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哪些演员的演技被高估了?又有哪些演员的演技被低估了?

用户59819455304


这里得说能以严苛演技来要求的演员,那些公认都是没什么演技的,也不用拿来多讨论演技有无被高估了。

这里我说一个可能的确有被高估嫌疑的演员:陈道明

陈道明在影坛和大众风评中也算是享誉多年的一个演员,陈道明的演技好不好呢?好,这毋庸置疑。

但有没有被高估呢?有。

作为一个殿堂级的老戏骨的标准来看,陈道明的演技有一个很致命的欠缺,那就是演什么角色,都太过有固定的形象范围,他演皇帝,演王爷,演中年男人,都有一种固定的特质,太过端着。

他演的这些角色都诠释得很好,这点无可否认,但缺少了很多拓宽的空间。且道明叔演戏喜欢改剧本的习惯已经大为知名,他也是一个精于作品,不滥接影视的典型。为什么要改剧本呢?一个说的就是他需要通过修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使得这部作品更「适合」他来演。最后他演绎的角色也因为此完成度较高。另外,少接影视也是因为这个特质,需要挑角色来演,所以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会因为作品不合适而演崩。不过这点也说明了道明叔的爱惜羽毛。

总归来讲,就是他的戏路有些窄化,且太过于在最擅长的「舒适区」里演绎角色。

当然,他还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只不过演技尚不能封神。

而被低估的演员有哪些呢?

举个例子,富大龙。富大龙从《少年包青天》开始,那时饰演的角色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看他演的诸如大秦帝国之类的作品,真的让我无比惊讶。但是他却一点儿也不红。

同样的,还有王千源、张鲁一等优秀演员,也是较为被人低估的。


上古天真


我来回答后半个问题吧,哪些演员的演技被低估了,我提名一个《人民的名义》中的演员,这个演员以前通常演一些家庭伦理剧,在这些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电视剧里看不出深厚的演技,可是在《人民的名义》中他的演技堪称炸裂!

他就是是扮演郑西坡的李光复。



很多人说看这部剧时看到郑西坡父子都想快进,抛开郑胜利不说,我觉得郑西坡这个角色演绎得非常好,尤其是其中两个场景让我在电视机前泪流满面,如果不是演员的深情演绎我是不会如此动容的,因为我本身不是个看电视容易动情的人,一般情况下我都是边看边吐槽的。

第一个场景就是他朗诵那首写给他母亲的诗,在我们这个时代诗歌可以说已经死了,所以在那之前一说他是个诗人,我就觉得好笑,可是当电视剧里郑西坡用颤抖的声音,眼角强忍着泪水读那首写给母亲的诗时我流泪了,而且我相信在电视机前流泪的观众肯定不止我一个,如果不是郑西坡的深情演绎,仅仅看这首诗本身,可能并不足以让观众流泪。

第二个场景就是最后陈岩石去世,他的妻子给郑西坡打电话的场景,郑西坡在电话里听到这个消息,先是身体下沉,缓慢又沉重地瘫在凳子上,然后面部扭曲,双手紧握,捶胸顿足,把郑西坡当时悲痛欲绝的心情演绎得入木三分,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




跟他一对比,现在的很多小鲜肉明明演绎的是悲痛万分的场景可是观众看着不要说感受到一点悲痛,反而尴尬至极,尴尬癌都要犯了,所以所谓演技好简单一点就是能充分而又自然地表现出角色当时的情感,而在这一点上,李光复的表现可以说出神入化。

看完这部剧,我真正对他的演技改观了,还专门去查了查他的履历,原来他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怪不得,从话剧舞台走下来的演员演电视剧那真是小菜一碟,一旦遇到好的剧本就会大放异彩。

ps:这里是头条签约作者陈兰香,定期为你推送精彩的影视剧评论,不妨关注下。


陈兰香老师



陈道明吧,一直感觉有些名不副实。这么多年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还是康熙,其它的角色都让人很出戏,演啥都是让人觉得是在看陈道明,而不是看到一个鲜活的角色和人物。

后来在楚汉传奇中出演刘邦,一改以往的儒雅扮相,很显然是想有所突破,以至于和秦岚演吻戏,故意要做出一些轻浮,痞里痞气的举动,但是结果却是感觉他把刘邦演成了陈道明,而不是演成了刘邦。


就表演功力来说,个人看法,他和唐国强,陈宝国都不在一个层次上,爆发力不足,只能靠一些关键时刻突然嗓门提高八度来弥补,但是效果也并不好。

其实就是康熙帝国里的康熙,如果和雍正王朝里焦晃的表演相比,也是瞬间被秒。不过相比后来把人物都演成陈道明来,这个角色已经可以算是他最成功的角色了。


有些时候的一些情节需要走内心的时候,陈道明的表现方式都不是很好,总是需要借助于一些肢体动作或者是台词来表现,但是唐国强在雍正王朝里的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简单的表情和眼神,就感觉已经到位了。

还有一个印象就是陈道明演戏总给人不太自然的感觉,有些装,或者说是造作的痕迹太重了。比如陈宝国在北平无战事里的角色,如果给陈道明,他就未必能演好,但是陈宝国就显得很到位,不多不少,刚刚好。


萧武


看了邓超太多无脑综艺和小鲜肉电影,大家总觉得邓超是二货,伪学霸,鬼畜超,可是别忘了,邓超可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为中国国家话剧剧院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绰号“戏疯子”。2002年《少年天子》成名,《甜蜜蜜》《集结号》奠定演技,《烈日灼心》更是演技爆发,辛小丰被注射的那一段更是精彩

从刚开始注射时的紧张



到针头扎进血管时的血管鼓起,恐惧到浑身颤抖


又到之后的释然

之后解脱缓慢接受死亡





镜头景别几乎没变,可邓超硬生生用他的表演向我们展示出一个死刑犯人最后的心理挣扎。

真的是,精彩万分。


三圈爱看


老演员被高估的

1、张铁林

自从演了皇阿玛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皇阿玛,无论是参加综艺还是参加访谈,一副为我独尊的样子,演戏也只是一味的梗脖子,扯嗓门喊;

2、陈建斌

《甄嬛传》中演皇上,这个可真是跟张铁林完全不一样,在里面演的皇上,天天的每个正行,不是挑唆挑唆甄嬛和眉庄就是挤兑挤兑华妃。

3、孙海英

其实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演的真的是很不错,那种正直、硬气的军人形象符合时代背景,也非常有时代魅力,可是,后来发现,大叔真是本色出演啊,生活中也是个石光荣啊。

被低估的演员

1、何冰

作为人艺的话剧演员,无论台词和功底都是非常过硬,正派角色和反派角色都拿捏到位,小人物也刻画的活灵活现,他的形象让你回味中能发自内心的觉得有意思,而且活的实实在在。

2、张译

一个东北人,为了演活北京人学了一口正宗的京片子,演艺生涯也是不温不火,但是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平时养猫上知乎,生活低调喜欢舞文弄墨。

3、王千源

出道有20多年却一直不温不火,大概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太多璀璨耀眼的明星。从他出演的影视剧作来看,似乎也没有太出挑的角色。直到出演《钢的琴》,这部文艺色彩的男一号让他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但个人觉得他最出彩的荧幕形象在于《解救吾先生》,在这部电影中跟刘德华同框确完全没有被遮掩他的个性光芒。完完全全的实力派,完完全全的影帝潜质,可惜年代不对,希望他下一个奖项是影帝!


猫姐看综艺


思来想去,还是说句真心话吧。陈建斌和斯琴高娃的演技被高估了,冯远征和袁泉的演技则被低估了…



陈建斌早期演电视剧的时候,因为“类型稀缺”和情感走心,还挺有看点的,比如《结婚十年》《乔家大院》和《亲兄热弟》。但后来演《甄嬛传》中的雍正,以及《三国》中的曹操,陈建斌竟然“以不变应万变”,让大家对他的演技彻底失去兴趣。

斯琴高娃在《大宅门》里的“二奶奶”形象深入人心,演技毫无毛病。不过,“二奶奶”角色本身就已经足够有魅力,不必加戏不必演,正常诠释就行。其实那部经典剧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演得超级棒,甚至是一个丫鬟。再看《康熙王朝》,斯琴高娃老师张口闭口“我孝庄云云”,那演的痕迹,不想多说了……

相比之下,冯远征塑造、诠释人物清新自然,感染力够强。暴打梅婷的“安嘉和”就不说了,还记得《非诚勿扰》里客串的“建国”么?讲真,我从没见过那么自信妖娆的“哥们”,分分钟就把葛优比了下去。到了年代剧《钢铁年代》,形象和地位一直处于弱势的冯远征演的比男一号陈宝国还要好,又稳又出彩儿。

至于袁泉,话剧舞台多年的历练和对人物精准拿捏的天赋,一下子都在《我的前半生》唐晶的身上展现了出来。在袁泉这个年龄段,出其右者几乎没有。但她依然没有那些流量明星火…


南瓜报告


这个话题容易得罪人,试着回答。演技被高估的演员简直太多了,时下那些活跃在屏幕上的小鲜肉演技大都被高估了,大都长得新鲜演技乏善可陈。


演技被严重高估的演员代表是:张铁林、刘烨、陆毅。请注意,我没有否定你们的意思,至少你们还有演技。


张铁林是“哈哈派”皇阿玛的代表,演得多了就类型化了,插科打诨背后的演技没有太多长进。刘烨为人率真个性鲜明是“硬汉男人”的代表,《无极》中温软一下又回归“硬汉”颇有可取之处。但可惜的是饰演的人物多像本人一样拧巴,表演痕迹过重。至于陆毅长得的确很帅,可惜塑造的人物性格大多温软,没有演技。


演技被低估的演员至少有三:李雪健,何冰、冯远征。这三位爷长相一般,但的确是在用心演戏,表演功力在业内也没什么疑异。且不说李雪健曾演过一个和儿子关系不睦患有帕金森综合症的“酒蒙子”,一个喝酒开瓶倒酒的桥段,大可以列入“表演史”。

而之于何冰身上的北京味无人能及,骨子里还略带那么点痞气和霸气,演什么都入木鲜活。至于冯远征想必更不用多说了,没有颜值全靠演技,举手投足都是戏。


田金双


被高估演技的老演员,我觉得张铁林绝对算一个。《还珠格格》刚出来的那些年,皇阿玛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把里面主演的演技都吹上了天,但是现在想起来,小燕子紫薇金锁加皇阿玛,里面演技最好的应该是范冰冰。其他人你们不觉得演啥都一个样么?范冰冰好歹还经常寻求突破,尝试不同角色。老演员张铁林演皇阿玛火了之后,就开始一直演皇上了,演上了瘾,可能大家觉得皇帝都是那样的,一生气就吹胡子瞪眼大声说话拍桌子,然后转怒为喜就是忽然一眯眼,点点头,扬长而去。后来因为搭上了好班子,演技这事儿也一直跟着团体走了。这个团体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铁三角:张国立,和珅,张铁林。由于前头两位的教科书般的存在,拉高了张铁林的评价,可见,找对组织还是很有必要的。

被低估的演技的演员么,我觉得舒畅绝对算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近些年一直接不到好本子,演的角色再没能留下什么印象。可是记忆中的她多棒啊!小时候看《孝庄秘史》谁都不喜欢,就喜欢看她演的宛如,天天巴巴的盼着电视剧开始播,然后跟着她演的宛如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难过,一起开心。尤其是舒畅的笑,特别能够打动人。还有失去孩子时候的那种悲伤,那时候舒畅也就十几岁吧,演的那叫一个惊为天人。还有就是《天龙八部》里的天山童姥,多少人没看出来这是曾经演过宛如的舒畅,这才叫演技,每个角色都让人怀疑这真的是一个人演的吗?演员演员,应当如此,才叫演员!


星光邦


一个61岁的实力演技派,也会为了孩子的奶粉钱,演大烂片

有小伙伴问为什么金士杰这样的实力派演员会去演烂片?尤其是那种人物设定和品味和他极度不相符的角色。

首先,这里或许会有小伙伴不知道谁是金士杰。我简要的介绍一下他演过的一些电影,你就知道了。

电影《绣春刀》饰演魏忠贤一角,这部电影金士杰把阉党头目魏忠贤演活了,大太监的姿态,逃亡时候的落魄,把握的都十分到位。金士杰还凭借电影《绣春刀》提名了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

徐浩峰的电影《师父》里饰演津门武馆馆主郑山傲一角,把一个为了保晚节的暮年武者演绎的也是生动。获得第六 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在《唐人街探案》《乘风破浪》《老兵》中都很非常出色的演出。

那为什么金老爷子会在很多烂片里接一些我们看着很不入眼的角色呢?

其实要是知道点消息的小伙伴就会明白,金老爷在61岁的时候,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女,奶粉钱啊!

金老爷子文青了几十年,这回也是为了孩子做了一些烟火的事。

金老子年轻的时候,恃才傲物,压根就没把钱太当回事。俗话说的好啊,不结婚不知柴米贵,年轻的时候因为追求艺术,没有什么积蓄。

所以就算演技好,品味高,如今也为了孩子折腰了。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之后会有一些剧本试着找到金老爷子,老爷子没有拒绝,还把戏整体的档次提高了,不光如此,还在剧组中树立一个老戏骨的正面形象,给很多年轻演员带戏。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知道,金老爷子愿意为了钱接戏的时候,为了提升自己作品格调的人,就纷纷拜访了。比方说,白百何,靳东主演的《外科风云》,黄磊的《深夜食堂》,还有最近的《楚乔传》里的变态老爷爷。

由于有了金老爷子的参演,确实是给这些作品带来了一些逼格,自己在这里影视剧中也贡献了自己卓越的演技。

这里我就要说一句了,要想晚年不是这么拼,就要年轻的时候啊,努力赚钱,才可以晚年安享啊!


哭泣的驴子


个人认为,被高估的老演员有:孙海英、张铁林、陈道明、陈建斌、斯琴高娃。这些演员中,有的一部戏成功,后来无论演什么都是那一个腔。如孙海英演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走到哪里都是石光荣的腔调和作派;张铁林自从演了皇阿玛后,连上个综艺节目出席个颁奖典礼,都跳不出皇帝老儿的架势,真是时时处处把自己当皇上了;陈道明倒是不如前两位那么暴燥,但看他的演出与看他为蒙牛做广告,也是一个味儿,始终是端着的;陈建斌在《甄嬛传》中的表演虽然没有太明显的硬伤,但基本上是在背台词,照着普通的套路来演而已,完全没有演出有自己特色的雍正皇帝;与上述诸位情况大致相同的是斯琴高娃,表演成功的只有当年的《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后来的诸多角色,如《大宅门》,虽谈不上多失败,但至少看不出老演员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演技,感觉是个人都可以演,平平淡淡,毫无特色。

所谓演技,不应该是演自己,而应该是演角色。片中的角色是什么样,就应该不动声色地表演出来,演出区别,演出作为角色的那一个他来。

演技被低估的演员,我个人首推张鲁一。无论是在《红色》、《X嫌疑人的献身》、《乱世书香》、还是在《他来了请闭眼》中,张鲁一都演得忘了自己,只剩下角色。看张鲁一的表演,过目不忘,很过瘾。另一个被严重低估演技的演员是李洪涛。他在《白鹿原》中扮演鹿家长工鹿三,对鹿家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虽然鹿家拿他当家人,但他从不敢忘了自己的身份。可以说,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与身份贴合得天衣无缝。他在《悬崖》中的表演,不动声色,却让人一见他就紧张。另外,杜雨露和王庆祥,都是虽然不大红,但十分优秀的演员。杜雨露在《雍正王朝》中扮演的张廷玉,三朝老宰相的深沉内敛,难以超越。王庆祥在《北平无战事》、《镖门》和《女儿红》中的表演,都上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