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当年的长安是谁把它的名字改为西安的?

司马长史



西安在过去很长时间不叫西安,叫西安的不过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的,朱元璋在全国兴起高筑墙广积粮口号,西安就是其中一个,在原唐长安皇城基础上兴建新城,就是今天西安古城,在当时那还是元朝奉元路,后改成西安路,就是今天的西安城,所以从明初开始,西安名字沿用至今只不过六百来年。

可是长安这个名字却沿用的相对比较久远,从西汉初年,刘邦定国,于前202年定都长安,在原秦咸阳宫基础上大修宫室,命萧何主持庞大工程,因为今天西安周围大都是秦始皇仿制六国修建的宫城群,比如著名的阿房宫,还有章台宫,兴乐宫等等,刘邦就是在阿房宫以北先建宫城在造城的原理建造。于是未央宫和长乐宫,建章宫挺拔而起,后来又增设北宫和桂宫。


刘邦当初之所以不建都秦咸阳肯定有原因,因为那是秦国的祖辈龙兴之地,原六国贵族对秦国很敏感,原因是秦国曾发起消灭六国战争,咸阳正是其策源地,秦国虽然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可是秦国取天下名不正,即便拥有九鼎,自称西帝也不行,因为秦国祖先是先前给周人放马的西部边陲的夷狄,正统性不能认可。这也就有刘邦之前有想迁都洛阳的想法,洛阳是东周国都,中原腹地,周天子驾驭天下的根据地,听起来名比较好听。

可后来被一个叫娄敬的人劝回来了,他认为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洛阳就不行,地势平坦容易受攻击。后来刘邦听从其建议迁都关中,为了避讳咸阳,另辟蹊径筑长安,意思就是长治久安,因为当时中国遭受战乱太多,东周列国互相征伐再到秦统一战争,不久又爆发农民起义,楚汉争雄,而对于这个时候的刘邦认为该过天平日子了,于是让帝国休养生息。为了维护刘氏政权,可却消除部分秦郡县制弊端大封刘姓宗王,关中恰恰起了这样的作用,使诸侯国在函谷关不敢肆意关中。长安被西汉提升了以后,地位一直不容忽视,即便东汉迁都洛阳也是京畿之地,长安成了陪都,渐渐的到南北朝时又崛起,可名字未变,是前秦,西魏,北周国都。


隋时汉长安被废弃,隋文帝命著名建筑师宇文凯又在西南筑有大兴城,可是原长安城居民仍怀念汉长安辉煌,于是叫惯了,改不了口,仍叫长安。在经过三百年的唐朝,长安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看看以下数据就明白: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

直到904年,节度使朱温逼迫唐帝东迁,唐长安被废弃,统统拆除,后来由一个叫韩建的人将长安缩的只有皇城大小。唐朝的衰落也伴随着长安的衰落,从此长安的名字也就不复存在,这个沿用1106年的长安大名正式在北宋划上了句号,名字一改,长安也步入衰落,把它从建都的资格剔除,西京之名同样也不复存在。它后来一改在改,从宋陕西路,金京兆到元朝改为奉元,到后来明西安才稳定。为什么叫西安,和长安同理,无非就是希望西北安定不再为明朝添乱,于是利用陕西布政司来遥控西北,主镇就是西安,由于长安在经历五代,两宋,元好长时间没叫了,后来西安也被叫习惯了,改不了口,即便它周围有个长安县也起不了作用。


龙文说史


西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帝都,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也是中国历史上定都最多的城市了,曾经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西安我们都知道以前是叫长安的,可以说在明清之前西安一直的名字基本上就是长安,不过在各个历史上长安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说西周时期的镐京,长安一词的由来就是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刘邦定都在此,取名长安,意为长治久安。隋朝的时候也是定都在此改名为大兴,唐朝又称为西安,元代的时候称为奉元城。

长安作为帝都,最有名气的莫过于汉唐两朝了,汉朝作为第一个在此建立都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也是正式让长安从此成为第一帝都。而唐朝呢更是把长安推向了世界,当时唐朝在长安大兴土木,建立长安城,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竟然这样的一个大帝都,但是在元明清三代却放弃了,其实在北宋的时候赵匡胤一度是想在此建都的,但是由于套靠近西北,所以放弃了。到了明朝的时候西安正式出现了。明朝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废弃了之前元朝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正式取代了长安,西安也由此而来。当时朱元璋改名的意思也是安定西北,并且也是想迁都于此的,当时太子朱标已经是考察过了,但是朱标回去之后不久就死了,朱元璋也就放弃了迁都的念头。所以说长安改名西安也就是老朱的意思了,我们都知道明朝一直对西北的控制力不足,如果迁都于此的话能够更好地控制西北,所以说老朱的意思也是很明确就是想安定西北,但是当时关中地区已经不是隋唐时期的关中了,这里的耕地严重不足,加上朱标的死明朝就放弃了迁都于此。

清朝西安也是一直存在的,当时八国联军的时候慈禧就是跑到了西安。到了民国的时候设置西安市,民国十九年撤销西安市,归长安县,民国21年又把西安设为陪都。民国33年西安市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把西安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改为省直辖市。


中国历史研究所


西安在汉代时被称为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王莽改制时,将长安改为常安。后又恢复为长安。唐代长安城一度繁荣,唐灭时朱温一把火烧尽长安城,从此政治中心东移,长安开始没落。元朝被称为奉元路。明朝大将徐达率军驱赶元军,打到长安后,将奉元路改为西安。此后,一直沿用至今。民国时期,曾一度讨论将西安作为陪都,欲改名西京,并成立了相应的筹备机构,然后来还是未能改名。


长安那片月


西安有五次成为胡人都城(前赵前秦后

秦、西魏北周),可以说一部西安建都史近半数胡都,所以西安又有"五代胡都"之称,元朝时,蒙古人占领西安,西安主动改名“奉元”,意为侍奉元朝,可见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胡人后裔。



斯丹德


朱元璋。凡是历史上汉人皇帝无一例外都讨厌西安,但是不得不说西安这个狗窝确实够安全,大门一关跟个乌龟壳一样,比如大汉刘邦登基第一时间定都洛阳,后来经人劝说觉得自己实力不济不得已离开洛阳龟缩去了函谷关外


那年东京还很热


咋?还准备找朱洪武的事?


初屋


明朝为了表明和元朝统治不同,特地把奉元改为西安。


超级无敌小草


长安改名西安,分两个阶段:

一、长安名取消。

长安名取消并非发生在明朝,而是宋朝。

西安(长安)唐朝年间行政区划就属于吐蕃。并由吐蕃扶持唐广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长安)称帝。

西安(长安)关中地区唐朝年间就被吐蕃攻破,成为唐朝年间最大的笑话,“天子九逃,国都六失”。因为不能“长治久安”,唐以后宋代“长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从未攻占拉萨,而吐蕃攻占了西安(长安)关中地区。

(那么就需要和亲。)

二、“西安”首次得名。

宋代以后到元朝,“京兆”府(路)也被取消,改名“奉元”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将徐达进兵奉元路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今西安名称即从此开始。

西安可以说是汉人明朝的伤心地,明朝实际亡于西安。

1、朱标去过西安即死,朱元璋大为惋惜,认为西安风水不好。

朱标是朱元璋的亲骨肉,朱元璋亲自指定的太子人选,朱标不死,明成祖朱棣很大程度上也不会反建文帝。

2、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朱元璋远见卓识,果然,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用户67724358697


一天没球事干天天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长安什么时候改名了?不懂历史真幼稚。改名西安的是京兆府,好吗?元朝两古京兆府改名西安府,长安是县名什么时候改过?陕西政府网站有地方志不看,就喜欢聚众胡说八道。


被风吹起的落叶396


长安都改成高新区、航天区、曲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