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胃癌是怎么筛查出来的?

王永273918596


胃癌已经是我国第二大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每年有几十万新发胃癌患者。但是,早期胃癌一般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任何的症状和体征,想要早期发现胃癌,定期接受体检,定期筛查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手段筛查胃癌是最靠谱,效果最好的呢?首选的就是胃镜检查。

胃镜从嘴巴进去,依次通过食管,胃,还有十二指肠的上段,所以,胃镜不仅可以检查胃,还可以观察食管,十二指肠有没有病变。胃镜还可以取活检,对于有问题的胃粘膜,我们可以取一些组织拿去化验,帮助诊断。

并且,早期的胃癌可以在胃镜下切除,不需要做大手术,不需要切胃。

如果你经常出现胃痛,发酸,恶心,烧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等情况,需要尽早做一个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如果你没有任何的不适,什么时候开始筛查胃癌呢?一般来说,建议从40岁开始,接受胃镜的检查,根据第一次检查的结果,决定下一次复查胃镜的时间。以下人群是胃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接受体检:

(1)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

(2)来自胃癌高发地区,或者家族中有人患胃癌;

(3)既往有胃癌的癌前病变,例如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手术后残胃,胃溃疡等等。

(4)有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例如长期高盐饮食,喜欢吃腌制食品,长期抽烟的人群。

总而言之,胃镜检查是筛查胃癌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如果你有不舒服,应该尽早做胃镜检查,如果没有不舒服,应该从40岁左右,开始接受胃癌的筛查。


普外科曾医生


胃癌的如何筛查出来,主要几种方式:

病史很重要

患者食欲下降,长期腹痛腹胀,患者腹痛,经常恶心反酸慢性胃炎病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史,莫名其妙消瘦,食欲大大下降,反复胃溃疡,大便隐血,药物治疗效果不缓解。

血液化验不可缺

癌胚抗原是非常常见的胃癌肿瘤标志物;CA19-9是又一种胃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这些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影像和胃镜很关键

胃镜检查是发现胃癌的一种重要诊断工具,比消化道造影更好,同时可以肉眼下判断,同时可以取材做病理标志。

病理报告是金标准

通过胃镜检查取得病理标本,做胃粘膜的病理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所以胃粘膜的病理检查很重要。

通过以上四种方法就可以早期发现胃癌。日本人为什么胃癌死亡率这么低,主要在于早期筛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大大减少胃癌的死亡率。所以经常性胃部不适,建议胃镜检查还是很有必要。死扛的人,往往一发现就是晚期。(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哪些检查是有可能发现胃癌的呢?

上消化道钡餐可以发现食管癌和胃癌,一般中晚期比较容易发现,早期发现困难。钡餐的常见表现就是食管和胃的粘膜充盈缺损,可以提示有新生物,但确诊还是要依靠胃镜取活检明确。

腹部增强CT也可以发现胃癌,但也是比较容易发现中晚期胃癌,主要通过胃壁厚度的变化,和肿块的强化程度,来提示可能患有胃癌或胃间质瘤或胃淋巴瘤等。同样,想要确诊,还是要依靠胃镜检查。

筛查也好确诊也好,发现和明确胃癌的利器就是胃镜检查。及其更新的产品比如放大内镜和色素内镜等,可以更好的发现早期胃癌。

为何说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利器和必须项目呢?因为胃镜检查直观地看到食管胃内部情况,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更重要的是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取活检做病理检查,明确疾病性质,是否是胃癌,还是其它的肿瘤。

不过,并不是说胃镜检查就一定能够明确病情,有时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活检一次并不能取到肿瘤,多数报告慢性炎症或者不典型增生。那么这种情况需要两方面考虑,一是胃部的确没有癌变,就是胃炎和粘膜溃疡;另一种情况就是有癌变发生,但是癌灶伴有炎症和溃疡干扰了结果,甚至取活检时只是取到了粘膜炎症部分,没有取到较深处的癌变细胞。那么,如果内镜医生认为病变可疑时,就会建议患者口服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等)2-3周,再次做胃镜并取活检。如果是我门诊的患者,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建议患者同时做腹部增强CT,了解可以病变处胃壁是否增厚,如果CT能够明显看到胃壁的增厚,那么病变几乎是肯定的,一定在胃镜取活检时深取材和多点取材,甚至可以考虑内镜下粘膜切除。时常会遇到患者做2-3次胃镜才明确诊断。


【张成海医生】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追求真实、客观,普及健康知识,欢迎关注和转发,持续提供有用的医疗健康(肿瘤防治)科普和肿瘤科工作内容。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谈癌色变的年代,胃癌是一种相对可以治愈的癌症,特别是早期胃癌,积极进行手术切除后,10年内存活率是比较高的,初期胃癌的表现并不明显,也没有典型症状,那么早期胃癌是怎么被筛查出来的呢?

  目前确定癌症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结果,所以胃癌被筛查出来并确诊的方法主要是内镜检查,也就是所谓的胃镜。内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同时取胃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目前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精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早期胃癌诊断的准确性。

  另外,在门诊检查中,很多患者是通过X线钡剂检查发现可疑癌变的,这种办法是最早用于胃癌筛查的方法。但是检出率相对低,而且一般都是有明显恶性溃疡时才能被发现。如果已经是癌症的中晚期,现在使用该办法进行胃癌筛查的比较少了,可能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在使用。

  但是,胃镜检查有时候也会漏诊,并不能100%发现胃癌病灶,例如活检一次没有取到癌变组织,病理报告显示慢性炎症或者不典型增生。如果是这种情况,考虑一是胃部确实没有癌变,就是胃粘膜溃疡;二是胃有癌变发生,但是癌灶伴有炎症和溃疡,干扰了结果。此时,会让病人2-4周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或者做腹部增强CT,了解病变处胃壁是否增厚,再进一步确诊,以免误诊延误病情。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家庭医生在线


临床上难以发现早期胃癌: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症状,因此他们不会去医院就诊。即使部分患者有症状,由于症状缺乏特异性(即与其他胃病症状相似),也易被忽略。因此等到患者就医时,多数已是进展期胃癌,故只有对无症状者进行筛查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胃癌的筛查手段主要有X线钡剂检查、内镜检查和血清学筛查。

1. X线钡剂检查:是最早用于胃癌筛查的方法。鉴于X线钡剂检查的准确性低,多数阳性结果需内镜检查证实,因此目前已较少用于胃癌筛查。

2.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可取胃黏膜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诊断胃癌的准确性高[4]。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特殊内镜精查技术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但内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内镜精查尚未普及,费用较高。

3. 血清学筛查

与X线钡剂检查和内镜检查能观察到胃癌病灶不同,血清学筛查并不能诊断胃癌,而主要是筛查存在胃癌发生高危因素(胃黏膜萎缩、Hp感染)的个体。鉴于绝大多数胃癌发生于或将发生于具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个体中,因此在血清学筛查阳性者中更易发现胃癌。


儿科医生鲍秀兰


胃癌需要做哪些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将会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腹部的情况,通过观察、触摸、敲击和听诊等手段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比如疼痛、异常包块或者腹水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仔细的检查患者的淋巴结,尤其是在左侧锁骨上方的区域是否存在异常的肿大淋巴结,因为这里是胃癌发生淋巴结注意时最常出现的地方。

胃镜检查

这项检查在胃癌的诊断过程中至关重要。医生会将一根细而柔软的软管通过患者的口腔和咽喉送入胃中,软管的顶端带有照相装置,医生可以通过这个装置全面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黏膜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的表现,会通过胃镜放入小巧的活体组织抓取钳,在有异常的地方采集一些组织标本。这些标本将会被送到专门的实验室,由病理性专家来检测性质。同时,可以通过镜下的观察来确定肿瘤的位置、形态和范围,对于疾病的发展情况作出初步判断。

在进行普通胃镜检查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医生会将超声探头通过胃镜送进胃内,一旦发现异常或怀疑肿瘤,可以让探头近距离完成超声检查,这样能够让医生更清楚地“看到”胃壁的每层结构以及邻近的淋巴结和器官,从而更加详细得了解肿瘤在胃里究竟有多大、多深、究竟有没有侵犯到周围的淋巴结和器官。

肿瘤标志物检验

患者还需要检测一些较为特殊的指标,比如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以及糖链抗原(CA199)等。这些物质有些是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进入患者体内的,有些则是因为身体对肿瘤细胞产生反应而生成的。一旦发生肿瘤,这些指标就有可能明显升高,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判具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影像学检查

即我们经常听到的B超、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以及PET-CT等都属于影像学方面的检查。这些检查能将肿瘤情况用图像的方法显示出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身情况。因为每种检查方法适合的患者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是以CT检查为主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的办法。除了观察肿瘤局部和全身的情况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医生也可以在CT或者B超的引导下通过穿刺的方法取一些活体组织样本,尤其是对那些无法通过内镜检查来获得组织的患者。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身体其他器官是否存在肿瘤转移。

组织病理检查

医生通过胃镜或CT等检查取到的可疑活体组织标本都会被送到专门的病理学实验室进行检查,这个结果就是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病理学家将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其他一些检测方法来确认肿瘤,在此过程中也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有关肿瘤性质方面的信息。因为这项检查结果是我们最终判定肿瘤的依据,在胃癌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获得组织肿瘤标本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上述两种取得组织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腹腔镜取得组织标本。有时通过腹水引流、腹腔冲洗等方法得到的腹水也可以进行病理学方面的检查。对于胃癌患者在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病灶和淋巴结,将全部被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这对于明确患者术后的分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提供大量有关肿瘤组织的信息.

腹腔镜检查

这种检查通常是针对已经确诊肿瘤并且有可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它能帮助医生确定肿瘤是否仅仅存在于胃,是否能够完整地切除。医生会在您的腹部切开一个小孔,再将一根细而柔软的软管放入患者的腹腔,软管的末端带着一个小型的照相装置,可以使医生近距离地观察邻近器官的表面和胃周围的一些淋巴结,同时抓取一点活体组织来检查是否存在转移。有时医生也会通过腹部的小孔向患者腹腔里注入一些液体,然后再把它们抽吸出来,送到实验室做病理学方面的检查来寻找肿瘤细胞,这就是腹腔冲洗的过程。

其他检查

除了上面几种主要的检查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针对一些特殊的患者使用,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胃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一般患者都是通过上述的检查程序来确诊,但有一类特殊患者却有可能跳过这一程序,就是那些出现了严重的大出血、梗阻等并发症情况的患者。一旦出现这些情况,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这部分患者都是被直接送进手术室,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了肿瘤的存在。这些患者在手术恢复后仍然需要接受CT等全面的检查来进一步评价具体病情。总而言之,无论哪种检查都涉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和具体的操作,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主治医师来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检查。


大医课堂


关于胃癌的筛查,临床上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胃镜检查了,是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常使用和最准确的检查手段。

胃镜的检查随着科技的进步也一直在发展,现在的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观的观察胃黏膜表面的病变,还可以对怀疑有癌变的部位提取活检,明确诊断。目前胃镜还增加可色素对照、放大观察等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胃癌的检出率。

其实不光光是在诊断胃癌方面有着很高的准确率,在诊断其他疾病时,胃镜也是属于最常用和最准确的一种检查手段,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等。胃镜都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为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所以小克建议:胃镜检查应当作为45岁以上患者体检的常规项目,一方面对于胃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则对于一些诊断出胃部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后期明确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小克的观点,欢迎各位提问和补充,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胃癌的筛查主要包括就诊者主观不适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等,其中辅助检查中大便潜血阳性者疑诊,胃镜检查加病理活检可确诊,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CA724等可作为参考以辅助诊断。

胃癌的筛查,其实首先还要看主观症状,毕竟,临床上行胃癌筛查者,多半是因为有主观不适而去就诊,经医生评判后认为其或存在胃癌高危风险,有必要进一步检查。要知道,胃癌的发生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经统计,其发病年龄多在50到70岁左右,当然,近年来,很多癌症都有年轻化趋势,包括胃癌,不过,按实际发病比例来讲,主要还是中老年人。所以,人到中年后,各种新陈代谢减慢,机体各种防御机制也减弱,癌基因及抑癌基因逐渐失衡。

然而,初期胃癌的表现并不明显,也没有典型症状,就算是进展期,也可能只是胃痛、胃胀、食欲差、消化不良、消瘦等非典型胃病表现,常常被人忽视,尤其是一些老胃病的人,自诩久病成医,或是忍一时风平浪静,或是自己吃点药就过去了。一般在出现转并发症或是转移时,才会表现一些典型症状,如吞咽困难、呕血、便血等。所以,症状是首要考虑因素,但并非可靠。

主观靠不住,就要靠客观指标了。最简单的便常规,看有无潜血阳性,血常规看有无贫血(常见缺铁性贫血),以上阳性提示可能长期存在消化道出血,需要警惕消化道肿瘤可能。

其实,目前很多医院都已普及胃镜检查项目,所以,直接行胃镜检查是筛查胃癌的可靠手段。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是异型增生的需要最少1年行1次胃镜检查,以防癌病,有家族史、既往行胃部手术者、溃疡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50岁以上等人群,建议常规行胃镜筛查胃癌。

本期答主:张克慧,医学硕士

欢迎关注生命召集令,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生命召集令


大家好我是D医生,我来科普一下胃癌的筛查知识。

对于消化道肿瘤,电子内镜永远是最直观也是我们首推的检查,它不仅可以直接看到胃内是否有病变,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做钳夹活检,十分方便。但光做胃镜就可以了吗,当然还不够,因为幽门螺旋杆菌这个东西通过胃镜是看不出来的,但它与胃癌的关系又比较密切,所以应该还要关注他的存在,而碳14吹气实验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部分患者不想做胃镜又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检查促胃泌素-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来评估,他们两结合起来对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较胃镜依然有欠缺,所以仅作为备选,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做胃镜。

怎样开始筛查呢?首先你要确定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在胃癌高发地区生活的(这个网上就能查到);家族中有癌症患者的;饮食习惯不好爱吃腌腊制品的;抽烟喝酒的;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消瘦等报警症状出现的;年龄>40岁的。这些都属于高危人群,建议有这些情况的朋友立即做第一次胃癌相关筛查,然后根据结果决定以后的筛查策略:

  1. 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即萎缩性胃炎的,应该每5年复查一次幽门螺旋杆菌、胃泌素-17和血清胃蛋白酶原;
  2.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但没有萎缩性胃炎的,应开始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并每3年复查一次胃镜;
  3. 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的,同样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同时每2年复查一次胃镜;
  4. 仅有萎缩性胃炎但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这种最凶险,应当每年复查胃镜。

这就是我们建议的胃癌筛查策略,各位参考一下吧。


全科D医生


图:@视觉中国彭俊生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常务委员,国际胃癌协会委员(IGCA)、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不少人谈胃癌色变。然而,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高达九成以上,通过微创手术可精准治疗,达到根治效果。因此,提高筛查认识,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中山大学及岭南名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食管胃肠外科学科负责人彭俊生指出,胃镜仍然是胃癌筛查的金标准,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胃癌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胃部有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等的患者,一定要定期做胃镜检查。

我国大部分胃癌患者难在早期确诊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2017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城市地区前10位癌症中,胃癌的排名有所上升:在男性组别排名第二位,在女性组别排名第四位。彭俊生指出,近年来近端胃癌(食物进入胃部处)发病比例逐渐在增加,年轻人患病人数也在增加,“在我诊治患者中,偶尔也有20多岁的学生患上胃癌的”。

在我国,早期胃癌患者占比仅一成左右,近九成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甚至是晚期,生存率比较低。彭俊生介绍,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难以察觉警示信号,因此要有规范化的筛查手段。

“大便潜血筛查是简易方法,基因筛查比较适合高危人群,肿瘤标记物检测敏感性不高,因此胃癌筛查金标准仍然是胃镜,其他手段难以轻易取代。”彭俊生说,通过胃镜检查可肉眼观察肿瘤组织,并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中超声胃镜可了解肿瘤侵犯程度,如侵犯胃壁的深度、周围淋巴结是否肿大或者转移。目前,有无痛下的高清电子胃镜、超声、放大、染色胃镜等筛查方法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如有怀疑,建议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

50岁以上建议都做胃镜检查

哪些人是胃癌发病的高危人群呢?一般人群做胃镜检查的频率应该是多少年一次呢?

彭俊生介绍,胃癌发病有明显地域性差异,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偏高,在广东粤东地区,近端胃癌比其他地区高。长期食用熏烤、腌制食品人群中胃远端癌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50岁以上的人士建议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胃部已出现不舒服、上腹胀痛、食欲下降、消瘦、大便黑色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行胃镜检查,如无特殊发现,以后每2~3年再行检查。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