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終於等到你

1957年7月,一個17歲的少年放了暑假,從南京回莒南老家探望母親。

他從浦口乘北上的列車,在蘇北的新沂站下車。回家的150多公里,要在臨沂、莒南轉乘兩次公共汽車,再步行回家。

誰知剛下火車,就遇上了“建國以來最大的洪水”。汽車開到蘇北、山東交界處就無法繼續前行,他只能選擇步行回家。

“那時候,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沒有了路……到處都是泥。沂河發大水,過不了河,只能走。”很多年後,當他回首那段往事,神情中似乎還有要面對那樣泥濘道路的惆悵。

1957年那場“沂沭泗洪水”,是記錄在了水利志上的。

7月7日,沂河出現第一次洪峰……16日凌晨,沂河臨沂站出現第4次洪峰,9650立方米每秒,洪水進入江蘇防區……19日夜臨沂出現最大洪峰15400立方米每秒,山東境內沂河東堤漫溢。23日晚至24日凌晨,沂沭泗流域又發生一場大暴雨,臨沂24日14時前後出現第8次洪峰,流量為5620立方米每秒。

回家的路並不遙遠,但因為一場載入史冊的大雨,那條路,他整整走了七天。

風雨兼程。

走走停停。天黑了,走到有人家的地方就住一宿,天明瞭,再繼續趕路。

在路上,他還遇到一對從上海回老家探親的母女。攀談中得知兩家離得不遠,便結伴前行。

過了湯頭,他們找個了當地老鄉,用獨輪車推著女孩和行李送了一程……有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他們還曾住宿在一個叫“林子”的地方。

少年時見過的人,經過的村莊,走過的路,遇到的事,大概會終身難忘吧?

後來,他是否曾夢迴1957,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現在,偶爾還會和老伴一起,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去趕集。趕集的地方,叫林子。

他是我爸爸。

也許會有人好奇,一個七老八十的人,何以會對魯南高鐵開通抱有那麼大的熱情和期待?

11月26日高鐵開通那天,他一大早乘公交車去臨沂北站,用一臺小相機“記錄這一歷史性的時刻”。記者拍下他照片,還上了次日晚報的頭條。

終於等到你

也許,是因為曾經“行路難”,有深切的體驗吧。

他想起17歲那年的暑假,回家的路,並不遙遠,但走了七天。他想起參軍後很多次的回家探親,交通都極不方便。他盼望著高鐵開通,就可以走得更遠。

雖然已經79歲,但說走就走的心情,也可以跟年齡無關。


這一年,我每每在臨沂、青島之間往返。有時自己開車,有時坐大巴,有時乘綠皮火車,有時搭順風車,還有很多次,是把車開到日照火車站,再坐火車回臨沂……

現在,也有“終於等到高鐵”的歡喜。

以前很多年,每每出差,不管是到濟南濰坊濱州還是煙臺……都要坐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公共汽車,現在想起來,還隱隱頭疼。

也還記得,第一次坐高鐵是帶女兒去長沙。老公開車送我們到高鐵站。後來很多次出行南方,都是在棗莊站出發。

再以前,我想起自己的17歲那年的夏天。放了暑假,我乘公共汽車從濟南返回臨沂,路上要翻山過嶺走八個小時……當年兗石鐵路、京滬高速都沒開通。

我還想起,有個日照的朋友,曾說過他爺爺當年挑著醃製的海貨到濟南去賣,路上要走十幾天。那是,連公共汽車都不通的年代。

在高鐵時代回想這些陳年往事,才會特別感慨,才會知道魯南高鐵的開通,何以興師動眾,“高鐵開進沂蒙山”,何以引得當地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

我有個前同事,甚至專門開車去臨沂北站“認了認門”。

昨天,高鐵開通第三天,我乘車從青島北到臨沂北。用時1小時51分鐘。

雖然有人說也快不了多少,加上往返高鐵站佔用的時間,跟自己開車走高速也耗時差不多。

但是,在高鐵上,能放鬆心情,能讀書追劇聽歌看手機,能欣賞窗外的一道道風景:閃過的一個個村莊,一片片田野,一塊塊麥田……思緒可以信馬由韁。

還有,安全。

僅僅是這一點,就很彌足珍貴了。

一路上,我在家人群裡,一會跟在東北的二姨說現在老家通高鐵了,你們可以坐高鐵回來看看了;一會又跟在廊坊的表弟說,過年你們可以乘高鐵回老家了……

抵達臨沂北站,先我一天回家的老公罕見地去接站。

下週他要去北京開會。以前去北京,在臨沂出發,似乎只有飛機和綠皮火車兩個選項。

現在,終於可以坐高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