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城市群中崛起?

用户69288316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安徽“三省一市”组成,包含有26座城市,是国家定位的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它贡献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和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很多城市实力都非常的强,可谓是高手如云,在这个实力强大的城市群当中,作为我国的第一大城市、经济和金融中心,上海无疑是长三角城市群绝对的龙头老大,那么合肥地位如何?从定位来看,合肥与南京、杭州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群的副中心,处于一个梯队,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实力来看,合肥明显要比南京、杭州逊色不少,比如从GDP来看,除了上海这个“3万亿俱乐部”之外,长三角还有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5个“3万亿俱乐部”,而合肥目前的经济规模不到8000亿,与南通处于一个梯队。其实合肥具有很多优势,能够让它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城市群当中崛起。



首先,前面也提到了,合肥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这也是一大利好。长三角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区域,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作为副中心的合肥,无疑会得到更大的扶持力度。

其次,在科技领域,合肥与北京、上海被定位为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划作国家第一梯队,是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科技策源地来培育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无疑是合肥手中的一张王牌,助力合肥弯道超车。

第三,合肥得到了省内的大力扶持。合肥这些年可谓是强势崛起,这离不开安徽推行的“强省会”战略,举全省之力发展合肥,而且还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都市圈,在强省会时代,想必未来安徽还是会继续推行这一政策。

总之,在众多政策扶持下,合肥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小编看好它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当中脱颖而出,迅速崛起!


锦绣中源


上海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核心城市,也是未来的全球城市。紧接着的是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竞争,南京和杭州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二大城市,合肥只能屈居其后,申请了二次都擦肩而过,看起来合肥目前还是长三角的副副中心城市。

除了杭州、南京之外,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第三梯队城市是苏州、无锡、宁波和合肥。

几个城市的对比

无锡的经济总量和地位最差,排在最后位置。

宁波这几年被杭州盖过风头,虽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但实体经济下滑,科技崛起的环境下,宁波错过了发展最好时机。因此,宁波想通过私有经济点亮2025现代制造业的机会在慢慢流失,未来会继续被其他省会城市超赶。

苏州从经济总量上看,在长三角稳居第二。可苏州紧贴上海,缺乏城市的独立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即便是与天津、重庆相当的经济实力,但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不会给予它。只能屈于南京和杭州的之后。

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是否可以争取到与杭州、南京同等的地位。成为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最有力竞争者。

但笔者感觉比较难,可也不是没有任何机会!


最大的问题是距离南京太近,两个城市之间只有100公里。除非找到可以制衡南京的优势。

1)交通枢纽优势,合肥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具有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地位。杭州—郑州、南昌—济南等高铁线路完全可以避开南京,而直接走合肥。从交通枢纽地位上应该还略高于南京。

2)中科大的优势给合肥加分不少,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还获批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些头衔让合肥走向基础性科学研究城市的前列。如何让基础性科技和应用性科技转化成生产力、转化为科技产品,这是当务之急要做的。多出几个科大讯飞这样的公司,才更有实力与南京、杭州抗衡。

3)继续走强省会城市道路,吸引省内资源向合肥积聚,建立一个以合肥为中心的经济圈,构建交通体系、产业分配体系。这样可以加快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不怕路途再艰难,只要全省拧成一股绳,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指日可待。


鞅论财经


合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口碑差,只要提到合肥就是喷,不止是合肥,以前穷的地方江西广西湖南等都是被喷的对象,沿海江浙自古以来就是重镇,有钱惯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不允许穷地方出头,70年前整个中国也是一穷二白,合肥从5万人到现在,只是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DEXIYATTE


合肥虽然升格长三角副中心,但是想要成为真正能够媲美长三角的城市,还需要很长时间。

毕竟老长三角有着很强的经济底蕴,区域繁荣度很高,不仅有上海这样的顶级经济强市,而且还要南京、杭州、宁波三个副省级强市,以及行事十分低调的苏锡常,其中无锡早在50年代就已经是GDP十强城市,这样的整体框架之下奋斗了几十年,才有了如今的地位与成就。

合肥名为长三角,但是看看现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模,几乎覆盖了完整的三个省,堪比大区规模了,所以这样范围之内的所谓长三角城市,至少从目前来说仅仅是一个“冠名”,南京的位置在经济领域尚且竞争不过苏锡常,何况合肥。

合肥目前的主要困局在于区域经济整体性较弱,说直观点就是省会独大,仅有的两个能拿出手的兄弟城市马鞍山和芜湖规模太小,俩城加一起不到600万人口和5000亿的经济体量。如此缺乏整体实力的背景之下,合肥单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与真正的长三角形成共振的。反而芜湖和马鞍山似乎更能够借用地缘优势加速发展。因此从顺序来说,是芜湖和马鞍山要率先一体化融入长三角核心区,而后与合肥能够遥相辉映,甚至形成共振式发展模式,而是才能迎合合肥自身的崛起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很多人目前看待城市之间的差距喜欢参考GDP规模,其实这没多大意义,毕竟每座城市的面积、人口、定位都不同,经济体量自然也不同。所以人均收入才是最能看清经济实力差距的主要参考点。从这一角度来看,安徽城市在长三角城市群当中基本属于最后一个梯队,只有马鞍山跟合肥撑在中游。这种收入差距是导致人才比例失衡的关键,所以单看GDP和城建的快速发展仅仅是主观差距的变化,而客观差距才是亟待改变的。


城市发展报告


很简单,把能卖的地都卖上天价,再把全市所有的马路不停的修上几十年,这样就可以横扫北上广江浙沪深,成为全球最发达城市


奋斗97792766


合肥靠东海之战发展前景美好!首先江浙沪靠沿海危险的很……如果把重要项目往内陆转移?最佳选择目的地合肥和南昌吧!


朕狂爽


合肥,应该向前迈出一小步,并入合肥都市圈成员桐城,打造‘大湖名城,长江明珠’双料城市,成为长江五虎之一!——

长江新五虎,呼之欲出

心语微言

6天前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t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上,曾经把长江沿线五座重要的城市,称为长江五虎。这并称为长江五虎的城市就是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和安庆。虽然有人提出这个称呼没有官方文献资料的支持,仅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但至少说明在长江沿线城市中,安庆,曾经的地位和影响是比较重要的。

显然,今天的安庆,已经不能承受长江五虎中八百里皖江的这一虎之重!那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成员的安徽,谁有能力来替补八百里皖江的这一虎呢?

答案是,合肥!唯有合肥有潜力有资质担此角色。

为什么说,合肥可以代表八百里皖江披挂上阵,与其他四虎并驾齐驱、同台竞技呢?我们来看看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他相关的数字和靓丽的名片。

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在过去的十年间,合肥经济在全国省会中排名上升九位,几乎每年超越一个省会,已经迈入省会经济总量前十的行列。最近16年,合肥的GDP增长倍数翻了18倍,从倍率来看,合肥十几年的经济增速稳居全国第一。

从科教和创新的软实力上说,合肥,是全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是全国三大存储基地之一。合肥拥有三所国家实验室,有资料显示,在已建和新建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合肥8个,上海6个,武汉2个,南京1.5个(其中一个和连云港共建),大科学平台合肥也有7个,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是仅次于首都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现正在进行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合肥超算中心、合肥先进光源等大科学项目建设。合肥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会员城市。正在积极创建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创新示范城市、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

合肥又先后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不久前,在珠海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8/SC1第七次全体工作会上,合肥入选全球十大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合肥将与国际标准等高对接,与英国剑桥同一方阵!这是一次高规格认证,将是全球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标杆。合肥成功入选,意味着实力得到国际认证!

《自然》杂志刚刚发布“2018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合肥入选全球科研城市五十强,“创新”——这张合肥最亮的名片愈发闪亮。

从交通上说,合肥是水陆空全面发力。水运,通过巢湖和正在建设的江淮运河,通江达海,可以直达世界各地。陆运上,合肥的高铁,从最初的十字型到后来的米字型再到将来的时钟型(即通向十二个方向),是国家规划的高铁枢纽新中心,合肥目前的高铁线路、规划线路,在我国排名前三。极有可能冲刺第一!2018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省政府正式批复了合肥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方案。根据方案合肥铁路最终将形成衔接南京、杭州、福州、西安、新沂等9个方向,商合杭、合新高铁、合巢马城际等13条线路引入的大型放射状枢纽;批复意见显示,合肥枢纽客运系统将规划形成合肥、合肥南、新合肥西站“三主”客站布局,各自分工不同。同时,在公布的“十三五”期间100个国家大型高铁枢纽站规划名单中,合肥上榜国家重点打造的“14个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最新规划的北沿江高铁也是从合肥经过,这也充分肯定了合肥的沿江城市的地位。

从区域定位上说,合肥,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特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合肥瞄准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合肥国家级滨湖新区,加快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到2020年,合肥将成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

从以上合肥区域的定位、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科教和创新的软实力还有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上,我们可以想见,合肥的前景不可限量。在智谷趋势“超级城市”候选榜单中,合肥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合肥具备了建设超级城市的可能性,不要小看了这个可能性,它是建立在各种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各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上的,它也不是一般大城市就可以达到的。

所以说,唯有合肥,有资格有能力担起长江五虎中安徽这一虎的角色。有人会说,合肥,并不是一座沿江城市啊?这不是问题。

首先,在国家战略中,合肥被定位为长江经济带区域性特大城市,已经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成员。

其次,合肥,可以向前迈出一小步,完成他由滨湖到沿江的华丽转身。这就是,合肥可以代管合肥都市圈成员的桐城,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沿江城市,彻底摆脱人们对合肥是一个与长江无关的内陆城市的看法。桐城,撤县设市后,由安庆市代管,但现在是合肥都市圈成员。桐城与合肥一直在谋求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从交通的无缝对接到经济的互联互通,从产城的合作到文化的互补。尤其是江淮运河的建设,桐城菜子湖成为合肥巢湖供水的源头,更是把桐城与合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命运相关的共同体,运河流域属于同一行政区域,也更有利于将来运河的有效管理。桐城,变更为合肥代管,对合肥的发展来说,意义极其重大。如果说,二十年前,合肥走出护城河区域,走向巢湖岸边,开启了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时代,合肥开始突飞猛进,一跃成为省会经济前十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么今天,合肥,沿着江淮运河的走向,由巢湖走向长江,成为“大湖名城,长江明珠“双料城市,则揭开了合肥创建长江经济带特大城市的新篇章,合肥的经济实力、影响力首位度必将大大提升,以合肥为代表的整个皖中的崛起,又必将提高整个安徽在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中的分量。放眼现在,各地都在努力做大做强省会,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省会强,则省强。济南市委书记甚至直接呼吁,集全省之力,发展济南,济南强,山东强。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年初,济南合并莱芜,一跃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前不久,在南京两会上,南京政协委员提出,南京合并镇江,做大做强省会,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还有西安和咸阳已经创建西咸新区,实现共同发展。

可以说,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发挥省会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是大势所趋。所以,合肥迈出一小步,沿着江淮运河的方向,把都市圈核心成员的桐城变更合肥代管,打造滨湖且沿江的城市,承担起长江经济带中八百里皖江这一段的中流砥柱之责,是必需的!也唯有合肥能担此大任,挑此大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合肥加入后,长江经济带上,长江五虎的超豪华阵容:

全国四大直辖市,占两席;

全国三大国家科学中心,占两席;

全国四大科教基地,占两席;

全国三大存储基地,占两席;

五虎经济总量超过九万亿,与经济总量排名世界前十的加拿大相差无几。

真可谓是虎虎生威!

可见,合肥的加入,使长江五虎的实力显著增强,尤其是科教和创新的软实力更是如虎添翼,而二十一世纪,又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核心科技和尖端人才,谁将拥有绝对主动权。这样超豪华阵容的长江五虎,必将引领长江经济带巨龙的腾飞,必将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长江新五虎,呼之欲出,令人期待!


心语微言


长三角上海是龙头城市,分两条主要是杭州和南京,目前南京这条线以苏州无锡常州至南京比较成熟,杭州这条以嘉兴湖州绍兴围绕着杭州还有通向金华义乌潜力强大,另外两条是南通和宁波,南通有待开发,宁波发展速度超强,宁波和舟山港口世界第一,宁波长三角人口增长最快,合肥市只能说是南京这条的延生,合肥在长三角只能是后续跟进,合肥在全国地理位置可以发挥不错的作用。


圣人靓靓


合肥崛起是必然的!











MrKing先生


合肥的科研应该有一部分是国家的项目吧,另外合肥有多少个企业能把科研成果转化才生产力和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