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硬筆行書字帖有什麼推薦的嗎?比較喜歡行草?

致虛守靜5


硬筆行書分為行楷和行草,這不難理解,偏楷叫行楷,偏草叫行草。至於選擇什麼貼,建議是選擇古貼,到源頭取水嘛,現代的名家也都是學習古人的,乾脆直接學古,可以借鑑今人學古的方法。舉個例子吧,在學校裡學生是要向書本學習的,但是也要向老師討教啊。所以,直接學古就如同自學,借鑑今人就如同向老師求教。

那麼我們選擇什麼古貼呢?這個很好辦,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比較發達,我們可以在網絡裡蒐羅各種行草法帖,你看哪個有眼緣,哪個最符合你審美你就選哪個臨習?不是固定的。因為古代那些著名書家都是具有很高造詣的,只是風格不同罷了,哪一個都是值得學習的。個人喜好不同,所以,在選擇上因人而異。

說到硬筆行書,不少人抨擊硬筆,甚至貶低硬筆,認為硬筆根本不需要學習,毛筆學好了,硬筆自然好。我認為,這句話是有偏見的,毛筆與硬筆它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書寫工具,材質,性能都各不相同,他們只是用來做同一件事罷了,怎麼就不需要去學習呢?就比如同是射擊,你會用槍,弓箭你就一定會用的好嗎?簡化字是時代的需要,硬筆同樣也是時代的產物。如果以實用為主的話,硬筆是相當方便的,如果去表現書法藝術,硬筆通過一定的練習是可以表現出不同美感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硬筆與軟筆所針對的都是中國漢字,因此彼此是互相影響的,但是不能片面的說哪種不需要學習。





一品刺客


記得八十年代鋼筆書法很盛行,當時也買了幾本自己喜歡的鋼筆字帖,但光看不練,後來很多當廢書處理了,現留下的幾本中有王正良的"唐詩一百首鋼筆字帖",和任平.駱恆光等八人書寫的"唐詩三百首鋼筆字帖",都是行書,選幾篇供參考。


王正良唐詩一百首鋼筆字帖之二頁,


唐詩三百首鋼筆字帖中任平之二頁,

三百首中楊為國之二頁,

三百首中駱恆光之二頁,

三百首中李文采之二頁。

以上都是當時很有名的鋼筆書法家,字都寫得很漂亮,要學書法,特別是初學者,還是首選選定一家,苦心孤詣地臨寫下去,直到把這一家書體的用筆,結體,章法及神彩.氣韻等都學到手,再改學他體,在一家基礎上站穩了,才便於廣收博取,融會眾家之長,形成自己一家之體。


瀚墨尋夢


實用硬筆書法以行書為基礎,並借用部分草書寫法,用以滿足日常工作、學習、生活需要所使用的手寫體。以鋼筆為主,實用硬筆書法,主要是強調實用性,不過多強調藝術性。實用硬筆書法,能做到易寫易認即可,關鍵是做到書寫快捷和規範,行書的特點就是易寫,並能寫得快捷,規範的行書也易認,所以實用硬筆書法,是以行書為主的。

寫好硬筆行書,我認為要做到今古並用。當代的硬筆書法家田英章、龐中華、荊霄鵬等名家的硬筆行書字帖要學,古代的如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中唐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蘇軾的《黃州寒食帖》等也要認真學。這些帖都是古代行書的經典字帖,學硬筆和毛筆只是書寫工具不同及效果存些差別而已,而且行書學古代名帖更有高度、廣度和深度,對提高硬筆書寫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寫好行書的基礎上,再臨孫過庭《書譜》和懷素、張旭等古代草書大家的帖子,對硬筆書法家和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書寫行草作品就會帶來很多幫助,可以說會受益匪淺。








中國文化財經在線


提起司馬彥,我只想說:

世無英雄,豎子成名。

毫不避諱,我也曾練過他的字。我初高中那會兒,正是司馬彥剛擠掉龐中華,佔據市場的時候。

當時教材上的規範字用的就是司馬彥的字,他的字帖佔據市場也算大勢所趨。

況且龐中華的字在中華大地上普及了十來年,也該讓大家換換口味了。

我絕不否認龐中華對硬筆書法普及所做的歷史性貢獻。十年動盪後,龐中華的出現,相當於給啃了很久草皮樹根的人一碗熱粥。

而司馬彥的出現,則是給粥里加了點小菜。

他們兩位對硬筆書法的普及都有功勞,但他們的字,都不上品。

著重說下司馬彥,他的行書,最大的問題是,氣息不連通。

單字拉出來看,也沒什麼太大問題,但如果整體來看,會發現完全是用字庫裡的字一個一個拼起來的。

相比之下,毛筆功底更深的田英章,他的硬筆就更加流暢。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詬病田英章,但主要抨擊對象是他的毛筆田楷。田英章的硬筆評價並不低。

除了田英章,他徒弟荊霄鵬也不錯。

還有幾位比較低調的大神,如吳玉生(偏行楷),沈鴻根(偏行草)。

我想題主練行書最終還是要用在日常書寫上吧,那麼這幾位可以參考一下。

早點放棄司馬彥,我也慶幸我離開得早。雖然之後經歷了很久的野蠻生長,但好歹沒被字庫給荼毒。

寫字這件事沒有終點,但前行路上有同伴總是極好的。


二次元西柚醬


稍微瞭解一點硬筆書法的發展歷史,我們就會知道硬筆書法其實脫胎於毛筆書法,它的根基和理論的基礎也是毛筆書法,瞭解了這一點,想要學好硬筆書法,就要去練習古代的毛筆字帖,尤其是學習行草書,更要去練習古代的字帖。

如果僅僅是為了實用性的書寫,練習一下當代書法家的楷書也就可以了,比如田英章、司馬彥等人的,如果對硬筆書法的行草書感興趣,當今人的作品肯定是不能學的,必須要和學習毛筆書法一樣,去學習古代人的經典的書法字帖。從這個方面來說,無論學習毛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道理都是一樣的。

學習硬筆行草書,我覺得入門的首選還是學習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以這本字帖作為入門,反覆練習到熟練以後,再去學習他的《蘭亭序》、《十七帖》,然後可以臨摹孫過庭的《書譜》、張旭、懷素的狂草書,再去臨摹宋元明清歷代行草書名家大的作品,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兩三年的時間,甚至更長。

經歷過以上的博取的階段,可以選擇一兩家喜歡的風格進行專攻,慢慢可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

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其實操作起來很難,關鍵還是看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

書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書法的學習就是一場自我的修行。


不二齋


硬筆是相對於柔軟的毛筆而言的,如鋼筆、中性筆、美工筆、鉛筆、粉筆等,硬筆書寫的起源幾乎與中國文字的起源同樣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八幹多年以前,那時的人類在陶片上刻畫記事符號,使用的工具就是石塊等堅硬的銳器。

到了近現代,由於硬筆的書寫工具快捷,用筆相對容易,逐漸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文字書寫方式,那麼在電腦時代的今天,硬筆書寫還有多少作用呢?應該說即使到今天,硬筆書法仍然有她獨特旳魅力,寫的好的硬筆字不但有實用價值,也同樣具有藝術價值。同時手寫字體也是一個時代文脈的再現,更是對傳統的繼承,也是體現一個人文明修養的重要方面。

黃若舟先生的《怎樣快寫鋼筆字》,是一本基於實用技巧來示範行書寫法的字帖,是我比較早接觸到的硬筆書法字帖,是經典的。

盧中南的《元曲名篇鋼筆字帖》,盧中南書法結構嚴謹,筆畫清秀,線條俊美,書寫規範,獨具特色。

丁謙的《古詩名篇鋼筆字帖》,丁謙的書法結構嚴謹,筆力奇偉,瀟灑飄逸,獨具風格。

司惠國書寫的《硬筆草書入門》比較系統地介紹了硬筆草書寫法,對提高硬筆書法很有幫助。


窗外花盛開


我也寫寫




管戈


現在人們寫字,基本都用硬筆,筆體基本也都是行草,所以用硬筆寫行草是很流行的事,字帖有任平的,顧仲安的,再早一點的有龐中華的,江鳥的,再往前數我記得有一套樣板戲唱詞的鋼筆行書,還有鄧散木的,都不錯,但要想深入研究,毛筆是繞不過去的,比較好的有集王聖教序,另外我認為董其昌的行草更適合練鋼筆字,僅僅是一點不成熟的想法


松花江水玻璃心


書法有個經驗規律:

無論練習什麼書體,毛筆字寫得好的人,硬筆字不用練也會寫得好。硬筆字練得再好的,沒練過毛筆字的要寫毛筆字也寫不來。

這是由於其中有個控筆能力的問題。毛筆不好掌控,但卻具有硬筆所需要的掌控能力,經過對毛筆掌控練習,再掌控運用起硬筆,二者兼具得心應手。

因此,建議直接用毛筆練習你想要練的字,練成形之後寫起硬筆來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倍,一舉兩得。

二者區別在於練成毛筆書法之後,寫硬筆時對字體的大小注意把控即可。通常先練習毛筆書法的人寫硬筆字時,個體偏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問題,小問題一樁而已。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鄧散木的《草書寫法》,是一本系統、規範的草書字貼,認真習練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