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日系車一撞就碎,但為什麼碰撞測試得分高?

洪濺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日系車比較的省油省心,但是日系車安全性不足。在一些事故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日系車受損嚴重的情況,但是在碰撞測試中日系車卻能夠得到不錯的成績。為什麼一撞即碎的日系車可以得到碰撞測試高分呢?



首先來說一下,碰撞測試評分不是根據車子受損程度來判定的,而是根據人員受損程度。車子是用來保護車內成員的,危機時刻我們還會在乎汽車的損傷嗎?顯然,人的安全更重要。但是實際呢?太多朋友會根據車子的受損程度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甚至有人通過關車門、按壓車身蒙皮來判斷汽車的安全性,有些可笑。


其實,國人對日系車還是有些偏見的。國人對日系車有所偏見,這個也很好理解,畢竟有特殊名族關係。很多朋友對待日系車的態度是打死也不買,有些朋友也承認日系車的技術不錯,但是依然不願意購買,這點我們都能夠理解。但是有些朋友也存在惡意詆譭日系車的情況,其中也有不良廠家的惡意公關。車企背後的博弈,或許更加的激烈。

日系車與其他車系相比,安全性不差。無論是IIHS測試還是中保研測試,日系車的成績還算是理想。無論是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還是奕澤,碰撞測試成績超過了邁騰、途觀等德系車,打臉無數人。當然也有B柱斷裂的思域,也打了本田粉的臉。總體來說日系車安全性不差,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脆弱不堪。受制於造車成本,各大汽車之間的安全性差距不會很大,半徑八兩吧。畢竟廠家也是為了賺錢,不可能很厚道。



日系車在技術方面確實值得我們借鑑,日本人認真做事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如果覺得日系車不錯,那麼就可以購買,畢竟對我們老百姓來說賺錢不容易,省油省心的車子才是好車。如果不喜歡日系車,同樣還有其他車子可以選擇,但是請不要道德綁架消費者。最後,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車子,開坦克上路也不是絕對安全。敬畏汽車,敬畏生命。


小強說說車


好多人腦子轉不過彎來,把一個人裝進硬木頭箱子,另一個人裝進軟泡沫箱子,分別用車撞,哪個更慘?記得有個新聞,一個轎車撞了一個摩托車還是自行車,人都沒事,就是轎車前臉破損明顯。本來已經是很好的結局了,一幫噴子非得說車不安全。所以他們所謂的安全就是,哪怕我殘廢了,看到對方被我撞了個稀巴爛,我的車就是安全,不然我早掛了。


大愛supra


長期以來,”日系車不禁撞”、“日系車鐵皮薄”、“日系車不安全”等等,已經成為很多國內消費者對日系車的固有印象了。除了省油經濟、皮實耐用之外,在安全性方面,日系車似乎是沾不上邊的,即使是日系車在安全碰撞中拿了高分,得了5星安全評價,人們也不會認為日系車就很安全。

這實際上與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錯誤觀念有關,長期以來,人們腦海中總認為汽車“鋼板越厚越安全”,實際上這是錯誤的,現在全世界強調整的汽車安全,不僅僅是保護車內人的安全,同時還要保護車外人的安全,從車輛的安全角度來講,“外柔內剛”才是最佳。

比如,有一些日系車輛發生碰撞後,如果是輕微的,保險槓會凹進去,或者如果碰撞的稍微嚴重一些,會看到裡面有很多泡沫,很多人就會認為泡沫有“造假”嫌疑,實際上這並不是造假,因為當車撞到人之後,人是血肉之軀,為了保護這個人,必須要有軟一些的材料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如果全部是鋼鐵材質去撞人,那麼行人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了。所以我們講的汽車安全不僅僅是保護車內人的安全,也要保護車外人的安全。

另外,在很多交通事故的圖片中,人們看到日系車車身損毀嚴重的畫面,便會因此得出日系車“不結實”的結論,而這一點也是公眾對於汽車安全的一個誤區。在發生碰撞後,車身前部需要吸收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車身此時的“損毀”即對能量的吸收產生的結果,這樣撞擊後的能量得以通過車身分解傳導出去,而儘可能少地傳導給車內人員,以減輕對於人員的傷害。由此也解釋了公眾對於日系車“不禁撞”的一種誤讀。

上世60年代,汽車的發明者奔馳率先提出了“緩衝吸能”的概念,而將這一概念發揚廣大的則是日系車,這個概念強調了以人為本,安全的核心首先是人的安全,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汽車發生碰撞,要保證人不受傷,並非與對方硬碰硬,而是為車上的乘員分擔和吸收撞擊的能量,就像太極中的以柔制剛。而這些理念也正是全世界各國安全碰撞測試的初衷。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日系車能在碰撞測試中拿高分了。


汽車觀察家


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在日系品牌4S店工作多年的人,我覺得我有必要回答一下。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新聞上,某日系品牌和德系車相撞,結果德系車沒事,日系車卻連保險槓都掉了。還有某日系品牌和自行車相撞,自行車騎著走了,結果日系前臉都陷進去了。這種新聞並不是危言聳聽,確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的國際碰撞測試中,日系車的綜合評分並不低,反倒是很多看似厚重的國產車評分不盡如人意。很多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是不是日系車造假了,或者日系車區別對待中國市場等等。

每一款車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上市,首先會根據當地的法律法規來造車,有些國家法律法規比較嚴格,相應的質量就會好一點。拋開這些不談,其實日系車確實是不耐撞的,這主要的跟日系車的造車理念有關。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地方狹小的島國,國內資源極其有限,而生產汽車所需的鋼材等原材料基本都需要進口,這就導致了日本人在造車時精打細算,很多地方只要符合標準,能用塑料的就不用鋼板,有些甚至用泡沫代替。也正是因為大量採用輕量化車身,日系車才會比較省油,適合家用。

但是這並不是說日系車的安全係數就不高了。日本人對於安全配置還是有很高的要求的,就拿日本的碰撞安全監測J-NCAP來說,就要比國內的C-NCAP標準高很多。

輕量化車身在低速碰撞時確實不佔優勢,輕輕一碰就需要大修,可能會付出額外的一筆修車費用。但是在低速行車時對於行人的保護是很周到的。一般在低速事故中,日系車的車下人員受傷不會很嚴重。

如果是在同樣的60碼或者80碼等高速碰撞事故中,日系車的車內人員並不比歐美車的車內人員受傷嚴重,有些甚至會優於歐美車。

一句話,還是資源緊缺導致的造車理念的不同。至於你喜歡哪一款,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就可以了。買車是為了方便我們的生活,小心使得萬年船,車子自身的安全是一方面,最主要還是作為司機的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駕駛習慣,安全開車。


汽車品鑑館


一句話給出結論:碰撞測試分數的高低,跟車皮的厚度沒有關係!

分兩種情況:

1、高速撞車時,撞車力度非常大、足以威脅車內乘員安全時,決定一款車遭遇碰撞時的安全性,主要取決於它對沖擊力的化解和組織乘員艙變形的能力。核心就是遇到衝擊力比較大的碰撞時,只要乘員艙不過度變形,那麼車頭或者車屁股哪怕碎成渣渣,這款車就依然是安全的。

2、低速撞車時,遭遇輕微碰撞,車內成員不會受到實際威脅時,車頭、車尾保險槓,側面車門和翼子板的鋼板厚度與強度,就決定了碰撞後車頭、車屁股、翼子板容不容易變形損壞。這種情況下,有的日系車與德系或美系車碰撞,看起來更吃虧一些,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日系與其它國別車型的事故中,日系被碰的灰頭土臉,對方車型卻好像什麼事兒都沒有。

但是,這不代表日系車就不安全,因為這種碰撞很多時候沒有傷及骨架,真正觸及防撞橫樑、縱梁時,才能看出來誰到底更安全。

很顯然,碰撞測試都屬於第一種情況,日系車要在美國、歐洲賣車,就必須在安全測試標準上滿足當地的要求,否則連賣車的資格都沒有。但滿足這些安全要求,靠的不是車表面的鋼板或者保險槓,而是保護乘員艙不變形的車身骨架。

說到這,新車君還要強調一下,雖然鐵皮薄不代表日系車不安全,但它們比較輕的車身、強度比較低的鋼板和防撞梁(甚至減配防撞梁)在遭遇低速碰撞時是很吃虧的,即便不會危機安全,但稍微一擦碰就要去鈑金甚至換髮動機蓋,日系車在省油、可靠等方面省下來的錢,也不夠在這些時候填窟窿吧?

最後,在美國的碰撞測試以及車型事故死亡率的調查報告中,豐田、本田、斯巴魯、馬自達等品牌的成績一直是比較優秀的,但日產是個例外,向March、陽光這種車型,不管是機構碰撞測試的成績、還是道路死亡率的報告中,都不太好看。


新車新技術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是不是一撞就碎?是不是碰撞測試得分高?

不好意思,以目前的數據和實際情況來看,這倆都是偽命題,下面就沒啥好討論的,反例就是你覺得豐田TNGA高,那本田思域、日產軒逸、日產西瑪的成績啪啪打臉,國外日產成績也沒好哪去,除了TNGA豐田成績就好嗎?不知道的別輕易下結論,臉會很痛

是不是就日系車這樣,其實所有車企都一樣,一定要分出高下?

無非是,是否看重中國人生命和不看重繼續減配,從這個角度說,懂車大偵探做了這麼多安全的內容,沒看出有什麼德系、日系、美系之間明顯的區別,現實中也是一樣,車禍是要看車速和事故類型的,一概而論都是不懂裝懂的行為。


懂車大偵探


我說兩句。我感覺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誤區,說車鐵皮薄就是不安全,安全是什麼?安全是保護車內人員及行駛中被撞人員的,不是保護車的!車身設計的思路就是吸震,而不是撞到什麼東西了,車像個坦克一樣沒事,那人就要承受很大傷害。

再者,安全也是看什麼情況的,與大貨車相撞,鐵皮再厚也是渣渣。如果兩個小車相撞或車與行人相撞,鐵皮硬的可能車損小點,鐵皮薄的可能車損大點,但鐵皮薄的因緩衝會吸收更多的碰撞動能,會保護被撞人員或車內人員受到的衝擊。而不是相反,車安然無恙,人受到了較大的傷害!


我是月明星稀


我覺得您要分清楚概念。第一,汽車撞擊後的破損程度,特別是外覆蓋件的破損程度不能代表碰撞安全保護能力。第二,現在的日系車也不一定都是一撞就碎。


我們先說第一個。

汽車碰撞安全主要針對的是車內乘員和被撞擊的行人。車內乘員安全除去安全帶、安全氣囊和座椅安全外,側重點的是白車身骨架設計。細分來說就是材料強度夠不夠強、撞擊能量是不是可以被車身結構卸掉等。


總之,白車身骨架設計主要是用來保證車艙內部的安全,車頭車尾的主要是用來吸能、卸力。

行人安全除去主動安全技術外,要注意車頭的高度、表面平整度和硬度。一般來說車頭高度不要過高、表面平整些,而且硬度不要過大比較好,比如鋁製發動機蓋就要比鋼製發動機蓋更安全。


換句話說,車頭偏軟反而更有利於行人安全。 我們確實會在網上看到一些日系車車頭被撞毀的案例,但從設計角度來說,這部分屬於車頭區域,也是常說的潰縮吸能區,這些並不會影響他們在碰撞測試中獲得分數。

而就第二點來說,也不是所有日系車一撞就碎。C-ISAI(中國汽車保險安全指數)有一項關於“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的考核,說的是在低速碰撞下,汽車車頭和車尾損壞程度和維修費用的考核。

C-ISAI已經公佈的11款車型測試結果看,兩款日系品牌得分為“M(中)”和“A(較好)”,這個表現僅比大眾系(斯柯達科迪亞克)差。


東拉西車


薄皮大餡有三脆,雅閣天籟凱美瑞,很多日系一撞就碎,網上的圖片也可以隨處找到。三菱歐藍德在美國IISH碰撞測試中也是碎了一地,但拿到了2017年度頂級安全獎。人們在看碰撞事故時候往往主觀視覺上看車輛變形程度、發動機是否下沉來衡量一個車結實不結實,很少人去留意車內乘客是否安全,一向以最安全著稱沃爾沃s90在碰撞測試中也是零件滿天飛,車頭甚至掉了一塊,那其實呢外觀件在碰撞是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保險槓為了做出複雜的造型和保護行人使用了塑料材質,使勁踹一腳都能踹出個洞來,真正起到安全作用的是車身結構、材質等等。你看到碎一地部分其實是緩衝區,沒有真不行,舉個例子:網上有很多小視頻把啤機罐綁在樹上踢,啤酒四濺,那如果沒有啤酒罐直接踢在樹上會怎樣。

有些車碰撞後沒怎麼變形,沒有緩衝區,車裡面的乘客會怎樣呢,衡量一輛車是否安全看的不是車結實不結實,而是對乘客安全的保護,如果沒有車的犧牲怎麼能給乘客帶來安全呢。車的覆蓋件的軟硬程度也能很大限度的保護行人,沃爾沃有些車型還配備了前機蓋氣囊,在發生撞擊時最大限度的保護行人的頭部,畢竟不全都是車與車相撞。沒有絕對安全的車,日本車一撞碎也不能說一定不安全,在很多較強的碰撞測試中也是能很好的保護乘客安全的。


motor新視界


日系車不僅僅是皮薄的問題,是整個車身的用料都有問題,車體強度嚴重不足,在交通事故中,往往是吸能的一方,車毀人亡,損失慘重。其原因就是日系車商的造車理念,只注重盈利,不講商業道德,為此挖空心思的偷工減料,把日系車造成了有名的移動棺材。

有人說日系車軟是為了在事故中保護行人,這完全是欺人之談,你就是再軟的材料也比人骨頭硬,塑料保險槓照樣能把人撞骨折,這不過是日系車託為日系車質量差的狡辯,十分可笑。

日系車在碰撞測試中得到好成績,一個原因是參加測試的是在美國市場銷售的日系車,對於銷往美國市場的日系車,懼於美國法律體系的完善,日系車商是不敢過分偷工減料的,這種測試成績對於在中國銷售的日系車毫無參考價值,因為在中國銷售的日系車,是經過喪心病狂的偷工減料,和在美國市場的日系車完全不是一種車。還有一個原因是日系車商在碰撞測試中,善於造假,在只測試右方碰撞的時候,它們就把右方加固以應付測試,雖然車體強度很差,經過加固以後也能勉強通過測試。但是突然增加了左方的測試時,日方因為沒有及時應對,立馬就露餡了,碰撞測試不及格。

對於道德敗壞,欺詐用戶的日系車商,很多人早已經看透了,所以日系車在中國的銷售並不好。只有一部分沒有主見,人云亦云的二楞子,受了日系車託的欺騙,而選擇了日系車,但是他們的下場非常悲慘,只要發生事故就成為別人的吸能墊,保護了對方,自己車毀人亡。


看看柔若無骨的本田,你能聯想到什麼呢?一定是麵糰。堅信日系車安全的人,已經在副駕駛座上被擠成了肉泥,但願你不要成為後繼者。


請看比麵糰還要軟的豐田,被公路護欄颳了一下,就被扯成六七米長,碎成一地垃圾。能把汽車造得這麼柔軟,堪稱黑科技呀!只可惜裡面的小夥子們,成了無良車企的受害者,不知道他們的家屬是否依法起訴了害人的豐田公司?但願他們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


看看轎車上斑斑的血跡,誰能不心痛呢?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為了自己和妻兒、父母的安全,請遠離日系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