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三河市,隸屬於河北省,由廊坊市代管,地處京、津交界地帶,與北京僅一河之隔,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行政級別最高的縣級飛地,西距天安門30公里,西北距首都機場25公里,下轄東西兩市區,被譽為“京東明珠”,下轄3個區、10個鎮、4個街道。

三河於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建縣,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境東與天津市薊州區交界,北與北京市平谷區接壤,西北與北京市順義區為鄰,西隔潮白河與北京市通州區相望,西南與大廠回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香河縣接壤,東南與天津市寶坻區相鄰。

三河市位於燕山餘脈前的沖積平原,幅員面積634平方公里,境內山水相依、沃野相連,102國道穿腹而過,京秦、大秦兩條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截至2017年末,三河市戶籍總人口數71.02萬人。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歷史以來行政區劃

堯建幽都,禹奠冀州。虞書肇十有二州,於冀分幽、並,於青分瑩,此屬幽州之域。

商朝,有幽、瑩而無並,周有幽、並而無瑩,職方所司,呂覽所載,皆屬幽州。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春秋戰國,屬燕國。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秦朝,秦分三十六郡,屬漁陽郡。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西漢,始置路縣(今三河市和北京市通州區地共為路縣)。王莽建新朝劃天下為三百六十亭,改路縣為通路亭。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東漢,路縣改稱為潞縣。潞縣城當在今三河城西偏北三十里的軍下村。

三國,屬魏國。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三國地圖 建安18年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十六國,屬前燕和後燕。

北魏,屬幽州漁陽郡。

隋開皇初(公元581年)廢漁陽郡,改屬涿郡。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分潞縣東部為臨泃縣(即三河縣前身),因瀕臨泃水而得名,隸屬於玄州。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再分潞縣東部另建三河縣。隸屬於幽州。縣名沿用至今。唐武德二年(619年)置臨泃縣,以縣城瀕臨泃水得名。開元四年(716年)復置,改稱三河縣。據《大清一統志》載:“以地近泃、洳、鮑邱之水而名。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遼開泰元年(公元1012年),三河屬南京道幽州都府薊州。後改幽都府為析津府。

金貞元元年(公元1153年),改燕京為中都路置大興府,三河縣屬於大興府。

元,屬直隸中書省大都路。

明,屬北平府。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改北平府為順天府,三河屬順天府。

清,屬順天府。

民國,改順天府為京兆,直隸於中央政府,三河屬京兆地區。公元1928年,遷都南京,直隸改稱河北省。三河縣隸於河北省。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河北省燕京道、河北省通縣專區、唐山專區、河北省天津市、河北省天津專區、河北省廊坊專區和河北省廊坊市

1958年,併入薊縣。

1962年,復置三河縣。

1993年3月,撤縣設市。



行政區劃:

1993年撤縣設市,現轄10個鎮:泃陽鎮、李旗莊鎮、黃土莊鎮、段甲嶺鎮、楊莊鎮、皇莊鎮、新集鎮、燕郊鎮、高樓鎮、齊心莊鎮。

5個園區:燕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省級工業新區、省級新興產業園區、省級經濟開發區。

4個街道辦事處:鼎盛東大街街道辦事處、泃陽西大街街道辦事處、行宮東大街街道辦事處、迎賓北路街道辦事處。

395個行政村街,幅員面積634平方公里。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地理水文情況:

三河市位於北緯39°48’至40°05’、東經116°45’至117°15’。境東與天津市薊縣交界,北與北京市平谷縣接壤,西北與北京市順義縣為鄰,西隔潮白河與北京市通縣相望,西南與大廠回族自治縣毗鄰,南與香河縣接壤,東南與天津市寶坻縣相鄰,縣城泃陽鎮,電話區號0316,郵政編碼065200。

三河地處燕山山前平原地區,總的地勢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傾斜,按地形地貌特點,可分為低山丘陵,平原和窪地。其中平原面積最大,主要由潮白河、薊運河衝洪積扇構成,平均海撥高程5.9―31.9米(黃海標高),地面自然縱坡1/1500左右,低山丘陵主要分佈在東北部的蔣福山地區。該區域周緣為海撥335.2―458.5米的龍門山和青龍山,中間為海撥200―212米的蔣福山盆地,此外在市區西北部還有一海撥90.4米的孤山挺立於傾斜平原上,窪地主要分佈在本市東南部的引泃入潮與鮑邱河、潮白河兩岸、地勢低平,多積水窪地。三河屬典型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1.1℃,歷史極端氣溫分別為40.2℃和-25.8℃,總降雨量為905.1mm,年蒸發量1681.9mm。歷史平均降水量為617.4mm。相對溫度平均為58%,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870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183天,最大凍土深度77cm,最大降雪厚度26cm。轄區一年季分明,風調雨順,氣候溫和宜人,風沙量小,自然破壞力極低。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區位優勢:

三河市區西距天安門30公里、南距天津125公里、東到唐山121公里,是京、津、唐三大城市構成的金三角的核心地帶,在京津冀一體化和環渤海經濟圈中居重要地位。102國道穿腹而過,京秦、大秦兩條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西北直通首都機場,東南連接天津、京唐兩大港口,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絡。“半小時能上天、1小時可下海”是對三河區位的生動寫照。


基礎設施:

一、公路概況

截止2018年底,三河市共建設等級公路1619.74公里。主要包括:京秦高速公路:32.8公里;密涿高速公路:20公里;國道1條(102國道):30.1公里;省道1條(平香線):31.7公里;縣道5條(分別為李大線、蔣渠線、蔣譚線、侯譚線、馬皇線),全長121.3公里。鎮村公路1383.84公里,包括鄉道375.41公里,村道1008.43公里。通過國省縣鄉村五級道路,三河市初步形成了以國省線為骨架、以縣道為支撐、以鎮村公路為補充的網狀路網結構。

二、運輸市場

三河市有2家客運企業,82輛客運車輛;危險品運輸企業3家,危險品運輸車輛26輛;各類車輛維修企業約500家左右;現有駕駛員培訓學校8家,教練車215輛。

三、東、西市區市內公交和城鄉班車

三河市已完成578輛公交車的採購,其中新能源公交車284輛,清潔能源公交車268輛。現已投入運營570輛,開通公交幹線26條、支線5條,線路總長度1105.95公里,日發4967班次,日均客運量約12萬人次。

1.城市公交。2014-2019年,三河市先後開通城市公交幹線18條,支線2條,其中東市區8條幹線、1條支線(101、102、103、104、105、201、202、202支、203路),西市區10條幹線、1條支線(301、302、303、304、304支、305、306、307、308、309、401路),公交車402輛(其中東市區120輛,西市區282輛),發車間隔5-12分鐘,日發4041班次,日均客運量約9萬人次;線網總長578.5公里,途經東、西市區各主、次幹道,覆蓋各生活小區、企事業單位、大中院校、中小學校、醫院等客流密集區域。東市區形成一軸一環六放射、西市區形成一軸一環七放射的公交網絡格局。

2.城鄉公交。2018-2019年5月,三河市先後開通8條城鄉公交幹線、3條支線(501、503、503支、505、506、509、509支、510、510支、511、514路),投入168輛新能源公交車運營,發車間隔5-30分鐘,日發926班次,日均客運量約3萬人次,線路總長527.45公里,覆蓋新集、昝辛屯、段甲嶺、黃土莊、李旗莊、楊莊、高樓、齊心莊鎮及燕郊開發區主要道路和村街。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向外輻射、連接城鄉,佈局合理、換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網絡。

四、公交場站

三河市現有三河總站、三河城鄉公交臨時場站、燕郊北臨時場、燕郊東場四個公交場站。

1.三河總站。位於黃土莊鎮二百戶村西,佔地面積約52畝(其中10.5畝屬客運總站國有土地,41.5畝租賃使用),建築面積5680平米,設維修車場、停車場、辦公區和生活區,滿足東市區8條公交幹線,1條公交支線,120輛公交車的停放、維保、調度等日常管理。

2.三河城鄉公交臨時場站。位於市政工程公司南部,佔地面積約25畝左右,建有臨時辦公和服務用房,可滿足現有168輛城鄉公交車的停放。

3.燕郊北臨時場站。位於迎賓北路,金谷大街南側,佔地面積148.9畝。因土地性質問題,北臨時場站辦公、生活用房(2323平米)全部為臨建,僅能解決職工的食宿,滿足燕郊8條公交幹線,1條支線,224輛公交車的停放及現場調度。

4.燕郊東場。位於福成路與學院大街交叉口東側,佔地面積13畝(屬交通運輸局國有土地),建築面積1104平米。可解決職工的食宿,滿足2條公交線路,58輛公交車停放及現場調度。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三河市 505公交路線圖



資源狀況:

三河有山有水有平原,東北部是燕山山脈,山上盛產蘋果、核桃、柿子、小棗等果品,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白雲石、石灰石、大理石、頁岩、海泡石、礦泉水、地熱等,其中白雲石儲量和品位居全國之首。自然景觀美麗,全市旅遊景點已發展20餘處,有靈山遼塔、小清河、靈山寺、龍潭峽谷、一線天、滴水塘、皇叔院、潮白河水上樂園等,形成了以靈山、蔣福山、泃河、潮白河為主體的四大旅遊區。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三河景色



旅遊觀光:

三河市始建於唐開元四年,歷史悠久,文物古蹟頗多,加之毗鄰京津,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為發展旅遊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靈山塔,建於遼代,曾列為三河八景之一,明代曾重修,在89年、90年先後兩次對其進行臨時性修補,保持不塌不漏。之後,又投資樹立了兩通火理石碑記,修建了精製的大理石保護欄,使得這座古塔更加雄偉壯觀。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靈山寺:位於三河市東北十五華里處—靈山山腰,始建於遼代,重建於1998年,由大唐回村自行籌資。總面積2125平方米,靈山寺由大雄寶殿、菩薩殿、天王殿組成。靈山寺的修建完成,使得它與靈山塔交相輝映、混然一體。目前,寺院香火繚繞,每逢節假日都有遊客前來觀光遊覽,其中,還有北京、天津等地遠道而來的遊客。每年的4月15日為廟會,遊人眾多,同時促進了我市經濟的發展。該寺院於2009年4月被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大掠馬白果樹:位於大掠馬村小學院內,據傳是唐王李世民徵東路過此地,並安營紮寨,將馬鞭插在此處,次日變成白果樹,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此樹圍長約14米,高24米,歷經千年風雨,但在大掠馬村民的精心保護下,至令依舊枝繁葉茂,濃廕庇日,枝梢交錯,千姿百態,顯示出勃勃生機。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龍潭溝:位於靈山東北七華里,西鄰磕頭嶺,東通蔣福山盆地。全長四華里,從靈山沿溝而上,溝底起伏不定,兩旁峭壁如削,時而溝谷縱橫,時而怪石突兀,因溝內有龍潭而得名。所謂龍潭,即從西往東三個有水深潭,名為一潭、二潭、三潭,渾然天成。潭四周草木森森,山花爛漫,每逢夏季涼風撲面,霧氣氤氳,令人神清氣爽。相傳康熙年間,天旱無雨,縣令彭朋曾在此設壇,祈求上倉普降甘霖,保三河百姓五穀豐登,此事婦孺皆知。



經濟發展:

2018年三河市地區生產總值48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3%,增速比上年加快6.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6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207.5億元,增長3.5%;第三產業增加值263.6億元,增長9.9%,比上年加快12.9個百分點,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0.7%,拉動經濟增長4.5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52.2:44.8調整為3.4:42.5:54.1,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提高9.3個百分點,所佔份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首次實現了三、二、一產業格局。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未來發展:

截止至作者截稿時間2019-12-26,《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 第二期建設規劃方案的批覆》發改基礎〔2019〕1904號,在2019年12月19日已經公佈。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發改委批覆 平谷線調整

而燕郊西出口改造事項也已經開工,未來三河市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順勢騰飛指日可待,家鄉故土會讓我們更加熱愛!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三河市(臨泃)的前世今生

燕郊 西出口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