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身为家长,孩子犯错到底应不应该打他?

AL火拳艾斯


你的这个提问很笼统,也不知道你的孩子多大了?是处在哪个学习阶段?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还是大学呢?

一、如果孩子是在幼儿园或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我觉得如果孩子犯错的话,适当的是可以惩戒的,也就是你说的打一顿。

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人生中的打基础的阶段。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阶段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但是有的孩子生活习惯不好,学习习惯更差了。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他。如果孩子对于一件事初次犯错之后,我们可以批评。然后告诫他,如果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的话,那么就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孩子到了下次仍然是犯同样的错误,那我必须让他接受教训,可以狠狠的打一顿。

我们都说要赏识孩子,但是赏识孩子也是需要惩戒的。如果总是赏识孩子,这个孩子就变得无法无天。就拿现在的玩手机来说,孩子总是不听大人的话,如果他屡次三番不听必须严格惩戒,如果不承认的话,孩子就会近视,而且学习成绩下降。

著名的主持人董卿小时候的时候经常受到父亲的责打。之所以董卿那么优秀,虽然和本人天子有关,但是也和父亲的严厉要求有关。

二丶如果孩子是处在叛逆期或者是大学阶段的话,能不打尽量不打。

叛逆期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这时候需要一定的方法,你可以买来一些书来进行教导。当然了,这个时候的教导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如果你要是还想像小时候那样狠狠地打一顿的话,孩子年龄大了而且个子高了,有些孩子如果被打急了的话会容易反抗的。

如果孩子是处在大学阶段,那千万就不要打了,因为孩子这个年龄段他们都比较懂事了,如果偶尔的犯了错误,要对他及时的进行指出。相信好多孩子听到老父母的指出之后,就会能够的改正过来。但是也不排除有特别不听话的孩子,这时候你怎么办呢?就让他到社会中去锻炼一下,然后让他尝一点苦头,他就明白你说的话都是对他好的啦!

所以打只是一种方法,如果能不打的时候呢,还是尽量用其他的方法来教育,这个时候呢,就需要我们家长学习了,做一名家长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是不容易的。


小数快车


首先,我认为孩子犯了错是不应该打骂的。因为打骂只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危害比如:

①你用打骂孩子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今后很可能会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别的孩子。会造成孩子暴力倾向。

②孩子容易发脾气。家长长期打骂孩子会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暴躁。

③孩子可能不孝顺。

④孩子更加敏感。孩子被打骂过以后就会有一定的忧虑意识,他们可能会认为人生来就是有这么多不幸福

⑤孩子变得自卑。在他们的意识里可能会认为自己哪里都做得不好,所以才会受到惩罚。从而这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⑥孩子变得孤僻。他们的世界里可能会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只要做错一点事就会挨打。所以他们慢慢的养成了不和人交往的习惯,认为这样就不会被打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对待孩子犯错应该正确认识,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冷静,认真去分析原因,再做出处理。我们可以采取这“一次讲道理,二次讲条件,三次要惩罚”的十五字方针。这里的“条件”就是给他提出一些约束。“惩罚”是对二次犯错约束的执行,比如减少玩游戏或看电视的时间,必要时也可以罚站、面墙思过等小惩戒。经验告诉我只要严格去执行一般问题会解决的很圆满。





开启暗夜之光


身为家长,孩子犯错到底该不该打?这个问题应该中国大多数家长想问的问题!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家长要教育要以说服教育,诱导为主。长期经常性打孩子,有可能会造成孩子性格冷漠,亲子关系紧张。也不是说绝对的不可以打孩子。

打是教育方法之一,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西方也有省了棍子惯坏了孩子的谚语。圣经里也多次强调父母要用杖责打孩子。

但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打得!

3-5岁年龄段

五岁之前的孩子可以打,而且必须打。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是非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往往讲道理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直接肉体的疼痛反倒更能加深印象。

5-10岁年龄段

五岁到十岁的孩子,应该尽可能的少打,实在需要打也是在反复说理无用,犯了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打。

十岁-现在的年龄段

十岁之后的孩子是万万不能打的,这个阶段的孩子自尊心强,简单的打骂只能造成孩子的叛逆。十岁之后的孩子已经对是非有了标准的判断,犯了错跟孩子讲道理,细心引导是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

建议

打孩子也需要技巧的,打之前一定要告白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后要多沟通,强调以后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注意打孩子只能打手心和屁股,但一定要打疼,不然起不了任何作用。建议准备一根家法棍,孩子犯错时拿出来,一来起到威慑作用,真打时就拉过小手或脱了裤子抽三下屁股。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很难,需要灵活应变,希望对你有用。我是 ,专注分享教育小知识的碎碎,喜欢的话可以专注我,我的主页有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


MT教育碎碎念


我认为,要看情况,如果孩子犯错,耐心教育他没错,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有时侯却让人无法容忍,做为家长,有时侯不打不行,不打他,不长记性。

做为家长,必须要竖立威信,要不,孩子有可能就会杀人、放火,连长辈都会欺负等,不利的现象发生,你信不信?

如果孩子犯错,有时候,确实不是靠嘴教育的,有时侯必须要靠行动来教育。这样,他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说,孩子不听话,经常做一些令人发耻的事情,一般都是由性格和其行为来确定,如果不严厉采取行动教育,确实很难教育的。

这事,我家乡就有过,孩子犯错,父母和爷爷奶奶从来都不打骂过孩子的例子:例如有一个家庭,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其孩子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大,无论孩子犯什么错,其父母和爷爷奶奶从来都不打过孩子。后来,等到孩子读初中时,孩子长期在学校吃饭、睡觉、读书等,同时也在学校里和社会上交了一些性格不好的坏孩子做为朋友,经常在学校逃课,打戏游等,同时也欺骗了老师和家长。这事,后来其爷爷奶奶知道孙子的坏行为后,自已又不敢打孙子,怕其父母责怪,自已又不能教好孙子,就叫他父母回来管教孩子。后来,其孩子的妈妈从广东回家,不在广东打工了,专门回来看管孩子。不久,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反而给孩子打破了头,到医院缝了几十针。后来,其母亲就叫其孩子的大舅来教育孩子,这孩子当时不出声,没过三天,这孩子就吃农药死了,当时大概十六岁。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学校吃住长大的,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行为是怎么样,是好?是坏?做为家长都一无所知,这样,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就很容易养成不孝之子。


我是小甘


要看两点:一是这个错是什么性质的错?二是孩子的性格是怎样的?举个例子吧,我盆友的女儿,外向性格,比较喜欢出风头,小孩子小错时就讲道理,中错时批评,大错时严厉批评就变成了痛揍一顿,什么算大错?偷拿了同学的漂亮的笔,还各种说谎,拒不承认偷拿同学的,于是一顿痛揍,并明确告诉她:坚决不能随意偷拿别人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行,更不能为自己的错误说谎,这是底线!其实小孩子可能并不知道错的严重,并不知道偷拿一点儿小东西是大错,让孩子一次记住底线是什么很重要!孩子喜欢的东西很多,要凭自己的能力去获得,小孩子时把小孩子应该做的事儿做好,比如认真学习了,比如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了等等,然后坦诚的告诉妈妈,我喜欢个怎样的学习用品,请妈妈买。

还有的孩子是没想性格的,不要轻易打,要把事情的理儿说明白,严厉的坚定的说明底线是什么!

个人认为打是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底线的爱,尽量做到只打一次,一次就让他深刻的记住,会受益终生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把握什么是不可触碰的底线的错,再就是打的时候下手的轻重,建议语气极度严厉,下手注意轻重。





爱无特殊教育点点滴滴


任何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就算是家长也不例外。

孩子犯错是在常见不过的事了,可能因为学习,也可能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点点滴滴。

但是身为家长,孩子犯错绝不能老使用暴力解决问题,那样会给孩子做一个坏榜样,也间接的让你的孩子有暴力倾向

而且这只能换来短暂的屈服,而后就是严重的叛逆。

其实孩子犯错不一定每一次都非要打,可以制定一个专属于孩子的“体罚制度”。按照他犯错的程度给予不同的体罚。

这里的“体罚”可以引进一些锻炼项目,比如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

这些体罚方式只要适量是不会对孩子产生危害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

不仅如此,在体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一旁进行鼓励,如果认错态度良好还可以减量或者取消体罚。这样能增加你们的互动,也能增进感情,孩子也更愿意听你的。

总之,一味的暴力不会解决问题,还会给孩子身体上、心灵上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以上提议希望可以帮助你。


木合科普


一看犯错是否原则性的;二看犯错轻与重;三看犯错的对象是男孩子和女孩子;四看犯错对象的性格;五看犯错的根源是什么?

一看犯错是否是原则性的错误。什么是原则性错,譬如偷人家的钱,偷别人的东西,这种就是原则性的错误。如果孩子所犯下的错是原则的错,应该严惩,让其知道自己犯下的错误是必须受到惩罚。家长不一定非得要动手或者用棍棒来打孩子,可以用面壁思过的形式来惩罚所犯下的错误,或者用劳动的方式来惩罚。如果是偷盗,如果教育过一二次,还是不改,肯定家长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种情况建议给他惩戒,应该打一打。

二看犯错的轻与重。一般情况下小孩子犯点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不在不断的错误中成长的,哪个孩子一生不犯点错都长大的,可发说几乎没有,何况我们成人有时候都要犯错。小错我们家长耐心教育,给他指出下次不再不犯。犯错重一点的狠狠批评教育,也用不着动手打或者用棍棒打。比如与学生发生矛盾吵嘴,甚至打架了,家长耐心地问清楚事因,然后耐心教育。如果主动打别人,也可以结合劳动惩罚的方式教育,比如扫地一周,或做家务洗一周的碗等。

三看犯的对象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男孩子一般较调皮,女孩子一般比较安静懂事。稍微犯点小错,没有必须打,让他(她)自己想想,反思自己错在什么地方,然后让其说出犯错的原因就可。其实孩子从一出生,没有哪个孩子是想做坏事,只是有时自律性较差所致。

四看犯错对象的性格。有些孩子性格比较急躁,甚至暴躁。这种情况孩子更是不以打的方式来教育。更应该坐下来,让他冷静后再问其原因后,耐心细致地教育。家长如果用打的方式来解决,效果反而更糟糕。

五看犯错的根源是什么?孩子犯错,不要听到孩子犯错,家长就暴跳如雷,就好像是坏事来了。这个时候家长不慌不急,要关心地问他是犯错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家长弄清孩子犯错的根源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不要捞到孩子犯错就开始骂孩子,甚至动手孩子。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孩子犯错,不要以打的方式来解决,而要以温和的、耐心细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在什么地方,下次不再重犯,这才达到了教育之目的。


•欢迎在评论区中留下你的脚印。我是乡村教育人王福明,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王福明教育人6


因人因事而异,首先看孩子本身,如果孩子本身品质是好的,建议用说服教育,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一些不好的品质,那我建议要将小事化大,做到杀一儆百的做法,让孩子记住教训,不得不用一些惩戒,反而过棒子底下出孝子惠珍又其效果。



永不凋零的四季花


1 孩子犯错,只要八句话就搞定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而孩子的经历往往也取决于父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出现问题不要着急帮孩子去解决,而要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1:“发生什么事情了?”(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立刻下结论:“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问题2:“你的感觉如何?”(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

问题3:“你想要怎样?”(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

问题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

问题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问题6:“你决定怎么做?”(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问题7:“你希望我做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家长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问题8:“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美梭老师日记


我儿子在不懂事的时候,做了错事,我会打屁股的。

上了幼儿园以后就不打了。他做错事情,就让他对着马桶在卫生间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要把做错的事情分析清楚,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怎样改正。

只有说对了才能出卫生间,否则继续对着马桶反思。

这个方法感觉还挺有用,儿子现在已经工作了,是一个三观很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