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大学班主任一年就见了3次,我是不是上的假大学呀?大家的学校是什么情况?

北域源泽


都上大学了,怎么还要那么多人来管你吗?还要像中小学那样老师逼着你学习吗?当然那样可能学习成绩会更好,可是大家终究要离开学校,走进社会后又是谁在逼在你呢?

所以大学更应该是作为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只是 没有了高中班主任的严厉督导,很多人都完全堕落了,迷失了,但如果真的都有老师监督着,大家就一定会混得更好吗。大家可别忘了,很多人毕业后都是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职业,而且做得风声水起,这些人更多的是在学校能闹腾的,不认真学习,搞副业的,搞社联活动的活跃分子。而认真学习的乖乖生在社会混得并不一定好,当然本人上的是普通本科院校,所以认识到的是这样尴尬的局面。

大学的班主任更像神牌位,有重大事件才请出来,基本也不会让他处理事件,我当时作为我们班的班长都没跟他聊多少。接触更多的是辅导员,不过也是通过班干部传达,不过班集体的事务基本都是班委在操作。所以我当时喜欢开玩笑说我是一方诸侯。

你会有这样的疑问,说明你还不适应大学。作为过来人,我建议你还是要早点适应大学生活,并且明确方向,那样才能为闯荡江湖时打好基础。


韩江漫步


08年我读大学,12年我在一所学校做过半年辅导员,你说的这种现象,确实在中国目前大学十分普遍。

说说我自己就读的学校

我的学校是一所211,一个专业一个年级有100多人,三个班,学校配备了一个年级辅导员,每个班一个班主任,其实楼主所说的班主任一年见三次,已经很不错了,我们班主任大学四年就见过一两次,辅导员的话频率稍高一些,但全体见面的话也只是每学期开学,其他的时间都是在一些活动上,如果你不怎么参加学院活动,确实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两个同学,一个特别爱旅游骑行,每年开学报道后就出去骑行,期末回来考试,一个每天在寝室打游戏睡觉,期末突击一下去考试,辅导员老师几年时间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很多公立大学还并不少见。

再说说我做辅导员的那个学校

工作的学校是一个三本院校,学生相较于重点公办的大学来说,学生的“进口”确实是不算太好,但我在那里工作过后的感受却还不错,因为学校管理严格。

  1. 辅导员老师每周必须开年级会,教务处会检查,督促老师管理学生;


  2. 强制上晚自习;

  3. 辅导员轮班查寝;

  4. 七点必须出早操。

当时很多同学都给我抱怨说,老师,我哪里读的是大学,我分明读的是高中,我一定读了个假大学。说实话,我自己都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管理方式。四年后好处是很明显的:

  • 学校考研率很高

  • 考上公务员的同学也很多

  • 学生专业成绩一般都很过硬,就业市场比较有竞争能力

当然,因为学校品牌不够硬,可能会在就业市场被歧视,但在国家考试上来说,学生非常出色,就好像很多重点大学的同学感慨,公务员考试被三本学校攻陷了,是的,但是你看到别人大学时期的努力强度了没有呢?

大学该不该管理严格

对比一下,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要严格的管理大学生,我们不能过度的相信到了大学,我们的孩子已经成熟了,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了,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才是对孩子,对社会最不负责任的。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们学校的学生还算是在高中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了,但是大多数学生(特别是男生)的大学现状是什么样子呢?打游戏、睡觉、看小说、耍朋友···不开玩笑,很多同学就没认真上过几节课,可能图书馆四年也没借过几本书。但这些情况,一般辅导员都没有管理、任课教师基本也不关心,没有制度的约束,最后孩子虽然也毕业了,但基本没有学到知识,可能有的还不如高考时候掌握知识丰富。

虽然不否认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很自觉,但也有很多可造之材,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律,但如果严格管理,他们依然是很好的苗子。

最后我还是呼吁

大学是我们最应该奋斗的年纪,我们不能再最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否则后悔终生,我现在就很后悔,书到用时方恨少。同时也呼吁:


  • 学校、家长一定不要放松对孩子的管理和关注,特别是刚上大学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记住。


淼三水


大学班主任也就是辅导员,一年见三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上大学也是这样的。

我上的是安徽理工大学,我很少见到我们辅导员,有时候一年都没有见过一面。在我印象里,辅导员与我无关。唯一有印象的还是学院组织安排的创业课,只有部分学生去,学完后还可以得到100元。我并不清楚这种创业课的来龙去脉,有一次我没去上课就被辅导员叫去狠狠地训了一顿。我难受死了,不过也没关系,人去了就好,也不累。

辅导员不是你想见就能见到的,如果你是安安稳稳度过大学的,可能整个大学只有大一开学见过一次吧。

如果你是班干部,学生会或者经常犯错误,见辅导员的次数就会大大增加。没有什么事情,见辅导员干什么?

大学班主任不像中小学,学习、生活都要管还要上课,非常的熟悉。大学了,要学会独立,自我管理。大学了,见不见班主任已经无所谓啦。最后,我还是不希望见到班主任,因为那意味着有事情了。


徽乡小居


我觉得这是有点不正常。

大学的班主任就是辅导员,和高中的班主任有所不同,高中的班主任一般是带主课的,而大学的辅导员是不带课的。

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你一天都能见上几面。而大学的辅导员就不同了。可能你见他频率没有见高中班主任那么频繁。

但辅导员要管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一些班级事务,辅导员也不可能一直不出现,再不负责任的辅导员,一个星期还是能看到几面的。

所以说,这种一个学期见三面,挺不正常的。


霄璐


其实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大学往往管理松懈。

作为班级主要领导者,一年见不了学生几次,通过什么管理学生?通过班长?班长能代替你的位置么?那要你干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表妹就是在一个较好的大学,他们辅导员就是这样,一年见不了三四回面。。有事都找不到他,今年放假就因为他导致放假延迟一天。。。而且虽然大学名声不错,但是课程安排混乱,表妹说都一年了,没学了什么东西。。

作为现象,学生无能为力,只是作为负责人,这么说显然是很不妥当的。


七月有大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大学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是两码事,辅导员一般是专职的,他的全部工作就是做好学生思政工作,管辖范围是全年级或者几个专业,而班主任是兼职的,通常由专业专任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或研究生兼任,也可以称他们为兼职辅导员,他们的管辖范围或者是某一个专业或者是某一个班。



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到: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任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兼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工作量按专职辅导员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核定。同时,文件还规定: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一年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



所以,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高校班主任的状态可以用“兼职、临时、被动”来描述。学生的有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有权力去做,但并没有强制责任做,比如说在专业方面的指导;有的工作则相反,班主任有责任去做,但实际上并没有制度约束,也没有明确赋予权力,比如奖学金评定,班干部选举,学生日常管理,这些工作同时也由辅导员在管理,职责上有很大重合,所以很多班主任干脆就不去做,也就很少与学生见面。可以说,大一学生一年能见到班主任3次算是很正常的情况了。但进入到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之后,见到班主任的机会就会多一些,一些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都是由班主任负责联系、通知、管理。



当然,也有少数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合二为一的,说是合二为一,其实就是以班主任全权替代辅导员,这样班主任的职责会重一点,并不适合做科研的老师,所以一般是在一些二本、民办高校中存在。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应该能经常见面的。


高校人才真经


大学见不到班主任很正常的,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一定的自立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完全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不可能再像初中小学时那样,面面俱到了。

而且,大学生的班级管理,完全可以自我管理,有班长和团委书记就可以了,同学们完全可以解决一切班级问题和生活问题。

所以一年见三次班主任,很正常,你上的应该不是假大学,放心好了。


世问


大学里面的管理相对高中来说是比较宽松的,所以说大学里面。一年见三次班主任其实也是正常的。

管理模式

大学的管理模式和高中的模式是有很大区别的。高中有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每一天作息时间都是紧锣密鼓的,学生们每天都是生活在班主任的紧盯之下,学生们万一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退步、做出违反校纪的话就有可能被班主任谈话或者叫家长。学校的纪律也是比较严格的,如果学生不上课出去外面上网的话,可能就会面临严格的处罚,学校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严格制度在约束着学校的所有学生。

大学里面的管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学生们并不是每天都有课,可能有时候课少的时候一天仅有一门课早上,甚至有时候一天都没有课程;大学生在没课的时候也是不需要去自习室上课的,这个时间大学生们可以自己安排,可以去上自习、参加校园活动;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坐在自己想坐的位置上;大学生们上自习课的时候可以自由学习,比如可以专业课、考证课程、考研学习等,其他人是不会去干涉你的。

班干部

高中阶段班主任真的是在认认真真的管理班级的,特别是那些高三重点班班主任。班主任每天紧盯着大家,学校有什么事情会喊班主任开会,班主任把事项向班上学生传达。

在大学里面学院向班级传达事情都是直接让班长、团支书去开会,班干部再把事项向班上的学生传达。

学生自觉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差,没有班主任紧盯、督促的话学生们可能学习就会有所退步了。

到了大学里面学生学习就要靠学生们的自觉了,基本上是没有人督促你的。除非是学生整天不去上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很多课程挂科、重修了才会有班主任去提醒你。


饕餮视听


大学里应该不叫班主任,而是辅导员。

你一年见过三次班主任,算是运气好的了,有人一年见不了两次。

大学与中小学不一样,班主任不可能随时出现在学生面前。

第一,大学生是成年人,许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班主任没必要保姆似的前后盯着。盯多了,学生还会觉得班主任窥探学生隐私。

第二,大学老师除了教育教学,很多精力必须放在课题申报写论文等等科研上,他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做,难以分身。

第三,现在通讯发达,学生有事一般都在网上或电话里和班主任沟通。


扬州微笑的草


没有上过大学。不过倒是每天在大学里跑来跑去送餐。期初也在大学食堂工作过一段时间。也和很多学生很熟络。大学里的老师还真是不是那么容易见,而且很多学生都是直接宿舍睡一天,三餐叫外卖,也不晓得是什么情况。如果你的班主任在学校还有其他职位,或者还在其他学校有教课的话,确实是难见到。这边的大学很多好的老师都有在外面补习班里授课,不知道这个符不符合规定,但我确实见过好多。在学校食堂上班的时候,每到期末这段时间。你能约到自己的老师吃个饭都是很难得的了。都说大学靠自觉,或许就是这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