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劉伯承元帥為何於1949年就稱粟裕為“中國的戰略家”呢?

根據現有公開的材料,最早稱粟裕為戰略家的是劉伯承元帥,他在1949年9月《人民日報》上就撰文稱:“粟裕同志智勇深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劉伯承元帥為何於1949年就稱粟裕為“中國的戰略家”呢?

向有軍神之稱的劉伯承元帥是我軍公認的軍事理論大家,是我軍公認的為數不多的最能打仗的高級將領,他何以這麼早、這麼高地評價粟裕,特別是稱他為“中國的戰略家”呢?

是基於他與粟裕在戰略戰役上的密切配合協作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在南線作戰的主要是兩大野戰軍,即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由於地緣關係及戰略和形勢任務需要,這兩大野戰軍經常進行戰略甚至戰役上的配合協作。特別是劉鄧率中原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我南線行動便緊緊圍繞這一戰略重心而展開。

1947年8月18日,粟裕針對劉鄧大軍越過隴海路後,受到大批敵人的前堵後追,處境非常緊迫,當即向中央軍委建議:

“依近日情況判斷,敵有大部隨劉鄧南去可能。果如是,則劉鄧很吃力,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多拖住一些敵人。因此,西兵團目前應位魯西南及隴海線上行動,必要時應以一部挺入路南,破襲津浦,威脅徐州,才能有效拖住敵人,並尋機殲滅薄弱之敵。”

毛澤東對粟裕能夠從戰略全局利益出發,為本戰區任務主動加碼的做法極為讚賞,覆電指出:“粟裕同志巧酉電意見極為正確”。劉鄧對粟裕這一高度配合協作舉動當然更是贊成與歡迎。

9月7日,陳粟外線出擊後第一仗沙土集戰役打響。戰役只用不到3天時間,就乾淨利落地殲滅了整編第57師9500多人,迫使蔣介石從大別山和山東內線戰場抽調4個師馳援魯西南,有力地配合了劉鄧大軍和山東內線我軍的行動。

劉伯承元帥為何於1949年就稱粟裕為“中國的戰略家”呢?

之後兩個野戰軍一起打的平漢路戰役、洛陽戰役等,完全是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行動。豫東戰役與淮海戰役,兩大野戰軍也是進行了戰略戰役上的密切配合協作,確保了這兩場戰役大勝。

配合協作需要戰略思維和戰略意識,需要勇於擔當與無私奉獻。粟裕在配合劉鄧時,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這給劉伯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為劉伯承稱“粟裕為中國的戰略家”加了一個生動的註解和詮釋。

是基於他對粟裕“斗膽直呈”中央諸多重大戰略建議的由衷讚許

解放戰爭爆發後,中央最初確定的是外線殲敵的戰略方針。經過蘇中戰役和定陶戰役兩個實踐,促使毛澤東一改戰爭初期的外線殲敵為內線殲敵的作戰方針。而這兩個戰爭初期的戰略試戰,一個是粟裕打的,一個是劉伯承打的。當時,粟裕蘇中七戰七捷的經驗被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轉發全軍推廣。

劉鄧千里躍進大別山後,粟裕上報的除前面提到的主動給自己加碼的“巧酉電”外,還於1948年1月22日、4月18日分別向中央“斗膽直呈”了“子養電”和“卯巧電”。“子養電”提出了“三軍忽集忽分在中原打大仗”的設想,而“卯巧電”更是提出了“三個縱隊暫不過江在江北打大仗”的戰略建議。這兩封電報上報軍委的同時,都同時上報了劉鄧。特別是“卯巧電”還提前徵求了劉鄧的意見。

粟裕在9月24日提出舉行淮海戰役的建議,也是得到了劉伯承首先的認可,他在第二天的覆電中指出:“濟南攻克後,我們同意乘勝舉行淮海戰役”。

最終的實踐表明,粟裕這些重大的戰略建議,都被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採納,並被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而每一個重大戰略建議,劉伯承往往是提前或至少同步和中央瞭解粟裕的這些戰略建議內容。因此,完全可以說,除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外,劉伯承也是最早了解粟裕這些戰略思維和戰略思想之人。

是基於他對粟裕敢打大仗硬仗惡仗的惺惺相惜

粟裕說過:正確的戰略決心要靠戰役的勝利來實現。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指令華野“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後,粟裕不負期望使命,用陳毅的話說“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一個接一個大勝仗打。中央軍委讚譽說,“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

對於粟裕指揮打仗的素質能力,劉伯承也是深知的。而粟裕對劉伯承也是敬重有加。他們兩人可以說是都屬於用兵如神之人,都屬於能打之人。孟良崮戰役“猛虎掏心”的鐵血,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氣魄,都是非常人所為和敢為。俗話說惺惺相惜,英雄惜英雄。由於劉伯承與粟裕經常進行戰略戰役配合協作,使得劉伯承能夠深入瞭解粟裕所打的每一個大仗硬仗惡仗,這無疑給這種惺惺相惜更是平添了一份率誠與推崇。

舉一個例子,豫東戰役第二階段的睢杞之戰,劉伯承等曾一度認為“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黃(百韜)只能作戰術分割,無法避免與敵十一個旅以上接觸,似嫌殲擊企圖太多太大”。他還曾這樣說過:“象這樣的仗,我是不敢下決心打的”。劉伯承說這樣的話,一方面表明他很謙虛,另一方面,也是對粟裕敢打大仗硬仗惡仗和連續作戰的一個高度認可。

劉伯承元帥為何於1949年就稱粟裕為“中國的戰略家”呢?

主要參考文獻:《劉伯承傳》《粟裕傳》《劉伯承年譜》《粟裕年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