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道光皇帝有个非常胆小的妃子竟然被吓死了,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说历史


一个人胆子再小,也很难会被直接吓死,不过世界大了,自然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出现,很多奇葩的死法也会出现,比如清朝时候,就有一个身份尊贵的皇妃被吓死了。

这个人是道光皇帝的常妃,她为何会被直接吓死呢?这里面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常妃的出身也是非常不错,是清廷的贵族赫舍里氏,在清宫里面她们家族也有着很辉煌的历史,康熙最初的皇后就是赫舍里氏,不过常妃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她入宫之后地位一直都不高,也没有得到道光的喜爱,她要比道光帝小了26岁,年龄的差距确实是有些大,可宫里年轻漂亮的女人有很多,要是不靠点手段的话,是没有办法出头的。

她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贵人,此后直到道光皇帝死了,她这才成为了常嫔,20多年她连个皇妃的位置都没有得到,可见她这个人样貌不会太突出,才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她应该是较为平庸的那类人,因此在宫里是没有出头的日子,或许正是这种甘于平淡的心里,让她在宫中能够一直活下来,可到了咸丰年间,情况就发生改变了,清朝的国门被打开,这个责任肯定不是咸丰一个人的。

从道光时期开始,国家就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外部的侵略者也开始蠢蠢欲动,按理说国家的事情,和常妃这样一个在深宫里面甘于平庸的女人是没有关系的,可国家的动乱,终于波及到了她。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北京被英法联军给直接拿下,不过在北京城破之前,咸丰帝就已经带着自己的家眷逃走了,这次他出逃带了不少的人,宫里面很多的妃嫔也都和皇帝一起逃走了,可常妃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她们这样的先帝妃嫔,要是地位高一些的话,还是有可能跟着皇帝一起走,或者是自己巴结上了某个当权的人物,也能够救自己一命。

被咸丰留下的这些妃嫔,大部分都是像常妃这样,没有什么地位,也不受重视的人,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之后,犯下了不少的罪行,这也让北京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圆明园等地,都遭到了他们的洗劫,无数的人死在了这场动乱中,常妃见证了英法联军的暴行,看到这些人好像魔鬼一样,在宫里四处洗劫,当时年纪已经不小的她直接就被吓死了。

当然这个吓死,很有可能是惊恐过度,引发了一些疾病,毕竟她当时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有些年老,身体也必然会有一些病症,受到刺激突然死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常妃在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不过她的晚年却相当悲惨,赶上了国家的动荡,自己也被卷了进去,在她死的时候,北京正处在混乱中。

刚刚遭受了英法联军洗劫,没有人会在意常妃的生死,她在死后很长时间里面都没有办法下葬,甚至连个棺材都找不到,只能是找了一些临时工把她给草草掩埋了,当然,在英法联军这次洗劫中,死去的可不只是常妃一人。

她在深宫里面生活,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受不了这种刺激死亡也是很正常的,她的下场,和当时很多的普通人是一样的,在侵略者的面前,他们被自己的国君给抛弃,又没有力量来保护自己,很多普通人都像她一样在这场动乱中牺牲,英法侵略者罪行累累,注定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可清朝统治者的无能,也是让人非常愤怒。


猫眼观史


小时候听农村的老一辈讲,在村子的西头,曾经住着一位老人,平时他都是一个人住,生活的挺可怜,子女都出去打工了。有一次,这位老人做了一件让邻居没想到的事情,居然偷偷抓邻居家到他家觅食的鸡吃,好巧不巧,这件事情被邻居给看到了,就大声的呵斥他,还说要将这件事情告诉他的子女。老人可能是一时转不过来弯,后来竟然被吓死了。其实这样的说法我是有怀疑的,毕竟一个人要被大白天吓死,概率是在是太低,当然了,我不是怀疑老一辈在编造,我觉得应该是老人突发心梗一类的疾病而死吧。

吓死人这种事情,我记得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有过这么一次,刘备新败,带着百姓撤退的路上,曹操大军追来,张飞一人横枪立马,站在了当阳桥头,一声断喝,水倒流,曹操大军骚动,张飞接连大喝三声,突然曹操身边的将军夏侯杰,竟然被张飞的大喝吓破了胆,坠于马下,一命呜呼了。当然了,这也只是发生在小说之中的事情,不足信。

今天偶然读史,才发现在清朝真的有一位妃子,是因为被吓而死,于是深入了解之下,才确信这世上真的有被人吓死一说。

在道光初年,有一位赫舍里氏在这一年入宫,直接被封为贵人,非常受宠爱,随后的几年里,一路晋升为珍嫔、珍妃。如此的晋升速度在历史上也算是快的,可见她很受道光帝宠爱,在宫中也过了几年舒服的日子。

好景不长,在道光九年的时候,这位常妃却被意外的贬为了常贵人,为何一位妃子会被直接贬为贵人,难道是常妃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吗?一位受宠的妃子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让人不禁好奇。

虽然对于此事的原因没有明确记载,但是经过史料的查找还是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位常妃在《清史稿》中并无大过错的记载,唯一让人觉得是错的记载,那就是这位常妃一直以来无所出。

“他无子女而受尊封者:……常妃,赫舍哩氏,以贵人进封;”

在深宫之中,一直以来讲究的是母凭子贵,一位九年无所出的妃子受到了皇帝冷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只能说皇帝薄情罢了。常妃虽然久在妃位,但是一旦被贬为贵人,她的待遇就不会有之前那么好了,甚至在深宫之中,平时连肉都吃不上,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口皇帝赏赐的肉。

失去宠爱的常贵人,每天只能惨淡度日,熬度余生。直到咸丰元年,再次被尊为常嫔,这才在生活上有点改善,很快,道光驾崩了。同治帝登基之后对他还算不错,没有过分的难为她。她也能在闲暇之余,到圆明园进行消暑,打发时间。

咸丰十年,皇帝跑出去避难了,但是没带着她,于是她自己在圆明园无处可逃,最终与英法联军正面撞上了。常嫔哪见过这阵势啊,赤发碧眼,凶神恶煞,嘴里还不知道在嚷嚷着些什么,一时间惊恐交错,常嫔竟然一命呜呼了。

咸丰帝一听,这个气啊,最后为了不被羞辱,派人临时找个地方给埋了,草草了事。并且追封了她为妃。

好好的一个妃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实想来也是好事,没有痛苦、没有羞辱的离世,何尝不是一种古代封建制度下妃嫔最好的结局呢?


野史日记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养在深闺的女孩子一旦踏进那座宫门,就成了圈养起来的金丝雀,深深的院墙将自由阻隔在外,内里除了深深的寂寞,还有整日的勾心斗角,以及阴晴不定却握有生杀大权的皇帝,稍有不慎就会落得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的下场。

所以成为皇帝的妃子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同时也会是高风险的工作,但很多时候进不进皇宫不是个人能说的算的,就比如清朝的选秀,哪是你想参加就能参加,想不参加就不参加的?选秀时间一到,为了家族荣耀,为了皇家恩宠,就乖乖的进宫,之后的命运就端看你造化了。

说起来,清朝道光皇帝有个妃子就非常倒霉,她就是常妃赫舍里氏。常妃出生于嘉庆年间,在道光皇帝登基之后选秀入宫,嫁给了比自己大26岁的道光皇帝,这样的年龄差虽然在现在看来是很悬殊的,但是在皇家,倒也不是什么大事,皇帝比妃子大个三四十岁也不是没有的。

常妃进宫后刚开始还挺好的,四五年的时间,就从贵人升为珍嫔又接着升到了珍妃。当然此珍妃非彼珍妃,不过命运还真都好不到哪里去。赫舍里氏成为珍妃后,好运气就到头了,第二年,就被降为珍嫔,再过了三年就成了贵人,和当初进宫一样了。

至于赫舍里氏到底做了什么样的错事,让道光帝一路将她贬到了贵人,我们不得而知,史籍也没有任何的记载,或许赫舍里氏真做了什么错事,也或许单纯就是不讨道光喜欢了,所以一点小事也能引发大事而被贬。

赫舍里氏被贬为贵人是道光九年的事情,此后的二十余年,她一直都是常贵人,也一直没有生儿育女。可能道光都忘了有这样一号人物了,而赫舍里氏在那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必然也是孤枕难眠,整日锁在院子里一日日蹉跎的。

道光帝死后,其子咸丰皇帝尊奉赫舍里氏为常嫔,算是给她加了一个位分。但她在宫中的生活除了待遇稍微好点,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攻打大清,他们从春天开始进攻,这对于锁在深宫中的赫舍里氏来说似乎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只是深宫妇人,只要大清不亡,她们总还是好好的。

但是没想到,英法联军这一次很坚决,从春天打到了秋天还在继续,他们的目标是京城,而咸丰皇帝撑不住了,他在秋天打着秋猎的名义仓皇北逃,去了热河行宫,即我们常说的承德避暑山庄。彼时赫舍里氏正在圆明园中生活,或许谁都没有想到,1860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会绕过北京城直扑圆明园。

对于来势汹汹的联军,圆明园的那点太监侍卫根本不够看,大部分都以身殉职,而管园大臣文丰更是不得不投海而死。在圆明园中生活的赫舍里氏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只见圆明园涌进了无数陌生的外国人,他们到处抢掠、打砸、焚毁,这样的强盗行为让赫舍里氏惊吓过度晕了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

赫舍里氏被吓死这件事,在当时并不算是什么大事了,毕竟英法联军如此行径,一切都乱了,但是赫舍里氏好歹也是先皇的妃子,必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停留在京中的官员试图为她举行一个稍微体现身份的葬礼,但是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在其中到处抢掠焚毁,赫舍里氏的尸体根本没有办法被按照礼制抬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只好向热河行宫的咸丰帝请示,希望批准暂缓赫舍里氏的入殓,当时中秋节刚过,天气虽不至于和夏天一样炎热,但是温度并不低,可怜赫舍里氏的尸体在这样的天气里没有办法及时入殓。

而咸丰帝给出的指示是权宜行事,排场不能大了,即便没有咸丰的这个指示,也没有人有心思为赫舍里氏大办,能入殓就已经不错了,还讲究什么呢?联军前后在圆明园待了十几天,在这段时间里,赫舍里氏的遗体被匆忙搬出圆明园,没有依仗,没有必要的规制,就是简简单单把棺材一遮就入殓了,然后将赫舍里氏悄无声息的葬在了田村。

过了不到一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也去世了,其子同治帝继位,追封赫舍里氏为常妃,然后将其葬进了慕东陵。

常妃的一生从踏入宫门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倒霉是时代在个人身上的印记,在那样战火连天的时代,大清的软弱,让大清的百姓也跟着遭殃,即便是皇宫中的妃子,也不能置身事外。只是可惜了常妃,在道光帝活着的时候也备受冷落,后来又在咸丰时期被英法联军吓死,其倒霉程度在大清的妃子中也是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尚宫女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少听过有人会被活生生吓死,可是殊不知,在清朝咸丰年间,竟然有一位先皇尊贵的妃子被活活吓死了!实属罕见。

这位皇妃是谁呢?

这个皇妃叫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于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赫舍里氏,这个姓氏算得上是满清的世家大族。道光初年,赫舍里氏以选秀女的途径入侍宫中,被道光帝封为珍贵人。

起初,赫舍里氏比较受宠。入宫不久,便被加封为珍嫔,次年又被封为珍妃。然而,到道光九年,却又被重新降为珍贵人。

赫舍里氏应该不算漂亮,也不算聪明,所以此后再没能得到宠爱,道光在世时,始终停留在贵人的级别上。

道光三十年,道光因病去世,皇四子奕詝遵传位密诏继承大统,是为咸丰帝。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应该上尊号。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号。咸丰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级,册封为常嫔。由于她又无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养在宫中。

赫舍里氏被吓死是怎么回事?

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侵略者进攻圆明园,没想到圆明园的皇家护卫,听到联军要来,早就闻风丧胆了。当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后,只要值守的20多名勇敢的太监与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杀,最后全部牺牲。

圆明园在被联军攻击后,到处一片狼藉,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偷盗,烧毁的行为,无异于强盗。

久居与深宫的常嫔,压根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在联军入侵圆明园的当天,就受惊吓而死。享年才53岁。

赫舍里氏死后怎么处理的?

而在她死亡之后,咸丰对她的处置也并不算好。因为皇家觉得一个妃子居然被洋人给吓死了,这实在是太是皇家体统了,这会被天下人耻笑的。所以对她的安葬事宜根本就没有重视,她的尸体就这样在圆明园中被放置腐烂。最后派了几个人草草的掩埋掉了。

直到咸丰11年(1861年)2月,北京城的形势有所好转,才将常嫔的棺材从西院的临时坑内挖出来,被暂时放在慕东陵东殿。

同年,同治皇帝继位后,常嫔被追封为“常妃”。同治2年(1863年)才被正式葬入慕东陵。

总结:一个普通的妃子,一个可笑的故事,一个悲哀的人。


香姐逛历史


《清史稿》中记载了一件事,道光皇帝的常妃赫舍里氏竟然被吓死了,而且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尸体都腐烂了,还得不到安埋。这是怎么回事呢?

(常妃剧照)

赫舍里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于清朝最古老的姓氏赫舍里氏,这个姓氏算得上是满清的世家大族。

道光初年,赫舍里氏以选秀女的途径入侍宫中,被道光帝封为珍贵人。

起初,赫舍里氏比较受宠。入宫不久,便被加封为珍嫔,次年又被封为珍妃。然而,到道光九年,却又被重新降为珍贵人。

其实,在道光的后宫中,有这种遭遇的人,并非赫舍里氏一人。

比如,从贵人起步一步步晋升为贵妃的彤贵妃,亦在被册封为贵妃不久,又被降为彤贵人。还有,同样从贵人起步的祥妃,亦和赫舍里氏有着一模一样的际遇。

按说,后宫妃子一般只升不降,除非犯了特别大的错误,才会降位分。这种情况,都会在史书中有记载。比如乾隆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就曾因“断发事件”,被乾隆打进冷宫,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

(道光剧照)

那么赫舍里氏究竟犯了什么错,会有这样的遭遇呢?

说起来,做道光的妃子真不是一件幸事。

要知道,道光是清王朝最抠门的皇帝。他不仅提倡节俭,还处处体现节俭本色。

比如,他早在做皇子时,便和嫡福晋钮祜禄氏常常就着一杯茶,啃着烧饼当成一顿饭打发。

做皇帝后,道光更是大力提倡省吃俭用,他自己每天就4样菜,且少荤多素。各种生日、庆典也是能不过就不过。后宫的开支用度,也压缩到了每年20万两银子。

要知道,溥仪退位后,北洋政府每年还给他400万银子的生活费呢,这得是道光后宫开销的多少倍啊!

所以,做道光的皇后不容易。这20万两银子根本不够用,只能精打细算,皇帝和皇后都带头多吃素,少吃肉,大家还能说什么呢?地位低下的更是不到逢年过节,就见不到荤腥。

正因如此,有人猜测,赫舍里氏之所以被降位份,和道光抠门不无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清朝嫔妃们,位分不同,用的首饰、衣服等都不一样。位分越高,自然用得越好。但万一降了位分,生活质量也跟着下降,首饰等物品也要交回内务府中。

这样一来,似乎也就节约开支了。

所以,赫舍里氏被降位分,并不是犯了什么大错,而是因为她遇到了抠门的皇帝。

赫舍里氏应该不算漂亮,也不算聪明,所以此后再没能得到宠爱,道光在世时,始终停留在贵人的级别上。

道光三十年,道光因病去世,皇四子奕詝遵传位密诏继承大统,是为咸丰帝。

(咸丰剧照)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应该上尊号。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号。咸丰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级,册封为常嫔。由于她又无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养在宫中。

咸丰在位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处境了。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太平军起义,再加上吏治腐败等,已呈日薄西山之态。

赫舍里氏深居宫中,信息非常闭塞,她对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知,唯一有点享受,就是每年夏天到圆明园消暑。

咸丰十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推进,英法联军从天津大沽口登岸,一路烧杀抢掠,直逼北京城。

贵为皇帝的咸丰吓得面如土色,在英法联军入京前,便带着众多嫔妃们,以“北狩”之名逃往热河。

偏偏赫舍里氏这年早早去了圆明园,再加上她本就身份低微,又是先帝妃子,平时便少有人记得她,现在人人只顾得自保,也就更没有人记得她了。

待赫舍里氏听闻消息时,英法联军已经攻进了北京城,城中兵荒马乱,无人保护好回宫,她又无别处躲藏,只能呆在圆明园中自求多福。

很快,英法联军像野兽一般闯进了圆明园。在里面除了大肆抢劫,还四处放火。

赫舍里氏长年住在宫里,听也没听说过这么可怕的事情,所以当她身处在众多疯狂的洋人中时,竟被活活吓死了。

赫舍里氏被吓死的消息传出后,咸丰感觉受到很大侮辱,一方面下旨严惩办事不力的官员,另一方面他又指示太监们赶紧做善后事宜。

可是圆明园中到处都是疯抢的洋人,连彩棺都都没办法抬进去,更不要说置办丧事了。

无奈之下,相关办事的人只得上报咸丰,暂缓下葬赫舍里氏。

可怜赫舍里氏的尸体被弃置在圆明园中,久不能入殓,又逢盛夏,以至臭不可闻。

咸丰也一筹莫展,思来想去,只得下谕:“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

太监得了谕旨,这才雇了上10个挑夫,趁夜将赫舍里氏装殓入棺,抬出城外,草草掩埋。

一个王朝,在外敌入侵时,皇帝只顾逃命,连宫中的嫔妃都无暇顾及,又怎么会考虑民间的百姓呢?所以清朝不亡,那才是稀奇事呢。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到道光皇帝我们对他的印象或许只有吝啬了,当年皇后大寿的时候,群臣认为皇帝这一次一定会舍得花钱的办一次寿宴,但没想到一人只得到了一碗打卤面。

最美存在感的皇帝

吝啬的道光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没存在感的皇帝,而世人对他的印象还是一个妃子的事情才对他有些许了解。

道光皇帝的妃子有很多,虽然此人非常抠门,对自己的女人抠到了一定的程度,不过还是有很多女人想要嫁入深宫中,为自己家族贡献一份力量。

要知道能够参加选秀的人,家族中一定有身居高位或是在之前为大清朝立过战功的人,所以这些大家闺秀拼尽全力只为了博得皇帝一笑,虽然这是个很抠的皇帝。

最是无情帝王家

那位被吓死的妃子是常妃,她属于赫舍里氏,在满清的姓氏家族中属于最古老的一个,赫舍里曾经为大清立过很大的功劳,所以她的选秀结果是直接内定的,而去秀场只不过是走一个形式,不论皇帝喜欢与否,她都一定能够成为皇帝的妃子。

道光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个女人还是非常喜欢的,所以从常贵人直接封为了常妃,男人都是好色的。

在第二次选秀后,道光喜欢上了别的女子,但常妃不识时务与另一位妃子叫板,所以导致直接被她降为贵人,一直到她死常妃一直也只能称为常贵人。

由于侍寝的机会比较少,或是由于自己本身就是大家闺秀,身体比较弱,所以导致他并没有为皇帝生下一儿半女,因此她没资格葬在道光旁边。

一入宫门深似海

曾经在常妃的墓葬里出土了一封家书,书中的内容是说自己每天都吃不饱,还不如嫁给大户人家,问自己的父亲为什么要将自己送到皇家来受罪。

由此可以看出道光的抠门不是一点半点,从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自从常妃被降封封号后,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贵妃能有资格每天都能吃上肉,并且其他吃饭的饭量都是受严格限制的。

常贵人的遭遇是也是一种悲哀,在咸丰继位后常贵人被封为常嫔,身为先皇的女人,虽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但咸丰心里也不计较,毕竟提高了咸丰继位的几率。

不过她在这个时候,生活是比较好的,虽然没有儿女,但自己每天都可以在圆明园中游玩,不过这也成为她的葬身之地。

误把外国人当“魔鬼”

侵略者攻入圆明园的时候,咸丰将自己的皇后以及宠爱的妃子带到了承德避暑山庄逃难,而常嫔由于经常久居深宫之中,并不知道侵略者将要到达圆明园,咸丰皇帝也没有告诉她,所以圆明园遭到洗劫的时候,她还与其他大清的子民一样,认为自己的天朝上国,是最伟大的。

由于没有见过外国人,所以她认为这些人都是魔鬼,蓝眼睛黄头发,一进入宫殿后就开始杀人,放火抢东西,所以就这样把她吓死了。

而这也直接导致大清的颜面扫地,咸丰皇帝听说后,认为她这样做有失国体,所以命令当时留守北京的太监将其草草下葬。

道光皇帝的妃子就这样被吓死,而皇帝却让让太监不要铺张浪费的将其下葬,所以常嫔的墓中并没有陪葬品,由此印证了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古今历史观文


这世上的确有被吓死的人。

听朋友亲口说过一件真事:有一个父亲偷了别人家一捆稻草,结果被他儿子看到了,他儿子随口说到:“我去告诉别人去,你偷东西。”这位父亲竟吓的上吊死了。他儿子现在有60多岁了,每当提起这事就痛苦不已,说:“他怎么会这么胆小呢?”在历史上,被吓死的人更多,远的有张飞大喝一声吓死人,近的就有道光皇帝的妃子被吓死的事。

今天咱就讲历史上这位被吓死的妃子。

这位妃子很普通很普通,因为她和圆明园扯上了关系,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她就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妃。出生于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808年),赫舍里氏满洲镶黄旗,19岁进宫嫁给大自己26岁的道光,被封为珍贵人,后又晋珍嫔、珍妃。她嫁的老公是个死抠死抠的男人。一提起他就会让人想起“吝啬鬼”、“抠门狂”。他抠的连饭都舍不得吃饱,给皇后过生日宴请群臣,一人只一碗打卤面。

常妃入宫的前三年生活还可以。

按照清朝后宫的规制,贵人每天的生活标准是“猪肉6斤、羊15盘(每月)、鸡鸭8只(每月)、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6条”。

可是后来,她也不知怎么得罪了道光,22岁的她就被降为常贵人。道光修改了后宫的生活标准,只允许太后和皇后每天可以吃肉,其她的后宫女人非节庆日不得吃肉。嫔妃平时不得穿锦绣的衣服。后宫女人都要学做针线,衣服破了打补丁。常妃的生活更是清苦,常妃过了近30年的苦难日子,道光病死了,新皇帝咸丰登基,常妃被封为常嫔,生活正常了些。

外敌入侵在圆明园生命的终结

咸丰十年夏天,无子女的她空虚无聊,怕热,又爱洗澡。她按贯例到圆明园去消暑。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咸丰早已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常妃不得宠,也没给道光生个一男半女,身份卑微,没有机会跟咸丰一块逃跑。她留在了圆明园的绮春园。

紧接着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那里的总管大臣投海自尽,清朝的护军四散奔逃。洋人在圆明园中大肆劫掠,英军又派出200人的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而常年居住在宫中的常妃,她哪见过这阵势,傻呆在那里,她看到这些凶神恶煞的洋人,个个黄头发、蓝眼睛像妖魔一样乱抢、乱烧、乱杀。她惊恐万分,直接挂了,时年五十三岁(咸丰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


常妃被草草下葬

咸丰帝接到通知,又急又气又怒,一个皇室后妃被吓死,说出去有失皇家体统,被天下人笑话。他一面要求惩办逃跑官员,一面命太监人等妥善安葬常妃。当时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乱窜,承办人员根本无法将置办的彩棺运进园内。咸丰帝只好令其暂缓办理。可是在盛夏季节,常妃却陈尸园中,尸身很快腐烂。咸丰帝一筹莫展,下谕旨曰:

“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

承办人员哪还敢铺张,哪有银子铺张,钱财都被英法联军抢走了!常妃死后都一个月了,九月二十三日,承办人员偷偷雇了几十名 人夫,趁着夜色用大红蟒缎罩住彩棺,匆忙入殓。然后,用32人夹杠,来到田村 暂安处,草草 掩埋。作为皇帝的妃子死后这样的待遇,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了。

同治二年九月初二日,葬入慕东陵,同治追封自己祖母辈的常妃为妃,后葬入慕东陵中。


小姐姐讲史


直入主题,这个妃子就是常妃赫舍里氏。

常妃赫舍里氏,道光初年选入宫,为珍贵人。道光四年四月,晋封为珍嫔,次年八月初八,再次晋封为珍妃。道光五年,赫舍里氏不知哪里触怒到了道光,突然被降为珍嫔,三年后,珍嫔又被降为常贵人。三年间珍妃被连降三级,虽然史书上并未言明她所犯为何事,但从道光对她的惩罚来看,料想珍妃犯的错应该较为严重,或争宠失败,或祸乱后宫。



而也因常妃并不受道光的宠幸,因此一生未有生育 ,只能是默默无闻地在后宫中孤独无依的熬度余生。道光三十年,道光驾崩,道光第四子奕詝登基,是为咸丰帝。咸丰继位后,其按例晋尊她为皇考常嫔。

当然,在咸丰朝,常妃虽被优待,但她毕竟是前朝妃子,且又无子嗣,因此她注定只能是孤独终老。不过妃子毕竟是妃子,虽然生活是百无聊赖,但至少是衣食无忧的,闲暇时听听戏,逛逛园子,也还算可以。



但不知是常妃运气不好,还是上天注定要让她的命运百转千折,正当她不要再受到不喜她的道光帝的“折磨”,能安下心来去安度晚年的时候,在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了。

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常妃正在园明园中避暑,而她听闻列强已快入北京时,身为妃子的她虽害怕,但却是毫无主意,她是既彷徨,又恐惧,只能是静待咸丰皇帝的旨意。可是,在她等待咸丰的抉择时,咸丰却早已借口北巡逃之夭夭。因此,常妃只得是颤颤兢兢地在圆明园等待命运的安排,其他的别无他法。



八月二十四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常妃因惧怕被英法士兵所污辱,再加上其身体本来就有些虚弱,最终常妃居然被惊吓而死,这种死法着实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然,惊吓而死这种死法并不稀奇,古往今来,史书上记载的惊吓而死的名人虽不多,但也不少,如后秦高祖姚兴、唐肃宗李亨等等,因此惊吓而死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却是不稀奇的事情。

其实以我们现在如今的科学来看,惊吓而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据现如今的医学界的研究,当一个人突然受到惊吓,大脑会指令肾上腺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所谓的儿茶酚胺,就是一种神经介质,它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当人处于极度惊恐状态时,肾上腺就会突然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而随着儿茶酚胺被大量释放,人的心跳就会突然加快,血压更是会升高,同时心肌代谢的耗氧量也会急剧增加。与此同时,随着血压的升高,血液的循环也会极速加快,而过快的血液循环就会如洪水一般冲击心脏,从而心肌纤维就会出现撕裂,心脏也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想想看,心脏一旦出血过多,势必就会骤停,而骤停自然就会致人死亡。因此,即使放到现在,惊吓而死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是无稽之谈。

言归正传,从现如今的研究可以得知常妃惊吓而死并非是虚构的事情。与此同时,常妃不但死的憋屈的,身后事也是凄惨无比,当时常妃死后,因咸丰远在承德,所以其官员并不敢擅自处理常妃的遗体。



而后,咸丰虽下诏让京师官员按妃礼入葬常妃,但因此时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所占,常妃的遗体并不能运出,无奈下咸丰只能下诏:“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而后负责此事的官员在得到咸丰的遗诏后,就匆匆雇了几十名人夫,也不设仪仗,只用大红蟒缎罩住彩棺,匆忙入殓,而后乘着夜色,抬到田村暂安处,草草掩埋。

只得说,身为皇帝妃子,其在外人面前虽是风光无限,但恐怕只有她自己清楚自己的苦吧!


澳古说历史


我是無月,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细思恐极的事情,仔细推敲事情的经过,这个可怜的女人被吓死是很有可能的。

胆小的妃子是谁

这个胆小的可怜女人,是道光帝的妃子,常嫔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所在的姓氏赫舍里氏是满清的世家大族。

赫舍里氏最初通过选秀女的方式入宫,被道光帝封为珍贵人。

由于赫舍里氏深得道光帝的宠爱,入宫不久,便被加封为珍嫔,次年又被封为珍妃,上升速度不可谓不快,不过,这已然是赫舍里氏的终点,道光九年,赫舍里氏被重新降为珍贵人。

赫舍里氏犯错失宠了,从此再也没有得到道光帝的垂青。

奇葩的道光帝

在满清这么多代皇帝中,道光帝也是一道奇葩的闪电。

道光帝最出名的 ,便是他的“抠”。

传闻他还只是皇子的时候,就经常和嫡福晋钮祜禄氏一杯茶一张饼当成一顿饭给打发了。

如果只是这样,可能大家还会觉得道光帝这个人从小就节俭,堪当大任。

但是,道光帝不是这样的,他是真的抠。

等他当上皇帝后,有一次,他给他的皇后过生日,请来了满朝文武,大家一个个抖擞精神,满脸堆笑,祝福皇后娘娘身体安康,生日快乐,然后大家就等着开席大快朵颐一顿,这时候,道光帝大喝一声:来啊!上菜!

就见下人们给每个人端来了一碗卤肉面,皇帝真是心善啊,知道大家饿了,先给上碗面垫垫肚子,一会好推杯换盏喝大酒,这样才不上脾胃。

于是,哧溜溜,大家都吸完了面条,然后伸着脖子等那酒菜上来,很多大臣那会儿已经在心里计划好了一会敬酒的顺序,敬酒时需要说的那些话。

结果等了半天都没见上菜,再一看,皇上不知啥时候已经走了,这才反应过来,噢,聚餐活动已经结束了,一人一碗卤肉面,得嘞,没吃饱的回家再整点吧。

就是这样一个抠门的皇帝,性格自然也很酷厉。

珍妃赫舍里氏后来因为争风吃醋,被道光皇帝彻底厌恶,被降为贵人,连个嫔都不是。

按照道光皇帝的规矩,当时宫中的妃嫔,嫔级以下的,日常事务需要自己来打理。

可怜的珍贵人啊,于是日复一日在深宫里自己洗衣服、做保洁,天天以泪洗面。

走向终点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因病去世,咸丰帝继位,此时,珍贵人依然是珍贵人,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任何的提升。

按道理,先帝的妃子应该上尊号。可是赫舍里氏位分太低,不能得尊号。咸丰只能折衷,把她提了一级,册封为常嫔,由于常嫔没有子嗣,所以只能把她恩养在宫中。

成为了常嫔的赫舍里氏从此总算可以喘口气,这时候起,赫舍里氏有了一项权利,那就是每年都可以跟着咸丰皇帝去圆明园避暑。

但是,厄运在咸丰十年的时候,降临到了赫舍里氏的头上。

那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一路逼近,最终攻进了北京城。

在英法联军进城前,被吓破了胆的咸丰皇帝就带着众多妃嫔,以“北狩”的名义仓皇逃往了热河的行宫。

赫舍里氏由于是先帝的女眷,加上没有子嗣,所以在宫里一直都过着冷清的生活,平时消息闭塞,此时也不例外,在咸丰皇帝已经踏上了“北狩”的路途时,赫舍里氏正在圆明园里等着大家的到来,此时的她,一点也不知道,她的人生即将走向终点。

英法联军很快杀进了北京城,这一天夜里,英法联军闹哄哄地闯进了圆明园,圆明园的总管跳海自杀,护军早已三三两两逃散而去,被惊醒的赫舍里氏惊恐的看着四周围这些蓝眼睛,浑身长毛的“蛮夷”,影影绰绰的夜里,到处是喊杀声、打砸声,洋鬼子的声音在赫舍里氏听来就像魔鬼的语言,洋鬼子的面貌在赫舍里氏看来就像是一个个的吃人魔鬼。

赫舍里氏躲进了一间小屋里,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一队洋鬼子士兵很快劫掠到了这里,听到魔鬼越来越接近的动静,赫舍里氏越来越觉得害怕,她全身颤栗着,最终,她瞪大了双眼,大张着嘴,在洋鬼子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心胆俱裂而死。

英法联军并没有去理睬地上的这具尸体,任其在那腐烂,正值热夏,赫舍里氏的尸体很快就腐烂发臭。

赫舍里氏被吓死的消息传到咸丰皇帝那里时,咸丰一方面下旨严惩办事不力的官员,另一方面他又指示太监们赶紧做善后事宜。

可是圆明园中的英法联军还没撤走,太监们不敢进去善后,无奈之下,相关人员只好再次上报咸丰,请求暂缓下葬赫舍里氏。

可怜赫舍里氏的尸体被弃置在圆明园中,久不能入殓,又逢盛夏,以至臭不可闻。

咸丰也一筹莫展,思来想去,只得下谕:“从权将就,断不准迹涉铺张,致滋他变。”

得了谕旨的太监,这才雇上10个挑夫,趁夜将赫舍里氏装殓入棺,抬出城外,草草掩埋。

这就是可怜女人赫舍里氏的一生。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道光皇帝被吓死的妃子叫常妃,史书上记载她在八国联国攻入圆明园的时候“惊悸而薨”,她去世之时还只是嫔,并不是妃,去世后才被追封为常妃,享年53岁。

据《顺天乡试齿录》的记载,常妃出身于满洲镶蓝旗,这支旗属于八旗中的下五旗,身份地位都不怎么高,她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布政使,虽然品级有从二品,但比起其他妃子的家庭,常妃并没有强大的后盾支持。

常妃从道光初年进入皇宫开始,就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没有生下子嗣,没有得到晋升,甚至在升为珍妃的时候又被降为珍嫔,再降为贵人,这是相当于经理被降为科长了。不过在常妃被降级的那段时间,有很多嫔妃都被道光降了级,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没人知道,成为一件宫廷秘史。

常妃在道光年间就被定格在贵人,到了咸丰元年的时候被尊为常嫔,那一年她已经43岁了。十年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对圆明园进行大肆焚抢,此时53岁的常嫔就在圆明园的绮春园中,被这突如其来的强盗吓得魂不附体,当场毙命。咸丰皇帝为此大为愤怒,处罚了相关官员后对常嫔的遗体进行安葬。由于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为了避免滋生事端,常嫔只能简单的安葬,后来同治登基后才将其进行追封为常妃,并葬入东陵。

常妃并非吓死,她也不是胆小

常妃去世时53岁,已是过了半百之年,就是在现代也被称作是老人了,而老年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常妃在圆明园受到八国联军的骚扰,很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而发生猝死,这并不能说明她胆小。

历史上因为受惊吓而发生意外的事件有不少,比如后秦武昭帝姚苌在杀了自己的先主苻坚后,还对其进行鞭尸,不过在往后的日子里,姚苌天天噩梦缠身,梦中的苻坚带来很多鬼兵前来找他索命。姚苌吓得在皇宫中到处乱跑,而他身边的侍卫在帮他刺杀“鬼兵”的时候不小心刺中他的要害,“误中苌阴,出血石余”,没多久姚苌就去世了。


《顺天乡试齿录》、《圆明园》、《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