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自北宋名臣司马光首次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所以,“文正”也被历朝皇室不轻易许出的谥号。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而范仲淹,却是被历代读书人所敬仰的楷模典范、士大夫的精神领袖。他身居高位,又文采不凡,他在苏州兴修水利、开办府学、建立义庄,每一件事都是他感怀天下的善心,因为他说过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位古人,就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正文公、范仲淹。今天,小编跟随全域旅游的定制路线,先后到达苏州火车站南广场、苏州文庙、沧浪亭、天平山,从点滴岁月中感受“大家风范”。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苏州火车站则承载着范仲淹的理想与情怀,他的9米高塑像驻守在南广场的出站口,像千年前那样守护者来往苏城的百姓。此外,南广场上还有7尊古人塑像,每一尊都有着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位古人的形象肆意洒脱,来到火车站后,一定要来看一看,读一读他们的故事!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在这个定制路线中,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不仅有四件宋世传碑,还提供一个深入沉浸体验互动项目——拓片。别小瞧它,要想做好可不容易呢!它的重点在于均匀涂抹,在此基础上,颜色越重越好,但也要适度哦!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一步步打磨出来,那种自豪的感觉不是一件静态礼品可比拟的,这项体验也被同行人评为全程线路的精华。
惠事君的手腕当天就疼了,现在还是会隐隐作痛,打磨好作品真的不容易哦!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沧浪亭,在苏州之南。其得名,源自宋苏舜钦笔下的《沧浪亭记》,更因欧阳修所作诗篇《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只此一句,天下皆知沧浪亭。很难在江南园林中找出和沧浪亭同一气度的园林,大部分都是高墙林立,园主们自得其乐的那一种。但沧浪亭不然,将水和漏窗用到了极致。它如北宋文人一样,风骨自持,坦荡荡之君子范。传说这里是《浮生六记》的主人公芸娘与沈复生活的地方,现在也突出了沉浸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随着主演在园内移步换景,感受他们生活过的私家住宅的“灯影照无睡,心清闻香妙。”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最后的打卡点是范仲淹故居天平山。这一次,在天平山的“四馆一廊”中学习了关于范仲淹的一点小趣事。范仲淹四岁时随继父搬家到长山 ,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待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就是“断齑画粥”的故事。 经过多年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有一位古人,走出苏州,又回到苏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