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哪些演員的演技被高估了?又有哪些演員的演技被低估了?

用戶59819455304


這裡得說能以嚴苛演技來要求的演員,那些公認都是沒什麼演技的,也不用拿來多討論演技有無被高估了。

這裡我說一個可能的確有被高估嫌疑的演員:陳道明

陳道明在影壇和大眾風評中也算是享譽多年的一個演員,陳道明的演技好不好呢?好,這毋庸置疑。

但有沒有被高估呢?有。

作為一個殿堂級的老戲骨的標準來看,陳道明的演技有一個很致命的欠缺,那就是演什麼角色,都太過有固定的形象範圍,他演皇帝,演王爺,演中年男人,都有一種固定的特質,太過端著。

他演的這些角色都詮釋得很好,這點無可否認,但缺少了很多拓寬的空間。且道明叔演戲喜歡改劇本的習慣已經大為知名,他也是一個精於作品,不濫接影視的典型。為什麼要改劇本呢?一個說的就是他需要通過修改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來使得這部作品更「適合」他來演。最後他演繹的角色也因為此完成度較高。另外,少接影視也是因為這個特質,需要挑角色來演,所以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因為作品不合適而演崩。不過這點也說明了道明叔的愛惜羽毛。

總歸來講,就是他的戲路有些窄化,且太過於在最擅長的「舒適區」裡演繹角色。

當然,他還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只不過演技尚不能封神。

而被低估的演員有哪些呢?

舉個例子,富大龍。富大龍從《少年包青天》開始,那時飾演的角色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後來看他演的諸如大秦帝國之類的作品,真的讓我無比驚訝。但是他卻一點兒也不紅。

同樣的,還有王千源、張魯一等優秀演員,也是較為被人低估的。


上古天真


我來回答後半個問題吧,哪些演員的演技被低估了,我提名一個《人民的名義》中的演員,這個演員以前通常演一些家庭倫理劇,在這些家長裡短,婆婆媽媽的電視劇裡看不出深厚的演技,可是在《人民的名義》中他的演技堪稱炸裂!

他就是是扮演鄭西坡的李光復。



很多人說看這部劇時看到鄭西坡父子都想快進,拋開鄭勝利不說,我覺得鄭西坡這個角色演繹得非常好,尤其是其中兩個場景讓我在電視機前淚流滿面,如果不是演員的深情演繹我是不會如此動容的,因為我本身不是個看電視容易動情的人,一般情況下我都是邊看邊吐槽的。

第一個場景就是他朗誦那首寫給他母親的詩,在我們這個時代詩歌可以說已經死了,所以在那之前一說他是個詩人,我就覺得好笑,可是當電視劇裡鄭西坡用顫抖的聲音,眼角強忍著淚水讀那首寫給母親的詩時我流淚了,而且我相信在電視機前流淚的觀眾肯定不止我一個,如果不是鄭西坡的深情演繹,僅僅看這首詩本身,可能並不足以讓觀眾流淚。

第二個場景就是最後陳岩石去世,他的妻子給鄭西坡打電話的場景,鄭西坡在電話裡聽到這個消息,先是身體下沉,緩慢又沉重地癱在凳子上,然後面部扭曲,雙手緊握,捶胸頓足,把鄭西坡當時悲痛欲絕的心情演繹得入木三分,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動起來。




跟他一對比,現在的很多小鮮肉明明演繹的是悲痛萬分的場景可是觀眾看著不要說感受到一點悲痛,反而尷尬至極,尷尬癌都要犯了,所以所謂演技好簡單一點就是能充分而又自然地表現出角色當時的情感,而在這一點上,李光復的表現可以說出神入化。

看完這部劇,我真正對他的演技改觀了,還專門去查了查他的履歷,原來他是國家一級話劇演員,怪不得,從話劇舞臺走下來的演員演電視劇那真是小菜一碟,一旦遇到好的劇本就會大放異彩。

ps:這裡是頭條簽約作者陳蘭香,定期為你推送精彩的影視劇評論,不妨關注下。


陳蘭香老師



陳道明吧,一直感覺有些名不副實。這麼多年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還是康熙,其它的角色都讓人很出戏,演啥都是讓人覺得是在看陳道明,而不是看到一個鮮活的角色和人物。

後來在楚漢傳奇中出演劉邦,一改以往的儒雅扮相,很顯然是想有所突破,以至於和秦嵐演吻戲,故意要做出一些輕浮,痞裡痞氣的舉動,但是結果卻是感覺他把劉邦演成了陳道明,而不是演成了劉邦。


就表演功力來說,個人看法,他和唐國強,陳寶國都不在一個層次上,爆發力不足,只能靠一些關鍵時刻突然嗓門提高八度來彌補,但是效果也並不好。

其實就是康熙帝國裡的康熙,如果和雍正王朝裡焦晃的表演相比,也是瞬間被秒。不過相比後來把人物都演成陳道明來,這個角色已經可以算是他最成功的角色了。


有些時候的一些情節需要走內心的時候,陳道明的表現方式都不是很好,總是需要藉助於一些肢體動作或者是臺詞來表現,但是唐國強在雍正王朝裡的很多時候就是一個簡單的表情和眼神,就感覺已經到位了。

還有一個印象就是陳道明演戲總給人不太自然的感覺,有些裝,或者說是造作的痕跡太重了。比如陳寶國在北平無戰事裡的角色,如果給陳道明,他就未必能演好,但是陳寶國就顯得很到位,不多不少,剛剛好。


蕭武


看了鄧超太多無腦綜藝和小鮮肉電影,大家總覺得鄧超是二貨,偽學霸,鬼畜超,可是別忘了,鄧超可是科班出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為中國國家話劇劇院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綽號“戲瘋子”。2002年《少年天子》成名,《甜蜜蜜》《集結號》奠定演技,《烈日灼心》更是演技爆發,辛小豐被注射的那一段更是精彩

從剛開始注射時的緊張



到針頭扎進血管時的血管鼓起,恐懼到渾身顫抖


又到之後的釋然

之後解脫緩慢接受死亡





鏡頭景別幾乎沒變,可鄧超硬生生用他的表演向我們展示出一個死刑犯人最後的心理掙扎。

真的是,精彩萬分。


三圈愛看


老演員被高估的

1、張鐵林

自從演了皇阿瑪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皇阿瑪,無論是參加綜藝還是參加訪談,一副為我獨尊的樣子,演戲也只是一味的梗脖子,扯嗓門喊;

2、陳建斌

《甄嬛傳》中演皇上,這個可真是跟張鐵林完全不一樣,在裡面演的皇上,天天的每個正行,不是挑唆挑唆甄嬛和眉莊就是擠兌擠兌華妃。

3、孫海英

其實在《激情燃燒的歲月》中,演的真的是很不錯,那種正直、硬氣的軍人形象符合時代背景,也非常有時代魅力,可是,後來發現,大叔真是本色出演啊,生活中也是個石光榮啊。

被低估的演員

1、何冰

作為人藝的話劇演員,無論臺詞和功底都是非常過硬,正派角色和反派角色都拿捏到位,小人物也刻畫的活靈活現,他的形象讓你回味中能發自內心的覺得有意思,而且活的實實在在。

2、張譯

一個東北人,為了演活北京人學了一口正宗的京片子,演藝生涯也是不溫不火,但是每個角色都有鮮明的性格特點,平時養貓上知乎,生活低調喜歡舞文弄墨。

3、王千源

出道有20多年卻一直不溫不火,大概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太多璀璨耀眼的明星。從他出演的影視劇作來看,似乎也沒有太出挑的角色。直到出演《鋼的琴》,這部文藝色彩的男一號讓他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但個人覺得他最出彩的熒幕形象在於《解救吾先生》,在這部電影中跟劉德華同框確完全沒有被遮掩他的個性光芒。完完全全的實力派,完完全全的影帝潛質,可惜年代不對,希望他下一個獎項是影帝!


貓姐看綜藝


思來想去,還是說句真心話吧。陳建斌和斯琴高娃的演技被高估了,馮遠征和袁泉的演技則被低估了…



陳建斌早期演電視劇的時候,因為“類型稀缺”和情感走心,還挺有看點的,比如《結婚十年》《喬家大院》和《親兄熱弟》。但後來演《甄嬛傳》中的雍正,以及《三國》中的曹操,陳建斌竟然“以不變應萬變”,讓大家對他的演技徹底失去興趣。

斯琴高娃在《大宅門》裡的“二奶奶”形象深入人心,演技毫無毛病。不過,“二奶奶”角色本身就已經足夠有魅力,不必加戲不必演,正常詮釋就行。其實那部經典劇中幾乎每個角色都演得超級棒,甚至是一個丫鬟。再看《康熙王朝》,斯琴高娃老師張口閉口“我孝莊云云”,那演的痕跡,不想多說了……

相比之下,馮遠征塑造、詮釋人物清新自然,感染力夠強。暴打梅婷的“安嘉和”就不說了,還記得《非誠勿擾》裡客串的“建國”麼?講真,我從沒見過那麼自信妖嬈的“哥們”,分分鐘就把葛優比了下去。到了年代劇《鋼鐵年代》,形象和地位一直處於弱勢的馮遠征演的比男一號陳寶國還要好,又穩又出彩兒。

至於袁泉,話劇舞臺多年的歷練和對人物精準拿捏的天賦,一下子都在《我的前半生》唐晶的身上展現了出來。在袁泉這個年齡段,出其右者幾乎沒有。但她依然沒有那些流量明星火…


南瓜報告


這個話題容易得罪人,試著回答。演技被高估的演員簡直太多了,時下那些活躍在屏幕上的小鮮肉演技大都被高估了,大都長得新鮮演技乏善可陳。


演技被嚴重高估的演員代表是:張鐵林、劉燁、陸毅。請注意,我沒有否定你們的意思,至少你們還有演技。


張鐵林是“哈哈派”皇阿瑪的代表,演得多了就類型化了,插科打諢背後的演技沒有太多長進。劉燁為人率真個性鮮明是“硬漢男人”的代表,《無極》中溫軟一下又迴歸“硬漢”頗有可取之處。但可惜的是飾演的人物多像本人一樣擰巴,表演痕跡過重。至於陸毅長得的確很帥,可惜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溫軟,沒有演技。


演技被低估的演員至少有三:李雪健,何冰、馮遠征。這三位爺長相一般,但的確是在用心演戲,表演功力在業內也沒什麼疑異。且不說李雪健曾演過一個和兒子關係不睦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的“酒蒙子”,一個喝酒開瓶倒酒的橋段,大可以列入“表演史”。

而之於何冰身上的北京味無人能及,骨子裡還略帶那麼點痞氣和霸氣,演什麼都入木鮮活。至於馮遠征想必更不用多說了,沒有顏值全靠演技,舉手投足都是戲。


田金雙


被高估演技的老演員,我覺得張鐵林絕對算一個。《還珠格格》剛出來的那些年,皇阿瑪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把裡面主演的演技都吹上了天,但是現在想起來,小燕子紫薇金鎖加皇阿瑪,裡面演技最好的應該是范冰冰。其他人你們不覺得演啥都一個樣麼?范冰冰好歹還經常尋求突破,嘗試不同角色。老演員張鐵林演皇阿瑪火了之後,就開始一直演皇上了,演上了癮,可能大家覺得皇帝都是那樣的,一生氣就吹鬍子瞪眼大聲說話拍桌子,然後轉怒為喜就是忽然一眯眼,點點頭,揚長而去。後來因為搭上了好班子,演技這事兒也一直跟著團體走了。這個團體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裡的鐵三角:張國立,和珅,張鐵林。由於前頭兩位的教科書般的存在,拉高了張鐵林的評價,可見,找對組織還是很有必要的。

被低估的演技的演員麼,我覺得舒暢絕對算一個。不知道為什麼近些年一直接不到好本子,演的角色再沒能留下什麼印象。可是記憶中的她多棒啊!小時候看《孝莊秘史》誰都不喜歡,就喜歡看她演的宛如,天天巴巴的盼著電視劇開始播,然後跟著她演的宛如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難過,一起開心。尤其是舒暢的笑,特別能夠打動人。還有失去孩子時候的那種悲傷,那時候舒暢也就十幾歲吧,演的那叫一個驚為天人。還有就是《天龍八部》裡的天山童姥,多少人沒看出來這是曾經演過宛如的舒暢,這才叫演技,每個角色都讓人懷疑這真的是一個人演的嗎?演員演員,應當如此,才叫演員!


星光邦


一個61歲的實力演技派,也會為了孩子的奶粉錢,演大爛片

有小夥伴問為什麼金士傑這樣的實力派演員會去演爛片?尤其是那種人物設定和品味和他極度不相符的角色。

首先,這裡或許會有小夥伴不知道誰是金士傑。我簡要的介紹一下他演過的一些電影,你就知道了。

電影《繡春刀》飾演魏忠賢一角,這部電影金士傑把閹黨頭目魏忠賢演活了,大太監的姿態,逃亡時候的落魄,把握的都十分到位。金士傑還憑藉電影《繡春刀》提名了5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

徐浩峰的電影《師父》裡飾演津門武館館主鄭山傲一角,把一個為了保晚節的暮年武者演繹的也是生動。獲得第六 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在《唐人街探案》《乘風破浪》《老兵》中都很非常出色的演出。

那為什麼金老爺子會在很多爛片裡接一些我們看著很不入眼的角色呢?

其實要是知道點消息的小夥伴就會明白,金老爺在61歲的時候,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女,奶粉錢啊!

金老爺子文青了幾十年,這回也是為了孩子做了一些煙火的事。

金老子年輕的時候,恃才傲物,壓根就沒把錢太當回事。俗話說的好啊,不結婚不知柴米貴,年輕的時候因為追求藝術,沒有什麼積蓄。

所以就算演技好,品味高,如今也為了孩子折腰了。其實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之後會有一些劇本試著找到金老爺子,老爺子沒有拒絕,還把戲整體的檔次提高了,不光如此,還在劇組中樹立一個老戲骨的正面形象,給很多年輕演員帶戲。

這樣一來,很多人就知道,金老爺子願意為了錢接戲的時候,為了提升自己作品格調的人,就紛紛拜訪了。比方說,白百何,靳東主演的《外科風雲》,黃磊的《深夜食堂》,還有最近的《楚喬傳》裡的變態老爺爺。

由於有了金老爺子的參演,確實是給這些作品帶來了一些逼格,自己在這裡影視劇中也貢獻了自己卓越的演技。

這裡我就要說一句了,要想晚年不是這麼拼,就要年輕的時候啊,努力賺錢,才可以晚年安享啊!


哭泣的驢子


個人認為,被高估的老演員有:孫海英、張鐵林、陳道明、陳建斌、斯琴高娃。這些演員中,有的一部戲成功,後來無論演什麼都是那一個腔。如孫海英演了《激情燃燒的歲月》之後,走到哪裡都是石光榮的腔調和作派;張鐵林自從演了皇阿瑪後,連上個綜藝節目出席個頒獎典禮,都跳不出皇帝老兒的架勢,真是時時處處把自己當皇上了;陳道明倒是不如前兩位那麼暴燥,但看他的演出與看他為蒙牛做廣告,也是一個味兒,始終是端著的;陳建斌在《甄嬛傳》中的表演雖然沒有太明顯的硬傷,但基本上是在背臺詞,照著普通的套路來演而已,完全沒有演出有自己特色的雍正皇帝;與上述諸位情況大致相同的是斯琴高娃,表演成功的只有當年的《駱駝祥子》中的虎妞,後來的諸多角色,如《大宅門》,雖談不上多失敗,但至少看不出老演員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演技,感覺是個人都可以演,平平淡淡,毫無特色。

所謂演技,不應該是演自己,而應該是演角色。片中的角色是什麼樣,就應該不動聲色地表演出來,演出區別,演出作為角色的那一個他來。

演技被低估的演員,我個人首推張魯一。無論是在《紅色》、《X嫌疑人的獻身》、《亂世書香》、還是在《他來了請閉眼》中,張魯一都演得忘了自己,只剩下角色。看張魯一的表演,過目不忘,很過癮。另一個被嚴重低估演技的演員是李洪濤。他在《白鹿原》中扮演鹿家長工鹿三,對鹿家忠心耿耿,任勞任怨。雖然鹿家拿他當家人,但他從不敢忘了自己的身份。可以說,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與身份貼合得天衣無縫。他在《懸崖》中的表演,不動聲色,卻讓人一見他就緊張。另外,杜雨露和王慶祥,都是雖然不大紅,但十分優秀的演員。杜雨露在《雍正王朝》中扮演的張廷玉,三朝老宰相的深沉內斂,難以超越。王慶祥在《北平無戰事》、《鏢門》和《女兒紅》中的表演,都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