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今年的沙塵暴又來了, “沙塵暴”這三個字年年如期敏感地跳進了人們的心裡。然而,關於沙塵暴有著怎麼的歷史?中國北方四個沙塵暴源區在哪裡?今天是全什麼樣子?唐代,沙塵暴真的一夜能吞掉一座城?今天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呢?


中國古籍裡記載最早的沙塵暴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黃土高原,中國中部偏北部64萬平方千米的黃色區域,大約在八百萬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的湖泊。“風成者”說,那時期,地球上的天氣乾燥而寒冷,到處吹著強勁的狂風,狂風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塵粉,漫天飛揚的沙塵被吹落到這片湖泊,湖底的泥沙越集越厚。後來,由於地球大陸板塊發生碰撞,把整個湖區慢慢地推升起來,進而使湖水變得越來越少,最終乾枯。黃土露出地面,漸漸成了高原。

中國古籍裡多處關於“雨土”(沙塵暴)的記載,也彷彿證明了這上點。班固《漢書》中就有過這樣的記載: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風從西北起,雲氣亦黃,四塞天下,終日夜下著地者黃土塵也。”這是中國古籍裡記載最早的沙塵暴。

這一區域是中國沿海向內陸、平原向高原過渡地帶,自南而北兼跨暖溫帶、中溫帶兩個熱量帶,自東向西橫貫半溼潤、半乾旱兩個乾溼區。區域西部和北部屬於中溫帶半乾旱區,中部屬於暖溫帶半乾旱區,東部、南部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區。雖說,這裡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但相對中國其他區域而言,絕對是一個亦農亦牧的好地方。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得黃土高原者得天下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被中國人稱作史太公的司馬遷就說,率先“起義”的人都是在東南一帶,但成功的大多都是在西北方(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

周秦漢唐,立國西北而撫柔天下,氣象博大故國祚綿長。周人、秦人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創造文明,奠定了中國國家的雛形,漢唐盛世更是繼承、發掘和光大了這一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使這一區域成變成了農牧文化、中外文化互相接交匯融合的重要場所。它們都是從這裡揮戈東進,而後掃平群雄而統一天下的。

兩宋之際,內憂外患,故積貧積弱,江山飄搖而政經南移,雖說時人嘆曰:“自古中興之主,起於西北,則足以據中原而有東南;起於東南,則不能復中原而有西北。”宋人汪若海還說:“天下者,常山蛇勢也,秦、蜀為首,東南為尾,中原為脊。今以東南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將圖恢復,必在川陝。”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宋人所說的川陝不同於我們今天的,北宋時陝西即陝西路,即今陝西榆林市以南,山陽縣(商洛市)、鳳縣(寶雞市)以北陝西全境以及山西省聞喜縣(運城市)以南、河南省陝縣(三門峽市陝州區)以西、甘肅涇原(隴右道)、渭川(今天水市)二道所轄地。當時,西夏統治河西時設有甘肅軍司(駐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是最早出現的甘肅之名。

金人則認為,今陝甘一帶山高勢險,進可以攻,退可以守,誰佔有它,誰就對全國有了“建瓴之便”。再加上陝西與“天府之土”的四川毗鄰,四川特產豐饒,財力雄厚,所以,今陝甘一帶在金人的眼裡成了“天下的根本”。正因為這樣,宋金當年在這裡的爭奪爭鬥就便顯得異常激烈。


沒有沙塵暴就沒有中華民族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然而,不管怎麼講,黃土高原的水土易流失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在人們因為沙塵暴而無奈嘆息的時候,一些正面的聲音也隨之誕生。記得,前些年,《中國國家地理》總編單之薔曾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卻大大“誇獎”了沙塵暴。他在微博中指出,沙塵暴功大於過,還列出了幾條沙塵暴的好處。甚至還說,沒有沙塵暴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中國。

一、沙塵暴造就了黃土高原,而黃河又把黃土移送到華北,造就了華北大平原。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和華北大平原,而沒有了黃土高原和華北大平原自然也就不會有我們的中華民族。

二、沙塵暴把沙塵吹到海上落到海里,成了海洋中藻類的營養來源,這些靠吸收二氧化碳成長的藻類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據研究不少於陸地上的森林和草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總和。這些靠沙塵暴吹來的沙塵補給營養的海洋藻類也是海洋中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是魚蝦的食物,這就形成了海洋的生態系統。沒有了沙塵暴,至少中國東海的海洋系統要崩潰。

三、沙塵暴中和酸雨,減輕由於工業廢氣排放而引起的酸雨危害。

單之薔認為沙塵暴是合乎邏輯的,是大自然長期調整最後達到平衡的結果。就像眾所周知的水循環系統一樣,沙漠也要循環,而沙漠的自然循環也並沒有掩埋掉沙漠中的海子泉眼,更不會把北京變成沙漠。(文/路生)

沙塵暴的歷史:沒有沙塵暴就沒有黃土高原,也不會有中華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