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很多人都評價錢鍾書是過目不忘之人。他讀過的書,總是能夠在他口中行雲流水般複述出來。而且在複述的基礎上,還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但是錢鍾書去世之後,楊絳整理了錢鍾書的遺物。人們才最終發現,原來錢鍾書之所以過目不忘,真正的功勞者並不是記憶力,而是無數本手抄的讀書筆記。

錢鍾書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源於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時候。飽蠹樓的圖書從來都不外借。所以錢鍾書想看書,只能帶著紙和筆去。一邊看書,一邊將有用的知識手抄下來。錢鍾書寫筆記的時間大概是讀一本書的一倍。而當他再次讀到同一本書的時候,還會有全新的感悟,所以又會在原筆記本上加上“補丁”。

錢鍾書的筆記並不僅僅是抄寫原文原句,更多的是自己的見解和反芻之後形成的智慧之言。

鍾書的 " 飽蠹樓書記 " 第一冊上寫著如下幾句: " 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二月起,與絳約間日赴大學圖書館讀書,各攜筆札,露鈔雪纂、聊補三篋之無,鐵畫銀鉤,虛說千毫之禿,是為引。 "

不僅僅是錢鍾書喜歡記筆記,古代很多成功的名人都有記筆記的習慣。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要求自己,身邊時刻都要帶著筆和筆記本,因為他不想錯過一切美妙的東西。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在最艱苦的時候也堅持記筆記。現在市面上還出版了《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

有一句俗語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手寫筆記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1、避免遺忘

我們的記憶可以分為三種:感官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感官記憶就是視覺剛剛離開文字或者影像時的零點幾毫秒的時間裡,保存在感官裡的記憶。但是這種記憶轉瞬即逝。

如果我們利用大腦回路將一些知識進行特殊記憶,那麼我們可以將知識在大腦裡短暫的保存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記憶仍舊會慢慢消失。

正如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將他的實驗結果繪製成的記憶遺忘曲線一樣,人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規律的慢慢遺忘。

如果我們想要讓知識在記憶中形成長期記憶,就必須在遺忘之前,定時複習。

而筆記的好處就是在抄寫的時候可以加強記憶,而在大腦產生遺忘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回顧重點內容,減少我們的遺忘概率。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將知識再現。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2、提升思考力

真正會記筆記的人,並不僅僅是在抄襲原文,還會加上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所以在記筆記的同時,也是歸納、總結和思考的過程。

記筆記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而專注力是大腦能夠思考的基礎。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雖然記筆記有很多好處,可是我們作為現代人,願意手寫筆記的人越來越少了。因為電子筆記既方便又省時省力。有需要的知識和內容,只需要一鍵保存即可。就算需要整理歸納,也可以在電腦上覆制粘貼即可,根本不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手抄。

可是我們現代人真的能夠讓電子筆記完全替代手抄筆記嗎?

大量的實驗證明,手寫筆記可以刺激大腦回路,幫助加強記憶。而電子筆記的內容是通過打字或者一鍵保存下來的,並沒有刺激到大腦的記憶通道。而且很多電子筆記,只是人們的儲存庫而已,很少有人會定時回顧裡面的內容。

所以手寫筆記比電子筆記更容易在大腦裡形成記憶。這樣看來,電子筆記根本無法完全替代手寫筆記。因為我們記筆記更多的目的是為了形成記憶,而不僅僅是成為知識的倉庫。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手寫筆記也的確有一些弊端,沒有電子筆記省時省力。所以想要更好的保存知識,我們需要手寫筆記和電子筆記互相輔佐使用,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如何做好手寫筆記?

1、一元化筆記法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出過一元化筆記法。這種方法的宗旨就是,筆記不需要分類,所有內容都可以記錄在同一個筆記本上。

這種記錄筆記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從一本筆記中找到所有記錄的內容,不需要通過筆記分類來記錄和尋找。

其實經常記錄筆記的人會有感觸,有很多內容,根本無法清楚的分類。比如說,我們有一個金句筆記本,有一個讀書筆記本,有一個聽課本,還會有很多其他分類的筆記本。這樣我們同時就擁有了很多個筆記本。但是有的東西,比如說隨想感悟,或者是工作計劃,我們還需要再重新分出一個筆記本來記錄。否則我們會無法記得,這些內容究竟記在了哪本筆記上。

而一元化筆記法就會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或許你會疑問,所有全都記錄在一個筆記本上,以後如何才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呢?

作者奧野宣之給出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也就是一元化筆記的管理方法。我們可以按照時間來記錄筆記。在每一條的筆記上面,寫下當時的時間。然後在最前面,寫下目錄。目錄可以這樣記錄:這是第幾本筆記,某年某月某日的筆記標題是什麼。

這樣一來,我們在想要找到記錄內容的時候,只要去翻看目錄即可。如果筆記本多了以後,還可以通過電子筆記來做一個電子目錄。這樣以後想要查找筆記的時候,只要輸入筆記標題的關鍵詞即可找到筆記的位置。然後我們再去相應的筆記本中回顧筆記內容即可。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2、康奈爾筆記/黃金三分法

康奈爾筆記法來源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現在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康奈爾筆記法將筆記分為三個欄:筆記區、線索區、總結區。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將課堂上的聽課內容記錄在筆記區,然後將重點內容提煉出框架放在線索區。最後在下面總結歸納這一節課的要點知識,加上自己的思考。

還有麥肯錫公司的空、雨、傘之道等等筆記方法,其實和康奈爾筆記法都很相似,都遵循了“黃金三分法”的原則。也就是將筆記分為三個欄,一個是知識的摘抄,另一個是知識的框架提煉,最後是個人的思考和總結。

現在讀書筆記中很流行一種叫做拆書的模式,其實和“黃金三分法”很相似。拆書簡稱為RIA:

R=Read,閱讀原文片段,用自己的話來解釋原文。

I=Interpretation,解釋記錄下來的內容

A=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思考如何讓學到的知識幫助自己成長。

其實無論的“黃金三分法”還是拆書,目的都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記錄下來的內容,並且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格物致知、學以致用才是記筆記的最終目的。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如何用電子筆記彌補手寫筆記的弊端

1、大容量文件,省時省力

雖然手抄筆記有很多好處,但是畢竟人力有限,而我們的時間也有限。所以我們不得不考慮手抄筆記耗時耗力的問題。但是電子筆記卻正好可以彌補手抄筆記的這一弊端。

所以如果有一些好文章或者大段落的內容需要記錄,那麼我們就可以採用電子筆記來保存。

現在的電子筆記非常人性化,可以多渠道一鍵收藏。

比如我經常用到的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等等,都可以下載安裝剪報插件。以後在瀏覽任何網址的內容,都可以直接一鍵保存到筆記中。而且電子筆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一旦原網頁的內容刪除了,保存在電子筆記中的內容仍舊存在。

如果我們只需要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內容,也可以將需要的內容複製粘貼到筆記中。如果是圖片或者視頻等大文件內容,也可以保存到網盤裡。網盤是一個大容量的倉庫,而且可以異地下載。也就是說,只要保存到了網盤裡,無論你去到哪裡,都可以登陸網盤下載。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2、定期分類整理

雖然電子筆記非常方便快捷,但是一定要定期分類整理,否則以後再想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電子筆記過於方便快捷,所以我們會習慣性的隨意保存。時間久了,電子筆記就成了一個亂七八糟的倉庫了。

想要讓電子筆記真正的發揮效用,我們必須要做到定期整理,並且做好分類。

如果筆記保存的很多,那麼我們必須養成每天整理的習慣。如果筆記保存的少,也最好每週整理一次。

(1)建框架

管理電子筆記的時候,一定要先給筆記做一個框架分類。也就是將電子筆記按照自己的需求建立幾個大的一級文件夾。建立一級文件夾的時候,可以按照金字塔原理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歸納總結,最後找到自己的一級子分類。

(2)定期閱讀筆記,提煉出重點內容

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筆記保存量來選擇多久整理一次筆記。每次整理的時候,一定要將保存的筆記閱讀,然後回顧自己保存筆記的原因。再將自己需要的內容提煉出來。提煉重點的過程也是我們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讓電子筆記物盡其用。

(3)打標籤

電子筆記幾乎都有打標籤的功能。也就是給這一條筆記寫上關鍵詞。打標籤的好處就是方便日後查找筆記。以後當你想要找到某條筆記的時候,只要搜索關鍵詞就能夠找到相關的所有筆記了。

(4)分類歸檔

當我們打上了標籤之後,可以根據筆記的內容歸檔到相關的一級文件夾裡面。印象筆記只有兩級文件,所以非常清晰,以後查找的時候也非常方便。

手寫筆記加上電子筆記,幫你建立最全面的知識存儲庫

雖然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教授視覺筆記、手帳筆記等等的課程。他們的筆記做的非常漂亮,也很有讓人回看的慾望。但是最好的筆記不代表是最漂亮的筆記。筆記最大的用處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回顧知識,並且產生思考。我們學習將手寫筆記和電子筆記搭配使用,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將知識再現。

所以筆記做的不“漂亮”沒有關係,重要的是,筆記必須能夠幫助我們成長,並且成為我們知識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