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走進100個基層院」湖北武昌區:“首義”精神在這裡傳承發揚

「走进100个基层院」湖北武昌区:“首义”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1988年7月,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檢察院調研科、辦公室等部門幹警來到該區某手錶廠開展法治宣傳和調研活動,徵集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建議。

院情小貼士

● 現任檢察長:付斌(第七任)

● 幹警人數:全院幹警96人,本科學歷43人,研究生41人

● 最高榮譽: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

“現在開庭!”2018年6月25日,隨著一聲響亮的法槌聲,任某卓等17人涉黑案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法院準時開庭。

庭上,17名被告人全部翻供,拒不認罪。但武昌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譚成文帶領的公訴團隊從容應對,及時調整思路,有條不紊地指控涉黑組織各項罪行。“都在我們的預判範圍內,不管是被告人出現的反覆,還是辯護人拋出的辯護觀點。不管他們怎麼辯解,我們用證據說話!”譚成文堅定地說道。

得益於此前引導偵查、追漏補證紮實到位,以及庭審預案的完備充分,連續三天的庭審、30多個小時的唇槍舌劍,這個10人公訴團隊出色地完成了出庭公訴任務。

這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武漢市開庭審理的涉黑第一案。自1978年恢復重建,40年風雨歷程,地處荊楚首善之地、辛亥首義之區的武昌區檢察院總是與“第一”結緣——

他們曾首創民事執行監督“說明理由通知書”機制,被“兩高”司法解釋吸收,成為全省首家將民事法律監督工作拓展到執行環節的檢察院,並在法院內部開設全國首家“檢察門診”。

他們曾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檢察院,大膽開展檢察職業化崗位管理改革,打破職級限制,實行“以事設崗、以崗選人、人崗分離、持續競爭、優化組合”的職業化崗位用人模式。與之相配套,他們出臺《檢察職業道德建設實施方案》,把職業道德與執法規範化、作風紀律、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檢察職業道德考核、獎懲機制。時至今日,三年一屆的“檢察職業道德群星”評選活動仍是該院最盛大的“奧斯卡”頒獎禮。

日前,他們又在該區社矯局掛牌成立了全市首家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檢察工作室,並在全市率先出臺《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監督工作細則》,實現對涉罪未成年人矯正監督、維權幫教、心理疏導的一體化。

這種從“首義”精神中傳承發揚而來的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勇於超越、樂於奉獻的品質,一直融入在武昌檢察人的血脈中。

“能夠成為一名檢察官,是我一輩子的光榮。”作為該院恢復重建後的第一批公訴人,憶起從檢初心,譚成文的眼中透著光芒,30多年前的畫面彷彿歷歷在目:騎著自行車穿梭於大街小巷送文件、搞調查,嚴格落實“三見面、三核對”的辦案要求;來自各行各業、擁有不同經歷的夥伴們,互相學習、熱烈研討,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

“那時候,一下雨就擔心,生怕把制服弄髒了。”說起“大蓋帽、豆綠服”,譚成文深有感情,“那可是我們檢察人的第一代‘身份證’。穿上它出庭,就覺得特別神聖,特別有使命感。”

上世紀90年代,在出庭公訴一起全國關注的法官受賄案時,庭上慷慨陳詞的譚成文何曾想到,他那正氣凜然的模樣和條分縷析的專業素養對旁聽席上的檢察新人們產生了多大影響。彼時,進院不久、曾夢想當一名警察的張迎春,望著公訴席上的譚成文,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檢察事業的決心,而如今,他已成為該院的“金牌檢察官”。

“時代在變,法治觀念和司法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從‘從重從快’到‘從舊兼從輕’,從‘糾問式’庭審到‘對抗式’庭審,從重實體到程序實體並重,不變的是一代代武昌檢察人的職業精神和職業信仰。”帶出了多名業務骨幹的“老公訴”高敏感慨地說道。

誠如高敏所言,傳承之路一直在延續。“司法體制改革啟動後,我們的38名員額檢察官全部在一線,紮紮實實辦案、切切實實擔當。”該院檢察長付斌說。“敬業之星”何偉便是其中之表率。

“我是個坐不住的人,只要發現問題,一定要找公安人員聊一聊或去案發現場看一看。”極具偵查思維的何偉尤其擅挖漏罪漏犯。她曾從一名女毒販的言語和表情中發現疑點,同公安人員一起調查補證,將其男友作為主犯追訴,使之受到應有的刑罰。庭審結束後,本準備替男友扛下所有罪責的女毒販向何偉深深鞠了一躬。

“她不一定記得我是誰,但一定會記住我這身莊嚴的檢察制服吧。”談及那起案件,何偉微笑著說道。

(文字:周晶晶 潘星 田第潘 編輯:薛永利)

「走进100个基层院」湖北武昌区:“首义”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