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日系车一撞就碎,但为什么碰撞测试得分高?

洪溅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日系车比较的省油省心,但是日系车安全性不足。在一些事故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日系车受损严重的情况,但是在碰撞测试中日系车却能够得到不错的成绩。为什么一撞即碎的日系车可以得到碰撞测试高分呢?



首先来说一下,碰撞测试评分不是根据车子受损程度来判定的,而是根据人员受损程度。车子是用来保护车内成员的,危机时刻我们还会在乎汽车的损伤吗?显然,人的安全更重要。但是实际呢?太多朋友会根据车子的受损程度来判断汽车的安全性。甚至有人通过关车门、按压车身蒙皮来判断汽车的安全性,有些可笑。


其实,国人对日系车还是有些偏见的。国人对日系车有所偏见,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有特殊名族关系。很多朋友对待日系车的态度是打死也不买,有些朋友也承认日系车的技术不错,但是依然不愿意购买,这点我们都能够理解。但是有些朋友也存在恶意诋毁日系车的情况,其中也有不良厂家的恶意公关。车企背后的博弈,或许更加的激烈。

日系车与其他车系相比,安全性不差。无论是IIHS测试还是中保研测试,日系车的成绩还算是理想。无论是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还是奕泽,碰撞测试成绩超过了迈腾、途观等德系车,打脸无数人。当然也有B柱断裂的思域,也打了本田粉的脸。总体来说日系车安全性不差,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脆弱不堪。受制于造车成本,各大汽车之间的安全性差距不会很大,半径八两吧。毕竟厂家也是为了赚钱,不可能很厚道。



日系车在技术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人认真做事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觉得日系车不错,那么就可以购买,毕竟对我们老百姓来说赚钱不容易,省油省心的车子才是好车。如果不喜欢日系车,同样还有其他车子可以选择,但是请不要道德绑架消费者。最后,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车子,开坦克上路也不是绝对安全。敬畏汽车,敬畏生命。


小强说说车


好多人脑子转不过弯来,把一个人装进硬木头箱子,另一个人装进软泡沫箱子,分别用车撞,哪个更惨?记得有个新闻,一个轿车撞了一个摩托车还是自行车,人都没事,就是轿车前脸破损明显。本来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一帮喷子非得说车不安全。所以他们所谓的安全就是,哪怕我残废了,看到对方被我撞了个稀巴烂,我的车就是安全,不然我早挂了。


大爱supra


长期以来,”日系车不禁撞”、“日系车铁皮薄”、“日系车不安全”等等,已经成为很多国内消费者对日系车的固有印象了。除了省油经济、皮实耐用之外,在安全性方面,日系车似乎是沾不上边的,即使是日系车在安全碰撞中拿了高分,得了5星安全评价,人们也不会认为日系车就很安全。

这实际上与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观念有关,长期以来,人们脑海中总认为汽车“钢板越厚越安全”,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现在全世界强调整的汽车安全,不仅仅是保护车内人的安全,同时还要保护车外人的安全,从车辆的安全角度来讲,“外柔内刚”才是最佳。

比如,有一些日系车辆发生碰撞后,如果是轻微的,保险杠会凹进去,或者如果碰撞的稍微严重一些,会看到里面有很多泡沫,很多人就会认为泡沫有“造假”嫌疑,实际上这并不是造假,因为当车撞到人之后,人是血肉之躯,为了保护这个人,必须要有软一些的材料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果全部是钢铁材质去撞人,那么行人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了。所以我们讲的汽车安全不仅仅是保护车内人的安全,也要保护车外人的安全。

另外,在很多交通事故的图片中,人们看到日系车车身损毁严重的画面,便会因此得出日系车“不结实”的结论,而这一点也是公众对于汽车安全的一个误区。在发生碰撞后,车身前部需要吸收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车身此时的“损毁”即对能量的吸收产生的结果,这样撞击后的能量得以通过车身分解传导出去,而尽可能少地传导给车内人员,以减轻对于人员的伤害。由此也解释了公众对于日系车“不禁撞”的一种误读。

上世60年代,汽车的发明者奔驰率先提出了“缓冲吸能”的概念,而将这一概念发扬广大的则是日系车,这个概念强调了以人为本,安全的核心首先是人的安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汽车发生碰撞,要保证人不受伤,并非与对方硬碰硬,而是为车上的乘员分担和吸收撞击的能量,就像太极中的以柔制刚。而这些理念也正是全世界各国安全碰撞测试的初衷。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日系车能在碰撞测试中拿高分了。


汽车观察家


这个问题对于一个在日系品牌4S店工作多年的人,我觉得我有必要回答一下。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上,某日系品牌和德系车相撞,结果德系车没事,日系车却连保险杠都掉了。还有某日系品牌和自行车相撞,自行车骑着走了,结果日系前脸都陷进去了。这种新闻并不是危言耸听,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的国际碰撞测试中,日系车的综合评分并不低,反倒是很多看似厚重的国产车评分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是不是日系车造假了,或者日系车区别对待中国市场等等。

每一款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上市,首先会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造车,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比较严格,相应的质量就会好一点。抛开这些不谈,其实日系车确实是不耐撞的,这主要的跟日系车的造车理念有关。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地方狭小的岛国,国内资源极其有限,而生产汽车所需的钢材等原材料基本都需要进口,这就导致了日本人在造车时精打细算,很多地方只要符合标准,能用塑料的就不用钢板,有些甚至用泡沫代替。也正是因为大量采用轻量化车身,日系车才会比较省油,适合家用。

但是这并不是说日系车的安全系数就不高了。日本人对于安全配置还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就拿日本的碰撞安全监测J-NCAP来说,就要比国内的C-NCAP标准高很多。

轻量化车身在低速碰撞时确实不占优势,轻轻一碰就需要大修,可能会付出额外的一笔修车费用。但是在低速行车时对于行人的保护是很周到的。一般在低速事故中,日系车的车下人员受伤不会很严重。

如果是在同样的60码或者80码等高速碰撞事故中,日系车的车内人员并不比欧美车的车内人员受伤严重,有些甚至会优于欧美车。

一句话,还是资源紧缺导致的造车理念的不同。至于你喜欢哪一款,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就可以了。买车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小心使得万年船,车子自身的安全是一方面,最主要还是作为司机的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驾驶习惯,安全开车。


汽车品鉴馆


一句话给出结论:碰撞测试分数的高低,跟车皮的厚度没有关系!

分两种情况:

1、高速撞车时,撞车力度非常大、足以威胁车内乘员安全时,决定一款车遭遇碰撞时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它对冲击力的化解和组织乘员舱变形的能力。核心就是遇到冲击力比较大的碰撞时,只要乘员舱不过度变形,那么车头或者车屁股哪怕碎成渣渣,这款车就依然是安全的。

2、低速撞车时,遭遇轻微碰撞,车内成员不会受到实际威胁时,车头、车尾保险杠,侧面车门和翼子板的钢板厚度与强度,就决定了碰撞后车头、车屁股、翼子板容不容易变形损坏。这种情况下,有的日系车与德系或美系车碰撞,看起来更吃亏一些,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日系与其它国别车型的事故中,日系被碰的灰头土脸,对方车型却好像什么事儿都没有。

但是,这不代表日系车就不安全,因为这种碰撞很多时候没有伤及骨架,真正触及防撞横梁、纵梁时,才能看出来谁到底更安全。

很显然,碰撞测试都属于第一种情况,日系车要在美国、欧洲卖车,就必须在安全测试标准上满足当地的要求,否则连卖车的资格都没有。但满足这些安全要求,靠的不是车表面的钢板或者保险杠,而是保护乘员舱不变形的车身骨架。

说到这,新车君还要强调一下,虽然铁皮薄不代表日系车不安全,但它们比较轻的车身、强度比较低的钢板和防撞梁(甚至减配防撞梁)在遭遇低速碰撞时是很吃亏的,即便不会危机安全,但稍微一擦碰就要去钣金甚至换发动机盖,日系车在省油、可靠等方面省下来的钱,也不够在这些时候填窟窿吧?

最后,在美国的碰撞测试以及车型事故死亡率的调查报告中,丰田、本田、斯巴鲁、马自达等品牌的成绩一直是比较优秀的,但日产是个例外,向March、阳光这种车型,不管是机构碰撞测试的成绩、还是道路死亡率的报告中,都不太好看。


新车新技术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是不是一撞就碎?是不是碰撞测试得分高?

不好意思,以目前的数据和实际情况来看,这俩都是伪命题,下面就没啥好讨论的,反例就是你觉得丰田TNGA高,那本田思域、日产轩逸、日产西玛的成绩啪啪打脸,国外日产成绩也没好哪去,除了TNGA丰田成绩就好吗?不知道的别轻易下结论,脸会很痛

是不是就日系车这样,其实所有车企都一样,一定要分出高下?

无非是,是否看重中国人生命和不看重继续减配,从这个角度说,懂车大侦探做了这么多安全的内容,没看出有什么德系、日系、美系之间明显的区别,现实中也是一样,车祸是要看车速和事故类型的,一概而论都是不懂装懂的行为。


懂车大侦探


我说两句。我感觉大部分人都有一个误区,说车铁皮薄就是不安全,安全是什么?安全是保护车内人员及行驶中被撞人员的,不是保护车的!车身设计的思路就是吸震,而不是撞到什么东西了,车像个坦克一样没事,那人就要承受很大伤害。

再者,安全也是看什么情况的,与大货车相撞,铁皮再厚也是渣渣。如果两个小车相撞或车与行人相撞,铁皮硬的可能车损小点,铁皮薄的可能车损大点,但铁皮薄的因缓冲会吸收更多的碰撞动能,会保护被撞人员或车内人员受到的冲击。而不是相反,车安然无恙,人受到了较大的伤害!


我是月明星稀


我觉得您要分清楚概念。第一,汽车撞击后的破损程度,特别是外覆盖件的破损程度不能代表碰撞安全保护能力。第二,现在的日系车也不一定都是一撞就碎。


我们先说第一个。

汽车碰撞安全主要针对的是车内乘员和被撞击的行人。车内乘员安全除去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座椅安全外,侧重点的是白车身骨架设计。细分来说就是材料强度够不够强、撞击能量是不是可以被车身结构卸掉等。


总之,白车身骨架设计主要是用来保证车舱内部的安全,车头车尾的主要是用来吸能、卸力。

行人安全除去主动安全技术外,要注意车头的高度、表面平整度和硬度。一般来说车头高度不要过高、表面平整些,而且硬度不要过大比较好,比如铝制发动机盖就要比钢制发动机盖更安全。


换句话说,车头偏软反而更有利于行人安全。 我们确实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日系车车头被撞毁的案例,但从设计角度来说,这部分属于车头区域,也是常说的溃缩吸能区,这些并不会影响他们在碰撞测试中获得分数。

而就第二点来说,也不是所有日系车一撞就碎。C-ISA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有一项关于“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的考核,说的是在低速碰撞下,汽车车头和车尾损坏程度和维修费用的考核。

C-ISAI已经公布的11款车型测试结果看,两款日系品牌得分为“M(中)”和“A(较好)”,这个表现仅比大众系(斯柯达科迪亚克)差。


东拉西车


薄皮大馅有三脆,雅阁天籁凯美瑞,很多日系一撞就碎,网上的图片也可以随处找到。三菱欧蓝德在美国IISH碰撞测试中也是碎了一地,但拿到了2017年度顶级安全奖。人们在看碰撞事故时候往往主观视觉上看车辆变形程度、发动机是否下沉来衡量一个车结实不结实,很少人去留意车内乘客是否安全,一向以最安全著称沃尔沃s90在碰撞测试中也是零件满天飞,车头甚至掉了一块,那其实呢外观件在碰撞是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保险杠为了做出复杂的造型和保护行人使用了塑料材质,使劲踹一脚都能踹出个洞来,真正起到安全作用的是车身结构、材质等等。你看到碎一地部分其实是缓冲区,没有真不行,举个例子:网上有很多小视频把啤机罐绑在树上踢,啤酒四溅,那如果没有啤酒罐直接踢在树上会怎样。

有些车碰撞后没怎么变形,没有缓冲区,车里面的乘客会怎样呢,衡量一辆车是否安全看的不是车结实不结实,而是对乘客安全的保护,如果没有车的牺牲怎么能给乘客带来安全呢。车的覆盖件的软硬程度也能很大限度的保护行人,沃尔沃有些车型还配备了前机盖气囊,在发生撞击时最大限度的保护行人的头部,毕竟不全都是车与车相撞。没有绝对安全的车,日本车一撞碎也不能说一定不安全,在很多较强的碰撞测试中也是能很好的保护乘客安全的。


motor新视界


日系车不仅仅是皮薄的问题,是整个车身的用料都有问题,车体强度严重不足,在交通事故中,往往是吸能的一方,车毁人亡,损失惨重。其原因就是日系车商的造车理念,只注重盈利,不讲商业道德,为此挖空心思的偷工减料,把日系车造成了有名的移动棺材。

有人说日系车软是为了在事故中保护行人,这完全是欺人之谈,你就是再软的材料也比人骨头硬,塑料保险杠照样能把人撞骨折,这不过是日系车托为日系车质量差的狡辩,十分可笑。

日系车在碰撞测试中得到好成绩,一个原因是参加测试的是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日系车,对于销往美国市场的日系车,惧于美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日系车商是不敢过分偷工减料的,这种测试成绩对于在中国销售的日系车毫无参考价值,因为在中国销售的日系车,是经过丧心病狂的偷工减料,和在美国市场的日系车完全不是一种车。还有一个原因是日系车商在碰撞测试中,善于造假,在只测试右方碰撞的时候,它们就把右方加固以应付测试,虽然车体强度很差,经过加固以后也能勉强通过测试。但是突然增加了左方的测试时,日方因为没有及时应对,立马就露馅了,碰撞测试不及格。

对于道德败坏,欺诈用户的日系车商,很多人早已经看透了,所以日系车在中国的销售并不好。只有一部分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二楞子,受了日系车托的欺骗,而选择了日系车,但是他们的下场非常悲惨,只要发生事故就成为别人的吸能垫,保护了对方,自己车毁人亡。


看看柔若无骨的本田,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定是面团。坚信日系车安全的人,已经在副驾驶座上被挤成了肉泥,但愿你不要成为后继者。


请看比面团还要软的丰田,被公路护栏刮了一下,就被扯成六七米长,碎成一地垃圾。能把汽车造得这么柔软,堪称黑科技呀!只可惜里面的小伙子们,成了无良车企的受害者,不知道他们的家属是否依法起诉了害人的丰田公司?但愿他们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看看轿车上斑斑的血迹,谁能不心痛呢?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为了自己和妻儿、父母的安全,请远离日系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