。买商业保险时粗略需要考量以下两点:

1. 公司背景:保险公司由保监会监管,其实倒闭的可能性几乎可以忽略。但是股东实力是否雄厚意味着可以提供的资源水平。从大的层面来说,本土和外资保险公司各有优势,本土保险公司在获得当地医疗资源时会有优势,但是外资公司在获得全球资源时会有优势。有些人偏爱本土保险公司,有部分原因是受广告影响,一些本土大牌保险公司主要是靠卖名气,产品并不突出;而外资保险公司相对于本土的保险公司在扩张速度上受到政府限制(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最快每3年才能增加一个分公司),所以要靠产品取胜。在选择商业保险时要根据个人需求来选择保险公司。举个例子:工银安盛大股东是中国工商银行(全球最大的银行)和法国安盛(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这样的组合使得它可以提供重疾诊断的全球绿色通道,曾有一个高龄产妇妈妈给不到一岁的儿子看病,国内的大医院看了多家都说最多存活6个月,后通过工银安盛的国际绿色通道得到海外专家的治疗建议,最后花了150万到美国治疗,现在这个孩子上幼儿园。保险不能只想着赔付,更重要的是医疗资源的提供和服务,病看不好赔了又有什么意思。。。

2. 具体产品:这个就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选择了。有些人觉得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但其实买保险就像买鞋子一样,别人合适自己还真的不见得合适。目前中国四大类重疾分别是癌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残疾。至少前三类要根据自己家族长辈的疾病史有侧重地选择,才能买得好买得对。还有很多人买了保险都不知道自己买的什么,等到生病陪不了,这个和把钱往水里扔是一样的。买了保险一定要详细解读条款,看不懂的一定要让自己的保险经纪人或代理人给自己整篇讲清楚。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得到了什么保障。如果保险经纪人/代理人不做这个讲解,那就是在忽悠你。




玉言保险经纪


保险公司品德没有一家是好的!

每家保险公司业务推销员可怜巴巴挖空心思,把亲戚朋友都看成客户,拚命推销,据不靠谱的小道消息有很多非常漂亮的业务员业绩很高提成很多,其实经常三培客户很费劲才获得的。

我最讨厌保险诈骗式营销。

例如:购买汽车票时,售票员经常用非常飞快速度说把身份证给我,迅速出来保单,你说不要买保险,在没有说出口之前就给您打印出来了。太可恶了。

我一般都是先看服务态度,服务好的就支持售票员生意,不差几块钱,违心说保险也买上。还有非常漂亮的售票员无条件支持也买上。

那些自以为耍小聪明,与我比速度我都会说不要保险,去那里那里只买票拒绝买保险让售票员干豋眼。

据说每买三元保险,保险公司赚一元,售票员赚一元,售票员每天卖出去几百份保险就可以多挣几百元。


大宗矿产资源


买保险究竟需不需要考虑保险公司?

先说答案,有些产品无需考虑,有些产品必须要考虑。

不需要考虑公司,只需考虑性价比的产品:

重疾险、防癌险、意外险、定期寿险、传统型终身寿险(非分红、万能、投连型)、传统型年金险(非分红、万能、投连型)

重疾险、防癌险、意外险、定期寿险、传统型终身寿险,基本上是一辈子都可能用不上,或者一生中能用上那么一两次,根本就不需要保险公司提供太多服务的,需要什么服务?所谓的服务难道是销售人员送的一盒月饼、一份粽子?销售人员眼冒金光的与你聊聊诗与远方?

理赔标准基本是统一的,比如25类重疾的统一定义,统一的定残标准,满足条件就赔不满足就不赔,不是统一标准的那就看条款了,绝对不是看保险公司的大小,保险公司再大条款没有做支架的责任,你申请理赔保险公司第一动作一定是拒赔。

传统型年金收益是确定的,所有的利益都是写在合同里的,哪家给的多就选哪家,和保险公司大小,和保险公司挣了多少钱没任何关系,保险公司的安全性没问题,我们的利益就没问题,保险公司的安全性可以参考《这个保险公司我没听说过,靠谱吗?》。

所以,以上这几种类型的产品,只需要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就可以了,没必要在意保险公司。

当然,现在一些保险公司的附加价值服务还是不错的,比如绿通就医服务、比如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如果很在意这方面的服务,那就需要考虑保险公司了,比如泰康在绿通、养老社区方面做的就非常好。当然,也需要衡量一下“服务溢价”能否接受。

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的产品:

新型寿险、医疗险、境外旅游险、车险等

新型寿险也就是分红、万能、投连型的年金、终身寿险、两全保险。这些产品利益是浮动的,理论上讲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越好合同的利益是越大的,选择保险公司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实际上不是那么简单。

以分红险为例,“保险公司将不低于70%的当年可分配盈余分配给投保人”。

什么是可分配?什么是不可分配?

分配比例70%、80%、90%or100%?

具有很大的不透明性。

另外,同一家公司不同款产品,投资团队不一样,投资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按道理分红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还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1、买保险的分红与买该保险公司股票的分红是不是一码事?

2、保险公司亏钱,分红险有没有分红?

展开说就太偏文章的主题了,留给大家去思考,我直接说我的看法:

买分红险要选择公司,但不一定选择大保险公司,也不一定选择利润额高的公司,理论上讲要选择投资能力强的公司,实际上也得考虑保险公司是否“厚道”!

万能险也一样,有很大的不透明性,很多保险公司都在玩结算套路,业务推动前把结算利率提高,正在推动的产品结算利率往往比停售的产品结算利率高。

投连险当然就看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了,挣钱赔钱就实打实的看保险公司的能力了。

下边我们说说医疗险:

1、普通医疗

平时遇到的比较多,可能用上的也比较多,各家公司理赔的速度确实差别很大,我在《真实案例说说“大”“小”保险公司的理赔差别》种有讲到,如果想体验理赔急速到账的快感,一定建议选择你认为的大保险公司,也最好选择线下购买的医疗险。

2、百万医疗险

一定不能盯着产品的性价比,做这类产品的比较没任何意义,除非你只想做一锤子买卖只买一年。

产品性价比太高,保险公司赔钱,往往来年就停售了,比如华海爱爸妈癌症医疗,比其它同类产品的性价比高太多了,没销售多长时间就紧急叫停了,来年也不能再续保了。

一年期的合同,保险公司有调整费率的权利,产品责任也不断升级换代,今年便宜了明年保费就可能提高,今年这方面的责任不强,升级版就有可能补足,对比产品有意义吗?

所以,这类产品我一直强调盘子、盘子,选择盘子做的比较大的产品。

3、高端医疗

高端医疗是舶来品,做的专业的也是你所没听说过的保险公司(比如bupa)、服务商(比如msh),直付是靠服务商的网络医院来实现的。国内你所知道的牛掰保险公司,一般没有高端医疗,即使有基本也都是用的别人的医疗网络(比如友邦用的是msh服务)。

bupa高端医疗,高端中的高端,真正的贵有贵的理由,只要你能负担起保费,那才是品质的享受。

4、境外旅游险

境外旅游险只所以要考虑保险公司,主要是因为需要考虑它的紧急救援和运返的能力,救援不及时是可能要人命的,服务不人性化带去的不仅是不便,更是地处异国他乡的绝望。

所以,境外旅游险选择保险公司和服务的救援公司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保险公司品牌好,并不一定就代表他们旅游险就做的专业,就如同海尔是家很厉害的公司,但它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我并不会去买一样。

所以,境外旅游险不建议购买国内耳熟能详的一些保险公司,选择美亚、安联、史带会更靠谱一些,做旅游险他们更专业。

5、车险的费率基本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挑一家你认为好的保险公司呢?

其它产品也一样,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性价比很高,公司实力也挺强,那绝对建议你选择,如果需要支付太多的保费为代价,那就要衡量一下适不适合了。

基本总结一句话,看服务的产品要选择保险公司,看标准的基本不用选择保险公司。


侯会军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比较多,其中财产险公司有100多家,寿险类公司有116家。如果要评判哪家公司的商业保险,先要判断需求是财产险还是寿险。

在财产险领域

一般民众接触的就是车险居多,车险主要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有非常重要需要关注的就是理赔和救援速度。这个一般小公司因为经营问题,比较难做到,建议选择排名较为靠前的几家大公司,一般保险价格比较高,但是有比较完善的流程和支持,可以从人保、平安、太平洋、国寿这几家进行选择。如果当地有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地方性险企,也是不错的选择,产品价格不会很高,也有比较优质的服务体验。

在寿险类公司

要判断商业保险的好坏,主要从需求项来讲,简单划分一下:

1、大病和医疗类的:这是比较常见的健康商业保险,一般要考虑的就是购买价格,增值服务以及理赔困难度。在价格上,当然一些小公司特别是新兴互联网公司价格比较低,但是这同样就会牺牲掉人工服务成本,在后续的理赔速度等上比较被动。大公司排名较靠前的国寿、平安、太平洋、新华有品牌支撑,只要不被销售人员忽悠正常的承保理赔是问题不大的,就是产品资费相对较高。建议如果大公司可以考虑泰康,定价相对较低,品牌和产品综合能力也比较强劲。如果是有一些大公司比如人保、太平、泰康等旗下的团体产品这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选择。当然要看自己单位有没有与这些公司团体渠道进行合作。

2、理财类:很多人比较喜欢买的万能险,分公险,前几年炒的比较火,扩张的很厉害,不过现在都被限制了,这种保险个人随便不太建议,但是架不住市场需求。如果这类保险需要选择的话,产品本身同质化严重,没有特别好选择,一定要选一个比较靠谱的代理人帮你规划,然后自己到官网看一下需要买的保险的收益情况,一般都会在4.5%到5%左右,然后选择比较高的就行,建议以中大型公司为主。


社会保障百科


其实没什么区别,保险主要看服务,看收益,大小公司都不用担心黄了,因为国家不让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公司破产倒闭,一般大公司服务好一些,方便很多,例如第一梯队的人寿,平安,太平洋,第二梯队的泰康,新华等要灵活许多,另辟蹊径的发展模式也值得赞赏,第三梯队的公司例如百年,英大什么的基本只能靠固定收益高吸引客户了。但说到底买保险还是得看合同,老百姓买还是建议自己在保险公司网站直接购买网销产品,首选第二梯队公司,服务,收益都尚可。


颠疯的猫


之前的老五家,人寿,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后来的新贵,华夏,工银,太平,恒大,天安,富得生命,老五家里边只有泰康产品跟上了时代,新兴保险公司保障类产品费率低,很多条款都优于老五家,泰康转变最早,还可以,其他我只能呵呵了,很简单一个条款,轻度重疾就可豁免保费,2014年华夏就出来了,老五家里边四家出来的最晚,还在哪里吹产品多么牛叉,那里来的自信。😂


曹怀强


题主好。这是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如果最好的标准是商业价值的话,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会走多元化、集团化的发展路线,平安金融的商业价值和商业潜力是极大的,但是寿险领域的产品并不出众;阿里、腾讯先后都拿到了保险牌照,也有保险业务的经营权力,体量和互联网技术肯定不同凡响,但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保险企业。

如果最好的标准是服务的话,最客观的标准就是保监局公布的理赔指标报告,但是会发现就最关键的赔付时效指标而言,最快的和最慢的相差水平也没超过一周的时间。

如果最好的标准是产品的话,目前最优形态的产品不分组多次赔付重疾险,销售的公司如长生人寿、同方全球几家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所以,关于最好的商业险保险公司真的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毕竟这样的主体都在同一个市场环境、同一个监管环境中运行。

作为消费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商家之后的产品而不是商家本身。

希望答案可以帮到您,欢迎您搜索”九云轻生活“或追问、私聊。

谢谢


九云轻生活



关于保险公司,只要在银保监会查得到,依法注册、有牌照的保险公司都可以放心选择,不用担心像P2P公司那样暴雷,钱拿不回。因为保险是涉及底层民生的事情,国家会监管到底、出问题也会解决的,我们已经生效的保单权益不会受到损害。


其实,我们真正关注的是买什么种类的产品,比如重疾险、寿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买保险大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错了种类。比如该买重疾险,但是却买了寿险,那生病的时候去找保险公司理赔,肯定不会赔的,而这不是保险公司的责任呢。


买保险,先确定要买什么种类的产品,比如要买重疾险。这个时候该买谁家的呢?


说实话,买谁家看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情况。


如果预算充足,又要大公司产品,那就去买平安、中国人寿、太平洋等第一梯队的公司;

如果预算有限,保障是刚需,则可以选择一些性价比高得互联网保险公司,比如百年人寿等。


说到这,有人会问,为什么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产品会那么便宜呢?是不是保障不全面呢?


那我举个例子。

一盘西红柿炒蛋,我们在外面饭店吃18块一盘;自己在家里做的话成本8块足够了。因为饭店不只要付买菜钱,还需要支付店铺租金、人工成本等,所以最后一盘8元的西红柿炒蛋变成了18元。那我们在自己家和饭店吃的都是西红柿炒蛋,本质没有变化。


这么说你能理解为什么相同的保险,每个公司卖的价钱不同了吧?要想想你付的钱是单纯的保费,还是有额外的广告费、宣传费等。


买适合自己的产品就好,公司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财神华教你投资


前海人寿


海风5808


从事保险公司代理人半年,从事保险经纪人一年多,您这个问题,如果客观中立的回答,太难了!好比你问地球上哪个国家好?

商业保险,您说哪一种,是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还是寿险,定寿还是终寿,增额终身寿,每一家保险公司都是好的,都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微创搭桥爱心人寿某款重疾险赔重疾,

脑中风180天后不限后遗症的长城某款,中英某款,人保某款,恒安标准某款。

糖尿病不限并发症的工银安盛某款,富德童宝保

再比如轻症能理赔50%的阳光人寿某款产品。以上优点只是某些保险公的某一款产品。

好的参考点是什么?

是代理人数量多,还是理赔速度快,是广告响亮,还是万件纠纷率投诉率低,还是偿付能力充足率高,到底什么是好。

保险公司都是合法的,各有侧重点,市场定位,产品定价都是依据利率,费用,生命表三者结合算出来的,有的公司广告费用高,经营成本高,同样保障内容,保费就贵一些。

中英,长城,华夏,百年,天安,信泰,同方,富德,爱心,恒安,渤海,工银,中荷,大家,恒大,复星,君康,华贵,三峡,国泰,等等等等,都是好公司。

和国寿,人保,平安,太平,太平洋,阳光,泰康,新华,老8家一样,都是好公司。

不能因为你没听过,就说是小公司,就认为小了不好👎!如果有这样想法,怎么说呢,一叶障目,坐井观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