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女兒生日的那天,小梅跟丈夫一商量就準備給孩子一個驚喜禮物,這份禮物是艾莎女王的模型玩具,女兒一直是女王的粉絲,這份禮物也一直是她夢寐以求的,所以女兒非常寶貝這份禮物。

沒成想小梅哥哥家的女兒,也就是小梅的小侄女也看中了這份禮物,於是在吃完飯之後小侄女就偷偷地跑過來問小梅:姑姑,你能不能把優優的玩具送給我呀!

聽完小侄女的請求之後小梅陷入了為難,因為小梅知道女兒特別寶貝這份禮物,肯定不可能會送人的,而且小梅也沒有權利幫女兒做決定送人,但是小梅又想到哥哥對她一直很不錯,平常工作比較忙,好不容易有機會見一面,也不能因為這點小事傷了和氣,然後小梅就陷入了一陣沉默之中。

思考完成之後小梅對小侄女說:那是優優的東西,我沒有權利幫她做決定,你還是問一下優優吧。小侄女聽完這句話之後忍不住哭了出來,然後大聲說:“你們真的好小氣啊,一件普通的玩具都不給我”!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聽完小侄女的這番話之後小梅瞬間就明白了,小侄女之所以偷偷的問小梅能不能把艾莎的玩具送給她,其實是因為小侄女在女兒那裡吃了閉門羹,所以想直接讓小梅同意,想到這一層小梅的心理有點不是滋味,感覺小侄女有點被寵壞了。

小侄女的哭聲也吸引了哥哥還有嫂子的注意,小梅只能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訴了他們,小梅看到哥哥的臉色也不是太好,於是立馬錶態說:“對不起啊,那件禮物是我跟她爸一起送給優優的,這份禮物對於優優來說很重要所以不能送給小侄女,不過我可以重新買一個一模一樣的送給小侄女。”

這個時候哥哥的臉色才算緩和了許多,這個時候嫂子也打圓場的對小梅說:“這件事你別往心裡去,這孩子都被你哥慣壞了,她也不是真喜歡,她就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你不用花那份冤枉錢了,回去我教育這個孩子 ”。

小侄女聽完這番話之後憤憤的說道:“哼,我不管,我不要一模一樣的,我就要優優的那個”!嫂子聽完之後臉色不是很好看,接著對小梅說:“今天打擾你們時間太長了,我們改天再來拜訪,你們一家人有空也可以去我家玩”。然後嫂子抱著小侄女拉著哥哥很快就離開了。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我相信這個案例也一定曾經發生在其他家庭。某些孩子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看到喜歡的玩具通常會選擇討要過來,主人家為了不傷和氣,哪怕這件玩具是自家孩子的寶貝,也會義無反顧的送給其他孩子。但是我想問一下這些隨便把自家孩子喜歡的東西送人的家長有沒有考慮過自己家孩子的感受呢?

把孩子的東西隨便送人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有些家長總會說自己全心全意地愛著孩子,其實孩子又何嘗不是全心全意地愛著自己的父母呢。父母把孩子的東西隨便送人這種行為,是一種極其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如果送出去的東西還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那麼孩子內心會對父母產生敵對情緒,親子關係就會出現裂痕。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2.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遭受挫折且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時候,就會傾向於通過攻擊別人來發洩情緒,這叫做“挫折攻擊理論”

舉個例子:當孩子發現自己喜歡的東西被家長隨便送人的時候,孩子的情緒勢必會非常憤怒以及難過,這個時候孩子很可能會跟家長哭鬧,或者直接跟家長動手。

家長隨便把孩子東西送人這種行為的本質就是不尊重孩子。我們不妨可以這樣想一下,當你想要借用別人東西的時候,你肯定首先會詢問一下別人的意願,在得到別人應允之後你才會動這個東西,這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可是當這件東西的主人變成孩子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沒有尊重的意識。

不尊重孩子的這種行為會嚴重傷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無法信任他人,性格偏激,容易暴躁等問題。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家長的正確做法是什麼樣子的?

1.尊重孩子意願

當家裡來了客人,有孩子向你討要東西的時候,首先你必須要明確物權概念,就是你要知道這個東西的主人是誰,如果別人討要的東西是你的東西,究竟送不送這個東西就看你自己的意願了。

如果別人討要的東西是孩子的東西,那你就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願意送就送,不願意送千萬彆強迫。千萬別因為擔心傷了和氣強迫孩子送東西。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舉個例子:假設你剛花大價錢買了一件你一直以來特別喜歡一件衣服,還沒把這件衣服穿上,你的表妹也看中了這件衣服,這個時候你的媽媽說:不就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嘛,既然你表妹喜歡就送給她吧,你再重新買一件唄。家長們不妨想一想,如果換成你你是一種什麼感受呢?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小事,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

2.讓孩子自己處理這件事

這種事情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機會,無論孩子是同意贈送還是不同意贈送,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表達,家長儘量不要代為表達。

如果家長代為表達,這件事情就會從孩子層面上升到家長層面,如果處理不妥當更容易傷害大人之間的交往關係,所以讓孩子自己處理最好。可以鼓勵兩個孩子互相溝通一下

姑姑,把優優的玩具給我吧!當孩子玩具被討要時,家長應如何做?

總結:當孩子的物品被其他孩子看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跟孩子統一戰線,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不要強迫孩子,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這件問題。

有心理專家指出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如果家長可以教會孩子正確的社交方式,會有助於提高孩子面對困難時抵抗挫折的能力。

所以這種事情也是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一個好機會,另外還要特別說明一點,孩子去別人家做客,向別人討要東西這種行為挺拉低印象分的,如果你家的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建議家長們最好幫孩子改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