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菜豌豆高產栽培,從管理到病蟲害防治,一整套的種植技術

菜豌豆如何栽培

菜豌豆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3—5℃,適溫18—22℃;出苗後幼苗期適溫14—22℃,能忍耐零下4—5℃的低溫。開花結莢需要良好的光照和溫暖氣候,適溫15—20℃,不耐霜凍和高溫。

菜豌豆高產栽培,從管理到病蟲害防治,一整套的種植技術


菜豌豆雖為長日照作物,但多數品種在短日照條件下能開花結莢。在我省溫涼地區春夏秋冬均能生長,但以秋、冬播種病蟲害發生較輕,產量高。菜豌豆在整個生長期都要求溼潤的土壤和空氣條件,特別在開化結莢期不能受旱,適宜空氣溼度60—90%,低於60%,生長受抑制,花芮脫落,產量減少,品質降低。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PH值5.5—7。其種植栽培技術為:

一、選地:菜豌豆最適宜有機質豐富、土壤耕作層深厚、疏鬆、肥沃、團粒結構良好、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因此種植菜豌豆應選擇符合上述條件而且灌溉條件好、地下水位低,排灌良好的田塊,才能滿足其生長髮育需要。當土壤積水或排水不良時,根系呼吸困難,根機能衰弱而引起腐爛,倒致地上部分枯黃死亡。

二、整地:煙後菜豌豆在菸葉採收結束後,清除雜草,順煙墒開淺溝播種蓋上營養土或將墒面土耙細整平,開淺溝播種蓋土。稻後菜豌豆,在水稻收穫後,開溝分墒排水,然後細碎墒面土壤,順墒中央開淺溝播種,再蓋上0.5公分厚的營養土。

三、播種:

1、播種期:澄江壩區可常年播種,週年上市。但花期應避開12月下旬至1月中旬的低溫霜凍。春播宜在4月上、中旬,煙後菜豌豆最適播種期為8月20日到9月中旬,稻後菜豌豆為9月20日至10月5日。

2、播種密度及方法:種植密度要根據株高、株型緊湊度、土壤肥力、施肥管理水平而定。植株高大適當稀植,植株矮小適當密植;株型鬆散宜稀,緊湊宜密;土壤肥力好的宜稀,肥力差的宜密;管理水平高的宜稀,管理水平低的適當密植。播種方法採用直條播,即在墒面中央開4—5公分深、10—15公分寬的淺溝,株距2—3公分,播種後蓋營養土0.5公分,畝用種量4—6公斤。

四、施肥:菜豌豆施肥的總體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根部施肥為主,根外施肥為輔;追肥要根據植株長勢輕施勤施。

1、底肥:播種前畝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0.5—1噸,與播種溝土壤拌勻。

2、種肥:播種時畝用普鈣10公斤。複合肥5—6公斤作種肥。如烤煙田套種菜豌豆的不宜施用底肥和種肥,以免菸葉回青。

3、提苗肥:可使用碳銨、尿素和各種複合(混)肥。幼苗期:出苗後7—10天進行第一次追肥,畝尿素4—5公斤兌水澆施;15—20天進行第二次追肥,畝用複合(混)肥6—8公斤兌水澆施,以後每隔7—10天進行一次,每畝可用尿素10公斤或複合肥15公斤兌水澆施促苗株肥壯。

4、花莢肥:7—10天澆施一次,每畝次用尿素10公斤,硫酸鉀8公斤或磷酸二銨、複合肥20—25公斤兌水澆施。

5、葉面肥:花期選擇晴天10—15天一次,每畝次用磷酸二氫鉀0.15—0.2公斤和硼砂0.1公斤兌水60—70公斤噴霧,噴施2—3次。植物生長調節劑:苗期用植物動力2003、雲大120,花莢期選用花芮寶、植物黃金、綠箭等按標示方法噴施2—3次。

五、灌水:菜豌豆整個生育期間只有苗期稍耐旱,開花結莢期需要水份較多,乾旱易倒致落花落莢;但也不耐澇,長時間積水過多或大水淹沒墒面又會因土壤缺氧而枯萎死亡。苗期只要能滿足種子出苗,早晨或傍晚葉片不萎蔫不需澆水,如需澆水以挑澆為主,適宜控水有利於土壤氧氣供應,促進根系下扎,形成壯苗。開花結莢期是菜豌豆需水較多的時期,乾旱不下雨要及時灌溉,將水放入菜豌豆田的溝中,以半溝為宜,然後用瓢澆菜豌豆根部,澆透為宜,並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切忌大水猛灌,淹沒墒面和溝中長時間積水。

六、田間管理:

1、補苗:播種5—6天后,根據出苗情況,及時查漏補缺,移密補稀。將過多的小苗取出帶土進行移栽,確保苗齊苗勻。缺苗多的要及時補種。

2、中耕除草:幼苗3—4葉時中耕培土一次,同時清除雜草,有利於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溫度,促進根系發育下扎。

3、搭架引苗:為便於田間管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豆莢商品率。當植株高30—40公分時立即搭架,將豌豆苗牽引上架攀爬。架高視品種而定,食莢大菜豌1號架高應在1—1.1米,可以以煙桿為支架。8號架高1.5—1.6米;小莢豆及甜脆豆架高應在2米以上。

七、病蟲害防治:

堅持“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植保方針,化學防治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產無公害產品。

1、白粉病:主要危害葉、莖、莢。開始在葉片上出現病斑,葉面初見白粉狀淡黃色斑點,然後逐步擴大呈不規則小斑,斑點之間互相連合,表面被白粉覆蓋,被害葉片逐漸枯黃,然後逐步擴展到莖、莢,致使莖部枯黃,嫩莢乾枯直至死亡。以7—8月的多雨季節發病,日暖夜涼多露的潮溼環境易造成病害流行。

菜豌豆高產栽培,從管理到病蟲害防治,一整套的種植技術


防治方法:用百菌清600倍液、12.5%腈菌唑1000倍液、仙星800倍液或甲基託布津600倍液等交替使用。

2、褐斑病:為害部位是葉、莖、莢。染病初期於葉面上產生淡褐色病斑,病斑邊緣明顯斑塊;莖上染病,在莖杆上產生紡錘形或近橢圓形褐色病斑;豆莢上染病,病斑稍凹陷,向深度逐漸擴張危害種子。種子或病殘體為初次侵染源,田間溼度大有利於此病的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種子處理,可用溫湯浸種。用12.5%腈菌唑100克兌水60公斤在發病初期噴霧,或用炭克可溼性粉劑80—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3、根腐病:為害根部,根系變黑腐爛,然後整株枯死。首先根部感病,最初毛根、鬚根淡褐色,然後變黑,根莖部染病嚴重時,縊縮或凹陷變成褐色,呈“細腰”狀。連作、高溫、高溼情況下極易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1)種子處理:可用75%百菌清每畝15克拌種或2.5%適樂時10毫升拌種2.5—3公斤後播種。(2)幼苗防治:用65%好森靈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或灌根;用敵克松或甲霜靈、甲霜靈猛鋅600—800倍液澆根。

4、潛葉蠅:主要取食葉、莖、莢的葉綠素而形成白點,然後逐步形成白色食道,影響植株光合作用,嚴重時植株萎縮枯死。

防治方法: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毫升兌水60公斤或98%的巴丹原粉100克兌水60公斤,或40%潛克兌水15公斤噴霧,15—20天一次。

5、蚜蟲:為害嫩莖、花梗、嫩莢,吸食汁液,使葉片捲縮,花梗扭曲影響結實。農藥用10%吡蟲啉8毫升或10%一遍淨粉劑30克兌水60公斤噴霧。

6、地老虎,使用三通、30%辛硫磷顆粒撒施即可。

7、白土蠶、土狗:用50%辛硫磷60毫升或3%綠地叢清50毫升兌水60公斤於下午6—7點時澆根。

九、採收:

1、採收標準:掌握在豆莢充分長大,品質最好時採收。食莢品種,一般開花後15天左右,莢內種子尚不明顯,莢壁微凸起,纖維少時採收。食粒品種,在莢果成熟度達到8成成熟,子粒充分鼓時採收。甜脆品種,在莢內種子大小接近幹種,莢果接近園柱狀,果皮色澤為嫩綠時採收。

2、採收方法:邊採邊放入桶中,不能緊捏在手上,避免擠壓損傷豌豆和磨掉豆莢表面的蠟粉,並用光滑的工具盛裝,運輸途中不能顛簸,輕拿輕放。

菜豌豆高產栽培,從管理到病蟲害防治,一整套的種植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