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今年的沙尘暴又来了, “沙尘暴”这三个字年年如期敏感地跳进了人们的心里。然而,关于沙尘暴有着怎么的历史?中国北方四个沙尘暴源区在哪里?今天是全什么样子?唐代,沙尘暴真的一夜能吞掉一座城?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呢?


中国古籍里记载最早的沙尘暴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黄土高原,中国中部偏北部64万平方千米的黄色区域,大约在八百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的湖泊。“风成者”说,那时期,地球上的天气干燥而寒冷,到处吹着强劲的狂风,狂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尘粉,漫天飞扬的沙尘被吹落到这片湖泊,湖底的泥沙越集越厚。后来,由于地球大陆板块发生碰撞,把整个湖区慢慢地推升起来,进而使湖水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干枯。黄土露出地面,渐渐成了高原。

中国古籍里多处关于“雨土”(沙尘暴)的记载,也仿佛证明了这上点。班固《汉书》中就有过这样的记载:公元前32年4月的一天,“大风从西北起,云气亦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着地者黄土尘也。”这是中国古籍里记载最早的沙尘暴。

这一区域是中国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区域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虽说,这里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但相对中国其他区域而言,绝对是一个亦农亦牧的好地方。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得黄土高原者得天下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被中国人称作史太公的司马迁就说,率先“起义”的人都是在东南一带,但成功的大多都是在西北方(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周秦汉唐,立国西北而抚柔天下,气象博大故国祚绵长。周人、秦人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创造文明,奠定了中国国家的雏形,汉唐盛世更是继承、发掘和光大了这一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使这一区域成变成了农牧文化、中外文化互相接交汇融合的重要场所。它们都是从这里挥戈东进,而后扫平群雄而统一天下的。

两宋之际,内忧外患,故积贫积弱,江山飘摇而政经南移,虽说时人叹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宋人汪若海还说:“天下者,常山蛇势也,秦、蜀为首,东南为尾,中原为脊。今以东南为首,安能起天下之脊哉?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宋人所说的川陕不同于我们今天的,北宋时陕西即陕西路,即今陕西榆林市以南,山阳县(商洛市)、凤县(宝鸡市)以北陕西全境以及山西省闻喜县(运城市)以南、河南省陕县(三门峡市陕州区)以西、甘肃泾原(陇右道)、渭川(今天水市)二道所辖地。当时,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金人则认为,今陕甘一带山高势险,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谁占有它,谁就对全国有了“建瓴之便”。再加上陕西与“天府之土”的四川毗邻,四川特产丰饶,财力雄厚,所以,今陕甘一带在金人的眼里成了“天下的根本”。正因为这样,宋金当年在这里的争夺争斗就便显得异常激烈。


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华民族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然而,不管怎么讲,黄土高原的水土易流失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人们因为沙尘暴而无奈叹息的时候,一些正面的声音也随之诞生。记得,前些年,《中国国家地理》总编单之蔷曾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却大大“夸奖”了沙尘暴。他在微博中指出,沙尘暴功大于过,还列出了几条沙尘暴的好处。甚至还说,没有沙尘暴就没有中华民族,没有中国。

一、沙尘暴造就了黄土高原,而黄河又把黄土移送到华北,造就了华北大平原。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而没有了黄土高原和华北大平原自然也就不会有我们的中华民族。

二、沙尘暴把沙尘吹到海上落到海里,成了海洋中藻类的营养来源,这些靠吸收二氧化碳成长的藻类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据研究不少于陆地上的森林和草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总和。这些靠沙尘暴吹来的沙尘补给营养的海洋藻类也是海洋中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是鱼虾的食物,这就形成了海洋的生态系统。没有了沙尘暴,至少中国东海的海洋系统要崩溃。

三、沙尘暴中和酸雨,减轻由于工业废气排放而引起的酸雨危害。

单之蔷认为沙尘暴是合乎逻辑的,是大自然长期调整最后达到平衡的结果。就像众所周知的水循环系统一样,沙漠也要循环,而沙漠的自然循环也并没有掩埋掉沙漠中的海子泉眼,更不会把北京变成沙漠。(文/路生)

沙尘暴的历史:没有沙尘暴就没有黄土高原,也不会有中华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