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華野2師傷亡慘重,李雲龍不去找司令員,為何要去找趙剛要俘虜?

用戶3708573094


在真實的戰爭當中,俘虜是我軍新兵的重要來源。陳毅說過:“我們補兵員十分之三是翻身農民,十分之七是解放戰士。”(解放戰士就是俘虜)

1949年2月,彭總報告,稱西北野戰軍俘虜兵約佔全軍百分之八十,班長絕大多數是俘虜兵,排長副排長亦近半數。在全軍範圍來說,1948年8月23日,朱總指出:“現在我們的軍隊有百分之六七十是解放戰士。”到了1950年2月,這個比例提高到了70-80%。

不過,這些俘虜兵也就是解放戰士會被大批補充進軍隊。如果來自對手比較精銳部隊的俘虜,還會比較搶手。比如孟良崮戰役整編第74師的俘虜就非常搶手,在戰役結束以後,舉行座談會。

大家討論戰術,整編第74師的俘虜認為,我軍在戰役當中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步兵班排進攻,縱隊前進過於密集。排長以揮動軍帽指揮,太簡單,不能適應戰場變化。每前進一線,就要插小旗子,方便炮兵掩護射擊。還有,單兵臥倒以後,要立刻挖一個簡單的臥射坑。

在偽裝的時候,注意與周圍土色和環境一致,還有山炮陣地的選擇問題。比如有1門山炮被部署在一個小高地上,就被發現。應該部署在村落裡,在牆壁上挖一個洞就行了。而且,炮兵騾馬都是經過長時間訓練,如果當普通騾馬馱載步兵裝備,比較可惜。

正是因為解放戰士大部分都接受過三個月完整軍訓,不用再進行基礎訓練。而且,很多人還接受過更多的訓練,比如炮兵,重機槍,通信,測繪,工兵等等訓練。也相對習慣部隊生活,因此作為新兵加入,也就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深度軍事


在劇中,李雲龍和楚雲飛最大的較量也就是趙莊之戰了。兩人雖然亦敵亦友,相互欣賞,但上了戰場絕不含糊。

經過幾天的激烈戰鬥,雙方的部隊均損失慘重。因為89師的武器裝備精良,炮火支援十分充足,這對華野2師確實是巨大的考驗。

最後李雲龍的1萬餘人也只剩下了3000餘人,他從進西北帶過來的老隊伍基本打完了。如果不是華野首長使用五噸炮彈將其換下,非得拼光不可。


李雲龍善於用兵,以往都是打主攻。他吃肉給別人留點兒湯喝。這回卻是打阻擊,損失這麼大,如同割老李的肉。

趙莊之戰後。老李的部隊減員嚴重,要是得不到兵員補充,那之後的仗基本沒法打了。

要知道阻擊戰的消耗非常大,為別的部隊爭取時間,那別的部隊就可以繳獲武器和俘虜,而打阻擊的部隊就是純消耗。

戰後整編和補充兵源,就應該理直氣壯的去找司令,但為何李雲龍直接去找趙剛要俘虜?

李雲龍啥時候打過敗仗?以往都是他耀武揚威的,這次阻擊雖然勝利,但損失了將近2/3的兵力,以老李的性格,他哪拉的下臉直接去找司令。


這肯定有人要說了,這麼嚴肅的事情還要顧臉面嗎?其實這只是一個因素。

當時野司指揮部離得很遠。華野的大部隊還正在作戰。就算李雲龍去找司令,路上還得耗費時間,調動部隊也得需要時間,而淮海戰役已經打到關鍵時刻,根本耽擱不起,李雲龍哪來得及去找司令。

為了部隊能夠快速恢復戰鬥力,我軍通常採取“即俘即用”的策略。因此有的國軍士兵上午被俘,接受動員和教育後,下午便成為了我軍的戰士。

在此情況下直接去找趙剛要俘虜,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李雲龍和趙剛是老熟人,他有這個把握。雖然趙剛原則性很強,最初拒絕老李的請求。然而最後老李還是以戰友情打動了趙剛,寫下借條將俘虜帶走了。


說史聽濤


李雲龍帶的部隊一般情況下是比較擅長打主攻的,所以一直都習慣了自己吃肉,把湯留給別人喝就可以了。但到了淮海戰役的時候,李雲龍被分配到趙莊去打阻擊,為其它部隊殲滅敵人爭取時間。阻擊戰的消耗當然非常大,因為一般都是以少數兵力佔領陣地,依託陣地阻止敵人援軍前進,包括武器、彈藥和兵源基本上都是純消耗,需要到戰後才能補充,而且還需要整訓一段時間,才能再次投入戰鬥。

比如豫東戰役的時候,中野十一縱本來是被粟裕留下來充當預備隊的,但是後來戰場形勢有變化,山東兵團沒能拖住黃百韜,讓黃百韜從山東戰場迅速脫離出來,轉移到了豫東戰場,粟裕不得已,只能把僅有的預備隊使用上去,來阻擊黃百韜。中野十一縱打得很艱苦,但在敵人優勢兵力和火力之下,防線最終還是被突破了,黃百韜的陣地和被包圍的區壽年兵團接上了,形勢一下變了。

粟裕臨機應變,決定調整部署,在兵力已經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大膽從本來在西邊阻擊邱清泉兵團的阻擊部隊抽調了一部分來繼續圍殲區壽年兵團殘部,而原本正在圍殲區壽年兵團的主力部隊則轉移陣地,用於圍殲黃百韜兵團,中野十一縱則被臨時調往總部附近進行休整,又成了預備隊。但中野十一縱補充整訓尚未完成,邱清泉兵團接到統帥部嚴令,加強進攻,來救援黃百韜兵團,粟裕只好又把中野十一縱投入進去,參加對邱清泉兵團的阻擊,為圍殲黃百韜兵團爭取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負責打阻擊的三縱、八縱和中野十一縱傷亡慘重,而負責打主攻圍殲區壽年兵團和黃百韜兵團的一縱、四縱、六縱和特縱則因為是在圍殲敵人,所以從戰場上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也抓了很多俘虜。這樣,在戰後部隊整訓的時候,當然不能誰繳獲的就歸誰,如果是這樣,那以後就沒人願意打阻擊了,仗就沒法打了。所以,一般到戰後整補的時候,包括繳獲的武器彈藥和裝備、抓到的俘虜,都是需要由總部統一重新分配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濟南戰役的時候,許世友要求改變原來的部署,要讓九縱所在的一面為主攻,而另一邊則改為助攻。因為助攻的任務是堵住敵人,實際上就是阻擊,防止敵人突圍逃走,另一邊的任務則是突破敵人防線,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因為九縱隊是許世友一手帶起來的部隊,而他作為主官,當然不想九縱去打阻擊,造成太大的消耗和傷亡,而希望能讓九縱去吃肉,原本擔任主攻的十縱則改成去喝湯。

李雲龍在打平安縣城的時候,他擅自率部圍攻縣城,是在打主攻,卻調動了周圍的丁偉、孔捷的部隊,乃至晉綏軍358團,都來打阻擊,其中一些縣大隊、區小隊傷亡慘重,乃至被打光,而李雲龍則在其它友鄰部隊的協助下,打下了平安縣城,那麼平安縣城裡面繳獲的物資和武器彈藥的分配就成了問題,這也是戰後丁偉和孔捷理直氣壯的跟李雲龍要工錢的原因,因為他們確實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才讓李雲龍吃上了平安縣城這塊肥肉,他們要求喝點湯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趙莊之戰,李雲龍被臨時拉上去打阻擊,協助其它部隊圍殲黃百韜兵團。而當時負責阻擊的是宋時輪指揮的華野三個縱隊,也就是三縱、八縱和十縱,三個縱隊當時兵力約計十萬人左右,要阻擊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二十多萬人的部隊,當然是非常吃力的,這還是邱清泉在優勢兵力下一開始並沒有採取稍微有點冒險的從潘塘鎮阻擊部隊側翼迂迴攻擊的情況下,所以阻擊部隊傷亡非常大,這是正常的。後來為了減輕阻擊部隊的壓力,華野蘇北兵團企圖從潘塘鎮迂迴攻擊徐州飛機場,迫使敵人分兵回援徐州,結果在潘塘鎮和國軍74軍打了一場遭遇戰,各自退回。

但在圍殲黃百韜兵團的過程中,有個部隊算是佔了便宜,吃了大肥肉的,這就是華野一縱。黃百韜兵團剛開吃向運河以西撤退的時候,擔任掩護的六十三軍行動遲緩,被華野追擊部隊的先頭部隊追上了,很快就開始包圍殲滅。但打了一半,六十三軍已經被打殘了的時候,華野一縱隊才趕上來,於是粟裕命令其他部隊繼續渡過運河追擊包圍和殲滅黃百韜兵團,六十三軍殘部則交給剛趕到的一縱隊繼續殲滅。這樣,已經快要失去戰鬥力的六十三軍殘部就成了一縱隊的肥肉,而之前奮力追擊和圍殲的部隊則算是有點吃虧。

打完黃百韜兵團之後,華野又分兵一部分轉向圍殲已經被中野包圍的黃維兵團,那麼當時離黃維兵團最近的就是之前打阻擊的三縱和八縱,在陳士榘和唐亮的率領下趕去增援中野,圍殲黃維兵團。李雲龍借俘虜也是這個目的,因為他的任務從打阻擊變成了去堵敵人的退路,根本沒有時間整補,只能自己想辦法補充。因為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所以三縱和八縱從阻擊馬上轉移戰場,來不及整補,只能大量補充在之前作戰中抓到的俘虜。與此同時,華野其他部隊在判明徐州杜聿明集團的三個兵團已經決心放棄徐州南下的時候,也馬上開始追擊,要趕到杜聿明集團的前面去堵住敵人的去路。

這時候,淮海戰役的規模已經遠遠超過了之前中央和粟裕的計劃範圍,所以原計劃投入的兵力雖然都已經投入進去了,但是仍然兵力十分緊張。當時華野除了原有的四十五萬人,以及中野的十多萬人,而且把當時豫皖蘇、冀魯豫以及山東的大量地方部隊都已經動員調集過來了,總數約計40萬人,其中比如渤海縱隊、魯中南縱隊、豫皖蘇獨立旅、冀魯豫獨立一旅和二旅等部隊,可以說是把當時中原戰場能動員的部隊都用上了,兵源幾乎接近極限。為了補充前線兵力,不僅把大量機關和後勤人員也充實到前線,華野總部警衛團也用上去了,仍然是捉襟見肘。

為了應付病源不足的危機,粟裕也是到處蒐羅。首先是把兩個多月前剛在濟南戰役中起義的吳化文的三十五軍調過來,投入戰鬥,這還不夠,粟裕又電報中央,想把剛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起義的張克俠、何基灃的部隊也調上來,準備投入進去。因為這些起義部隊當時的使用是不能由粟裕直接決定的,必須要經過中央同意,粟裕這麼做等於也在向中央借俘虜。也就是說,這時候不僅是李雲龍在厚著臉皮跟趙剛借俘虜,粟裕其實也在這麼幹。所以別人告狀告到粟裕那裡,粟裕就說,眼光要放長遠一點,整個戰場上八十萬敵人,還不夠你吃嗎?


蕭武


一個單位里人很多,和同事打交道,很多時候就是在扯皮。所以很多人覺得累,明明是很小的事,可做起來卻花了很多精力。

李雲龍的二師傷亡慘重,需要補充士兵。而能馬上利用起來的士兵就是俘虜中的解放戰士。李雲龍當然可以直接找司令員去要。可是有兩個問題不好辦:


首先,司令員不是李雲龍一個人是司令員,而是很多師的司令員。領導在分配資源的時候不可能全給一個下屬。李雲龍找司令員,只能是苦苦哀求,但最後很可能沒什麼收穫,即使有也會很有限,達不到李的要求。

其次,就算是司令員答應了。但領導只會下命令,真正執行的時候還要靠下面的人。李雲龍要得到這些解放戰士,還要到各個師去領俘虜。縣官不如現管,別的師辛辛苦苦抓的俘虜,當然不會心甘情願拿出來。這樣就會是扯皮,磨磨蹭蹭間時間過去了,而最後李雲龍得到的大概率是些歪瓜裂棗。


李雲龍要的多,要的急,直接找領導這種方式行不通。

李雲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利用私人關係。

李雲龍和丁偉等其他部隊主官可以說是換命的交情,可是電視劇中也看出來了,在爭奪資源方面,他們誰也不讓誰。李雲龍想都不要想找他們。


接下來,最好的就是找趙剛了。

一、趙剛原來是李雲龍的政委,兩個人的交情不任何人都好;

二、二師也是趙剛的老部隊,是他的“孃家”,他不會不管;

三、趙剛現在的職位正好是掌管俘虜,是“現管”;

基於這些原因,老李找到趙剛,一句客套話都沒有,開門見山的就是要,儘管趙剛有點小小的抵抗,但很快老李就要到了自己想要的。


故紙匯


華野2師傷亡慘重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淮海戰役的碾莊攻堅戰中。李雲龍之所以找趙剛要俘虜,是因為這群“俘虜”與眾不同。


淮海戰役打響後,由於國民黨誤判我軍即將主進徐州。於是將孫元良兵團、李彌兵團、邱清泉兵團調回,致使黃伯韜兵團成了孤軍。

當國民黨發現我軍準備圍殲黃伯韜兵團時,又急調兵力進行解圍。華野獲悉國民黨的意圖後,還是下定決心吃掉黃伯韜部。

當時擔任主攻任務的是善打攻堅戰的四、六、九、十三縱隊,李雲龍的2師就是六縱的主力部隊。而擔任阻擊任務的有7個縱隊、2個獨立旅,其中就有趙剛擔任副政委的11縱隊。

碾莊戰役打響後,李雲龍的2師在進攻王莊時,碰到了老對手楚雲飛。如今楚雲飛已今非昔比,他從晉綏軍的團長升任中央軍師長。


楚雲飛的部隊全套美械裝備,加上指揮得當,對李雲龍部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阻力。李雲龍集中了所有兵力和楚雲飛激戰了三天,僅攻佔了3個小村子,而且傷亡慘重。

於是華野調來了炮兵部隊,對付善於打防守、善打巷戰的楚雲飛部。而李雲龍的2師則調回後方補整,就在這時李雲龍聽到了一個好消息。

原來一個星期前,張克俠、何基灃帶著國軍59軍、77軍3個半師戰場起義,這個起義軍可不簡單,是鼎鼎大名的29軍老班底。

現在正補充到了戰鬥力減弱的部隊,而趙剛的11縱恰恰是地方部隊組建的。李雲龍心中暗喜,這下又有肉吃了。


李雲龍大喜,不僅是因為29軍戰鬥力強,主要還是因為29軍本來就和其他國軍不是一路人,而且何基灃是個老黨員,他和張克俠策劃起義已久,革命基礎好,是支拉來就能打的部隊。

這樣的部隊在哪個縱隊都是補充兵力的香饃饃,肯定不會放手,也只有老搭檔趙剛的11縱,才有機會劃拉來。

現在正是碾莊攻堅戰的關鍵時刻,李雲龍的2師作為主力中的主力,只要他有本事能做通11縱工作,華野司令員肯定會同意的。


當然趙剛之所以把2000多起義部隊給李雲龍,並不僅僅出於幫助老部隊的目的,主要還是從大局出發的。

圍殲黃伯韜兵團的時間十分緊迫,主攻部隊的兵力補充相對來說,更為重要。

李雲龍補充兵力後,馬上投入了團山的戰鬥,由於敵軍炮火十分猛烈,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上級命令我軍撤退。

李雲龍在撤退途中,又突發奇想,竟違背“命令”,偷偷繞回去捅了楚雲飛部的“腚”。就這樣這對老冤家在戰場上又幹起來了。



花木童說史


你是說李雲龍不按規矩、套路出牌哈?正是有諸如若干這樣的特殊才使得解放戰爭只用了三年,毛澤東不愧為偉大的政治家的!

這個問題很簡單:

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等你批條子、開會研究討論,結果會怎樣?而趙剛是他的老搭檔,又相互從心眼裡敬佩、放心的人,李雲龍有把握“借得來”。如果是剛一見面在獨立團那時行嗎?肯定不行的,就去“搶”萬家鎮偽軍的300匹馬,趙剛都去幹擾,最後怕出事還私下告給旅長了。所以旅長一聽有這等好事,馬上“打劫”,用軍紀打劫!旅長電話裡說:你小子留下一個連的馬匹,其餘的(兩個連)給我送到旅部來……給不給?不給我就追究你私調軍隊的責任!呵呵呵,這事啟發了趙剛:原來基層部隊是這樣的,首長並不強調軍紀,而強調的是戰果,得——這次“小報告”還讓咱團又少了戰利品……心裡有點過不去!如此幾次,深厚的友誼從趙剛來說:自私一回又如何?也容不得不自私!而司令員對不服氣的人只說了一句:李雲龍遇到的是一場硬仗,不信你去試試?別人也無話可說了。

第二,這一小片段就可以聯想到毛澤東偉大的思想,軍事才能又構成了毛澤東思想的一重要部分;作為統帥的軍事才能90%是用人,而不是具體的“排兵佈陣”。對每一軍區的一、二把手的選派就象下棋,每顆棋子落下都有雷霆萬鈞之力!關鍵時候越向基層越擁有靈活的機動性,象李雲龍、趙剛這種級別的人,毛主席根本還沒印象。他們的位置是:我不打死你,你就要打死我的前沿。

第三,戰爭沒有多的選擇,唯有打贏!所以,司令員要的是勝利。這就不是“大雁還在天上飛,兩獵手就先討論如何吃”的故事了,戰爭敗了不是“大雁飛了”而是命都沒了!這時講程序只有失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權力不向下放,不靈活,必敗!

這是戰爭年代哈,在和平年代誰有資格去試試?更不用說和平年代有吃有喝有享受,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在一些地方佔上風:用你也可、用他也可,你不走程序?三天兩頭有事無事你不來彙報、我走哪裡你不給我開車門?我這個縣委書記拿下你一個鄉鎮黨委書記又有什麼危害呢?

謝謝!





家庭農場諮詢我


此事的背景是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也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殲敵數量最多的。

此戰中,國軍損失55萬人,其中被俘虜320355人,投誠35093人,起義改編28500人!國軍少將以上軍銜將領中,投誠22人,起義8人!


國軍陸軍中將杜律明也是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1960年,周恩來和陳毅宴請來訪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杜律明也受邀出席。席間,蒙哥馬利問杜律明:“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

杜律明指了指坐在對面的陳毅說:“我的人都跑他哪裡去了。”(還有另一個版本“我的人都送給他了”)。

這句話雖然是在開玩笑,但是,這反應一個事實。解放軍大規模改編被俘虜的國軍部隊!

內戰期間,改編國民黨部隊,絕對是解放軍補充兵員的最快速方式。

首先,最優先接受改編的就是“起義”的國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黃維兵團下屬的廖運周110師起義!在《亮劍》中,就是趙剛配合廖運周師長起義的。而且,歷史上的廖運周師長可是老黨員,一直和我黨有聯繫。
(廖運周師長)


廖運周師長領導的110師連黨支部都有,完全掌握在我黨手中。所以,在解放軍配合下,廖運周率部假裝打出我軍包圍圈後,馬上調轉槍頭,和解放軍一起打黃維!也是因為廖運周的起義,打亂了黃維的部署,導致了黃維的徹底失敗。

其次,就是投誠的國軍。投誠不同於起義,投誠發生在戰鬥開始後,在局勢對國軍非常不利時。國軍看打不過了,才投降。

最後,就是在戰鬥和追擊中被俘的國軍。這時候,不投降就是死,國軍在萬般無奈下才投降。所以,這類人最後在接受改編。

而且,在處理被俘人員時,必須經過“兩憶三查”教育。

就是“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查鬥志、查工作”。通過這種思想工作,把敵對分子甄別出來。同時,團結和發動國軍中的“勞苦大眾”,拿起武器,加入解放軍,一起打老蔣!


對於被俘人員,這個工作是必須做的。而且,通過思想教育的俘虜,也要和解放軍老兵按照比例混編。防止出現再次“倒戈”

有一個反面典型:郝鵬舉曾當過偽軍和國軍。後來,又通過起義參加瞭解放軍。可是,郝鵬舉又再次反叛革命,在1947年被我軍槍斃!

陳毅曾方面訓斥他:“教爾做人不做人,教爾不苟竟狗苟。而今俯首爾就擒,仍自教爾分人狗。”

李雲龍趙趙剛借俘虜也是迫不得已!

在趙莊阻擊戰中,李雲龍的對手是楚雲飛的精銳部隊,李雲龍部傷亡慘重。華野二師有的團,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兵力。李雲龍急需補充兵員!

可是,李雲龍不能撤到後方補充,也來不及請示縱隊司令。因為,戰事緊急,對面又是老熟人楚雲飛。李雲龍不能就這麼放楚雲飛走,他可不能讓楚雲飛看不起他!就算是崩了門牙,老李也要和楚雲飛一決雌雄!


於是,李雲龍找到了在給俘虜上課的趙剛。趙剛手下剛好有俘虜,以他們的交情,趙剛必須幫忙。而且,老李也覺得“兩憶三查”教育有點囉嗦。他老李覺得自己有本事降伏這群俘虜。所以,李雲龍找到了趙剛。

趙剛辦事謹慎,再加上李雲龍和他不是一個單位。所以,從安全和制度考慮,趙剛一開始拒絕了李雲龍。不過,趙剛還是對老部隊、老戰友有感情。他也覺得李雲龍有本事降伏這群俘虜兵。而且,戰事確實緊張,戰機稍縱即逝,不容耽擱。於是,最後,趙剛以整個戰役的大局為重,借給了李雲龍2000俘虜。


勇戰王聊歷史


華野司令員怒批告狀的某縱司令時說的很準確:“李雲龍在趙莊,打的那就不是抓俘虜的仗!你拉上趙莊試試?”因為阻擊戰是大型戰役中最苦的活,消耗大、傷亡重,還很難有大批繳獲和俘虜,畢竟是被動的一方。所以解放軍各部都把圍殲或追殲任務比喻成“吃肉”,攻堅戰稱為“啃骨頭”,阻擊戰則是“喝湯”。



在解放戰爭中,被俘虜或投誠後補充進我軍隊伍的國民黨兵被稱為“解放戰士”,一般說來,各部隊在戰鬥中補充的少量解放戰士完全可以遵循“即俘即補”的政策,以隨時補充部隊的戰鬥減員。比如圍殲黃維兵團最艱苦的時刻,陳賡將軍指揮的四縱和九縱傷亡較大,他指示各縱可以把團級建制縮編為兩個營,以免影響基層連隊的戰鬥力。

然而二野名將周希漢卻說:“我的一個營,原來有500多人,連續作戰傷亡了近500人,現在還有500多人,沒必要縮編”,陳賡很驚訝,問他是不是算錯了,周希漢回答:“沒錯,蔣介石給我補充的”。事實是,那些被俘的國軍士兵只要放下武器和報出窮苦出身,立刻就會被好幾雙歡迎的手握住:兄弟,你解放了!



但大規模的俘虜群體和部分國軍精銳部隊的俘虜,再這樣匆忙的“即俘即補”就不行了,很容易出現問題。其一是需要控制基層連隊的解放戰士比例,隊伍成份總得保證;其二是在淮海戰役中,像第5軍、第18軍、第74軍這樣的國民黨嫡系精銳,基層官兵受反動教育較深,態度相對頑固,必須經過一定的思想教育和甄選後,再統一分配來補入部隊,否則要出亂子的,趙剛在臺上訓話時,第5軍和第74軍的都有代表。

國軍第十三兵團司令李彌,就是兵敗後化妝成士兵混入俘虜隊伍,然後在押往華野12縱政治部所在地臨沂的路上逃跑的,所以《亮劍》中二縱政治部主任趙剛負責管理和改造俘虜兵,是符合歷史和部隊分工的。2000名俘虜兵必要的思想教育還沒有完成,是他起初拒絕李雲龍請求的一個原因,這是有規定流程的。



在趙莊阻擊戰的戰史原型“徐東阻擊戰”中,華東野戰軍可不是以師為單位遂行任務的,而是由宋時輪統一指揮的整整三個縱隊,畢竟面對的是徐州敵人的主力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一二個師哪裡擋的住。換句話說,不僅李雲龍的二師抓不到什麼俘虜,他所在的縱隊也不會“有肉吃”,

那為了緊急補充傷亡,李雲龍只能去找兄弟縱隊想辦法,比如趙剛的二縱,而跨縱隊調撥俘虜兵,自然是趙剛開始不想答應的另一個原因,縱隊是野戰軍的戰役基本單元,他趙剛又不是縱隊司令,各家總有各家的日子。



整個淮海戰役期間,人民解放軍共俘敵32萬餘人,其中華東野戰軍的殲敵數量約佔80%,但俘敵人數最多的是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即包圍和殲滅黃維兵團、杜聿明集團的三個兵團之後。而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俘敵數量尚不很大,各縱隊為補充戰損自然把俘虜當成重要資源,這就是《亮劍》中裡華野司令員批評某縱司令的第二個問題:胃口太小,眼光不夠長遠,果然到戰役後期,僅幾十萬俘虜的吃飯問題,都成為華東軍區的一大負擔。

李雲龍所部由阻擊援敵到轉入戰場追擊,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事情,為了儘早揪住楚雲飛89師的屁股,華野二師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兵員和彈藥補充等戰役準備,這個時候再去後方找司令員解決顯然是來不及的。從道理上說,李雲龍的二師是由中野轉隸而來的,他的合理要求司令員也一定會滿足,否則幹嗎在趙莊用五噸炮彈換下二師呢?部隊打光了不好跟中野首長交代嘛。



但二師所在縱隊就沒多少俘虜,司令員想解決問題,一樣得從其他縱隊劃撥,加上必要的手續和流程,那黃花菜都涼了,戰機是稍縱即逝,等於回到李雲龍直接找友鄰部隊要兵的原點,與其如此,他還不如通過跟趙剛過命的交情“走走後門”。雖然趙剛不太情願,但李雲龍一句“晉西北帶出來的老兵只剩五分之一了”,還是打動了獨立團原政委的心絃,這個錯誤又並非觸犯原則,趙剛也就順水推舟了,畢竟軍情如火,解放軍是一家人。

真要是不給,那才叫“山頭主義”和“本位主義”呢,“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的毛病是國民黨軍隊的頑疾,而不是人民解放軍的。


度度狼gg


李雲龍的華野二師在趙莊打的是阻擊戰,根本就不是一個抓俘虜的仗,俘虜都被友鄰部隊抓了,這一仗李雲龍的二師沒有抓到多少俘虜,就談不上多少補充了。為了補充兵力,如果李雲龍去找司令員效果沒有直接去趙剛哪裡效果好。原因在於,李雲龍的二師原來屬於中野的建制,後來半道劃入到了華野的建制,司令員不一定立即能給李雲龍補充俘虜。

直接去找趙剛就不一樣了,二人雖然不在一起任職了,但是畢竟在晉西北一起搭檔了那麼年,有深厚的戰友情和兄弟情。剛開始趙剛不答應,因為要犯錯誤。後來李雲龍說,咱們從晉西北帶出來的獨立團老底子快打光了,趙剛的心一下子就軟了,寧願犯錯誤也把俘虜給了李雲龍。

由於先前趙剛對俘虜已經做了思想工作,李雲龍接過來之後也做了一些教育,多數人願意參加解放軍。實際上,解放戰爭中,由於戰爭消耗,我軍的戰士多數是“解放戰士”,他們剛剛成為解放戰士就將槍口對準國民黨反動派。



歷史軍魂



李雲龍找趙剛要俘虜其實是因為他和楚雲飛的矛盾,兩個人一直不合,內戰的時候更是完全爆發,都想滅了對方,而這次的趙莊戰役便是兩個人打過的最大的一次仗,自然都會拼盡全力。

這次戰役是李雲龍部守,楚雲飛部攻,經過24小時的大戰,兩邊都死傷慘重,最後自然是李雲龍部大獲全勝,最後為什麼會找趙剛要俘虜呢?


俘虜的都是楚雲飛的部下,李雲龍雖然向來和楚雲飛不合,但是他也明確知道,楚雲飛的部確實戰鬥力極強,他的部下更是個個訓練有素,剛剛大仗結束,李雲龍肯定急需招兵買馬,這現成的人馬肯定得要啊,將來訓練出來拿去打楚雲飛豈不美哉。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是李雲龍部確實傷亡慘重,而且一直得不到休整,長期連續作戰,沒有時間招兵,這隻隊伍雖然是他楚雲飛的,但是李雲龍完全是有信心駕馭得住的,所以才敢直接去要俘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