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在文明发展史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社会对人及人权的重视,在这其中,不单是成人的价值重新得到正视,儿童也作为独立的个体开始享有专属于他们的特别权利。

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儿童健康成长与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在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特征做出研究之后,文艺工作者们开始尝试创作以儿童为主体的文化作品。这些文学或影视作品通常以儿童为主要角色,以儿童及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内容为素材,以尊重儿童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为特征,又以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为目标。

在创作完全是为了儿童而存在的文化作品时,由于成人创作者需要以儿童的视角和姿态去观察与创作故事,因此“儿童视角”应运而生,并且它发展成了一种可以服务于其他作品题材的叙事策略。与纯粹的儿童作品需要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采用儿童视角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仅仅是通过儿童的视角来传达故事、描述世界,至于主角及主要内容则不一定与孩子相关。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因此,在一些明显是面向成人的艺术作品中,创作者却运用孩子的视角来呈现故事就变得值得思考与分析了。这些创作者中就有朱塞佩·托纳多雷,如果说《天堂电影院》因为要表达过去,需要调动儿童的视角进行回忆,那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运用少年的眼睛去窥探魅惑的人体、残酷的战争和粗鄙的人性就有些特别了。

只能说,导演这么做是想要服务于他特殊的叙事目的,那么他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通过对儿童视角的应用,可以产生哪些独特的叙事效果呢?

用少年的身份削弱偷窥的不道德感

在观看文学和影像作品时,我们容易将自己的感官代入到叙述故事的那个角色身上去,那个视角所呈现的,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视角触摸的,也是我们感受到的。

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我们就是少年雷纳多,由他的眼睛带着,去窥探故事里的人间百态。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玛莲娜是西西里岛上最美丽的女人,她引发了男人眼里闪烁的欲念,以及女人心中蹿腾的嫉妒。成人看她的眼光中混杂着世俗的偏见或功利,除了纯澈的少年,没有人能不带着邪念去欣赏她的美丽。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窥探是影片中最主要的欣赏这种美丽的手段,当这种本来不道德的、带着情欲色彩的行为嫁接在一个青春期孩子身上时,我们会予以宽容和接纳。我们不但不会觉得偷窥者面目可憎、粗鄙下流,反而下意识里会以他年纪尚小为由,谅解他的莽撞与冲动,可能,我们还会觉得流淌在他身上的青春气息是生动和有趣的。

他会在说玛莲娜坏话的人的杯子里吐痰、往包里撒尿,这是由天真与懵懂引发的恶作剧,放在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并非大过,我们一笑置之,反而还会被他的纯情打动。

因为我们受视角影响,将审美的意识转移到了雷纳多身上,所以在他不断的窥探中,我们不太感受得到来自道德的斥责,而是越来越放松与客观地去欣赏和评价玛莲娜的美。

她肩带滑落、袒露胸脯,身体的一切秘密在少年的眼下自信展现。此时,美就是美,别无它用,不是引诱男人的糖果,也不是引发妒忌的武器。

雷纳多的眼睛天真无邪,他的眼睛只做欣赏与赞美之用,因此我们眼中的玛莲娜,也是美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本身。这是导演托纳多雷刻意制作的叙事语言,自然记录,不带污浊,所以,我们心里也没有罪过。

用少年的纯真强化成人的残暴

孩子因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评价不像大人那样,通常是情绪化的、带有刻板印象或功利目的。因此即使是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孩子与大人的反馈也往往不尽相同。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她的罪是太过美丽。”导演借影片中一个律师之口道出了这个畸形社会的生存环境。

在战争侵袭的世界当中,在绝望与恐怖蔓延的土地上,人们在自己灰头土脸的时候,也只能接受别人的衣衫褴褛。不应该有人在这个时候光鲜美丽,谁美,谁就是居心叵测,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美丽等于勾引,等于卖弄。

但雷纳多没有这些偏见,在他的眼中,玛莲娜只是因为美丽而遭受不幸的女人。她即使遭人鄙视、戕害,最后衣衫不整地落荒而逃,他依然热爱她,赞美她,因为她是受生活与环境所迫,她没有害人也没有害人的想法,仅仅因为长得美,选择了用肉体谋生。在战争导致的饥荒中,她只是选择生存下去。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两种评判体系的对弈,对应的是童真世界与荒诞社会的对比,是纯真的少年与残忍的成人的对比。少年对玛莲娜越爱,就越能反衬出人性中的脏污之处。

当雷纳多在暗地里惩治那些诋毁玛莲娜的人时,许诺过玛莲娜要娶她的律师却在母亲的打压下轻易背叛了她。当雷纳多在神像前许愿,祈求神保护玛莲娜时,玛莲娜的父亲却将她挡在门外,拒绝做她的依靠……

少年未经人事,可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众人历经沧桑,内心却退居蛮荒。当孩子的视角划过战争的角落,为那里正在发生的悲剧带来一丝人性的关怀时,我们也能看到恶与善、真与伪的对比。

在孩童视角之下,战争对人性的剥夺、集体对个人的欺凌,一目了然。

用少年的无力暗示凋零的命运

雷纳多的少年身份给了他偷窥的“许可”与莽撞的理由,却没有给他可以保护心爱女人的能力。当导演选择用雷纳多的视角来展现玛莲娜的美丽时,是否会为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悲惨命运和对命运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惋惜?

会的,这恐怕也正是托纳多雷想要的结果,并且他还要让观众同样陷入这样的无力感中,共同对玛莲娜感到遗憾与悲伤。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雷纳多可以以少年的身份无所事事,整天跟在玛莲娜的身后,全身心关注着她的美丽,尽全力想要呵护她的周全,但他少年的躯壳却限制了他的力量与行动。

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玛莲娜,他只能寄希望于爸爸的裤子能让自己看上去成熟一些。他的告白只能沉浸在幻想当中。当玛莲娜被其他男人欺负时,他不想无动于衷,却又无能为力,既没有冲上前去与之搏斗的力量,也没有解释他采取保护行为的正当理由。他只能回归到一个孩子的角色,站在神像前,祈求神灵帮他庇佑玛莲娜,等他长大后,再将她托付给他。

未成熟的少年,却有着成熟的心愿,这既描绘了理想的美好,又揭示了命运的困窘。当玛莲娜在整座岛上的庇护者只能是这样一个还不能担负责任的少年时,她势单力薄的现状与必将凋谢的命运也显而易见了。

为什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要选择孩子的视角进行叙事?

当这个甚至不敢与她面对面的孩子无法保护她时,她该何去何从呢?只能走进成人世界中去,去那里乞讨生活。

但在战争下艰难求生的人们变得残酷又冷漠,在缺乏食物与保障的生存环境中,他们日渐迷失自我。

玛莲娜是他们当中唯一美丽的存在,她是受人瞩目的异类。但这样形单影只的异类是没有办法与奸诈虚伪的大多数做抗衡的,所以她最终只能归顺,不得不以自己的美丽为代价去获得团体入场券,成为他们的同类。

这是集体的胜利,也是个人的凋零。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有很多美丽之处,在儿童视角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用放松的姿态去欣赏玛莲娜的容貌之美,去感受懵懂的爱情之美……

使用儿童视角既是展示这些美的最佳叙事策略,也是导演托纳多雷想示范的观察和反思自我与世界的方式。

我们能否继续以儿童的单纯去认识眼中所见,能否以儿童的真诚去坚持心中所爱?这是儿童视角让我们看见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